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可视化实验

可视化实验

可视化实验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542篇,主要集中在能源与动力工程、力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会议论文67篇、专利文献691542篇;相关期刊79种,包括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农业机械学报、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36种,包括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年会、2013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学术年会等;可视化实验的相关文献由1598位作者贡献,包括廖强、朱恂、王宏等。

可视化实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6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91542 占比:99.97%

总计:691725篇

可视化实验—发文趋势图

可视化实验

-研究学者

  • 廖强
  • 朱恂
  • 王宏
  • 谭思超
  • 邱利民
  • 吴晓东
  • 李翔
  • 田文喜
  • 秋穗正
  • 苏光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朱文远; 窦智; 张学羿; 王锦国; 赵燕; 刘一民
    • 摘要: 为实现地下水污染物迁移过程的可视化,设计并搭建了一套具有浓度可视化功能的砂箱实验平台。以地下水污染物前向扩散与反向扩散过程为例,采用荧光素钠作为污染物,通过数字图像分析和标准曲线测定,建立了荧光素钠溶液吸光度-浓度-图像灰度值之间的定量关系,实现了多孔介质中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及变化过程的准确捕捉。结果表明,在可视化实验中,获取的图像边缘清晰,空间分辨率高,最低检测浓度在(10^(-2)~10^(-3))mg/L,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与可靠性。通过对所获取图像的“逐像素”校准,实现了对污染物迁移过程的有效分析,为污染物迁移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监测手段。
    • 达祺安; 姚传进; 曲晓欢; 褚程程; 马鑫; 雷光伦
    • 摘要: 针对低温油气藏胍胶压裂液破胶效率低,返排困难造成储层污染严重的问题,通过发酵学方法利用地衣芽孢杆菌GD-551研制出一种低温油气藏胍胶压裂液专用生物酶破胶剂;测试该生物酶破胶剂的储层适应性,对比不同条件下酶破胶剂与常规(NH_(4))_(2)S_(2)O_(8)破胶剂的破胶性能;通过室内基质岩心与可视化裂缝模型实验对比酶破胶剂与(NH_(4))_(2)S_(2)O_(8)对储层物性的伤害。结果表明酶破胶剂适用的油气藏温度为30~60°C,pH值为5.5~8.0,总矿化度小于84 g/L;低温条件下酶破胶剂作用4 h后胍胶压裂液破胶率可超过95%且生成的残渣含量低于行业标准(600 mg/L),同条件下(NH_(4))_(2)S_(2)O_(8)破胶率不足15%且生成的残渣含量较酶破胶剂高77%以上;与(NH_(4))_(2)S_(2)O_(8)相比,使用酶破胶剂的基质与裂缝模型反向注入压力更低,渗透率与导流能力下降幅度更小,酶破胶剂对基质渗透率与裂缝支撑剂层导流能力造成的伤害远小于传统的(NH_(4))_(2)S_(2)O_(8)破胶剂。
    • 陈志为; 徐晓梅
    • 摘要: 基于智能手机Phyphox软件及它提供的实验编辑器,编写了一个超重和失重实验程序,将作为研究对象的手机受到的拉力及其加速度的数据实时可视化,用图像形式完整保存实验数据,帮助学生理解发生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条件.利用实时可视化超重和失重实验程序做实验,实验现象明显、实验仪器简单、实验成本低,并且还可以突破实验场地的限制.
    • 丛山昊; 刘竞婷; 吴大转; 王贵超; 魏雪松; 陈颂英
    • 摘要: 针对虚拟立体视觉系统测量汇算复杂、成像区域受限等问题,提出一种气泡流动三维可视化成像与测量方法。搭建气泡流动三维可视化成像实验系统,分析影响系统成像的因素和优化设计方法,推导系统设备布置参数公式。以椭圆形喷管气泡生成过程为研究对象,结合双垂直平面投影技术实现三维气泡形态重构。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测量相对误差在0.72%以内,有效模拟上升过程中气泡三维形态演变过程和运动轨迹。该方法具有设备调试简单、数据精度高、可操作性强等优点,为不规则喷管气泡生成演化特性研究提供了方案。
    • 于鹏; 李晓庆; 毛前军; 张楠迪; 刘晓燕
