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产降耗
增产降耗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4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冶金工业、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4706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铁合金、冶金经济与管理、化工管理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华西冶金论坛第25届(北京)会议暨全国冶金节能减排暨工业炉节能技术研讨会——高炉热风炉及炼铁工序节能减排、全国中氮情报协作组第29次技术交流会、2010中小高炉炼铁学术年会等;增产降耗的相关文献由206位作者贡献,包括许志伟、张兴才、李华等。
增产降耗
-研究学者
- 许志伟
- 张兴才
- 李华
- 石光水
- 蔡峰科
- 邹伟斌
- 马龙鹏
- 吕树合
- 姜振然
- 白强
- 陈向东
- 陈宏
- 何林莉
- 余必碌
- 吴朝刚
- 周长柱
- 尚乃明
- 张周年
- 张浩然
- 张福
- 戚义龙
- 曾道彪
- 李宏志
- 李文波
- 王志红
- 石志香
- 祁胜蔡
- 葛生彬
- 赵华
- 邹捷
- 高建平
- 黄海胜
- 乔荣广
- 付克明
- 付红琴
- 伍勇
- 余乐安
- 傅新安
- 全晓宇
- 冀化信
- 冯光富
- 刘元
- 刘刚
- 刘国义
- 刘文习
- 刘春江
- 刘春红
- 刘治宇
- 刘浦泉
- 刘海军
-
-
王志红
-
-
摘要:
通过水泥磨内部结构改造,辊压机和水泥磨系统进行过程管理及操作参数优化,提高水泥磨运行质量,磨机台时产量提高25t/h、工序电耗下降6.8 kWh/t,产品质量稳定。
-
-
苏志刚;
张福;
张浩然;
邵强
-
-
摘要:
本钢6号高炉以增产降耗为目标进行技术攻关,通过加强入炉原燃料管理、调整操作制度、控制合理炉型、精细化日常操作、渣铁排放及设备管理等一系列措施,使高炉长期顺行,达到较好的经济技术指标,实现了提产降耗的目标。
-
-
王志红
-
-
摘要:
在对粉磨系统作业全过程进行排查的过程中,不仅发现混合材料的水分含量偏高,系统漏风点多,配料秤计量偏差大,粉煤灰库卸料不稳定,还发现入辊压机石灰石粒度大,进料皮带机除铁器未投入使用,称重仓物料离析现象严重,辊压机辊缝波动大,辊压机辊面、辊边缘、侧挡板和进料装置等处磨损严重,管磨机隔仓板和出磨篦板篦缝卡堵,入磨物料细粉多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系统产量低,工序电耗高。整改后,产量提高25%,电耗下降17%。
-
-
周文胜;
李刚;
李涛
-
-
摘要:
2021年八钢依托管理创新和技术进步,在钢铁冶炼工艺系统添加废钢:炼铁系统炉前出铁沟、鱼雷罐和高炉炉内添加废钢;炼钢系统采用转炉、铁包和钢包多点加废钢方式,优化废钢斗配料及供料模式,应用热量条件创造类技术提高转炉热效率;同时采用减少铁水过程温降保障措施。有效提高了废钢消耗量,铁钢系统增产降耗创效成果显著。
-
-
-
-
摘要:
近日,苏盐井神所属一分公司制盐Ⅱ系统节能增效技改项目经过调试、消缺,顺利并入生产序列,比原计划提前2个月建成投产,成为制盐增产降耗、降本增效的主力装置。
-
-
孙继成;
张福;
刘元;
张浩然
-
-
摘要:
本钢6号高炉开炉初期,受原燃料质量差、铁口区域煤气大、渣铁排放受限制等因素的影响,产能一直未能得到释放,技术经济指标也比较差.通过采取强化原燃料管理、优化日常操作调剂及操作制度、加强设备维护及渣铁排放等一系列措施,6号高炉实现了长期稳定顺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明显好转.2019年高炉利用系数由1月的2.220提升到6月的2.425,燃料比由1月的557kg/t降低到6月的521 kg/t,达到了提产降耗的目标.
-
-
-
-
王涛;
薛亚超;
潘文良;
郭强
-
-
摘要:
针对本公司低温甲醇洗装置净化气夹带甲醇导致甲醇消耗高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降低甲醇消耗.经过168小时性能考核,日减少甲醇损耗约45吨,日节省约6.75万元.甲醇日增产约600吨,日增益约90万元.改进措施取得明显的增产降耗成效.
-
-
-
-
摘要:
鲁银投资盐业、粉末冶金两大资产实现双效提升。鲁银投资“增收降支、增产降耗、增利降费”的三增三降战略已经初显成效。公司近期通过深化改革、精准降耗,盐业、粉末冶金两大主营业务运营质量、经营效益稳步回升。另外,公司今年来还不断加速清理旗下僵化资产,聚焦主业。据悉,公司未来还将围绕盐业产业链条,不断加深传统盐业的综合利用和开发,引领企业转型升级。除了传统食盐外,公司还将持续加强开发高端盐产品力度。目前,公司新开发整合的沐浴盐、热敷盐、洗涤盐等产品也已经逐步亮相市场,销售状况良好。
-
-
-
- 《第17届全国铁合金学术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研究分析2×16.5MVA锰硅电炉生产中发生电极边喷料爆炸事故的原因,采取了有效措施,改善了炉况,实现了增产降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