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115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67404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医急症、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大会暨中德代谢综合征高层论坛等;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相关文献由39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冬青、孙亚威、尚可等。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67404篇
占比:99.96%
总计:267519篇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研究学者
- 刘冬青
- 孙亚威
- 尚可
- 姜海
- 谭子新
- 任静
- 凌云
- 刘娟
- 刘宁
- 刘瑞春
- 刘静
- 姜立萍
- 孙晓辉
- 张金成
- 徐玉
- 李卫军
- 李新胜
- 杨慧
- 杨杰
- 汪芸芸
- 王长宏
- 石丽莉
- 蒋艳
- 薛莉
- 贵仁伍
- 赵永才
- 赵润
- 郭丽华
- 郭力
- 郭建政
- 钱红霞
- 隋欣
- 黄雯
- 丁宏胜
- 丁樱
- 严冲
- 买买提明·喀迪尔
- 于东
- 付华
- 付双双
- 代丽丽
- 代浩
- 任丹
- 任献青
- 伏飞达
- 何戎华
- 何晓清
- 何智勇
- 何玉辉
- 佘达贤
-
-
程伟;
陈长祥
-
-
摘要:
目的探讨巴曲酶联合舒血通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听力和血清内皮素(ET)、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两组患者均予基础治疗及静脉滴注疏血通注射液,观察组患者加用巴曲酶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3%(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因子,血清ET、sVCAM-1水平及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13%(P<0.05)。结论巴曲酶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流动力学,调节血清ET和sVCAM-1水平。
-
-
苗玉敏
-
-
摘要: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患者对其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上海中冶医院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在基础治疗(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抑酸护胃、保持水与电解质平衡等)的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各45例,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7、14 d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日常生活能力,治疗14 d后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指标,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7、14 d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B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血清sICAM-1、sVCAM-1水平与治疗前比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血清GSH-Px、SOD水平与治疗前比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患者,主要通过对患者机体内炎症反应进行抑制,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从而发挥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自我活动能力的作用,且安全性良好。
-
-
余秀峰
-
-
摘要: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胆红素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水平与听力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突发性耳聋患者48例为观察组,相同时间内选取健康体检的正常人48例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在首次就诊时留取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胆红素和sVCAM-1的水平,采用纯音听阈测定和耳鸣致残量表(THI)评分对受试者进行听力检测。结果: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降低(t=1.377,P=0.043);sVCAM-1的浓度与胆红素表现出相反的升高趋势(t=3.962,P=0.012);并且观察组平均听阈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5,P=0.002),THI评分较对照组也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7,P=0.005)。另外,胆红素的水平与突发性耳聋患者听力重度和极重度损伤呈显著负相关,而患者听力损伤达中度及以上水平时,sVCAM-1浓度就与其损伤程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清胆红素的浓度显著降低、sVCAM-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患者听力损伤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
谭惠荣;
陈韩;
周忠东;
王丽萍
-
-
摘要:
目的探讨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超短波治疗耳鸣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耳鸣患者120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予超短波治疗,观察组加用甲磺酸倍他司汀,均治疗2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7%(P0.05)。结论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超短波治疗耳鸣疗效较好,可降低患者耳鸣的严重程度,改善耳部血液循环和听力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
-
刘娟;
郭慧;
赵翠宏
-
-
摘要:
目的观察主客原络配穴针刺配合常规针刺治疗肾精亏虚型耳鸣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8例肾精亏虚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主客原络配穴法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不同频率纯音测听值及气导平均听阈值、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sVCAM-1和ICAM-1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8%,高于对照组的81.6%(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不同频率纯音测听值及气导平均听阈值水平、THI评分、血清sVCAM-1和ICAM-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AOC、GSH-Px和SOD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客原络配穴针刺配合常规针刺可降低耳鸣症状,下调血清sVCAM-1和ICAM-1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听力。
-
-
刘敏;
余卓君;
梁艳;
黄知平;
唐元艳
-
-
摘要:
本文探究苯达莫司汀联合伊沙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sVCAM-1、β2-MG的超声评估价值。选取10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两组均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苯达莫司汀,研究组给予地塞米松+苯达莫司汀+伊沙佐米。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并检测患者sVCAM-1、β2-MG水平。治疗后,两组患者sVCAM-1、β2-MG、皮质IBS、髓质IBS、叶间动脉RI水平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肾脏体积、肾脏长度、叶间动脉PSV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研究组治疗无效患者相比,治疗有效患者肾脏体积、肾脏长度、叶间动脉PSV水平较高,皮质IBS、髓质IBS、叶间动脉RI水平较低(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可知,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经苯达莫司汀联合伊沙佐米治疗后sVCAM-1、β2-MG水平下降,临床疗效理想,同时,经联合治疗后超声参数明显变化,提示超声可用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疗效的评估。
-
-
张岩;
宋玉玲;
吴维维;
王建升
-
-
摘要:
目的探讨脑脊液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D(SP-D)、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胱抑素C(Cys C)在小儿病毒性脑炎(VE)中的水平变化及对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8月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VE患儿108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2例梗阻性脑积水需手术治疗的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脑脊液SP-D、sVCAM-1、Cys C水平。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VE患儿脑脊液SP-D、sVCAM-1、Cys C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E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脑脊液SP-D、sVCAM-1、Cys C水平对VE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脑脊液SP-D、Cys C水平低于对照组,sV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VE患儿脑脊液SP-D、Cys C水平低于轻症VE患儿,sVCAM-1水平高于轻症VE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脊液SP-D、Cys C水平下降及sVCAM-1水平升高为VE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脑脊液SP-D、sVCAM-1、Cys C预测VE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5、0.838、0.830;3项联合预测的AUC最大,为0.934,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VE患儿脑脊液SP-D、sVCAM-1、Cys C水平均异常表达,其与患儿病情进展有关,且可有效预测神经系统后遗症,对临床诊断及合理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
