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RS波时限
QRS波时限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47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基础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64682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中华保健医学杂志、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4中国心电学论坛、第九届国际络病学大会等;QRS波时限的相关文献由381位作者贡献,包括宿燕岗、葛均波、郭继鸿等。
QRS波时限—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4682篇
占比:99.77%
总计:64829篇
QRS波时限
-研究学者
- 宿燕岗
- 葛均波
- 郭继鸿
- 崔洁
- 巩雪
- 柏瑾
- 潘文志
- 王蔚
- 舒先红
- 张萍
- 李学斌
- 秦胜梅
- 邱春光
- 韩战营
- 于梅玲
- 凌佳
- 刘琮琳
- 孙涛
- 庄晓华
- 张海澄
- 张菲斐
- 张超群
- 彭思亮
- 戴静
- 木胡牙提
- 李丹芳
- 李冰
- 李广镰
- 李志勤
- 李承宗
- 李鼎
- 潘翠珍
- 王冬梅
- 王归真
- 王志华
- 王志荣
- 王新平
- 王静恩
- 王龙
- 符赛琼
- 罗心平
- 范鹏云
- 蔡彬妮
- 蔡振荣
- 许金兰
- 阚丽虹
- 陆铭
- 陈文苏
- 陈方焘
- 高杰
-
-
毕月;
史娜
-
-
摘要: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HF)患者血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水平与心电图QRS波时限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性心力衰竭患者66例作为心力衰竭组,同期选择单纯高血压患者66例作为对照组,心电图检查两组QRS波时限,检测血清NLRP-3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心力衰竭组的QT间期和QRS波时限都高于对照组(均P<0.05)。心力衰竭组的血清NLRP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在心力衰竭组中,Pearson分析显示血清NLRP3水平与QRS波时限存在相关性(r=0.711,P=0.000)。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血清NLRP3水平与QRS波时限诊断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2和0.777,灵敏度与特异度都超过了7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NLRP3水平与QRS波时限均为导致心力衰竭发生的重要因素(均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多伴随有血清NLRP3的高表达与心电图QRS波时限延长,两者存在相关性,可共同影响与预测心力衰竭的发生。
-
-
侯玉娜;
杨秀玲
-
-
摘要: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状况,并分析QRS波时限与NT-proBNP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诊治的130例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组,根据心力衰竭类型分为收缩组(n=66例)和舒张组(n=64例)。另外选取60例同期非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均实行动态心电图检查QRS波时限,统计所有患者的NT-proBNP水平,并探讨QRS波时限与NT-proBNP水平的关系。结果研究组的QRS波时限[(128.6±7.3)ms]高于对照组[(80.3±7.1)ms],NT-proBNP水平[(1244.6±10.3)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05.3±5.4)pg/ml],LVEF(55.23±5.58)%低于对照组(68.33±5.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组患者的QRS波时限[(135.6±12.5)ms]高于舒张组[(100.5±12.9)ms],血浆NT-proBNP水平[(1248.6±12.6)pg/ml]高于舒张组[(665.4±17.2)pg/ml],LVEF(38.89±5.46)%低于舒张组(59.22±6.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NYHA分级的QRS波时限、NT-proBNP、LVEF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线性相关性分析,收缩组患者的QRS波时限与血浆NT-proBNP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LVEF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心力衰竭心电图QRS波时限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指标一个重要评价指标,联合血浆NT-proBNP水平测定,可用于辅助评估心力衰竭患者类型,指导临床治疗。
-
-
杨丽;
王艳红;
孟静
-
-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电图QRS波时限联合血清白细胞介素11(IL-11)和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治的236例老年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分为MACE组(n=76例)和非MACE组(n=160例)。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入组时QRS波时限、血清IL-11和suPAR水平。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QRS波时限、血清IL-11和suPAR水平对老年C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不同QRS波时限、血清IL-11和suPAR水平患者预后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CH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非MACE组比较,MACE组患者QRS波时限[(126.74±9.63)和(110.29±9.47)ms]、IL-11[(64.05±14.49)和(46.26±11.86)pg/ml]和suPAR[(3.64±0.99)和(2.32±0.85)ng/ml]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QRS波时限、IL-11和suPAR预测老年CHF患者MAC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6、0.838和0.842,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21.07ms、52.24pg/ml和2.88 ng/ml。