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土官

土官

土官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9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中国政治、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篇、专利文献40481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青海民族研究、贵州文史丛刊、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等; 土官的相关文献由95位作者贡献,包括陈亮、张永国、武沐等。

土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9 占比:0.24%

专利文献>

论文:40481 占比:99.76%

总计:40580篇

土官—发文趋势图

土官

-研究学者

  • 陈亮
  • 张永国
  • 武沐
  • 龚荫
  • 伍新福
  • 史继忠
  • 咸成海
  • 张兴年
  • 彭武一
  • 李超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龚梦川; 龚荫
    • 摘要: 《土官底簿》上、下两册记载明代西南六省土官共二百五十七家。该书虽存在错、别、掉字和记载混乱等问题,但其保存了明代洪武至嘉靖年间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大量史料,是民族历史学者的必读书。
    • 罗勇
    • 摘要: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在中央政权羁縻政策、土司制度的先后影响下,呈现出独特的政治风貌。僧人、士人、土官等身份群体,在这片土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该书从明朝统治下的大理精英阶层着手,以僧侣、士人和土官等群体的历史经验为主轴,讨论他们和邻近人群如何透过身份选择、仪式重构与政治联盟等方式来重新建构其社会的内外及外延关系。
    • 刘波
    • 摘要: 朝鲜职官分京官职、外官职、土官职三大类.土官是由本地人出任的协助军政主官处理地方事务的官员,亦分东西两班,其品级被限定在正五品至从九品范围,地位又逊于相同品级的京官和外官.朝鲜开国时,土官仅设立在济州、平壤府和永兴府3地,世宗为防御建州女真和充实新置府州实力,在鸭绿江和图们江南岸大量增置土官,其后历经调整,土官仅分布于永吉道和平安道12地府州.土官不由科举,依据才能、功绩等多种途径选拔,经本地军政主官拟差,再由吏曹或兵曹承王旨差下除授.土官仕满固定任期后可由低品向高品迁转,亦可因才干卓著转为京官或外官.比较可知,朝鲜王朝土官制度主要体现国家权力秩序结构中的层级支配性,与明清中国的土司既有相似之处,差别亦很明显.
    • 孙剑伟
    • 摘要: 清代桂西土司地区的目田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目田是指作为某一土目职务薪酬的田产,从土官的官田中分给。第二种目田是指目家之田,与土官的官田无关。目家之田可以免除赋税和差徭,只有少数强大的土目家族才有资格享有这种特权。这些土目和土官实质上是同盟关系。
    • 咸成海
    • 摘要: 元代统治者高度重视西南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开发,播州内附后,元政府对播州土官辖区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治理,设土职、创体制、征赋税,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控制力度。由于这些举措的实施,播州地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播州土官对中央的依赖与认同进一步强化,土官地区存在的二元政治结构逐步建立。与此同时,在立足未稳、形势复杂的情况下,元帝还将播州土官治理,纳入了建构政权合法性及大一统政治格局的战略工程之中。总体而言,参用土人、遣兵平叛、廑念民生、命贡方物等,均为接续治统的重要考量。
    • 咸成海
    • 摘要: 元代统治者高度重视西南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开发,播州内附后,元政府对播州土官辖区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治理,设土职、创体制、征赋税,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控制力度.由于这些举措的实施,播州地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播州土官对中央的依赖与认同进一步强化,土官地区存在的二元政治结构逐步建立.与此同时,在立足未稳、形势复杂的情况下,元帝还将播州土官治理,纳入了建构政权合法性及大一统政治格局的战略工程之中.总体而言,参用土人、遣兵平叛、廑念民生、命贡方物等,均为接续治统的重要考量.
    • 李超; 田敏
    • 摘要: 清代海南黎族土官在经历土舍存废后,逐步形成以黎甲、黎总、哨管、粮长等基层土官组成的"土流共治"的地方治理模式.清代黎族的国家认同即以政治、经济、文化三维向度多面阐释.一方面,黎族归附向化与"叛服无常"的政治认同交织互动,借以黎区驻军与关隘松动达到政治整合与地方调适之效;一方面,王朝通过招民复业,奖励垦田之举激发地方与中央间主客赋役的经济认同感,实现黎汉贸易繁荣.黎区政治认同与经济认同的历史合力衍生出黎族书院、义学、社学等较为完备的地方教育系统,进士及第与文化繁荣彰显着文化心理认同的张力与延展.
    • 李超; 田敏
    • 摘要: 清代海南黎族土官在经历土舍存废后,逐步形成以黎甲、黎总、哨管、粮长等基层土官组成的“土流共治”的地方治理模式。清代黎族的国家认同即以政治、经济、文化三维向度多面阐释。一方面,黎族归附向化与“叛服无常”的政治认同交织互动,借以黎区驻军与关隘松动达到政治整合与地方调适之效;一方面,王朝通过招民复业,奖励垦田之举激发地方与中央间主客赋役的经济认同感,实现黎汉贸易繁荣。黎区政治认同与经济认同的历史合力衍生出黎族书院、义学、社学等较为完备的地方教育系统,进士及第与文化繁荣彰显着文化心理认同的张力与延展。
    • 罗静
    • 摘要: 元、明、清三朝在边疆推行土司制度,本质是中央政府对边疆民族的一种管理方式,是封建君主采取因俗而治的一种民族制度措施,由中央政权委任西南多族群聚居地区族群首领世袭管理其辖区的职官制度,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中央王朝对土司的控制是间接控制与直接控制相结合.
    • 武沐; 陈亮
    • 摘要: 明代河湟岷洮边地设置的军事性卫所,不仅为明朝巩固西部疆域提供坚实的武力后盾和军事保障,还意味着一场大规模的移民运动和文化移植.卫所移民是地域文化形成的基础,其负载的汉文化对基层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以致卫所成为不同于周边地区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地理单元.随着移民与少数民族间的互动交流日趋频繁,周边少数民族渐染华风,其生产方式、礼仪风俗、乡土方言均有所改变,而移民群体建构的教育体系使重文之风日益浓厚,对地方文化事业也有所促进.与此同时,土官阶层作为明廷治理基层社会的重要力量,在汉文化因素的影响下,改汉姓,修家谱,更成为多元文化沟通融合的先行者.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