    • 摘要: 提高传热速率和传热均匀性是强化相变材料传热性能的途径。文章研究了在一个最基本的矩形蓄热单元内,以石蜡为相变材料的传热特性。采用数值模拟结合可视化实验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固体材料与侧壁面间的流体通道和固体材料底部的特殊形状。研究结果表明,正是由于传热不均匀而导致系统内的形态不均匀,尤其在系统的下半部分,固体材料底部的形态持续发生变化。通过监测典型位置的温度变化,分析石蜡熔化过程中典型时间节点的熔化传热特性,可知系统的下半部分传热速率低,尤其是系统左下方还存在温度波动。文章的研究结果可为制定改善相变传热措施提供依据。
    • 程宁; 余述文; 宋振国
    • 摘要: 为从机理上研究气泡的成长问题,搭建可视化的单气泡成长实验台架,在常压条件下的过冷沸腾水中进行单个气泡的成长实验。实验中采用高速摄影仪和热电偶分别记录2例气泡成长过程中的气泡尺寸、形状,以及壁面温度,通过假设与理论分析得到热流变化,依据热流对整个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气泡尺寸、气泡形状。数值模拟的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因为计算得到的气泡尺寸与实验结果十分接近,同时还发现在忽略气泡顶部冷凝的情况下,实验中的2个气泡底部液体微层的蒸发量占总蒸发量的比例均超过45%。
    • 郝宇聪; 赵韡; 杨焘; 郭鹏
    • 摘要: 利用氯化钠晶粒射流切削生物骨材料时,射流束变形可能会导致骨材料切削断面产生预期之外的损伤,不利于生物组织的后期恢复。为探索射流束切削加工时在边壁约束下产生的变形,以及相应加工表面的质量特点,设计了磨料水射流切削可视化实验。使用高速摄影机拍摄磨料水射流加工过程,利用可视化手段观测射流束变形情况,并使用表面粗糙度Ra表征加工表面质量。研究发现,射流束在前端边壁与两侧边壁共同约束下存在沿切削进给方向的直径增大变形,该变形使加工表面粗糙度沿切深的减小幅度增大及出现频率增多。最后对表面粗糙度Ra沿切割深度的变化数据进行二次处理,提出了一种新的建立磨料水射流切削材料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的思路。
    • 王广夫; 程宁; 郑子都; 宋振国
    • 摘要: 为研究竖直窄矩形流道中气泡的成长,搭建可视化的竖直窄矩形流道实验台架,在常压条件下对过冷流动沸腾中泡核沸腾起始点附近的气泡进行观察,并挑选出2个典型的气泡成长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实验中采用高速摄影仪和热电偶分别记录2例气泡成长过程中的气泡尺寸、形状,以及壁面温度。通过进行合理假设与理论分析得到热流变化,接着依据热流对整个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气泡尺寸、气泡形状,以及温度场。通过对2个案例的分析和数值模拟发现,流动沸腾条件下的2个气泡底部液体微层的蒸发量占总蒸发量的比例均在30%左右。
    • 赵博文
    • 摘要: 为了研究裂缝对低渗透油藏CO_(2)驱油过程及驱油效果的影响,通过对天然岩心切割打磨和刻缝,制成带缝的岩心薄片,结合高清显微镜和高清录像系统,采用高温高压驱替系统开展了微观可视化实验研究。不同注入压力下的CO_(2)驱油实验结果表明:CO_(2)将优先驱替裂缝中的原油并以裂缝为主线进行渗流和扩散运移。随着压力的不断升高,CO_(2)的相态及与原油的作用发生变化,驱油效率得到一定的提高,但受裂缝的影响提高的幅度很有限。具体表现为混相驱最终驱油效率比超临界驱提高4%,超临界驱最终驱油效率比非超临界驱提高2%。吞吐实验结果表明,相比连续驱替,吞吐可以更加充分发挥CO_(2)与原油间的作用,有效地扩大波及范围和提升驱油效率,相同混相条件下驱油效率可以提高6%。实验结果表明,裂缝对CO_(2)驱油过程和驱油效果将产生重要影响。对于裂缝发育的低渗透油藏,吞吐效果明显优于驱替效果,因此探索有利的注采方式对改善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刘广峰
    • 摘要: 以纯水作为介质,使用高速摄像技术针对池沸腾加热底面肋型不同工况下的池沸腾换热特性进行实验研究。研究了无肋、中间打断式、三断式肋3种加热底面肋型沸腾池强化换热特性,分析了不同底面肋型条件对沸腾池壁区边界层两相特征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同热流密度条件下,换热三断式肋型池沸腾气泡脱离速度明显加快,气泡运动距离、气泡脱离直径最小,底面气泡生成时间最短,强化换热效果最显著,中间打断式肋型对池沸腾强化换热作用弱于三断式肋型作用;热流密度相同时,与光板肋型池沸腾相比,中间打断式肋型池沸腾换热系数增大约8%,三断式肋型池沸腾与光板肋型池沸腾换热系数相比增大约16.5%,在无肋、中间打断式、三断式3种底板类型沸腾池中加热底板肋型为三断式的沸腾池强化换热性能最好,三断式的底面肋型可以提高池沸腾强化换热性能,增强换热能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