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声学

声学

声学的相关文献在1961年到2023年内共计10836篇,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技术、物理学、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12篇、会议论文127篇、专利文献7397篇;相关期刊783种,包括海洋技术、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测试等; 相关会议36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学术会议、第十届中国声学学会青年学术会议、2010年全国声学设计与噪声振动控制工程暨配套装备学术会议等;声学的相关文献由1870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军、肖新标、阚光明等。

声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312 占比:30.56%

会议论文>

论文:127 占比:1.17%

专利文献>

论文:7397 占比:68.26%

总计:10836篇

声学—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帅长庚; 陆刚
    • 摘要: 为探索电活性聚合物(EAP)换能器在声学与振动控制领域应用的可能性,首先对EAP换能器的分类、材料种类和设计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然后,详细介绍了EAP换能器在声学和振动控制中的最新应用进展,为研究人员开发新型技术及其应用提供指导。文献分析表明:该技术已取得里程碑式进展并有望在声学和振动控制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 杨志刚; 高建勇; 谭晓明; 余永革; 刘慧芳; 吴雨薇
    • 摘要: 随着地铁列车速度提升至160 km/h,隧道环境下地铁列车表面气动激励显著增强。应用大涡模拟对隧道内160 km/h地铁列车脉动流场结构和表面气动噪声源进行数值仿真,定量评估全封闭设备舱设计对地铁列车气动声学性能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全封闭设备舱设计能够疏导车底气流,使车底气流更多集中在转向架舱两侧溢出,同时引起车下主要涡结构尺度增大。对应的,列车整车车体气动噪声源能量减小约2.9%;其中头车、中车1分别增大5.7%和9.4%,中车2和尾车分别减小4.2%和13.8%,各节车体声源能量分布更加均匀;列车高频声源能量减小,整车800 Hz峰值频谱能量减小约4.0%。研究成果将为160 km/h地铁列车气动降噪设计提供参考。
    • 顾汉星; 张捷; 张开林; 冯读贝; 肖新标
    • 摘要: 为了研究裙板结构对市域列车车外噪声的降噪效果,基于声线跟踪法,建立4节编组的车外噪声仿真模型。考虑车辆的主要噪声源,包括轮轨噪声、气动噪声、辅助设备噪声等,同时考虑影响车辆振动和噪声的关键边界条件,包括列车结构、桥梁结构、地面声反射等,计算列车140 km/h匀速运行时的车外通过噪声,并进一步研究车厢底部不同位置安装半/全遮挡裙板,以及裙板内侧铺设不同吸声材料后的车外降噪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转向架及辅助设备位置安装全遮挡裙板的降噪效果最好,可降低车外噪声约3 dB(A);转向架裙板内侧铺设平均吸声系数为0.64的吸声材料后,可进一步降低车外噪声最多2.2 dB(A)。
    • 李皓; 陈长征; 王洁
    • 摘要: 针对华晨宝马3系车辆行驶时车内有异常噪声的现象,进行相应的路面测试。首先,通过路面测试及主观评估分析出异响源的范围,其次使用东华测试DH5902设备对该范围和驾驶员耳旁的噪声信号进行数据采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高通滤波处理,然后用MATLAB软件对其进行小波偏相干分析,从而识别出异响源的主要贡献部件,提出改造方案并验证。结果表明:应用小波偏相干分析能够准确找到车辆异响源的主要贡献部件,基于该方法所提出的改造措施有效降低了车内的噪声,该方法的有效性得到验证。
    • 梁浩鸣; 高康; 刘献栋; 鲍岳; 单颖春; 何田
    • 摘要: 声学黑洞结构是一种可实现板内弯曲波操控和振动能量汇聚的新结构,在振动和噪声控制领域具有应用前景,因此对内嵌于板结构的二维声学黑洞及其阵列的动力学特性和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十分必要。首先给出描述声学黑洞汇集效果的定量参数,然后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内嵌于板结构的单二维声学黑洞几何参数在一定范围内的最优值;最后,基于这些参数设计声学黑洞并组成包含两声学黑洞的阵列,在频域内研究板结构具有不同排布方式声学黑洞阵列时的能量汇集效应。结果表明,在一定频带范围内两个声学黑洞组成的阵列的能量汇聚效应比单声学黑洞更为明显,且横向排列的声学黑洞阵列结构具有更好的能量汇聚效果。对于声学黑洞阵列和阻尼减振的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魏朝辉; 王帅; 闫福刚
    • 摘要: 介绍某船舶在设计建造过程中的振动噪声控制,分析其噪声与振动指标,并对船舶噪声与振动控制方法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同时参照相关标准,对噪声与振动水平进行评价,为相关船型的噪声与振动控制提供参考。
    • 张军; 焦明; 岳中英; 常玉朋; 黄循奇
    • 摘要: 在传递扭矩的瞬时突变工况下,纯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和驱动电机的结构特性容易引起整车产生冲击、噪声与抖动等问题,严重降低驾乘舒适性。系统性阐述某纯电动汽车加速撞击异响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建立基于电驱动系统试验台架的排查方法,根据齿轮啮合间隙理论和整车扭矩控制机理,提出具体的工程控制措施与方案,优化电机扭矩过零策略,通过实车实验验证改进方案的有效性,有关结论对解决纯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在瞬态工况下的振动噪声问题,具有较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
    • 许力
    • 摘要: 针对现有的基于混响室测量材料吸声系数方法所需场地空间较大和试件尺寸较大,而驻波管法只能测量对应于材料轴向入射的吸声系数,无法应用于不规则试件测量的问题,结合参考文献,设计制作小型混响舱用于应对该类问题。介绍通过小混响舱测量材料吸声系数的背景及应用场景,比较基于传统混响室和小混响舱测量材料吸声性能的方法,通过多次实验验证小混响舱整体结构实验环境的稳定性及分析测点位置不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重点介绍小混响舱的结构及相关测量设备、测量方法及其在测量小试件无规入射吸声系数方面的优势。
    • 张则刚; 高丽; 孙海滨; 兰同宇; 吴伟
    • 摘要: 传统内插式吸气消声器腔室之间密封性差,影响消声器消声性能和阻力特性,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一种新结构吸气消声器,通过初步实验对比,证明新吸气消声器腔室密封性好,且具有较好的声学性能和阻力特性,可使压缩机声功率级降低1.87 d B,制冷量提高7.4 W,性能系数提高0.016。为进一步提高新消声器的消声性能,利用声学分析软件LMS Virtual. Lab进行声学仿真模拟,分析其引流管长度、引流管通流截面宽度、扩张孔位置和出口内插管长度等内部结构参数对传递损失的影响,优化内部结构参数。最终,压缩机声功率级降低2.51 dB,制冷量提高5.63 W,性能系数提高0.015。
    • 李莉; 邓亮; 冯立昇
    • 摘要: 《声学》(1874)是中国最早出版的声学译著,译自丁铎尔之Sound。文章基于对英国和美国出版的多个Sound版本的考察和中译本《声学》与不同英文版本结构及文本的比对,结合英文第3版序言对中译本的翻译与出版过程的介绍,以及对傅兰雅的信函等相关档案资料的分析,探讨了《声学》的翻译时间,并对《声学》的底本提出了新的看法。研究表明,《声学》的翻译工作于Sound第2版出版前的1868年就已开始,当时所用底本肯定是Sound第1版,学界流行的认为《声学》底本为Sound第2版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