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有机物料

有机物料

有机物料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795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农作物、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2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2568674篇;相关期刊173种,包括土壤学报、中国土壤与肥料、土壤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2014年全国低品位矿高效开发利用技术交流会、2014年全国生物肥料研究开发暨产业化应用新产品、新设备交流研讨会、第三届全国有机肥研究开发暨产业化应用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交流研讨会等;有机物料的相关文献由2067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景贵、邓秀泉、吴班等。

有机物料—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2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2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568674 占比:99.98%

总计:2569165篇

有机物料—发文趋势图

有机物料

-研究学者

  • 吴景贵
  • 邓秀泉
  • 吴班
  • 由甲
  • 由里
  • 隋建国
  • 隋荣恒
  • 李建明
  • 吴龙华
  • 刘世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蕤; 王欢欢; 赵园园; 程玉渊; 吴疆; 史宏志
    • 摘要: 为探究同一碳氮比条件下,不同碳源有机物料对植烟土壤碳氮、细菌群落及烟草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分别添加生物炭、腐熟小麦秸秆、腐熟牛粪、沼渣4种有机物料,将其与无机氮(化肥)混合调至碳氮比为30,研究其对植烟土壤碳氮及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物料的施用可降低土壤容重、硝态氮含量,增加碱解氮、铵态氮含量,增加土壤总碳、总氮含量。腐熟小麦秸秆、腐熟牛粪的施用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可为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进而影响土壤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就不同碳源有机物料添加的整体效果来看,以腐熟小麦秸秆与无机氮配施对植烟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改善效果最好。该处理与对照(单施氮肥)相比,烟草移栽后60 d时,土壤容重降低了9.22%,总碳、总氮、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细菌OTU(操作分类单元)数分别增加了44.39%、21.06%、49.22%、53.37%、6.70%;土壤细菌优势菌群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ot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ota)、黏球菌门(Myxococcota)。
    • 张月鲜; 红梅; 温馨; 裴志福; 赵卉鑫; 陈晨; 温晓亮
    • 摘要: 以内蒙古河套灌区苏打碱化土为研究对象开展田间试验,设置常规施肥(CK)、生物炭+常规施肥(BC)、牛粪+常规施肥(CD)、玉米秸秆+常规施肥(SW)和羊粪+常规施肥(GM)5个处理,研究不同有机物料添加对碱化土壤有机碳(SOC)库和化学性质的影响。