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
地质学基础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86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教育、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8799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中国大学教学、高师理科学刊、教育教学论坛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一届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等;地质学基础的相关文献由153位作者贡献,包括付金沐、刘娜、孙朋等。
地质学基础—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8799篇
占比:99.88%
总计:68885篇
地质学基础
-研究学者
- 付金沐
- 刘娜
- 孙朋
- 文英
- 王喜华
- 苏海民
- 范存辉
- 陆曼
- 高杨
- 何葵
- 刘婷
- 刘护军
- 朱膺
- 李春生
- 武珺
- 王斌
- 范翔宇
- 陈鹏宇
- 于兴修
- 任云生
- 任大银
- 任明浩
- 何小虎
- 何雨栗
- 冀应斌
- 冯怀英
- 冯怀英3
- 刘仰光
- 刘咏梅
- 刘婷12
- 刘显鑫
- 刘松
- 刘植
- 刘永昌
- 刘永林
- 刘顺喜
- 单鹏飞
- 卢国斌
- 卢炳雄
- 卢炳雄1
- 叶新才
- 吕学军
- 周余国
- 周光红
- 周慧杰
- 唐岱茂
- 姜在兴
- 孙汉民
- 宋全友
- 宋春青
-
-
刘植
-
-
摘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高校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线上教学是各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间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对于线上教学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做出评估。基于笔者过去三年所教地质学基础课程,本文分析讨论了272名学生的理论课和实验课成绩,以此来了解疫情防控期间线上线下教学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疫情防控期间所采用的线上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线上教学使得师生双方都有“点对点”家教式的教学体验,既可以保证教师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又能够提高学生上课的专注力。但是,线上教学对于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使得学生难以将课堂所学知识与现实情况进行有效连接和理解。
-
-
张明明
-
-
摘要:
地质学基础是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的重要基础课.课程在理论教学方面,应将实践引入课堂,加强地理教学引导,促进多元化的理论教学方式.在实践教学方面,应扩充教学设备,促进野外实践专业化.以期为地理科学师范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
-
舒成强;
何雨栗;
胡翠华;
苏炳睿
-
-
摘要:
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育才之地,一直以来十分注重基础课程的教学,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现代教学变革的大背景下,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日益显现,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效果并不明显。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急需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本文选取涉及知识面广、内容抽象的西华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师范)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为例,针对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生地质素养和严密逻辑思维、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目标,构建新型的“课堂-实验室-野外”三位一体的理论与实践“混合教学”体系,探索师范院校地理科学(师范)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改新途径,同时为更多类似的基础类课程教学模式调整提供新的思路与案例。
-
-
赖旭龙
-
-
摘要: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教育大会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精神,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地质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南京大学承办的“全国地学院校普通地质学教学研讨会”2020年11月12日至13日在南京顺利召开。围绕“新形势下基础地质学教学与改革的探索和实践”这一主题,以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普通地质学金课,推动基础地质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本次会议从地质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革新、教学能力提升、野外实践和基本地质技能训练、课程思政等方面开展研讨,旨在帮助青年教师牢固树立“立德树人”意识,全面提高青年教师教书育人能力。
-
-
任明浩;
张昕;
黄肖潇;
范亚洲
-
-
摘要:
探月工程是我国地球科学领域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工程,探月精神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将其中的课程思政元素以实例的形式与“地质学基础”课程中的专业内容结合,有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专业自豪感,激励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为国家地质事业打造政治过硬、专业精通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
-
范淑花;
秦富仓;
盛艳;
苏茹嘎
-
-
摘要:
地质学基础课程是农林院校重要专业基础课,在农林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内蒙古农业大学几个农林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该文着重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教学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进行探索,结合专业特点,通过融合多手段交叉教学模式、构建虚拟仿真地质学实验平台、健全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思路开展教学改革,旨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培养高素质农林专业技术人才。
-
-
黄晓;
赵永杰;
李伟妙
-
-
摘要:
地质学基础课程是师范类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基础性课程,但是对地理科学专业学生而言有其特殊性,内容庞杂且章节独立性强,对地理科学专业学生学习难度大并且针对性不强。基于教学实践,通过系统研究中学地理教学和地理科学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提出了地质学基础课程需要进行教学重点的合理分配,进行教学内容的适当增减,最终编制出师范类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地质学基础课程授课学时分配表。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提出小班授课、理论课堂、实验课堂、第二课堂方面教学方法创新的一系列举措。
-
-
李松涛;
周光红;
任大银;
许冲
-
-
摘要:
在贵州师范学院地理学大类招生背景下,针对"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教学内容不能有效支撑后继课程的学习、教学条件不能完全满足课程教学、野外实习和前期学习时间脱节、考核方式不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等问题.该文在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对应的改革措施,以期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为大类招生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
-
-
范鹏贤;
赵跃堂;
李治中
-
-
摘要: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组针对地质学基础在线教学的特点,在教学活动的导入、讲授、总结、作业等环节,通过综合运用地质学发展史料、时事、身边人的先进事迹和行业、地域特色等,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文章以"地震"的教学过程为例,介绍了结合"云实习"和思政教育的具体做法,使用现场考察导入、结合真实案例讲解、采用英雄事迹小结、结合课后作业深化的办法,使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深度融合、贯穿始终,有效唤起学员的身份认同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强化使命担当意识.
-
-
任云生;
郭巍;
张梅生;
郑常青;
董永胜;
李晓波
- 《第十一届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
| 2017年
-
摘要:
地质学基础教学资源建设是吉林大学兴城教学基地建设的核心任务,直接影响着本校17个地学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来基地实习的国内外20余所院校的野外实习效果.近年来,针对野外教学资源建设的薄弱环节,注重核心实习区和标准教学路线建设,加快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的转化,促进教学资源向创新平台延伸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辽宁兴城地质学基础教学实习教学资源体系,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