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大类招生

大类招生

大类招生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922篇,主要集中在教育、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人才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11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82篇;相关期刊444种,包括才智、人力资源管理、文教资料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十四届微生物学教学和科研及成果产业化研讨会、2011年全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讨会、第七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等;大类招生的相关文献由1747位作者贡献,包括高强、周悦、孙红卫等。

大类招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11 占比:82.52%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1.00%

专利文献>

论文:182 占比:16.49%

总计:1104篇

大类招生—发文趋势图

大类招生

-研究学者

  • 高强
  • 周悦
  • 孙红卫
  • 徐姝
  • 戴发山
  • 李孟歆
  • 李翠兰
  • 李莉
  • 苏力
  • 董艳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仰征; 张婧霞; 陈群利
    • 摘要: 为提高新建地方院校地理学类人才培养质量,文章通过对我国不同办学层次高校地理学专业大类招生与培养情况进行分析,对比了专任师资力量、专业开设课程及“自然地理学”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差异,指出“自然地理学”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研究表明:“自然地理学”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决定其只能在低年级开设,且办学层次越高的院校该课程设置的学分越少,而地方高校该课程学分则普遍较高,这可能与不同类型高校生源质量差异有关。大类招生应在大学一年级实施,之后根据大学生兴趣和特长再进行双向选择与分流培养。“自然地理学”课程知识体系庞杂,在大类培养时应组建专业的教学团队分模块实施教学,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且分流后的各专业可以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选择性续开部门“自然地理学”课程。
    • 胡聚山; 孙昌盛; 张春英
    • 摘要: 随着“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在地方院校的推进,建筑类专业分流中的专业分化问题渐趋凸显。通过分析学生专业选择的思维建构过程,发现专业选择存在“六大因素、三大层级”的影响。在通常的分流模式下,即使在专业间学科实力、发展前景等信息相近的情况下,专业选择仍会产生建筑学倾向的“两次一致性偏离”,其中,“认知意象”使专业选择产生第一次偏离,“多看效应”强化了第一次偏离,“从众心理”导致了第二次偏离。基于此,制定针对性的策略以优化专业分流机制是统筹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
    • 王莉华; 王文言
    • 摘要: 学业适应是本科新生步入大学后的必经阶段,而新高考改革和大类招生模式对新生首选专业满意度的可能改变及其对大学学业适应性的影响亟待研究。在新高考与大类招生的双重影响下,一流大学本科生学业适应整体良好,新高考本科生与非新高考本科生的大学学业适应与首选专业满意度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然而较多理工农医类的本科生存在学业适应不良与首选专业满意度较低的情况。大类招生模式下首选专业满意度对学业成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在首选专业满意度对学业成绩的影响中发挥链式中介作用。一流大学应当完善专业选择机制,增加本科生对专业的了解程度,提高本科生首选专业满意度,并引导其树立学习目标与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使本科新生顺利度过适应期。
    • 张虹
    • 摘要: 大类招生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满足“宽口径、厚基础”的高等教育新需要。地理信息科学作为一个综合型、交叉型、应用型专业,逐步纳入地理学、计算机科学等一级学科的大类招生。文章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例,通过阐述地方师范院校地理信息科学非师范专业的招生、专业分流及教育改革等现状,分析在大类招生背景下该专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期为大类招生中地方师范院校的非师范专业发展,探索其招生、分流、培养等新模式提供参考。
    • 雷雅凯; 贺丹; 董娜琳; 李永华
    • 摘要: 大类招生是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在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的模式下亟须新的课程体系进行支撑。实施大类招生可以从制度层面打破专业壁垒,满足学生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目标。在大类招生背景下,对建筑类专业下的风景园林和城乡规划两个专业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了“1+1+2”的人才培养方式及八大课程模块,强化线上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专业引导及教师结构组成,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全面提升专业的人才质量,以期为建筑类专业的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 李欣越; 张阳; 李汶蕙
    •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来华留学生数量逐年持续攀升,同时对我国来华留学生的规模和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类招生方式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在大类招生背景下探索来华留学生培养工作优化路径,对于提升国际人才培养质量与招生有效性之间的契合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大类招生的内涵基础上,对来华留学生大类招生工作优化路径以及培养工作成效的提升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在大类招生趋势下,推进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的持续优化与发展。
    • 尹寿兵; 王韬慧; 顾明旭
    • 摘要: 以实施大类招生的旅游管理专业为案例,探究大类招生背景下,学生对专业认知程度、满意度及其转专业意愿的差异,并基于L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大学生转专业意愿因素及其相关关系。研究发现:专业总体满意度和认可度感知负向影响转专业意愿,且影响程度最高;志愿录取和调剂录取对转专业意愿影响显著,调剂生在前景感知、满意度等方面的态度较为悲观;就业前景感知负向影响学生转专业意愿;大类专业下各细分专业的学生感知存在差异。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提出在高中阶段扩大专业宣传,转变学生对专业的片面认识;改进课程设置,深化学生对不同专业的认识;提升高考志愿填报的合理性;开展大类招生下各细分专业的课程互选,提升学生专业满意度和专业认可度等举措,降低学生转专业率,提高院校专业稳定性。
    • 邓珏
    • 摘要: 针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要求具备更强的综合素质能力和更广的知识面的局面,促使了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采用大类招生的培养模式。介绍了大类招生在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以及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指出学生管理工作也应该应势而变。结合工作实际,以贵州理工学院材料与能源工程学院材料类为例,浅谈大类招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与对策。
    • 张明明
    • 摘要: 近年来,大类招生已逐渐成为高等院校本科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趋势。这项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能够精准认知和选择专业,但也给专业课程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当前诸多高校广泛开展地理学大类招生,地貌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野外实践都亟待改革。本文针对地理科学类专业地貌学课程教学现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以期提升地理科学类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其后续专业选择提供导航。
    • 代花
    • 摘要: 教育从来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工具。在当前高校大类招生背景下,培养“双创”应用型人才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缓解我国应用型人才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必然路径,同时有利于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并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以及就业质量。目前高校在培养“双创”应用型人才时,还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推动大类招生背景下高校对“双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高校课程教育体系及教育理念,构建“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新模式,探索“互联网+教育”培养新模式,打造“双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