分别于2019年和2020年收获季采集0—30 cm耕层土壤,分析不同有机物料添加下SOC及其活性碳组分和主要盐碱指标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与CK相比,2019年和2020年各有机物料添加处理下SOC平均增幅分别为22.7%和17.2%,土壤有机碳储量(SOCs)平均增幅分别为22.9%和18.2%;4种有机物料均提高了碱化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其中,CD和GM处理下各活性碳组分含量增幅较其他处理更高;2019年各有机物料添加处理下碳库管理指数(CPMI)较CK提高53.8%~108.3%,2020年提高71.3%~144.1%(P<0.05),CD和GM对CPMI的提升作用更明显。土壤化学性质方面,2020年各有机物添加处理下pH均显著下降,BC和CD处理下碱化度(ESP)分别显著下降36.9%和29.3%,CD处理下蔗糖酶活性提高36.7%(P<0.05)。主成分分析(PCA)表明,影响苏打碱化土SOC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活性有机碳组分和ESP。牛粪和羊粪施用对苏打碱化土有机碳库质量提升作用较好,生物炭施用对盐碱化指标改良效果最明显。
    • 李文涛; 于春晓; 张丽莉; 张伟明; 杨立杰; 杨恒哲; 武开阔; 李东坡; 武志杰
    • 摘要: 为揭示有机无机配施条件下;N尿素在稻田土壤中的残效状况,在我国北方棕壤性水稻土上进行盆栽试验,结合土壤氮素供应及水稻对肥料氮的吸收利用,探寻最佳的施肥方式。设置空白(CK)、尿素(N)、秸秆+尿素(NS)、猪粪+尿素(NM)、稳定性尿素(NI)、秸秆+稳定性尿素(NIS)、猪粪+稳定性尿素(NIM)7个处理。结果表明,稳定性尿素、秸秆、猪粪的添加均能影响;N标记的尿素在土壤中的残留、转化及水稻吸收利用。相比于N,NI显著延缓了尿素水解(P<0.05),增加水稻返青期和分蘖期铵态氮的供应,增加各生育期生物量及产量,提高了水稻的收获指数和氮素回收利用率。秸秆和猪粪的添加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增强了氮素供应能力。NS或NIS增加了水稻穗及地上部分对肥料氮的吸收利用,其具有最高的收获指数(0.39~0.47)。相比于N,NIM提高水稻产量约137%,增加水稻分蘖期和成熟期生物量分别约1.98%和53%,提高了氮素回收利用率,约是N的1.82倍。秸秆配施氮肥的微生物量碳氮具有较好的耦合性,猪粪添加的增产效果更为明显。总之,在我国北方稻田土壤中,从产量及生物量的角度,NI、NIM为推荐施用模式,从肥料氮固持及培肥土壤的角度,NS、NIS是值得长期探索的施用方式。
    • 陈卫; 王东旭; 徐军; 董鸣豪; 武云杰; 姚鹏伟; 沈铮
    • 摘要: 近年来,增碳控氮技术的应用在植烟土壤培育和促进烟叶提质增效方面效果显著。对主要碳源和氮素对植烟土壤改良效果、烤烟生长发育状况和烤烟产量、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以及增碳控氮的初步成果进行综述,探讨了增碳控氮应用的技术要点和应用前景,为进一步促进植烟土壤改良和优质烟叶生产提供参考。
    • 朱铭; 刘琛; 林义成; 郭彬; 李华; 傅庆林
    • 摘要: 通过在黑麦草-水稻轮作下不同有机物料配比组合对黄筋泥田对土壤肥力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筛选出对红壤改良效果最佳的有机土壤调理剂。结果表明,牛粪+秸秆、牛粪+秸秆+木屑、菇渣3个处理的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菇渣+草木灰处理,而菇渣+草木灰+石灰石粉、菇渣+草木灰+石灰石粉+聚丙烯酰胺处理的土壤pH值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菇渣处理的黑麦草、水稻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5个处理,说明菇渣处理对作物增产效果显著。由此表明,以菇渣为主的有机物料是改良黄筋泥田的适宜有机土壤调理剂。
    • 谢帅; 梁鑫宇; 宋明丹; 韩梅; 李正鹏
    • 摘要: 【目的】研究小麦秸秆、毛叶苕子及二者混合物料在耕层土壤还田后的腐解和养分释放规律,以期为青海高原有机物料还田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将毛叶苕子(G)、麦秆(S)和麦秆+毛叶苕子混合(G+S)3种有机物料自然风干后,切成2 cm长,放入尼龙网袋,埋入20 cm深土壤中自然腐解,地表撂荒。在埋入土壤后的第7、14、28、42、72、117、162天取样,测定相关指标。【结果】各处理干物质累积腐解率和养分释放率随腐解进程的推进而逐渐升高,升高趋势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试验结束时均表现为G>G+S>S,3种有机物料的累积腐解率分别为81.93%(G)、51.65%(S)、64.17%(G+S),碳素累积释放率分别为85.30%(G)、46.66%(S)、62.77%(G+S),氮素累积释放率分别为88.29%(G)、31.83%(S)、66.78%(G+S),磷素累积释放率分别为71.30%(G)、62.66%(S)、68.24%(G+S),钾素累积释放率分别为98.24%(G)、94.62%(S)、97.40%(G+S)。