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喷雾冷却

喷雾冷却

喷雾冷却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607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金属学与金属工艺、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3篇、会议论文52篇、专利文献246464篇;相关期刊142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西安交通大学学报、低温工程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第十八届中国磨粒技术学术会议、上海市制冷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5年学术年会、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等;喷雾冷却的相关文献由1308位作者贡献,包括蒋彦龙、程文龙、刘妮等。

喷雾冷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3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5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46464 占比:99.89%

总计:246739篇

喷雾冷却—发文趋势图

喷雾冷却

-研究学者

  • 蒋彦龙
  • 程文龙
  • 刘妮
  • 王瑜
  • 周年勇
  • 李俊
  • 胡学功
  • 范含林
  • 赵锐
  • 张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春超; 潘艳秋; 杜宇杰; 高石磊; 俞路
    • 摘要: 在喷雾冷却过程的核态沸腾区,液滴与液膜及液膜内气泡的撞击对过程传热有重要影响。本文建立以水为冷却工质的单液滴撞击带气泡液膜的二维数值模型,模拟研究过程现象和传热规律。结果表明,We为6.94、量纲为1的液膜厚度为0.5(对应液滴速度0.5m/s、液膜厚度1mm)时,撞击过程中液膜扰动不显著、运动形态近似波纹;当We增大到111.11(对应液滴速度2m/s)时,撞击过程中液滴与液膜接合处的表压达到6000Pa,成为颈部射流现象的推动力,并逐步发展形成冠状水花;撞击过程中气泡的存在会阻碍液滴与加热表面的直接接触,但随着气泡的破裂,液滴与加热表面直接接触换热,使撞击点附近表面传热系数远大于其他区域,提高了传热能力,且液膜厚度越小、液滴速度越大,表面传热系数峰值越高。研究结果可为喷雾冷却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李俊; 黎仕华; 孙志高; 宋士博
    • 摘要: 超声由于空化和声流机制可起到强化换热效果,为研究其在高热流下对喷雾冷却传热特性的影响,设计并搭建了以H_(2)O为工质的浸液式喷雾冷却实验平台,在无沸腾区范围内考察了不同喷雾高度、压力和热通量下超声场对喷雾冷却换热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超声浸液喷雾冷却的换热效果要优于浸液式喷雾冷却,在高热通量152 W/cm^(2)情况下更加明显;强化换热效果会随着喷雾压力的升高而减小,在最佳喷雾高度10 mm和喷雾压力0.1 MPa条件下,浸液超声式喷雾冷却相比浸液式换热效果最高提升14.4%;超声对换热的改善作用随着喷雾高度增加而提升,喷雾高度18 mm时最高强化比29.1%。
    • 佘阳梓; 蒋彦龙
    • 摘要: 通过搭建液氮喷雾冷却实验台,研究了TG6.5型实心锥喷嘴的喷雾冷却特性,分析了临界点附近的过热度和热流密度以及过热度和换热系数的关系,讨论了喷雾面积和喷雾流量对换热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换热过程中,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过热度变化可以分为缓慢增加、明显增加和急剧增加3个阶段,并且区间的分布和换热面积的大小关系密切。受核态沸腾过程中气泡的影响,出现最大换热系数时的过热度要小于达到临界热流密度时的过热度。增加喷雾流量能显著提高换热效果;增大热沉面积会降低单位面积内液滴颗粒冲击的频次和强度,换热效果下降。
    • 高飞; 牛长军; 朱家英; 刘综绪; 王坤
    • 摘要: 建立了燃气轮机进气喷雾冷却条件下燃烧室的一维层流预混燃烧模型,研究了在不同化学当量比、温度和压力下H_(2)O体积分数对火焰传播速度、火焰温度、燃烧产物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火焰传播速度随H_(2)O体积分数升高而近似线性减小,采用进气雾化冷却技术时,可适当提高燃烧室中扩散燃烧所占比例,以此来稳定燃烧工况;火焰温度随混合气中H_(2)O体积分数升高而急剧降低,燃烧尾气排放中NO_(x)体积分数降低;CH_(4)燃烧过程中H_(2)O降低了O,H,OH自由基的体积分数,高H_(2)O体积分数下基元反应R38对促进CH_(4)燃烧的作用效果减弱,火焰传播速度降低.
    • 周进鹏; 马杰; 陆晓峰; 朱晓磊; 王健