3者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68,灵敏度为94.74%,特异度为91.87%。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不同QRS波时限、IL-11和suPAR的老年CHF患者MACE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室射血分数(OR=0.784,95%CI 0.684~0.898)、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OR=2.561,95%CI 1.044~6.284)、QRS波时限(OR=1.195,95%CI 1.105~1.292)、IL-11(OR=1.115,95%CI 1.059~1.174)和suPAR(OR=4.316,95%CI 2.012~9.260)是老年CHF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QRS波时限、血清IL-11和suPAR是老年CHF患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检测对老年CHF患者预后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
-
郑晓斌;
张昭福
-
-
摘要:
目的研究V_(4)、Ⅲ导联ST段改变及QRS波时限鉴别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左前降支不同受累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下壁STEMI患者189例,将其中64例存在单一罪犯血管(右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并存左前降支不同阻塞的病例,分为左前降支闭塞组(阻塞程度≥99%,n=17)、左前降支狭窄组(50%-1.46 mm(敏感性83.3%,特异性57.1%),QRSV_(4)>97.38 ms(敏感性68.4%,特异性80.8%)对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并存左前降支受累(包括左前降支闭塞或狭窄)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且二者联合诊断性能更优(敏感性76.3%,特异性84.6%)。结论下壁STEMI并存左前降支受累患者合并疾病较多,特别是左前降支闭塞时患者心功能更差,而ST_(V_(4))↓-ST_(Ⅲ)↑、QRSV_(4)能够为下壁STEMI合并左前降支病变提供诊断线索。
-
-
焦琼;
温雯;
许笑宜;
张恒亮
-
-
摘要:
目的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自噬相关基因-7(ATG-7)与心电图QRS波时限情况,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心电图QRS波时限分为QRS波时限≥110 ms组(n=69)和QRS波时限<110 ms组(n=51),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未发生组(n=72)和发生组(n=48)。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进行分析;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ATG-7水平;Pearson法分析患者QRS波时限与血清ATG-7水平的相关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ATG-7水平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关系。结果与QRS波时限<110 ms组相比,QRS波时限≥110 ms组患者血清中ATG-7水平升高(P<0.05),急性肺水肿、恶性心律失常比例增加(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ATG-7水平与QRS波时限呈正相关(P<0.05)。与QRS波时限<110 ms相比,120 ms≤QRS波时限<130 ms、QRS波时限≥130 ms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升高(P<0.05);与110 ms≤QRS波时限<120 ms相比,QRS波时限≥130 ms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升高(P<0.05)。与未发生组相比,发生组患者血清中ATG-7水平升高(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ATG-7水平与QRS波时限呈正相关,二者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关系密切,尽早检测血清中ATG-7水平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具有一定意义。
-
-
林茹秀;
符艾文;
欧哲聪;
赵勇
-
-
摘要:
目的 探究QRS波时限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分类、心功能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64例老年CHF患者作为CHF组,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收缩性心衰组(LVEF<45.00%,91例)、舒张性心衰组(LVEF≥45.00%,73例);另选择10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受试者均进行超声心动图和12导联标准心电图检查,记录QRS波时限、超声心动图指标[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随访时间截止至出院后12个月,统计终点事件(死亡和急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情况。结果 CHF组QRS波时限、LVEDD、LVESD、IVST、LVPWT大于对照组(P<0.05),LVEF小于对照组(P<0.05);收缩性心衰组QRS波时限、LVEDD、LVESD大于舒张性心衰组(P<0.05),LVEF小于舒张性心衰组(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QRS波时限与LVEF呈负相关(r=-0.612,P<0.05),与LVEDD、LVESD呈正相关(r=0.435、0.473,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QRS波时限与老年CHF患者终点事件的发生独立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QRS波时限预测老年CHF患者终点事件的曲线下面积为0.88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29%、80.00%。结论 老年CHF患者QRS波时限明显延长,与CHF分类、心功能、预后均存在密切关系,QRS波时限延长对患者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
