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多支病变

多支病变

多支病变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3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0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5188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心脑血管病防治、心血管病学进展、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国中医药博士、博士后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学术会议暨全国中医“脑心同治”理论与临床应用学术交流会、第二届长城国际中西医结合心脏病论坛等;多支病变的相关文献由476位作者贡献,包括薛建峰、贾如意、刘浙波等。

多支病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0 占比:0.37%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5188 占比:99.63%

总计:35320篇

多支病变—发文趋势图

多支病变

-研究学者

  • 薛建峰
  • 贾如意
  • 刘浙波
  • 夏豪
  • 徐立
  • 李惟铭
  • 杨新春
  • 柳翠霞
  • 殷洁
  • 王乐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郑晓斌; 张昭福
    • 摘要: 目的研究V_(4)、Ⅲ导联ST段改变及QRS波时限鉴别急性下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左前降支不同受累情况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下壁STEMI患者189例,将其中64例存在单一罪犯血管(右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并存左前降支不同阻塞的病例,分为左前降支闭塞组(阻塞程度≥99%,n=17)、左前降支狭窄组(50%-1.46 mm(敏感性83.3%,特异性57.1%),QRSV_(4)>97.38 ms(敏感性68.4%,特异性80.8%)对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并存左前降支受累(包括左前降支闭塞或狭窄)有较高的预测价值,且二者联合诊断性能更优(敏感性76.3%,特异性84.6%)。结论下壁STEMI并存左前降支受累患者合并疾病较多,特别是左前降支闭塞时患者心功能更差,而ST_(V_(4))↓-ST_(Ⅲ)↑、QRSV_(4)能够为下壁STEMI合并左前降支病变提供诊断线索。
    • 英宸; 杜正任; 谢利平; 孙怡然; 魏延津
    • 摘要: 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性,46岁。因“胸痛、胸闷6 h”来我院就诊,患者于6h前突发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伴胸闷,伴大汗淋漓,持续不缓解,无肩背部放射痛,发病后曾到外院就诊,行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AVR导联ST段抬高,多导联ST段上斜型压低,拟诊“急性心肌梗死”,立即转至我院胸痛中心就诊。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有30年吸烟史,平均40支/d;否认饮酒史。入院查体:T36.3°C、P82次/min、R15次/min、BP100/72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精神差,痛苦面容,口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叩诊呈清音,呼吸音呈清音,双肺底可闻及干湿啰音,心界叩诊无扩大,心率82次/min,节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辅助检查:①本院心电图示(图1):窦性心律,偶发室性期前收缩,AVR导联ST段抬高0.2mv,II导联ST段上斜型压低0.2mV,V3~6导联ST段上斜型压低0.1~0.2mV,T波高尖,呈对称性。②肌钙蛋白T:0.049µg/L。
    • 翟恒博; 关绍义; 李娜; 孙莹; 马蕊; 马颖艳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620例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LDL-C水平将其分为A组(LDL-C<1.8 mmol/L,n=112)与B组(LDL-C≥1.8 mmol/L,n=1508)。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冠状动脉病变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LDL-C与STEMI患者多支病变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LDL-C预测STEMI患者多支病变的最佳界值,并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中验证该界值是否为多支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A组患者年龄、陈旧性心肌梗死、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脑卒中、入院时合并贫血比例、肌酐水平均高于B组,入院时血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靶病变血管为前降支发生率高于A组,靶病变血管为右冠状动脉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为STEMI患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298,95%可信区间1.082~1.557,P<0.05)。ROC曲线显示,预测STEMI患者多支病变的最佳界值为3.3 mmol/L(敏感度0.327,特异度0.763)。以该值为界点分组再次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LDL-C≥3.3 mmol/L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778,95%可信区间1.259~2.510,P<0.05)。结论LDL-C为STEMI患者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LDL-C≥3.3 mmol/L可能为一个合理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预测界值。
    • 陈茂林; 李红; 朱华刚; 邹开源; 朱勇; 金泽宁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造影的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指导的功能性不完全血运重建(in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IR)及剩余功能性SYNTAX 评分(QFR-guide residual functional SYNTAX score,QrFSS)对多支病变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1~12月于北京安贞医院明确诊断为冠心病且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多支病变患者.分别计算SYNTAX 评分、功能性SYNTAX 评分(functional SYNTAX score,FSS)、剩余SYNTAX 评分(residual SYNTAX score,rSS)及QrFSS,并进一步定义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包括全因死亡率、再灌注治疗及心肌梗死.结果 经Cox回归分析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影响后,功能性IR与患者长期MACE发生率明显相关(HR=2.460,95%CI 1.175~5.149,P=0.017).此外在单因素分析中,作为连续性变量的QrFSS也与长期MACE发生率相关(HR=1.098,95%CI 1.005~1.200,P=0.039).受试者工作者特征曲线证实,QrFSS可有力预测长期MACE的发生情况(曲线下面积0.635,95%CI0.522~0.748,P=0.018).结论 QFR指导的功能性IR与多支病变患者长期不良预后紧密相关,也可通过QrFSS预测长期MACE事件的发生情况.
    • 周柏林