    • 摘要: 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reduced activation ferritic/martensitic,RAFM)钢搅拌摩擦焊(friction stir welding,FSW)接头中的高温δ铁素体是影响其冲击韧性的主要因素.通过喷雾冷却,降低焊接峰值温度并对接头进行快速降温,从而达到抑制δ铁素体生成的目的.采用Fluent流体软件对RAFM钢FSW在不同喷雾冷却工况下的温度场进行模拟研究,综合模拟结果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液氮辅助FSW(FSW+LN)可有效降低焊接接头的峰值温度并加速焊后的降温速率.FSW+LN焊接接头冲击韧性由常规FSW接头的冲击吸收能量23 J提升至33 J,达到与母材等韧匹配,硬度变化趋势与常规FSW接头基本一致,焊接接头硬度远高于母材.
    • 张伟; 张亚东; 杨韬; 杨勇
    • 摘要: 随喷雾流量及过热度增加,热流密度增大,但热表面中心干涸区变大、液膜覆盖区减小,表面利用率降低,传热性能有提升空间.基于此,通过改变单喷嘴高度、设计微孔阵列喷嘴两种途径,探讨热表面液膜均匀性和喷雾冲击强度对传热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喷嘴高度存在最佳值(4 mm),此时热表面无干涸区,喷雾冷却沸腾传热性能最强;与喷嘴高度6 mm相比,在喷雾流量为50 mL/min、过热度为20 K时,热流密度提高了13%;微孔阵列喷嘴形成的液膜分布更均匀,使得表面温度也较均匀,当过热度大于10 K,微孔阵列喷雾传热性能更优,比上述工况下单喷嘴的热流密度提高16%.强烈冲击的均匀薄液膜是决定喷雾冷却沸腾传热的关键,为进一步强化喷雾冷却沸腾传热提供了可行的方向.
    • 刘联胜; 任蕰佳; 田亮; 刘轩臣; 段润泽
    • 摘要: 基于喷雾冷却时液滴撞击壁面现象,本文采用CLSVOF(coupled level set and volume of fluid)方法对不同工况下单液滴撞壁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单液滴撞击热壁面动态特性;分析了初始速度、液滴直径等初始参数对液滴撞壁后的动态铺展规律以及壁面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获得了上述参数变化时液滴铺展系数和热流密度的变化趋势;探讨了场协同效应、液滴内部气泡以及三线接触点对壁面换热的影响.碰壁现象的研究对于大型制冷机组室外机散热、高热流电子器件散热等领域优化与控制喷雾有重要意义.
    • 吕晨腾; 钱焕群; 王星陈
    • 摘要: 以经典流体力学中的自由射流湍流理论和提出的描述喷雾流体的流动情况为基础,从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两个方面,研究了喷雾冷却的过程,并分别进行了液滴冲击物理模型和喷嘴射流模型的模拟,对高温壁面以及空气的降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达到强化传热的目的.
    • 宋立业; 罗晓光; 马汉东; 陈思员; 俞继军
    • 摘要: 喷雾冷却是一种高效的热控技术,为了探索形成完善的喷雾冷却技术设计流程,文章开展了喷雾冷却传热过程的建模研究.针对喷雾冷却传热过程的模拟计算,基于喷雾冷却相变传热的4个传热机制液膜对流传热、池沸腾传热、二次气泡沸腾传热、二次气泡高频化机制,利用Monte Carlo方法描述了不同粒径与速率分布的液滴撞击液膜并生成二次气泡的过程,通过液态介质中气泡生长速率的解析计算模型考虑了气泡的生长过程,并结合模化气泡与气泡之间、液滴与气泡之间、气泡与液膜之间的干涉行为描述了气泡的演化过程,通过综合液膜单相对流与气泡相变传热,发展了喷雾冷却相变传热模拟计算方法.基于喷雾冷却实验台开展了稳态喷雾冷却实验,实验校核结果表明,计算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喷雾冷却相变传热性能.另外还分析了影响本方法计算精度的两类因素.
    • 周年勇; 冯浩; 许泓烨; 刘文博; 郭艺星; 甘新海
    • 摘要: 本文搭建了以R134a为工质的闭式喷雾冷却系统实验台,通过实验分析了稳态下制冷剂流量、过冷度和充注量对传热性能的作用规律,其中制冷剂流量范围为0.20~0.25 L/min、过冷度范围为5~8°C、充注量范围为0.95~1.25 kg.研究表明:在制冷剂流量为0.184 L/min、充注量为0.95 kg条件下,实验获得最大热流密度为105.25 W/cm2、最大表面传热系数为2.54W/cm2·°C).低热流密度(45.93~72.55 W/cm2)条件下,随着制冷剂流量、过冷度和充注量的增大,表面传热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高热流密度(84.02~105.25 W/cm2)条件下,随着流量的增大,表面传热系数逐渐增大,而随着过冷度及充注量的增大,表面传热系数先增大再趋于稳定.雅各布数随着制冷剂充注量的增大逐渐减小,这对高热流密度下表面传热系数的提升不利,存在一个最佳充注量使得闭式喷雾冷却系统传热性能最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