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镍废水
含镍废水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349篇,主要集中在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化学工业、环境污染及其防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5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99734篇;相关期刊97种,包括非金属矿、电镀与精饰、电镀与环保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六届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风险评价研讨会、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第六届全国膜与膜过程学术报告会等;含镍废水的相关文献由798位作者贡献,包括常青、查红平、余素耘等。
含镍废水—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99734篇
占比:99.95%
总计:299886篇
含镍废水
-研究学者
- 常青
- 查红平
- 余素耘
- 吕建来
- 吴思国
- 夏志先
- 宗刚
- 林森
- 肖飞
- 赖治城
- 黄志美
- 黄方品
- 黄方国
- 于明泉
- 刘恋
- 卿春霞
- 周全法
- 孙宇维
- 宫晨皓
- 尹丽
- 庄伟涛
- 张健
- 张建民
- 张忠国
- 张谦
- 张金山
- 彭春生
- 李海涛
- 江芳
- 湛杰
- 熊江磊
- 王丹丹
- 王士龙
- 王旺
- 王琪
- 范宁武
- 谢巧玲
- 谢文发
- 赵可卉
- 郑礼胜
- 郭琳
- 钟志刚
- 陆晟星
- 陈利军
- 陈文衡
- 陈福明
- 韩永忠
- 麦建波
- 黄永刚
- 丁建础
-
-
吴志宇;
李杏清;
旷玉丹;
黎建平
-
-
摘要:
以含镍废水为研究对象,石墨极板为阴阳极,负载氧化性的活性炭为填料,底部连接曝气装置,构建三维电解体系。利用单因素分析的方法和正交实验的分析方法分别对三维电解体系的电压、初始pH以及电解时间进行了考察。通过计算化学需氧量(COD)的降解率,研究了体系在不同条件下的作用效果,分析了活性炭在该三维电解体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三维电解体系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电压17.5 V、初始pH 7、电解时间3 h,在此条件下COD的去除率达到94.02%;三个因素对三维电解体系的影响顺序为:电压>pH>电解时间,同时证明活性炭在该体系中有非常好的稳定性,可以重复利用。
-
-
李永红
-
-
摘要:
电镀是全球三大污染工业之一,在电镀工艺中镀镍应用最广,产生的含镍废水是一种危害极大的重金属废水。目前对于含高浓度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水有较为成熟的处理方法,但是对于含低浓度金属离子的电镀废水,由于金属离子和络合能力较强的络合剂形成低浓度的金属络合物,一般的处理方法难以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表3的排放要求。本文重点介绍处理镀镍废水中低浓度镍的去除方法和进展。
-
-
赖治城
-
-
摘要:
采用物化+膜法组合工艺处理某电镀园区污水厂含镍废水,系统总回收率70%,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稳定,耐冲击负荷能力强,产水水质满足《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要求,可直接排放或回用于生产用水。
-
-
-
王延梅
-
-
摘要:
本论文采用O_(3)+UV+Ca(OH)_(2)法处理含镍废水,对氢氧化钙加入量、臭氧流量、反应时间、pH和紫外灯功率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利用DesignExpert 8.0中Box-Behnken法进行了响应面设计,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废水处理的工艺条件为:紫外灯功率30 W,氢氧化钙加入量59.5 mg,臭氧流量98.7 mL·min^(-1),反应时间29.3 min,pH 7.9。在此条件下处理后的废水中镍离子浓度为0.0865 mg·L^(-1),达到排放标准。
-
-
刘标;
卢超培;
覃永振
-
-
摘要:
准确快速测定含镍工业电镀废水中镍的含量,对提升含镍废水的综合利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实验采用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对镍含量在1.0%~15.0%的含镍废水中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测定值与认定值一致,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15%~0.72%(RSD,n=11),加标回收率93.53%~105.17%.采用实验方法对含镍废水实际样品中的镍进行测定,并与EDTA络合滴定法进行方法对照试验,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相吻合.因此,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重复性好、精密度较高、测得结果准确可靠,能满足分析要求.
-
-
刘标;
卢超培;
覃永振
-
-
摘要:
准确快速测定含镍工业电镀废水中镍的含量,对提升含镍废水的综合利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实验采用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对镍含量在1.0%~15.0%的含镍废水中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测定值与认定值一致,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15%~0.72%(RSD,n=11),加标回收率93.53%~105.17%.采用实验方法对含镍废水实际样品中的镍进行测定,并与EDTA络合滴定法进行方法对照试验,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相吻合.因此,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重复性好、精密度较高、测得结果准确可靠,能满足分析要求.
