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哲学底蕴

哲学底蕴

哲学底蕴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1年内共计16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111篇;相关期刊147种,包括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辽宁行政学院学报、党政论坛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七次中医推拿学术年会、第一届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全国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会议等;哲学底蕴的相关文献由187位作者贡献,包括黄家茂、吴洋洋、陈序等。

哲学底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0 占比:58.39%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1.09%

专利文献>

论文:111 占比:40.51%

总计:274篇

哲学底蕴—发文趋势图

哲学底蕴

-研究学者

  • 黄家茂
  • 吴洋洋
  • 陈序
  • 孙凤
  • 宋立军
  • 张学祥
  • 张淼
  • 张澍军
  • 戚嵩
  • 李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凤亮; 杨辉
    •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文化安全的论述根植于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文化安全思想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安全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具有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底蕴.从意识形态安全出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文化安全的精髓;保证国家文化安全应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为国家文化安全提供力量;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继承理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安全的思想基础;以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为基石,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是国家文化安全的力量延伸.深入研究和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文化安全论述的哲学底蕴,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 殷丽君
    • 摘要: 把握"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思想的要义,就要从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中华传统文化和合思想以及西方学者的二元对立中心中探讨其理论来源,从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界的自然属性中分析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最后通过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两点论和重点论中蕴含的自然哲学思想,解答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呼吁人们对人和自然的问题做进一步审视和反思.
    • 周建华
    • 摘要: 虽说文无定法,但文章是枯燥无味还是引人入胜,是空洞无物还是见解独到,不难分出优劣高下。这背后,既有遣词造句、修饰打磨等为文之术的差别,更有格局视野、思维理念等为文之道的不同。真正力透纸背、洞穿世事、直指人心的,是为文者的思想张力和理性魅力。文章之美是一种思想之美,也是一种哲学之美。哲学是对物质运动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等的认识和总结,是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问。文章是为文者思想认识的集中体现,理解文章之美最重要的是理解文章所深藏的哲学底蕴
    • 兰曾妮; 李青嵩
    • 摘要: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运用其新时代观,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展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机结合新时代新国情,是系统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立场观点方法引领新时代新阶段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光辉示范.它在新时代给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融汇新范式,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续写新认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启崭新阶段.从哲学底蕴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论述在唯物论方面蕴含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深刻思想;在认识论方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坚持立足实践,统一实践与认识;在方法论方面贯彻运用社会发展动态规律;在价值论方面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价值远旨.
    • 阎秋霞
    • 摘要: 由“看图说话”所得的《自觉诗集》的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充满奇特的想象,赋予了二维图像新的灵魂;二、充满矛盾的诗歌美学,对人生通透的参悟与生命虚妄的悲观和谐共生在诗歌之中;三、口语入诗,却在日常生活的哲学沉思中禅意频现。
    • 张云丽; 虞满华
    • 摘要: 习近平奋斗幸福观是新时代人民群众实现幸福生活的行动指南.习近平奋斗幸福观提出:幸福是为了中国人民和全人类的幸福,幸福是要靠奋斗来实现的.习近平奋斗幸福观蕴含着深厚的人民立场,是以奋斗为底色的幸福观.它强调要通过"扶贫先扶志",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积极性;增进人民福祉,让每一个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清除黑恶势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本质上说,习近平奋斗幸福观秉承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劳动观和唯物史观的思想精髓,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美好幸福生活的行动指南.
    • 张仲毅
    • 摘要: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我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遵循和制胜法宝,也是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强大思想武器。在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统一指导下,各省市区根据实际情况,具体指导扶贫开发工作,成功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减贫之路,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成功经验。在脱贫攻坚这一涉及链条非常多的系统性工程中提出的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始终如一地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维度,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在当代的总结与升华。
    • 何兵兵; 王新想; 黄义灵
    •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重要讲话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底蕴,从一个新的视角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视正确意识的反作用是其唯物论底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统筹兼顾、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是其辩证法底蕴;实践第一、狠抓落实,尊重客观规律、科学施治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规律;尊重人民群众在战“疫”中的主体地位,调整上层建筑、发挥法治在疫情防控中的保障作用是其唯物史观底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