-
张艳;
王韧;
章东;
卢万荣
-
-
摘要: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的特征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64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均接受心电图检查,根据心电图的QRS波时限将患者分成两组,甲组(40例)QRS0.05);而甲组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QRS波时限明显低于乙组,QRS波振幅明显高于乙组(P<0.05);QRS波群时限延长患者左心室更大。随访期间,甲组MACE总发生率明显低于乙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QRS波时限与MACE呈正相关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QRS波时限的曲线下面积为0.807,最佳截断值约为113.653 ms,灵敏度约为86.3%,特异度约为73.1%,95%CI为0.722~0.893(P<0.05)。结论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延长患者的左心室更大。随着QRS波时限的升高,慢性心衰患者MACE发生率逐渐升高;且QRS波时限与患者MACE具有相关性,因此,临床可通过检测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效果。
-
-
孙玉敏;
李绒
-
-
摘要:
目的:探究微小RNA-21(miR-21)、微小RNA-29a(miR-29a)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与心电图QRS波时限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62例CHD患者作为CHD组,并选取同期16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两组血清miR-21、miR-29 a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使用心电图机检测QRS波时限.分析CHD患者血清miR-21、miR-29a、QRS波时限与MMP-2、TNF-α,以及miR-21、miR-29a与QRS波时限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HD影响因素.结果:CHD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miR-21、miR-29a、QRS波时限、MMP-2、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均P<0.05).CHD患者血清miR-21、miR-29a、QRS波时限与MMP-2、TNF-α,以及miR-21、miR-29a表达水平与QRS波时限呈正相关(均P<0.05).miR-21、miR-29a、QRS波时限、MMP-2、TNF-α均是影响CHD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CHD患者血清miR-21、miR-29a呈高表达,两者均与心电图QRS波时限呈正相关.miR-21、miR-29a可能与心功能不全相互影响,从而在CHD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
范鹏云
-
-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电图(ECG)指标变化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100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CRT,治疗后6个月,评估近期治疗效果;并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ECG指标变化情况,分析ECG指标变化与CHF患者行CRT效果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后6个月,100例CHF患者行CRT后,临床有效率为72.00%(72/100),无效率为28.00%(28/100);无效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QRS波时限、Te-Tp间期、心率(HR)值均高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1,P<0.05).结论 心电图指标变化与CHF患者行CRT效果密切相关.
-
-
潘蓓蓉;
许黎
-
-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转铁蛋白(TF)水平与冠心病(CHD)患者QRS波时限、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8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CHD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7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CHD发生的影响因素及血清Hcy、 TF诊断CHD的价值,并分析血清Hcy、TF水平与NYHA分级、QRS波时限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Hcy、TF水平及QRS波时限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Hcy、TF水平及QRS波时限、NYHA分级是影响CHD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Hcy、TF联合诊断CHD的AUC(0.855)> Hcy(0.775)> TF(0.757),灵敏度为76.47%,特异度为82.67%;观察组NYHA分级Ⅲ级者血清Hcy、TF水平高于Ⅰ级、Ⅱ级者(P<0.05);观察组QRS波时限≥110 ms者血清Hcy、TF水平高于<110 ms者(P<0.05);血清Hcy、TF水平与NYHA分级、QRS波时限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Hcy、TF与CHD患者NYHA分级、QRS波时限均呈正相关,可为临床评估心功能、判断动脉粥样硬化进程提供循证指导.
