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质隧道
土质隧道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23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75236篇;相关期刊51种,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科技资讯、四川建筑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09年全国公路隧道学术会议、中国公路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技术研讨会、国际隧道研讨会暨公路建设技术交流大会等;土质隧道的相关文献由263位作者贡献,包括宋战平、陈秋南、王超等。
土质隧道—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5236篇
占比:99.88%
总计:75330篇
土质隧道
-研究学者
- 宋战平
- 陈秋南
- 王超
- 邢心魁
- 陈建勋
- 吴科峰
- 周建辉
- 安永林
- 岳健
- 张开军
- 张玉伟
- 殷国权
- 王天西
- 王志斌
- 田小旭
- 盖青山
- 肖海涛
- 肖珂辉
- 胡文轩
- 范胜元
- 赵创新
- 遆甲峰
- 高文华
- 付凯斌
- 佘芳涛
- 余波
- 党发宁
- 刘书培
- 刘德强
- 刘明浩
- 刘永涛
- 刘洪斌
- 匡寅
- 卢玲霞
- 史艳忠
- 向宝山
- 吴应明
- 吴成三
- 吴昊天
- 周冠南
- 周杰
- 周顺华
- 唐应鹏
- 唐浩
- 安三虔
- 宋洁
- 尹国安
- 庄丽
- 廖知勇
- 张亮
-
-
施德泉
-
-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施工技术的提升,大断面公路隧道日渐增多。本文是笔者参与设计的一座大断面隧道的设计要点。本文目的是通过描述该隧道的地质特点及支护方法,展示笔者对大断面隧道的理解,为类似工程设计及施工做参考。
-
-
李鹏
-
-
摘要:
目前复合式衬砌隧道的设计参数仍以工程类比法为主,虽然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对各级围岩的支护结构设计参数有着明确的取值范围,但由于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千差万别,这种依据规范取值的局限性是非常明显的.隧道进、出口段特别是存在偏压、浅埋、强风化、岩堆等特殊地质情况时,隧道规范并没有具体要求.设计人员往往采用工程类比法,借鉴以往成功案例,采用支护参数,存在安全系数不足或参数过于保守的情况.采用Midas GTS NX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工程类比法拟定的支护参数进行验算,为隧道支护参数的合理选取提供参考.
-
-
-
陆亮
-
-
摘要:
从土质隧道开挖引起洞周边土体非均匀收敛变形角度出发,提出了以隧道开挖引起周边土体非均匀收敛曲线与隧道最终衬砌断面曲线所围面积等效计算地层损失的非均匀模型,并利用上限定理及变分法推导了该模型下等效地层损失Vs的极限解析表达式;并总结归纳了沉降槽宽度系数i的近似表达统一式.最后将本文方法预测地面沉降的结果与离心机隧道模型试验结果及实际隧道工程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1)从收敛塑性变形角度定义及由上限定理计算地层损失Vs具有一定的有效性;(2)能较好的拟合试验和现场监测结果,表明了从围岩物理力学性质上研究地面沉降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
吴四二;
黄彬
-
-
摘要:
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怀宁路站1,4号出入口暗挖通道下穿长江西路,2个通道属浅埋~超浅埋,通道的上覆地层与围岩为人工填土和膨胀性黏土,工程环境条件复杂。采用合理的设计与综合施工技术,实现在合肥地区浅埋土质围岩且地面道路有车辆荷载的隧道暗挖施工。其要点包括:采用超前大管棚+超前小导管相结合的超前支护,4部CRD+预留核心土开挖工法并控制循环进尺,在暗挖通道穿越的地面主干道上满铺12000mm×2000mm×20mm钢板以减小隧道上部地表的车辆荷载。监控量测表明,拱顶下沉等数据均符合控制标准,地表沉降、管线沉降的发展过程与暗挖隧道拱顶下沉过程相似。
-
-
洪鹏;
赵胜;
安三虔
-
-
摘要:
浅埋暗挖法土质地铁隧道施工机械化程度不高.结合暗挖台车在西安地铁5号线15标黄土地层区间隧道的首次应用,介绍暗挖台车的设备构成和施工工艺流程.对传统人工开挖和暗挖台车开挖的施工工效、安全性、能源消耗、围岩变形控制和作业环境改善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分析暗挖台车对水文地质、施工断面、施工工法、吊装下井及巷道直角转弯的适用性,并提出在出渣系统、挖掘臂铲斗、铣刨头、暗挖台车遥控器、自动收缩线盘、台车灵活性等方面的改进提升建议.%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echanization degree of underground tunnel construction with shallow-cover mining method,the equipment composition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underground excavation trolley which is firstly applied to tunnel of No.15 Bid Section of Xi'an Metro Line No.5 are introduced.Comparative analysis is made on th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safety,energy consumption,deformation control of surrounding rock and the improvement of operating environment for traditional manual excavation and underground excavation trolley.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underground excavation trolley to hydrogeology,construction cross-section,construction method,lowering-down and right angle turning in the tunnel are analyzed.Meanwhile,the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underground excavation trolley in terms of mucking system,digging bucket,milling head,remote controller,automatic shrinkable wire coil,underground excavation flexibility,etc.
