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呼吸治疗

呼吸治疗

呼吸治疗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446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2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61234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医疗卫生装备、医疗装备、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医师协会第一次全国新生儿科学术会议、第五届全国灾害医学学术会议暨常州市医学会急诊危重病及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第三届中青年呼吸医师论坛等;呼吸治疗的相关文献由856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海滨、徐结兵、胡振湘等。

呼吸治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2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61234 占比:99.96%

总计:361363篇

呼吸治疗—发文趋势图

呼吸治疗

-研究学者

  • 于海滨
  • 徐结兵
  • 胡振湘
  • 利亚姆·霍利
  • 雷宇
  • 大卫·克勒索
  • 戈登·约瑟夫·马卢夫
  • 保罗·简·克拉塞克
  • 克利夫·索拉里
  • 布鲁斯·戴维·格雷戈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锋; 张千坤; 孟英涛
    • 摘要: 目的: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适用于肿瘤专科医院呼吸治疗专科护士的培训课程体系,旨在为肿瘤医院呼吸治疗专科护士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呼吸治疗专科护士的专业水平、丰富专科专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法、专家讨论、德尔菲法,形成肿瘤医院呼吸治疗专科护士培训课程体系。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842,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为0.398。最终确定的培训课程体系包括一级指标2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48个。结论:函询专家的权威程度及对本研究的积极性均较高,专家意见协调性较好;课程体系合理、较全面,为新形势下呼吸治疗专科特别是肿瘤专科特色的护士培训提供了理论依据。
    • 冯元元; 王伟; 钟佑锦; 陈兴文; 郁红漪; 陈蓓
    • 摘要: 高流量呼吸治疗设备专用标准ISO 80601-2-90:2021规定了高流量呼吸治疗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要求,包括与氧气有关的风险、流量精度、氧气浓度精度、湿化输出性能等要求以及相应试验方法。重点阐述了ISO 80601-2-90:2021标准中的关键要点及试验评价中的关键问题。简要介绍了ISO 80601-2-90:2021标准与其他标准的关系,说明了利益相关方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 曹岚; 孙杨; 张丽娜; 彭倩宜; 田盾; 石章娥; 杨清; 中国重症超声研究组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肺部超声引导的护理策略在机械通气患者呼吸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在湖南省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医学科行机械通气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根据肺部超声的结果实施目标导向的综合胸部物理治疗护理策略,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胸部物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肺部超声评分、膈肌功能、氧合指数、生命体征、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的肺部超声评分都呈下降趋势,观察组在入住ICU第3、4、5天肺部超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膈肌位移在第5天大于对照组,膈肌增厚率在入住ICU第3、4、5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氧合指数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在入住ICU第4、5天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入住ICU第3、4、5天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在入住ICU第2、3、4、5天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比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基于肺部超声引导的综合胸部物理治疗护理策略可以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肺部情况、膈肌功能和氧合,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 秦强
    • 摘要: 气道湿化是儿童气道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了解并掌握气道湿化的原理、指征、方法、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等将有助于达到最佳湿化效果,减少并发症,降低肺部感染率,促进原发病的治疗.
    • 冯鹏; 王伯丽; 林芳; 吴小玲; 阎锡新; 晁灵善; 赵红梅; 宫玉翠
    •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会对患者造成呼吸功能、躯体功能和心理功能障碍.根据抗击疫情一线护理实践、相关研究、专家共识和指南,提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呼吸康复护理的若干推荐意见,以期为临床呼吸康复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指导.
    • 付亚娟; 刘敏; 王莎; 段应龙; 沈志莹; 李晓莲; 孙倩; 谢建飞
    • 摘要: 自新冠肺炎暴发以来,随着危重患者的增加,呼吸治疗成为疫区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治疗的主要方法,由于呼吸治疗的复杂性和医护人员暴露的高风险性,给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现就疫情下呼吸治疗的现状、挑战和护理管理建议进行归纳,以帮助疫情一线护士进一步掌握不同呼吸治疗的护理要点,提高重症患者救治率,保障护患安全防控质量.