-
-
罗铸
-
-
摘要:
根据对含镍废水处理工艺优化设计的要求,经过研究,确定了含镍废水处理工艺优化设计方案.通过中和沉淀除镍和混凝沉淀实验,确定了优化设计的含镍废水处理工艺适宜的工艺参数为:中和沉淀的pH为10~11,中和沉淀的反应时间为30min;混凝沉淀PAC投加量为400mg/L,PAM投加量为60mg/L,反应的pH为10,反应时间为20~30min.利用优化设计的废水处理工艺处理滚镀镍废水,水质指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
-
王翔;
郑莹莹;
许青枝
-
-
摘要:
随着电镀行业的快速发展,其废水排放量相应增加,如果不进行妥善处理,就会对周围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进而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本文首先论述电镀含镍废水的处理工艺流程,然后探讨电镀含镍废水的主要处理设备参数和工艺原理,以实现电镀含镍废水处理工艺的推广与应用.
-
-
张博;
李金花;
周保学;
袁玥文;
袁华
-
-
摘要:
针对电镀行业含镍废水达标排放的迫切需求,以常规电镀镍、化学镀镍、锌镍合金镀镍三种典型工艺产生的废水为对象,对含镍废水回收利用的难点和技术特点进行了总结.实现镍离子和水在电镀工艺上的回用或资源化,对于含镍废水污染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
-
张冰如;
崔进;
李风亭;
刘坤
- 《2017中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37届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本论文采用特殊结构的重金属捕集剂XT-217处理某企业的含镍废水.论文考察了pH、剂量、对XT-217去除Ni2+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XT-217对废水的pH值适用范围(4~12)较广,最佳pH值为6~9.XT-217具有自絮凝作用,处理含镍废水产生的絮体沉降性能好,不需额外添加其他絮凝剂.
-
-
-
郑丁杰;
贾悦;
吕晓龙
- 《第六届全国膜与膜过程学术报告会》
| 2008年
-
摘要:
电镀是国民经济中的重污染行业.其废水主要来源于镀件镀前的酸碱处理及镀后的漂洗水,具有废水量大,成分复杂,重金属含量高等特点,因此直接排放不但造成重金属资源的浪费,而且还会给环境及人类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rn 为能更好的研究新型的电镀废水处理技术"中空纤维更新液膜技术"中液膜的稳定性并提高金属离子的分离效果,本文进行了针对支撑体膜材料和浸泡过有机萃取剂的液膜的稳定性,以及萃取条件对萃取效率的影响等进行了一系列初步研究。实验中利用实验室自制的微孔疏水性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测试该膜在有机萃取剂长期浸泡条件下的材料稳定性,发现有机萃取剂的存在对所用的PVDF膜材料产生不良影响,验证了该中空纤维膜作为液膜支撑体的稳定性;同时,考察了皂化率对废水中镍的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皂化率的升高Ni离子的去除率有所升高,当皂化率达50%时Ni的去除率高于95%。另外,本文研究了排替压力与液膜稳定性关系,结果显示在模拟系统运行条件下液膜的排替压力为0.173MPa.这些初步研究的结果为后序研究中采用更新液膜处理电镀废水的系统实验提供的重要的技术依据。
-
-
-
LI Sheng-ying;
李胜英;
ZHANG Ru-feng;
张汝锋;
LU Su-fen;
陆素芬;
覃勇荣
- 《2016年全国POPs与重金属污染监测及控制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
-
摘要:
将商用活性炭(AC)依次经硫脲、KMnO4进行改性处理,将改性后的活性炭(M-AC)用于含镍废水中吸附Ni2+,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考察了KMnO4浓度、吸附时间、pH、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同时研究了M-AC吸附Ni2+的吸附动力学行为,探讨了M-AC的再生.结果表明:M-AC的表面比纯AC粗糙,其表面覆有锰氧化物微球状颗粒;经硫脲一次改性后的活性炭在0.3mol/L的KMnO4改性剂量效果最佳,约为AC吸附量的3.5倍;M-AC投加量为0.3000g,pH值等于6,55°C时,吸附时间为90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此时M-AC对Ni2+的吸附量可达22.32mg/g;M-AC对Ni2+的吸附行为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饱和后的M-AC用HCl再生,Ni2+的洗脱率达到86.80%.
-
-
- 《第五届全国膜分离技术在冶金工业中应用研讨会》
-
摘要:
由于重金属离子具有高毒性和难降解的特性,对人体和生物体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如何有效的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将煤基导电炭膜与电场相结合构建重金属处理系统分离去除废水的重金属镍离子,分别考察了溶液初始浓度、蠕动泵转速、电场强度、溶液pH值等因素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及其原因,确定了煤基炭膜处理重金属镍离子的临界电场强度.结果显示,溶液的初始浓度会对系统的处理效果有明显影响影响,处理系统对低浓度镍离子废水的处理效果要优于高浓度的含镍废水;蠕动泵的转速影响炭膜的渗透通量,转速越大,膜渗透通量越大;在电场的作用下,导电炭膜的渗透通量和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处理系统对含镍废水处理所需的临界场强是0.4V/cm;含镍废水的pH控制在5左右处理效果较好.
