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价值
土地价值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490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9篇、会议论文29篇、专利文献14336篇;相关期刊316种,包括安家、上海土地、房地产导刊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第3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2014年国际房地产评估论坛等;土地价值的相关文献由605位作者贡献,包括周诚、宋启林、宗跃光等。
土地价值—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336篇
占比:96.77%
总计:14814篇
土地价值
-研究学者
- 周诚
- 宋启林
- 宗跃光
- 谭丽彬
- 陈鸿莉
- 丁建中
- 严爱琼
- 付鹏
- 任璐
- 侯新远
- 刘合林
- 单胜道
- 叶亚琦
- 叶光前
- 吴伟
- 吴群
- 康盈
- 张友占
- 张哲
- 张娟锋
- 张安录
- 徐丽新
- 徐付群
- 徐美银
- 徐茂林
- 李军
- 李和平
- 李建建
- 李萍
- 柏先力
- 汪颖赫
- 王宏伟
- 王春萌
- 王毅
- 王永强
- 王祖山
- 申琥
- 童林旭
- 等
- 蒋路遥
- 许娜
- 赖志礼
- 郝建民
- 钟庭军
- 陈鑫
- 雷鸣
- 魏祥菊
- 黄凌翔
- Alma Afezolli1
- Brian Louis
-
-
张义周;
马永志;
朱磊
-
-
摘要:
坪山河开发应用超大地下空间一体化工程技术,摒弃了传统“大截大排,末端治理”的方法,从建设生态海绵智慧型河流的角度出发,创新提出并采用“精准截污,分散调蓄,分布处理,就近回用”的新设计理念。利用分散式调蓄池、分散式水质净化站调节支流的污水流量,能减轻污水对下游流水质净化站的冲击负荷。采用地下空间一体化工程技术集成调蓄池及净化站,能有效节约用地、提高土地价值并减少碳排放,显著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环保效益,实现河道水清、岸绿、景美的建设目标。
-
-
邵孜科;
孙春洋;
金立艳
-
-
摘要:
为了分析南京地铁4号线对沿线土地价值变化的影响,文章首先确定研究范围为地铁沿线5 km范围,按照500 m×500 m的标准将研究范围划分成若干个网格;其次,将网格内二手房交易价格的平均值作为网格的土地价值,对于“0”土地价值的失真网格,将周边“九宫格”范围内非“0”土地价值网格的平均值作为该网格的土地价值;最后,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南京地铁4号线对沿线土地价值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交互项的系数为正值且有效,说明4号线的开通对沿线土地价值的提升起到正向推动作用。
-
-
吕凤琴;
袁奇峰;
吴海蓝
-
-
摘要:
以广深高铁与广珠城轨沿线中小城市站点为例,构建实证模型,分析影响因素,从空间维度探讨站点对土地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小城市城际轨道交通站点对周边住宅用地的增值效应显著;中小城市自身发展条件影响站点对土地价值的效应;区域协同发展战略规划对站点周边土地价值起到拉升作用.
-
-
-
-
-
唐浩;
何天舒
-
-
摘要:
在宏观政策指导下,房地产企业实施转型升级战略,从建筑行业转向金融行业,同时对房地产企业风控提出更高要求,因此需做好土地价值评估工作。基于此,本文从房地产土地价值评估现状入手,论述了大数据时代下的房地产土地价值评估要求与分析方法,探究了房地产土地价值评估应用的不足与改进对策。
-
-
汪颖赫;
叶亚琦;
陈鑫
-
-
摘要: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与普及,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城市信息分析和研究,尤其在生态敏感地带的城市空间开发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利用Landsat8及DEM影像数据,对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陡湖区域的地形、土壤、植被、水文、水质、生态环境质量等进行了分析评价,并结合城市资源综合评估区域的土地价值,为地块规划布局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在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的情况下,确保开发能够在可控的生态保护目标下进行。
-
-
汪颖赫;
叶亚琦;
陈鑫
-
-
摘要: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与普及,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城市信息分析和研究,尤其在生态敏感地带的城市空间开发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利用Landsat8及DEM影像数据,对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陡湖区域的地形、土壤、植被、水文、水质、生态环境质量等进行了分析评价,并结合城市资源综合评估区域的土地价值,为地块规划布局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在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发展需求的情况下,确保开发能够在可控的生态保护目标下进行.
-
-
李立
-
-
摘要:
土地价值评估是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综合开发的关键难点之一,但传统估算方法难以反映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的对外交通优势.针对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自身特点,通过收集广深高速铁路与广珠城际铁路已建成站点周边土地价格数据,利用特征价格理论构建土地估价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模型的适用性.研究表明:模型拟合度较优,能解释样本站点1.5 km范围内87%的土地价值变化;基于特征价格模型的土地估价方法适用于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站点综合开发用地的价值估算,但在已有数据基础上构建的数学模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传统评估方法相比,基于特征价格模型构建的土地估算模型在应用条件及应用范围方面存在明显的优越性.