李盛;
尹海贤;
熊斌
-
-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心脏康复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早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PCI术的AMI病人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心脏康复模式干预,试验组则在传统心脏康复模式的基础上实施新型优化心脏康复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各项心功能指标、血清学指标、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左室射血分数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室壁运动积分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内皮素-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终点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试验组及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型优化心脏康复模式干预应用于AMI病人PCI术后的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心功能,降低终点事件发生风险,同时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
-
余明艳;
李芳
-
-
摘要: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轻型脑卒中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急性轻型脑卒中患者,根据是否接受溶栓治疗分为溶栓组(53例)、非溶栓组(43例).溶栓组予以尿激酶静脉滴入+抗血小板治疗,非溶栓组予以抗血小板治疗,两组均治疗7d.观察两组入院时、治疗24h、7d后的神经功能;入院时、治疗7d后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研究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4 h、7 d后,两组的卒中量表(NHISS)评分为0~2分患者所占比例均较入院时升高,且溶栓组高于非溶栓组(92.50%、88.70%与75.60%、69.00%,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轻型脑卒中,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Lp-PLA2、sVCAM-1、MMP-9水平,控制机体炎症反应,并改善其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
-
郭丽华;
王长宏
-
-
摘要:
目的研究通心络胶囊对老年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脂及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东北师范大学校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洛伐他汀片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4周为1个治疗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对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血脂水平及血清ET、NO、sVCAM-1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血清ET、sVCAM-1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NO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血脂水平,同时抑制机体炎症反应。
-
-
陈文辉;
李双蕾;
赵伟;
何智勇;
粟麟
- 《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大会暨中德代谢综合征高层论坛》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GR)人群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IGR人群224例,血糖正常者60例,两组均采用中医体质量表问卷资料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测定患者sVCAM-1水平,同时对IGR各体质类型与sVCAM-1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224例IGR人群中,平和质有8例(占3.6%);气虚质42例(占18.6%);阳虚质4例(占1.8%);阴虚质38例(占17.0%);痰湿质60例(占26.8%);湿热质28例(占12.5%);血瘀质34例(占15.2%);气郁质10例(占4.5%);无特禀质人群.IGR患者sVCAM-1较正常者水平增高(P<0.01),血瘀质和痰湿质IGR患者sVCAM-1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体质,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痰湿质、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和血瘀质可能为IGR人群的主要体质类型,瘀血质、痰湿质IGR人群sVCAM-1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更高.
-
-
陈文辉;
李双蕾;
赵伟;
何智勇;
粟麟
- 《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大会暨中德代谢综合征高层论坛》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GR)人群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IGR人群224例,血糖正常者60例,两组均采用中医体质量表问卷资料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测定患者sVCAM-1水平,同时对IGR各体质类型与sVCAM-1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224例IGR人群中,平和质有8例(占3.6%);气虚质42例(占18.6%);阳虚质4例(占1.8%);阴虚质38例(占17.0%);痰湿质60例(占26.8%);湿热质28例(占12.5%);血瘀质34例(占15.2%);气郁质10例(占4.5%);无特禀质人群.IGR患者sVCAM-1较正常者水平增高(P<0.01),血瘀质和痰湿质IGR患者sVCAM-1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体质,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痰湿质、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和血瘀质可能为IGR人群的主要体质类型,瘀血质、痰湿质IGR人群sVCAM-1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更高.
-
-
陈文辉;
李双蕾;
赵伟;
何智勇;
粟麟
- 《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大会暨中德代谢综合征高层论坛》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GR)人群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IGR人群224例,血糖正常者60例,两组均采用中医体质量表问卷资料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测定患者sVCAM-1水平,同时对IGR各体质类型与sVCAM-1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224例IGR人群中,平和质有8例(占3.6%);气虚质42例(占18.6%);阳虚质4例(占1.8%);阴虚质38例(占17.0%);痰湿质60例(占26.8%);湿热质28例(占12.5%);血瘀质34例(占15.2%);气郁质10例(占4.5%);无特禀质人群.IGR患者sVCAM-1较正常者水平增高(P<0.01),血瘀质和痰湿质IGR患者sVCAM-1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体质,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痰湿质、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和血瘀质可能为IGR人群的主要体质类型,瘀血质、痰湿质IGR人群sVCAM-1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更高.
-
-
陈文辉;
李双蕾;
赵伟;
何智勇;
粟麟
- 《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学术大会暨中德代谢综合征高层论坛》
| 2013年
-
摘要: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GR)人群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IGR人群224例,血糖正常者60例,两组均采用中医体质量表问卷资料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测定患者sVCAM-1水平,同时对IGR各体质类型与sVCAM-1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224例IGR人群中,平和质有8例(占3.6%);气虚质42例(占18.6%);阳虚质4例(占1.8%);阴虚质38例(占17.0%);痰湿质60例(占26.8%);湿热质28例(占12.5%);血瘀质34例(占15.2%);气郁质10例(占4.5%);无特禀质人群.IGR患者sVCAM-1较正常者水平增高(P<0.01),血瘀质和痰湿质IGR患者sVCAM-1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体质,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痰湿质、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和血瘀质可能为IGR人群的主要体质类型,瘀血质、痰湿质IGR人群sVCAM-1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