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2篇,主要集中在儿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9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7309篇;相关期刊107种,包括家庭医药、现代诊断与治疗、中国新生儿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中国医师协会第一次全国新生儿科学术会议、全军第十一届儿科专业学术会议暨第四次全国儿科热点会议等;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的相关文献由362位作者贡献,包括史源、唐仕芳、胡章雪等。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9 占比:0.42%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7309 占比:99.57%

总计:37471篇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发文趋势图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研究学者

  • 史源
  • 唐仕芳
  • 胡章雪
  • 乔彦霞
  • 刘翠青
  • 彭顺眉
  • 杨苏强
  • 林新祝
  • 汪勇芬
  • 沈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珍竹
    • 摘要: 目的:观察经鼻间歇正压通气联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将9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例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对比两组的动脉血气指标、血清炎症状态指标、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3、12 h后均以观察组患儿的二氧化碳分压、吸入氧浓度含量降低更明显,动脉血氧分压含量升高更明显,治疗1 h、12 h、24 h后均以观察组患儿的氧合指数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联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有利于改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血气指标、氧合状态,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周杰; 温晓芳
    • 摘要: 目的探究经鼻间歇正压通气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对呼吸暂停(AOP)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0月我科收治的60例AOP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包括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在内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增加枸橼酸咖啡因静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治疗相关指标、血气指标、神经智能发育情况、治疗不良反应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AOP消失时间、用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可帮助AOP患儿改善血气指标、减少治疗时间,促进通气功能及神经智能发育,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
    • 张瑞彪; 沈凌凌; 温金玲; 叶丽玲; 梁宗炎; 韩芳
    • 摘要: 目的:比较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和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机械通气拔管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41例PPHN患儿,有创机械通气拔管后,随机分为NHFOV组(19例,实施NHFOV)和NIPPV组(22例,实施NIPPV),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参数、拔管失败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NHFOV组患儿通气后1、6、24 h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均低于NIPPV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通气后72 h内拔管失败率、肺出血、脑室内出血、肺气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NIPPV相比,PPHN拔管后采用NHFOV模式可更有效地降低PaCO_(2),而且不会增加拔管失败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 焦书丽; 陈佳; 史洋溢; 管利荣
    • 摘要: 目的:比较采用三种不同的正压通气方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选取绵阳市中心医院儿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20例N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有40例患儿。对A组患儿进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对B组患儿进行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治疗,对C组患儿进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然后比较三组患儿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结果:治疗12 h、24 h及48 h后,C组患儿的PaO_(2)均高于A组患儿与B组患儿,其PaCO_(2)均低于A组患儿与B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对NRDS患儿进行NCPAP或NIPPV治疗相比,对其进行BIPAP治疗的效果更好,能更有效地改善其动脉血气指标。
    • 林凌云; 伍木珍
    • 摘要: 目的:比较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和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分别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效果。方法:选取广宁县人民医院2018年3月-2020年5月70例NRDS患儿。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6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措施,对照组给予NCPAP联合PS治疗,观察组给予NIPPV联合PS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及治疗后3 d血气指标水平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73.53%)(P<0.05);治疗后3 d,观察组血氧饱和度(SaO_(2))、氧合指数(OI)、血氧分压(PaO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 d,观察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1(MIF-1)、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NCPAP比较,NIPPV联合PS治疗NRDS能显著改善血气指标,缓解肺泡损伤及炎症反应,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 张慧; 彭万胜
    • 摘要: 目的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经细导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选取轻中度NRDS早产儿5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组(NIPPV组)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组(NCPAP组),每组29例。比较两组实际治疗效果,观察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无创通气时间、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的2次使用率、住院时间、短期内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治疗1、12、24 h后,NIPPV组PaO_(2)和血液pH均高于NCPAP组,PaCO_(2)水平低于NCPA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NIPPV组较NCPAP组时长更短(P<0.05)。结论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过程中,NIPPV联合LISA技术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动脉血气相关指标、缩短患儿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长。
    • 陶名玉; 李晓娜; 黄圆美; 殷其改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在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9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足月NRDS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予以高剂量PS(200 mg/kg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NIPPV治疗,对照组予以低剂量PS(100 mg/kg猪肺磷脂注射液)联合NIPPV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24 h后的临床疗效、氧代谢指标[吸入氧浓度(FiO_(2))、氧合指数(OI)]、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供氧时间、PS重复给药次数、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9,P0.05)。结论相较于低浓度(100 mg/kg)PS给药,高剂量PS联合NIPPV治疗NRDS患儿,更有助于改善患儿氧合指数、调节肺功能指标,临床疗效优越且安全性良好。
    • 张帆
    • 摘要: 目的 探究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观察组接受NIPPV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时间的血氧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12 h、治疗24 h、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OI)分别为(50.39±5.88)、(58.70±6.29)、(59.01±5.47)mm Hg(1 mm Hg=0.133 kPa)与(46.71±4.79)、(54.15±5.35)、(56.67±5.30)mm Hg,高于对照组的(160.43±10.37)、(218.84±27.45)、(267.13±24.22)mm Hg与(151.74±13.42)、(197.45±24.37)、(254.46±19.47)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1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51.44±9.67)h、住院时间(32.45±3.44)d短于对照组的(57.53±7.25)h、(35.53±5.97)d,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率23.26%、呼吸暂停发生率25.58%低于对照组的44.19%、55.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NIPPV治疗,可改善患儿血氧状态,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改善预后,效果理想。
    • 金许芳; 庄千艳; 阮爱丽
    • 摘要: 目的: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73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NIPPV组(n=28)和SIMV组(n=45)。NIPPV组患儿进行NIPPV模式治疗,SIMV组进行SIMV模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相关指标、血气分析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NIPPV组总有效率高于SIMV组(89.29%vs.68.89%,P<0.05);呼吸机使用时间、呼吸支持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SIMV组(P<0.05)。治疗后12、24 h,两组患者PaC、PaCO_(2)、氧合指数均改善,且NIPPV组改善程度优于SIMV组(P<0.05)。NIPPV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SIMV组(10.71%vs.31.11%,P<0.05)。结论:NIPPV治疗NRDS具有较好疗效,可有效改善肺功能及缺氧症状,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吴昊林; 徐艳; 娄琳琳; 王军
    • 摘要: 目的比较早期应用非同步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胎龄28-^(32+6)周且出生体重0.05);NIPPV组的患儿在死亡率、慢性肺支气管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动脉导管未闭(PDA)、鼻黏膜损伤、肺气漏等方面的发生率与NCPAP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NCPAP比较,NIPPV可降低机械通气使用率,并且未增加鼻黏膜损伤及严重喂养问题的发生率,因此NIPPV可作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首选的无创通气模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