    • 王鹏; 薛杨; 董美玲; 周永方; 杨韵沁; 康焰; 王波
    • 摘要: 目的调查我国呼吸治疗师(RTs)参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的临床实践情况,总结RTs参与重大传染疾病救治的经验和作用。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参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的RTs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RTs基本工作情况、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具体工作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共发放问卷126份,回收有效问卷40份。40名RTs分布于全国8个省和直辖市的22家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其中包括疫情核心区域武汉市7家医院。在各自的医疗团队中,RTs占医务人员的中位比例为2.9%(1.5%,6.7%),RTs工作年限约(6.2±5.4)年,RTs床位比约1∶11(1∶5,1∶26),85.0%(34/40)的RTs由其他医院抽调支援。97.5%(39/40)的RTs会制定个体化呼吸支持治疗策略,而在这些团队中所有RTs均会参与医疗团队的评估和决策工作以及呼吸功能恶化的早期识别;所有RTs〔100%(40/40)〕会主动巡视患者呼吸状态、会增加医疗团队对患者呼吸功能监测的手段和频率、会实施规范氧疗、会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会规范管理人工气道;但其中不到50%的RTs开展了应力应变、跨肺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呼气末肺容积、电阻抗成像(EIT)等呼吸功能监测;85%的RTs为自己的医疗团队开展过呼吸治疗相关培训教育和制定相关操作规范。90%以上的RTs主导完成了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肺保护性机械通气、俯卧位通气、肺康复、气道管理、重症患者转运等多项呼吸治疗临床实践工作。结论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过程中,RTs充分发挥了临床评估、决策、实践的专业作用和优势,但RTs人力短缺极端突出,这些实践经验为今后呼吸道传染病的救治工作提供了依据,有效推进了呼吸治疗专业在我国的发展。
    • 王鹏; 薛杨; 董美玲; 周永方; 杨韵沁; 康焰; 王波
    • 摘要: 目的 调查我国呼吸治疗师(RTs)参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的临床实践情况,总结RTs参与重大传染疾病救治的经验和作用.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参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的RTs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RTs基本工作情况、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具体工作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果 共发放问卷126份,回收有效问卷40份.40名RTs分布于全国8个省和直辖市的22家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其中包括疫情核心区域武汉市7家医院.在各自的医疗团队中,RTs占医务人员的中位比例为2.9%(1.5%,6.7%),RTs工作年限约(6.2±5.4)年,RTs床位比约1:11(1:5,1:26),85.0%(34/40)的RTs由其他医院抽调支援.97.5%(39/40)的RTs会制定个体化呼吸支持治疗策略,而在这些团队中所有RTs均会参与医疗团队的评估和决策工作以及呼吸功能恶化的早期识别;所有RTs〔100%(40/40)〕会主动巡视患者呼吸状态、会增加医疗团队对患者呼吸功能监测的手段和频率、会实施规范氧疗、会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会规范管理人工气道;但其中不到50%的RTs开展了应力应变、跨肺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呼气末肺容积、电阻抗成像(EIT)等呼吸功能监测;85%的RTs为自己的医疗团队开展过呼吸治疗相关培训教育和制定相关操作规范.90%以上的RTs主导完成了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肺保护性机械通气、俯卧位通气、肺康复、气道管理、重症患者转运等多项呼吸治疗临床实践工作.结论 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过程中,RTs充分发挥了临床评估、决策、实践的专业作用和优势,但RTs人力短缺极端突出,这些实践经验为今后呼吸道传染病的救治工作提供了依据,有效推进了呼吸治疗专业在我国的发展.
    • 赵晗; 解晓光
    • 摘要: 目的:初步构建呼吸治疗护士的核心能力体系,讨论以呼吸专科护士为起点,呼吸治疗护士为高层级呼吸专科护士为目标培养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立意取样法,在深圳市3所综合性三甲医院选取不同年资、学历、职称的10名临床重症医学科专家、呼吸内科专家、呼吸治疗从业者、护理管理与教育专家进行深度访谈.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受访者对呼吸治疗护士的定义存在一定差异,主要体现在学历、职称方面,对呼吸科治疗护士核心能力提出统一意见.结论:通过质性分析对呼吸治疗护士的概念及工作内容进行初步的界定,并构建起初步的呼吸治疗护士核心能力体系,为后期制作专家函询问卷提供理论依据.
    • 陈凤玲; 曾一千
    • 摘要: 目的:观察慢阻肺并呼吸衰竭者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茶陵县中医医院收治的78例单纯慢阻肺并呼吸衰竭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9例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39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慢阻肺并呼吸衰竭者血气、呼吸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慢阻肺并呼吸衰竭者血气、呼吸指标均有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慢阻肺并呼吸衰竭者治疗总有效率是97.44%,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显著(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高效且安全,能提高慢阻肺并呼吸衰竭者治疗效果,使慢阻肺并呼吸衰竭者血气指标、呼吸功能得到改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