各处理的快速腐解期均为0~42天,各养分的快速释放期不同,碳是在0~7天,氮是在0~28天,磷是在0~14天,钾是在0~42天。通过双库指数衰减模型模拟发现,G、S、G+S处理易分解干物质量,分别占总质量的79.25%、53.62%、64.16%,各处理碳、氮、磷和钾的易分解比例均以G处理最高,钾的易分解比例以S处理最高。G+S处理的实测值(OBS)相较于预测值(EXP)提高了干物质量、碳、氮、磷和钾的易分解部分比例,分别提高了1.47%、6.02%、22.77%、5.41%和0.20%,并增加了碳、氮的平均周转天数,降低了磷、钾的平均周转天数。【结论】毛叶苕子、麦秆的累积腐解率分别为81.93%(G)、51.65%(S),二者混合后可达64.17%,毛叶苕子中的碳、氮、磷和钾的累积释放率高于麦秆。毛叶苕子中易分解部分的比例为79.25%,且碳、氮、磷和钾在易分解部分中的比例高于麦秆。毛叶苕子与麦秆混合后,调节了易分解部分比例以及其中的碳、氮、磷和钾含量,增加了碳、氮的平均周转天数,降低了磷、钾的平均周转天数,更有利于后茬作物对养分的利用。
    • 花可可; 张睿; 王童语; 郭志彬; 王道中
    • 摘要: 研究施肥对砂姜黑土可溶性碳淋溶的影响,对有机肥的可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依托33 a的长期试验,分析常规施肥(MF)、化肥+低量小麦秸秆(MFL)、化肥+高量小麦秸秆(MFH)、化肥+猪粪(MFP)和化肥+牛粪(MFC)等施肥方式对土壤剖面(0~60 cm)理化性质、微生物性状、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和可溶性无机碳(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DIC)含量与分布的影响,探寻可持续的有机肥利用方式。结果表明,长期增施有机肥后0~60 cm剖面各土层有机碳、微生物量碳、氮均有不同程度提升,而对土壤全氮、容重和pH值的影响主要发生在0~20 cm表层。与MF处理相比,增施有机肥后0~20和>20~40 cm土层DOC含量均有显著(P 40~60 cm土层无显著影响。相对而言,0~60 cm各土层DIC的含量均有显著提升。长期增施有机肥后0~60 cm各土层DOC的UV280吸收值和芳香性指数分别较MF处理均有显著提高,其中以MFC处理最为显著,0~20、>20~40和>40~60 cm土层DOC的芳香性指数分别提高71.2%、153.3%和38.1%,这说明长期增施有机肥后土壤剖面DOC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芳香化合物含量提高,化合物结构变得更加复杂。逐步线性回归模型表明,土壤剖面DOC和DIC分布主要受pH值和微生物量碳的共同影响,且pH值的影响强度大于微生物量碳,而土壤剖面DOC化学结构受微生物量碳的影响。总体而言,外源有机物料投入的类型和数量是影响土壤剖面可溶性碳分布的重要措施,长期增施农家肥的碳淋失风险高于秸秆还田。
    • 张云龙; 郜春花; 靳东升; 卢晋晶; 李婷婷; 李建华
    • 摘要: 研究矿区复垦土壤中鞘氨醇单胞菌促进秸秆腐解的性能,揭示鞘氨醇单胞菌在矿区复垦土壤沃土化中的作用,可为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和土壤质量快速提升提供科学依据。依托山西省襄垣县采煤沉陷复垦区的长期定位试验,通过矿化试验和腐解试验,测定活性碳变化、微生物数量及多样性指标,研究矿区复垦土壤中鞘氨醇单胞菌促进秸秆腐解性能。结果表明,添加菌剂有利于促进秸秆腐解能力。在培养期间,累计矿化量均以菌+秸秆处理最高,CK最低,添加菌剂的处理土壤矿化速率大于不添加菌剂的处理;灭菌土处理速效氮、磷、钾养分释放速率和活性有机碳含量高于不灭菌处理,其中,添加菌剂处理的养分释放速率和活性有机碳含量高于不添加菌剂处理,灭菌土条件下菌+秸秆处理的腐解率最高;在添加菌剂后土壤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活性均得到提高,具体表现为菌+秸秆>菌>秸秆>CK;在菌+秸秆处理中,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较多;0~72 h各处理的微生物多样性(AWCD)值增长快速,碳源利用能力处于最强的阶段,灭菌条件各处理增长率大于不灭菌处理,添加菌剂处理中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能力大于不接菌处理。鞘氨醇单胞菌可以显著促进秸秆的腐解和养分释放,有利于矿区复垦土壤有机碳的累积和肥力的提高,可以作为矿区复垦土壤修复的良好菌质资源。
