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城市建设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852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建筑科学、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5篇、会议论文71篇、专利文献76824篇;相关期刊423种,包括领导决策信息、重庆国土资源、中国土地科学等; 相关会议50种,包括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3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交流会、2011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等;城市建设用地的相关文献由1180位作者贡献,包括凌二凤、张安录、赵可等。

城市建设用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55 占比:0.97%

会议论文>

论文:71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76824 占比:98.94%

总计:77650篇

城市建设用地—发文趋势图

城市建设用地

-研究学者

  • 凌二凤
  • 张安录
  • 赵可
  • 钟成林
  • 黄明华
  • 钟国辉
  • 唐敏
  • 任致远
  • 冯长春
  • 刘宝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谢芊芊; 杨丽英; 刘光盛; 王红梅
    • 摘要: 在国家大力倡导要素市场化配置的背景下,城市土地资源要素的配置仍受到政府较强的干预,并由此产生了错配问题,为此本文基于2005-2018年广东省的面板数据,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测算城市建设用地的部门和区域错配程度及其带来的效益损失.结果表明,(1)从建设用地在产业间的错配及效益损失来看,广州、深圳和东莞属于第二产业用地过度错配而第三产业用地短缺错配,且错配程度不断加深,造成的效益损失率也呈上升趋势,而其余18个地市则基本相反;(2)从建设用地在区域间的错配来看,2005-2018年粤东地区从过度错配演变为短缺错配,粤西地区一直处于短缺错配状态,粤北地区则从短缺错配演变为过度错配,珠三角地区处于过度错配状态;(3)2005-2018年广东省建设用地区域错配造成的效益损失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效益损失率波动下降,区域间的建设用地配置趋向均衡.对此,本文从产业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提出降低城市建设用地错配的建议,为国土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 张红; 彭跃龙
    • 摘要: 近年来,由于城市建设用地越来越少,划拨土地大量入市不可避免,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制度逐渐成为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法律议题。国家对划拨土地的管制,经历了从禁止非法转让到依法转让的过程。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的交易结构包含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两种合同关系。批准转让的政府与受让人签订出让合同,受让人补缴土地出让金,皆系对转让合同的履行,但是否缴纳土地出让金不影响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的效力。未经批准之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效力存在无效、有效和未生效三种可能样态。行政主管机关的审批不宜与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的效力绑定。未经批准之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不宜再被认定为无效。土地增值易引发转让人撕毁合同的道德风险,认定合同未生效不利于对受让人合同履行可得利益的保护。合同有效与合同履行应相区分,认定合同有效系最佳选择,能兼顾管制与自治,平衡当事人利益冲突。
    • 郭扬扬
    • 摘要: 基于2002年—2011年河北省城市建设用地及相关社会经济指标统计信息,综合运用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建设用地变化弹性指数、用地结构信息熵及地理探测器多种方法,分析了河北省城市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河北省城市建设用地和人口都逐年增加,但是用地弹性系数较高,远未达到集约用地的水平。河北省城市建设用地信息熵呈整体平稳,但各城市之间信息熵变化有所差异。河北省城市之间用地的增长速率存在地区差异,表现为西部高速增长、东部中速增长、周边慢速增长的特点。城市建设用地的增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主要驱动力,自然区位因素与其他因素都呈非线性增强,说明自然区位因素具有催化作用。
    • 摘要: 目前,全国10个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详细评价试点已基本完成,各试点城市在评价方法、成果应用等方面探索出了不少亮点。其中,河北省唐山市以“三调”为基础,统筹国土空间规划地类认定、不动产宗地信息等多项资料,按照不同用地类型确定了各类用地的集约和低效利用指标阈值,逐地块开展了低效用地可改造策略摸底调查,摸清了各类用地集约利用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探索出了多种低效用地再开发模式,为做好低效用地再开发改造提供了经验。
    • 邱春琦; 朱怡萱; 李玉凤; 周诗薇; 刘红玉