-
-
LI Chen;
李琛
- 《第六届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风险评价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以天然海泡石为原料,FeSO4·4H2O和FeCl3·6H2O为改性剂,制备了磁改性海泡石并用于处理含Ni2+废水。考察了吸附时间、反应温度、pH和Ni2+初始质量浓度对磁改性海泡石对Ni2+吸附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磁改性海泡石对Ni2+的吸附量随吸附时间、温度、pH与Ni2+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吸附与二级动力学方程(K2=0.8783,qe=3.17)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qmax=4.82,KL=0.0202)拟合较好。对Ni2+质量浓度为50mg/L的废水,在25°C,pH为5,吸附剂投加量为0.5g的条件下,磁改性海泡石对Ni2+的吸附量为2.95 mg/g。通过正交实验优选出适用于Ni2+质量浓度为68.48 mg/L的某镀镍车间漂洗废水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温度为65°C,pH为4.2,吸附剂投加量为1.5g,时间为1.5h。Ni2+去除率为99.65%,出水Ni2+质量浓度为0.24mg/L,远低于GB 21900 2008规定的排放限值。
-
-
LI Chen;
李琛
- 《第六届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风险评价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以天然海泡石为原料,FeSO4·4H2O和FeCl3·6H2O为改性剂,制备了磁改性海泡石并用于处理含Ni2+废水。考察了吸附时间、反应温度、pH和Ni2+初始质量浓度对磁改性海泡石对Ni2+吸附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磁改性海泡石对Ni2+的吸附量随吸附时间、温度、pH与Ni2+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吸附与二级动力学方程(K2=0.8783,qe=3.17)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qmax=4.82,KL=0.0202)拟合较好。对Ni2+质量浓度为50mg/L的废水,在25°C,pH为5,吸附剂投加量为0.5g的条件下,磁改性海泡石对Ni2+的吸附量为2.95 mg/g。通过正交实验优选出适用于Ni2+质量浓度为68.48 mg/L的某镀镍车间漂洗废水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温度为65°C,pH为4.2,吸附剂投加量为1.5g,时间为1.5h。Ni2+去除率为99.65%,出水Ni2+质量浓度为0.24mg/L,远低于GB 21900 2008规定的排放限值。
-
-
LI Chen;
李琛
- 《第六届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风险评价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以天然海泡石为原料,FeSO4·4H2O和FeCl3·6H2O为改性剂,制备了磁改性海泡石并用于处理含Ni2+废水。考察了吸附时间、反应温度、pH和Ni2+初始质量浓度对磁改性海泡石对Ni2+吸附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磁改性海泡石对Ni2+的吸附量随吸附时间、温度、pH与Ni2+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吸附与二级动力学方程(K2=0.8783,qe=3.17)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qmax=4.82,KL=0.0202)拟合较好。对Ni2+质量浓度为50mg/L的废水,在25°C,pH为5,吸附剂投加量为0.5g的条件下,磁改性海泡石对Ni2+的吸附量为2.95 mg/g。通过正交实验优选出适用于Ni2+质量浓度为68.48 mg/L的某镀镍车间漂洗废水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温度为65°C,pH为4.2,吸附剂投加量为1.5g,时间为1.5h。Ni2+去除率为99.65%,出水Ni2+质量浓度为0.24mg/L,远低于GB 21900 2008规定的排放限值。
-
-
LI Chen;
李琛
- 《第六届重金属污染防治及风险评价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以天然海泡石为原料,FeSO4·4H2O和FeCl3·6H2O为改性剂,制备了磁改性海泡石并用于处理含Ni2+废水。考察了吸附时间、反应温度、pH和Ni2+初始质量浓度对磁改性海泡石对Ni2+吸附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磁改性海泡石对Ni2+的吸附量随吸附时间、温度、pH与Ni2+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吸附与二级动力学方程(K2=0.8783,qe=3.17)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qmax=4.82,KL=0.0202)拟合较好。对Ni2+质量浓度为50mg/L的废水,在25°C,pH为5,吸附剂投加量为0.5g的条件下,磁改性海泡石对Ni2+的吸附量为2.95 mg/g。通过正交实验优选出适用于Ni2+质量浓度为68.48 mg/L的某镀镍车间漂洗废水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温度为65°C,pH为4.2,吸附剂投加量为1.5g,时间为1.5h。Ni2+去除率为99.65%,出水Ni2+质量浓度为0.24mg/L,远低于GB 21900 2008规定的排放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