-
-
王闯
-
-
摘要:
随着我国东北等地区老工业的恢复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在季节性寒冷的地区修筑铁路、公路等项目越来越多,也会遇到各类问题.本文对此展开探究,对季节性寒区大断面浅埋土质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围岩位移与地表下沉特性展开探究,旨在掌握寒区此类隧道施工期位移变化规律与表现特性,预防隧道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施工安全保障水平,可供参考.
-
-
洪鹏;
赵胜;
安三虔
-
-
摘要:
浅埋暗挖法土质地铁隧道施工机械化程度不高。结合暗挖台车在西安地铁5号线15标黄土地层区间隧道的首次应用,介绍暗挖台车的设备构成和施工工艺流程。对传统人工开挖和暗挖台车开挖的施工工效、安全性、能源消耗、围岩变形控制和作业环境改善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分析暗挖台车对水文地质、施工断面、施工工法、吊装下井及巷道直角转弯的适用性,并提出在出渣系统、挖掘臂铲斗、铣刨头、暗挖台车遥控器、自动收缩线盘、台车灵活性等方面的改进提升建议。
-
-
-
贾明
-
-
摘要:
土质隧道依然是我国隧道挖掘中的重点,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有助于推动我国隧道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应对于土质隧道开挖施工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更好的发展措施.基于此,本文对土质隧道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积极探索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对土质隧道爆破强夯施工方法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土质隧道的开挖施工提供借鉴.
-
-
陈建勋;
王超;
盖青山;
吴科峰
- 《中国公路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技术研讨会》
| 2009年
-
摘要:
鉴于土质隧道施工方法、支护时机、施工工艺等对系统锚杆支护效果的影响,及高含水量土层中锚杆成孔困难、注浆效果差、抗拉拔力低等缺点,提出在高含水量土质隧道中不设系统锚杆,初期支护采用“型钢拱架+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锁脚锚管+纵向连接筋”组成的新型支护结构.为了评价这种新型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特性以及衬砌结构的可靠性,在天恒山隧道Ⅵ级围岩段设置了两个监测断面,对隧道初期支护的拱部下沉、净空收敛、围岩压力、喷射混凝土应力、型钢拱架应力、纵向连接筋应力等进行监控量测.监测结果表明,不设系统锚杆时,隧道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受力均在允许范围之内,初期支护工作状态良好.不设系统锚杆,可缩短工期和降低工程造价,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
-
-
陈建勋;
王超;
盖青山;
吴科峰
- 《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
| 2009年
-
摘要:
鉴于土质隧道施工方法、支护时机、施工工艺等对系统锚杆支护效果的影响,及高含量土层中锚杆成孔困难、注浆效果差、抗拉拔力低等特点,提出在高含水量土质隧道中不设系统锚杆,初期支护采用“型钢拱架+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镇)脚锚管+纵向连接筋”组成的新型支护结构。为了评价这种新型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特性以及衬砌结构的可靠性,在天恒山隧道Ⅵ级围岩段设置了两个监测断面,对隧道初期支护的拱都下沉、净空收敛、围岩压力、喷射混凝土应力、型钢拱架应力、纵向连接筋应力等进行监控量测。监测结果表明,不设系统锚杆时,隧道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受力均在允许范围之内。初期支护工作状态良好。不设系统锚杆,可缩短工期和降低工程造价,具有着显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
-
樊红卫
- 《国际隧道研讨会暨公路建设技术交流大会》
| 2002年
-
摘要:
我国已建成的隧道工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土质隧道,土质隧道由于其介质的特殊性及施工过程易于发生塌方等原因,使建成的土质隧道或多或少都存在大大小小的裂缝,给正常的运营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如何预防或减少土质隧道的裂缝是广大隧道工作者的责任,本文从土质隧道受力变化及设计施工等各个方面分析了土质隧道产生裂缝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防或减少土质隧道裂缝的方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