-
-
方全
- 《2014中国心电学论坛》
| 2014年
-
摘要: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问世以来已经走过了近15个年头,其间心律植入装置和置入辅助器械的改进与发展为这项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保障.更重要的是这些年来各项临床试验的开展逐渐为临床合适病例的筛选和认定提供了可以遵循的指南.什么程度的心力衰竭患者需要考虑CRT治疗?是否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的患者都适合CRT治疗?临床上应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心室收缩不同步程度?近2年来在合适病例选择的标准上虽然各指南仍然存在差异,但总体上讲认识已经较为一致。具有代表性的两大指南分别为发表于2013年的欧洲心脏学会“心脏起搏与心脏再同步治疗2013ESC指南”(简称:ESC2013指南)和“心力衰竭管理ACCF/AHA2013指南”(简称:ACCF/AHA2013心衰指南)。由于ACC/AHA的“心脏可置入电子装置”指南为2008年的修订增补版,且与ACCF/AHA2013心衰指南基本相同故未选用。其中影响CRT病例选择的关键参数包括:是否左束支阻滞(LBBB)、QRS波时限、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的心功能级别、左室射血分数(LVEF)。
-
-
方全
- 《2014中国心电学论坛》
| 2014年
-
摘要: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问世以来已经走过了近15个年头,其间心律植入装置和置入辅助器械的改进与发展为这项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保障.更重要的是这些年来各项临床试验的开展逐渐为临床合适病例的筛选和认定提供了可以遵循的指南.什么程度的心力衰竭患者需要考虑CRT治疗?是否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的患者都适合CRT治疗?临床上应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心室收缩不同步程度?近2年来在合适病例选择的标准上虽然各指南仍然存在差异,但总体上讲认识已经较为一致。具有代表性的两大指南分别为发表于2013年的欧洲心脏学会“心脏起搏与心脏再同步治疗2013ESC指南”(简称:ESC2013指南)和“心力衰竭管理ACCF/AHA2013指南”(简称:ACCF/AHA2013心衰指南)。由于ACC/AHA的“心脏可置入电子装置”指南为2008年的修订增补版,且与ACCF/AHA2013心衰指南基本相同故未选用。其中影响CRT病例选择的关键参数包括:是否左束支阻滞(LBBB)、QRS波时限、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的心功能级别、左室射血分数(LVEF)。
-
-
方全
- 《2014中国心电学论坛》
| 2014年
-
摘要: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问世以来已经走过了近15个年头,其间心律植入装置和置入辅助器械的改进与发展为这项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保障.更重要的是这些年来各项临床试验的开展逐渐为临床合适病例的筛选和认定提供了可以遵循的指南.什么程度的心力衰竭患者需要考虑CRT治疗?是否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的患者都适合CRT治疗?临床上应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心室收缩不同步程度?近2年来在合适病例选择的标准上虽然各指南仍然存在差异,但总体上讲认识已经较为一致。具有代表性的两大指南分别为发表于2013年的欧洲心脏学会“心脏起搏与心脏再同步治疗2013ESC指南”(简称:ESC2013指南)和“心力衰竭管理ACCF/AHA2013指南”(简称:ACCF/AHA2013心衰指南)。由于ACC/AHA的“心脏可置入电子装置”指南为2008年的修订增补版,且与ACCF/AHA2013心衰指南基本相同故未选用。其中影响CRT病例选择的关键参数包括:是否左束支阻滞(LBBB)、QRS波时限、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的心功能级别、左室射血分数(LVEF)。
-
-
方全
- 《2014中国心电学论坛》
| 2014年
-
摘要: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问世以来已经走过了近15个年头,其间心律植入装置和置入辅助器械的改进与发展为这项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保障.更重要的是这些年来各项临床试验的开展逐渐为临床合适病例的筛选和认定提供了可以遵循的指南.什么程度的心力衰竭患者需要考虑CRT治疗?是否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的患者都适合CRT治疗?临床上应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心室收缩不同步程度?近2年来在合适病例选择的标准上虽然各指南仍然存在差异,但总体上讲认识已经较为一致。具有代表性的两大指南分别为发表于2013年的欧洲心脏学会“心脏起搏与心脏再同步治疗2013ESC指南”(简称:ESC2013指南)和“心力衰竭管理ACCF/AHA2013指南”(简称:ACCF/AHA2013心衰指南)。由于ACC/AHA的“心脏可置入电子装置”指南为2008年的修订增补版,且与ACCF/AHA2013心衰指南基本相同故未选用。其中影响CRT病例选择的关键参数包括:是否左束支阻滞(LBBB)、QRS波时限、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的心功能级别、左室射血分数(LVEF)。