    • 温馨; 红梅; 张月鲜; 裴志福; 赵卉鑫; 陈晨
    • 摘要: 以土默川苏打碱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定位试验探讨不同有机物料添加对碱化土壤有机碳库与质量的影响。设置生物炭(BC)、牛粪(CD)、羊粪(GM)、玉米秸秆(SW)和对照(CK)共5个处理,于2019~2020年春季将所有有机物料以玉米秸秆全量还田(10.5t/hm^(2))为基准,按等量有机碳量(2.4t/hm^(2))的方式添加。于秋收后采集土壤样品,通过计算土壤质量指数(SQI)来评价土壤质量。结果表明:(1)有机物添加处理下,0~3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密度显著高于CK(PBC>CD>GM>CK,对应的指数值分别为0.75、0.55、0.55、0.51和0.47。这表明,有机碳添加量为2.4t/hm^(2)时,秸秆对中度碱化潮土的质量提升效果最好。为碱化土壤质量提升及有机物料合理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及可行性建议。
    • 王艮梅; 陈捷; 范之馨; 张焕朝; 项剑
    • 摘要: 为揭示滨海盐碱土中细菌群落结构对不同有机物料添加的响应,通过田间试验,以秸秆、生物炭和牛粪有机肥为材料,采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有机物料添加后滨海盐碱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有机物料添加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α多样性分析表明,有机物料添加均能提高土壤细菌丰度和群落多样性,牛粪有机肥处理土壤细菌丰度最大,生物炭处理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最高。添加有机物料3个月后土壤优势菌门未改变,但优势菌门在各处理中的排序及相对丰度发生明显变化,尤其是相对丰度位居前3位的优势菌门。对照优势菌门相对丰度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变形菌门(29.23%)、酸杆菌门(22.52%)、浮霉菌门(13.62%)和绿弯菌门(9.7%)。与对照相比,生物炭处理浮霉菌门相对丰度(25.1%)显著提高,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23.3%)显著降低;牛粪有机肥处理土壤绿弯菌门相对丰度最高,达10.27%,显著高于添加秸秆的土壤绿弯菌门相对丰度(7.55%);添加秸秆的土壤浮霉菌门相对丰度为22.86%,显著高于牛粪有机肥处理(13.82%)和对照(13.62%)。优势菌属的分布特征与门水平相似,不同处理优势菌属相同,但相对丰度排序不同。对照优势菌属相对丰度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不可培养细菌RB41(3.43%)、鞘氨醇单胞菌属(3.43%)、溶杆菌属(2.47%)、Subgroup_10(1.28%)和小梨形菌属(1%),生物炭处理鞘氨醇单胞菌属(2.57%)和秸秆处理不可培养细菌RB41(2.03%)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牛粪有机肥和对照处理小梨形菌属相对丰度显著低于生物炭处理(2.11%)。不同有机物料添加后土壤中能显著区分处理间差异的物种:添加秸秆的土壤主要为变形菌门α变形菌纲(Caulobacterales、Altererythrobacter、Hyphomonadaceae)、δ变形菌纲粘球菌目(Sorangiineae_bacterium_NIC37A_2、Haliangium、0319_6G20、Haliangiaceae、BIrii41)和γ变形菌纲(R7C24、CCD24);牛粪有机肥处理为变形菌门α变形菌纲(Rhizobiales、Tagaea_marina)和厚壁菌门盐芽孢杆菌属(Halobacillus);对照为芽单胞菌门某纲AKAU4049。统计分析表明,不同有机物料添加处理滨海盐碱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土壤细菌群落分布主要受土壤pH、总有机碳含量和EC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