    • 摘要: 近几年,随着城市迅速扩张,其协调性成为限制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选择2015和2019年江苏省72个县级单元夜间灯光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和四元协调度模型分析城镇人口、GDP、夜间灯光和建设用地的空间集聚情况,揭示近年来江苏省城市扩张协调性。结果表明,(1)城镇人口、二三产业产值、建设用地和夜间灯光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主要集聚状态出现在江苏南部区域。(2)在72个县级区域中,10%的区域土地城镇化增长速率小于人口城镇化,其他90%的区域土地城镇化增长速率大于人口城镇化。整体来看,全域土地城镇化速率快于人口城镇化。另外,约30%的区域土地城镇化增长速率高于经济,约70%的区域土地城镇化增长速率低于经济。整体而言,大部分区域用地效率良好,属于有序扩张。(3)从经济-人口-夜间灯光-建筑用地的协调度来看,2015和2019年95%的县级区域处于协调发展状态。对比2个年份可知,江苏省40%的区域协调度处于增长趋势,其他60%的区域协调度处于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江苏省优化城市扩张,促进区域健康、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 王曙光; 李湛; 李钦锐; 王也宜; 江书超
    • 摘要: 一、我国城市建设发展模式发生转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科学、合理、可持续地开发地下空间已成为城市建设的客观要求。按照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人们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认识的提高,在城市建设中避免大拆大建的局面,既有建筑改扩建工程在建筑市场的市场份额稳步上升,成为市场的主流。我国城市建设发展方式正从“增量开发”建设向“存量更新”转变。
    • 陈思; 王梅
    • 摘要: 建设用地的宽供给为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同时资源趋紧和需求扩张的紧约束逐步凸显。部分沿海发达城市因面临建设用地指标的硬约束,已主动或“被迫”推进建设用地减量化。文章从减量化的理论内涵、触发机制、联动实施机制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提出未来研究应着重提升理论体系的均衡性、注重城乡发展的均衡性、加强区域布局的均衡性,以减量思维引导发展格局,支撑高质量发展。
    • 钟成林; 张靓; 邓新
    • 摘要: 提升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的建设用地生态效率是贯彻落实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及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利用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地级市2004—2016年的相关数据,采用Super-SBM-Undesire和空间Durbin模型对环境规制策略性互动及其对城市建设用地生态效率空间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地级市之间的环境规制策略性互动对城市建设用地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但不同时间段以及不同子城市群环境规制策略性互动的均衡模式及空间外溢效应的效果存在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环境规制策略性互动的均衡模式及其对城市建设用地生态效率空间影响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但其调节方式及调节效果因初始均衡状态而异。
    • 马丽; 郭学良; 王浩蓓; 王冰冰; 张丽英; 杨森; 田文静
    • 摘要: 为了解城市建设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科学支撑,以河南省商丘市科教区、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医疗区、城市公园及道路7种不同建设用地分区土壤为对象,测定重金属Cu、Pb、Cr、Cd、Zn和Mn含量,并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污染分析。结果表明,各分区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均超过商丘地区土壤背景值,其中Cd为背景值的28.28倍。Cu、Pb、Cr、Cd、Zn和Mn平均含量分别为31.80、31.43、306.61、4.61、95.61 mg•kg^(-1)和584.02 mg•kg^(-1),平均地质累计指数I_(geo)值表现为Cd(4.16)>Cr(1.75)>Zn(-0.12)>Pb(-0.27)>Cu(-0.30)>Mn(-0.56),Cd和Cr分别为弱极度污染和中度污染,而Zn、Pb、Cu和Mn属于无污染程度。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表现为Cd(828.31)>Cr(10.30)>Pb(6.91)>Cu(6.78)>Zn(2.81)>Mn(1.02),其中Cd达到较高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贡献达95%以上,Mn、Zn、Pb、Cr、Cu均为轻度潜在生态风险。各分区土壤均达到较高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其中工业区污染最严重,科教区和居住区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Cu、Pb、Zn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土壤pH与Pb和Zn含量显著负相关,土壤Pb-Cr-Cd-Zn、Cr-Zn-Mn和Cd-Zn这些组元素可能有相同或相似的污染来源。
    • 安柳燕; 韦燕飞; 童新华
    • 摘要: 文章选取2002、2006、2012及2016年遥感影像,分析了南宁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并探讨影响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从2002年到2016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由155.03 km^(2)持续增加到305.59 km^(2),呈现不断向外扩张的趋势,重心也有所转移。自然地理因素决定建设用地扩张的总体趋势,社会经济因素对建设用地的扩张产生直接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促进建设用地的形成,人口的增加也增加了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