    • 摘要: 目的 红细胞分布宽度比值(RDW)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心内科收治的确诊为AMI合并MVD患者26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访5年,根据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患者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预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RDW对患者预后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MACE组和非MACE组之间心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纤维蛋白原(Fib)、白蛋白(Alb)、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NYHA)分级、Gensini评分及RDW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6.365、15.289、5.290、8.294、2.438、13.437、29.497、10.484、18.26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DL-C、Fib、LVEF、NYHA分级、Gensini评分及RDW是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OR(95%CI)=2.022(1.987~2.983)、1.622(1.311~2.215)、1.343(1.264~1.846)、5.826(2.189~6.292)、1.432(1.124~5.495)、1.681(1.257~6.743),P<0.05];ROC曲线显示,RDW对AMI合并MV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MACE的曲线下面积为0.834,敏感度为84.38%,特异度为72.39%,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 RDW是AMI合并MVD患者远期预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且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对临床尽早采取合适治疗方案、改善长期预后具有参考价值.
    • 龚晓璇; 叶泽康; 王彤; 马嘉政; 滕建桢; 李振
    • 摘要: 目的:量化评估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水平预测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效果.方法:入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Lp-PLA2检测的患者共123例,评估Lp-PLA2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多支病变及SYNTAX Ⅱ评分的预测价值.结果:Lp-PLA2与冠心病诊断、多支病变、SYNTAX Ⅱ评分等有相关性(P均<0.05).Lp-PLA2诊断ACS和多支病变的灵敏度较高(分别为90.9%、80.0%),诊断SYNTAX Ⅱ评分≥23分及≥33分的特异度较高(分别为81.7%、87.4%).Lp-PLA2是多支病变、SYNTAX Ⅱ评分≥23分及≥33分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004、1.003及1.004,P均<0.05).亚组分析显示,Lp-PLA2水平升高可预测高血压患者多支病变(OR=2.800,P<0.05)、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SYNTAX Ⅱ评分≥23分的风险较高(高血压亚组OR=3.586;糖尿病亚组OR=18.000,P均<0.05).结论:Lp-PLA2可以有效预测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尤其是诊断ACS和多支病变的灵敏度和SYNTAX Ⅱ评分≥23分及≥33分的特异度较高,对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的冠脉病变预测价值更大.
    • 蔡小桃; 黄志伟; 焦琳
    •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分站式杂交技术和传统冠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疗效.方法 从万方、中国知网、维普、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检索满足要求的临床研究,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10项,共计患者5842例,其中杂交组480例,传统组536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冠状动脉搭桥术比较,分站式杂交术能显著降低胸腔引流量、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输血及肾衰竭发生率(P0.05).结论 分站式杂交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疗效可能优于传统冠脉搭桥术,但仍需要大样本量、高质量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 付玉鹏
    • 摘要: 目的:为急性心肌梗死多支病变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有效率分析。方法:样本来源:2017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在我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多支病变治疗的患者,共 60 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样本均分为两组,比较 1 组和比较 2 组,比较 2 组实施药物洗脱支架(简称:DES),比较 1 组实施强化抗栓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以及治疗随访情况。结果:比较 1 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与比较 2 组(90.00%)数据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786,P=0.4468);比较 2 组住院时间(7.31±3.02)明显少于比较 1 组(15.34±5.65)(t=12.5341,P=0.0000);比较 1 组死亡率(13.33%)和复发率(16.66%)均高于比较 2 组(P < 0.05)。结论:为急性心肌梗死多支病变患者实施抗栓药物和 DES 的治疗效果相近,但是行 DES 治疗的患者住院时间较短,出现复发和死亡的概率更低,值得推广。
    • 韩继红; 张萍; 杨荣
    • 摘要: 目的 压力导丝在冠心病多支病变诊疗中的护理临床观察.方法 对冠心病多支病变压力导丝测定的26例患者,采取术中病情观察,强化用药护理,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做好对症处理,确保手术安全.结果 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本组术中出现短暂性房室传导阻滞3例,偶发窦性停搏1例,血压下降2例,这些可在停药后0.5~1 min消失.1例发生冠状动脉痉挛,撒出导管导丝,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后症状缓解.2例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1例发生急性闭塞后立即行PCI术,即刻递送所需的指引导管、钢丝、球囊或支架,使闭塞血管有效开通.结论 在整个术程中,除要求护士熟练掌握FFR的操作程序以及正确把握腺苷药物使用外,及时准确应对术中并发症尤为重要.
    • 张伟; 隋赟
    • 摘要: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score,CCS)作为预测接受介入治疗多支病变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远期预后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招募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于本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多支病变CAD患者155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及影像学指标及CCS,所有患者出院后均常规随访28个月,记录患者随访期间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情况及无事件生存时间,根据患者预后分为两组,即MACE组(n=39)及非MACE组(n=116),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差异及CCS与MACE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与非MACE组相比,MACE组CCS、Cr、年龄及NT-proBNP更高(均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及CCS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其优势比(OR)(95%CI)分别为4.97(3.79-6.51)及1.50(1.29-1.73);(3)Kaplan-Meier分析发现CCS≥median组患者无MACE事件生存时间显著低于CCS< median组(P<0.05);(4) 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发现,CCS及NT-proBNP是影响接受介入治疗多支病变CAD患者远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其危险比(HR)(95%CI)分别为1.07(0.79-1.46)及1.01(1.00-1.03)(均P< 0.05).结论 CCS是潜在的评估接受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远期预后的临床指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