-
-
方全
- 《2014中国心电学论坛》
| 2014年
-
摘要: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问世以来已经走过了近15个年头,其间心律植入装置和置入辅助器械的改进与发展为这项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保障.更重要的是这些年来各项临床试验的开展逐渐为临床合适病例的筛选和认定提供了可以遵循的指南.什么程度的心力衰竭患者需要考虑CRT治疗?是否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的患者都适合CRT治疗?临床上应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心室收缩不同步程度?近2年来在合适病例选择的标准上虽然各指南仍然存在差异,但总体上讲认识已经较为一致。具有代表性的两大指南分别为发表于2013年的欧洲心脏学会“心脏起搏与心脏再同步治疗2013ESC指南”(简称:ESC2013指南)和“心力衰竭管理ACCF/AHA2013指南”(简称:ACCF/AHA2013心衰指南)。由于ACC/AHA的“心脏可置入电子装置”指南为2008年的修订增补版,且与ACCF/AHA2013心衰指南基本相同故未选用。其中影响CRT病例选择的关键参数包括:是否左束支阻滞(LBBB)、QRS波时限、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的心功能级别、左室射血分数(LVEF)。
-
-
方全
- 《2014中国心电学论坛》
| 2014年
-
摘要: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问世以来已经走过了近15个年头,其间心律植入装置和置入辅助器械的改进与发展为这项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保障.更重要的是这些年来各项临床试验的开展逐渐为临床合适病例的筛选和认定提供了可以遵循的指南.什么程度的心力衰竭患者需要考虑CRT治疗?是否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的患者都适合CRT治疗?临床上应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心室收缩不同步程度?近2年来在合适病例选择的标准上虽然各指南仍然存在差异,但总体上讲认识已经较为一致。具有代表性的两大指南分别为发表于2013年的欧洲心脏学会“心脏起搏与心脏再同步治疗2013ESC指南”(简称:ESC2013指南)和“心力衰竭管理ACCF/AHA2013指南”(简称:ACCF/AHA2013心衰指南)。由于ACC/AHA的“心脏可置入电子装置”指南为2008年的修订增补版,且与ACCF/AHA2013心衰指南基本相同故未选用。其中影响CRT病例选择的关键参数包括:是否左束支阻滞(LBBB)、QRS波时限、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的心功能级别、左室射血分数(LVEF)。
-
-
-
-
-
JIN Wei-dong;
金伟东;
SHI Jing-jing;
施晶晶;
WANG Xiao-yan;
王晓彦;
王锡惠;
陈冲昊
- 《第九届国际络病学大会》
| 2013年
-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起搏QRS波时限来预测长期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及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对87例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而安装起搏器的患者进行起搏QRS波时限测量、血浆脑钠肽(BNP)的测定、心脏多谱勒超声检查并进行长期动态随访,以术后即刻起搏QRS波190 ms作为一个分隔值把患者分为两组,观察右室心尖部起搏QRS波时限的延长与心力衰竭之间的关系.结果:平均随访为(43±14)个月,有15例(17.2%)患者出现明显心衰(NYHAⅢ-Ⅳ级).术后6个月,心衰患者组的起搏QRS波时限出现明显延长,血清BNP值增高(P<0.01).术后6个月,相比于起搏QRS<190ms组,起搏QRS≥190ms组的BNP明显增高(P<0.01).整个随访期间,起搏QRS≥190ms组心衰发生率要明显增高(P<0.01).结论:右室心尖部起搏QRS波时限的延长与心脏功能的受损和心力衰竭发生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心脏功能损害的预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