-
-
李和平;
付鹏
-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8年
-
摘要:
本文以贵州省习水县中心城区为例,基于土地价值指导城市空间形态的理论支撑,对影响土地价值评价的因子进行筛选,建立总体城市设计GIS 数据库并打分赋值,利用数字化平台的缓冲区分析和加权叠加分析技术,对中心城区土地价值进行分值量化计算,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加权叠加,将叠加后的分值图落到以道路划分的基本形态导控单元.再根据山地城镇的空间形态理论及方法,在土地价值评估的基础上,结合总体城市设计的功能结构和不同的土地利用性质,将城市形态通过地块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三个方面进行导控,并结合眺望分析法来分析城市建筑高度以综合控制山地城镇外部空间形态.
-
-
黄凌翔;
郝建民;
卢静
- 《天津市土地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当前众多大城市十分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区域的规划建设,以此来推进城市面貌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本研究首先探讨了文化设施规划建设对土地价值的影响机理,随后以天津市文化中心为例,实证地研究了天津市文化中心建设后对其周边土地价值影响的空间外溢特征.研究表明:天津文化中心在2012-2015年对其周边土地价值的引力作用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且在空间上其对周边土地价值的影响力与距其距离成幂函数的反向关系.
-
-
-
付克强;
王鹏
-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8年
-
摘要:
存量时代下,深圳的城市更新已进入追求高品质增容的发展阶段.清水河片区作为深圳未来的十七个重点开发区域之一,将借助轨道交通建设机遇,践行“站城一体开发”模式,有效提升土地价值和城市品质.而传统城市更新单元规划面临功能同质,空间破碎,利益失衡和实施无序等困境.基于此,本文引入更新统筹的创新模式,结合“站城一体开发”的特征和内涵,从产城功能融合,高效紧凑空间,均衡更新利益和精明实施四个层面提出更新统筹策略,并为类似的更新开发提供一定经验借鉴.
-
-
謝靜琪;
林聖豪
- 《2017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台湾地区实施平均地权已行之多年,虽经过多次法令修正及议题探讨,但其执行成效与平均地权目标仍相距甚远,整体土地利用及价值处理亦未臻理想,使得平均地权制度与观点一再受到诸多学者与社会舆论之批判与质疑.然本文认为,并非制度本身理论之不善,而是现行制度执行已偏离平均地权思想主轴,导致土地价值处理与分配不当,进一步产生不当利益归私之弊端,因此欲厘清台湾现今土地问题之关键,须由平均地权之意义、目地及其整体推动策略重新予以剖析及探讨.本文尝试从土地价值分配观点诠释平均地权之真意与目的,进而阐明平均地权对于土地价值之判别与处理方式;再从平均地权之实施手段中,探究各手段之意义、关联及其整体推动策略;最後以台湾地区实施平均地权之历程检视目前制度执行之间题症结及其矛盾.
-
-
段心凯
- 《第5届金经昌中国青年规划师创新论坛》
| 2016年
-
摘要:
数据驱动的时代已经到来电商网站京东用大数据的方式为用户画像,根据对用户的网购行为进行数据分析,京东可以高度精炼地掌握一个用户的社会属性、生活习惯、消费水平等诸多层面的信息,甚至可以根据你平时的消费习惯提前预知你可能发生的购买行为,从而做到私人定制、智能推荐、精准营销.因此说,懂数据才能懂人性.城市规划行业同样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在传统的规划数据基础上,行业研究越来越多地开始引入海量的开放数据、企业数据等新型数据,不仅可以更深入地探讨城市某个地块上精细评估街道网络、土地价值、用地功能,还能够将人的活动与空间属性、时间轴进一步整合,更为精细地刻画''用地画像"。规划已经演变为一种精细的跨界产品,说,懂数据才能懂时空关系。在结束整个课题研究后,将评估框架在EXCEL中进一步进行了VBA开发.使其成为一套可以直接输入数据、输出评估的产城融合评估系统,使其像产品模块一样可以简单地应用于更多城市的产城融合评估,并在未来进一步迭代、修正。未来,还将以产城融合为单元,像乐高积木一样将其植入城市诊断项目,用许多个模块搭建未来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适应新数据环境的精细化规划评估体系。
-
-
王飞
- 《中国铁道学会工程分会第六届线路专业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 2015年
-
摘要: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具备诸多优势的同时,存在噪声、景观等方面的劣势,直接影响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线路敷设方式的选择.本文旨在通过从工程造价、运营费用、土地价值及生态保护和地质条件方面对高架线的经济特征作详尽分析,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参考.
-
-
周晓娟
- 《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在转型发展的背景下,上海中心城传统的老工业区正逐渐更新升级,创意产业、生产性服务业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欧美国家在更新中实现了由单纯只注重土地的再利用转向注重工业遗产的保护、生态环境的再生、经济结构的发展、社会机制的稳定、工业文化的延续等各方面相结合的综合性更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上海对工业园区的规划评估正成为各类园区功能重塑、更新发展的一种必要的技术方法,桃浦工业区是新中国成立初的老工业基地,定位为精细化工、医药为主的工业区,2008年明确转型为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通过挖掘土地价值,寻找转型发展的切入点;通过三轮筛选,确定产业和战略定位;通过各规划要素的评估,分析潜力、明确重点;通过实施管理评估,提出因区施控.桃浦工业区的控规评估在评估方法、技术路线、评估框架上均有一定的探索和创新,并产生了较大的示范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