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配穴法

配穴法

配穴法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9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93270篇;相关期刊32种,包括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母婴世界、福建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07年全国针灸减肥美容与治疗亚健康学术研讨会、2003年全国腧穴应用与研究学术会议、2018国际中医微创高峰论坛、中华中医药学会国际中医微创共同体年会暨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微创专委会年会等;配穴法的相关文献由235位作者贡献,包括孙远征、蒋松鹤、东贵荣等。

配穴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93270 占比:99.89%

总计:93369篇

配穴法—发文趋势图

配穴法

-研究学者

  • 孙远征
  • 蒋松鹤
  • 东贵荣
  • 伦志坚
  • 何金森
  • 冀来喜
  • 刘丽
  • 刘凌
  • 单秋华
  • 叶继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桑鹏; 程院婷
    • 摘要: 急性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又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征,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1]。急性脑梗死属中医“中风”范畴。头穴治疗中风早在《内经》中便有记载,在近几十年有了较大的发展。据文献显示,头穴透刺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2-3]。头穴经颅透刺法是笔者在结合前人学术理念及其自身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总结的一种头穴透刺配穴法。核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对于超早期发现和诊断急性脑梗死具有重要意义[4]。本文采用磁共振弥散成像ADC值对头穴经颅透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进行疗效评价,以探讨其在治疗上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 刘娟; 郭慧; 赵翠宏
    • 摘要: 目的观察主客原络配穴针刺配合常规针刺治疗肾精亏虚型耳鸣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8例肾精亏虚型耳鸣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主客原络配穴法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不同频率纯音测听值及气导平均听阈值、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sVCAM-1和ICAM-1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8%,高于对照组的81.6%(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不同频率纯音测听值及气导平均听阈值水平、THI评分、血清sVCAM-1和ICAM-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AOC、GSH-Px和SOD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客原络配穴针刺配合常规针刺可降低耳鸣症状,下调血清sVCAM-1和ICAM-1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听力。
    • 张丽文; 常学辉; 王志峰; 杜晨辉
    • 摘要: 目的 观察主客原络配穴法为主针刺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主客原络配穴法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主症、次症评分及各项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胃黏膜修复指标[血清一氧化氮(NO)、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8%,对照组为67.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主症、次症评分及各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胃黏膜修复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主症、次症评分及各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胃黏膜修复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主客原络配穴法为主针刺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促进胃黏膜修复.
    • 郭建芳
    • 摘要: 目的 观察俞募配穴针刺对原发性痛经患者前列腺素F2α(PGF2α)、β-内啡肽(β-EP)、子宫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治疗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俞募配穴法针刺治疗,对照组1采用常规针刺法针刺治疗,对照组2采用中药暖宫七味散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3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不服用其他止痛药.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痛经积分、血清PGF2α和β-EP含量、子宫动脉血流情况.结果 3组治疗前后痛经积分和血清PGF2α、β-EP含量及子宫动脉血流情况(RI、PI、S/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痛经积分及血清PGF2α、β-EP含量与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俞募配穴针刺可以通过降低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清PGF2α、增加β-内啡肽含量、改善患者子宫血液流变情况,来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优于普通针刺和药物治疗.
    • 巩玉红; 葛玲玉; 陈润; 蔡以生; 金莉莎; 张喆
    • 摘要: 背景 2018年,笔者所在课题组通过分析文献及复杂系统熵聚类法得出神门关联配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核心组方,但将其应用于临床发现部分患者疗效欠佳,后经调整耳穴按压时间后取得一定疗效.目的 分析神门关联配穴压丸法治疗肝阳上亢型1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5—8月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肝阳上亢型1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不固定时间按压组、固定时间按压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保持原有常规西医治疗,不固定时间按压组患者在原有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神门关联配穴压丸法,但不规定按压时间点,而固定时间按压组患者则在原有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神门关联配穴压丸法并在规定时间点按压;三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评价三组患者疗效并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中医证候积分,同时记录三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不适发生情况.结果 本研究中无一例患者脱落或被剔除.不固定时间按压组、固定时间按压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固定时间按压组患者疗效优于不固定时间按压组(P0.05).不固定时间按压组、固定时间按压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且固定时间按压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不固定时间按压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不适.结论 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应用神门关联配穴压丸法治疗肝阳上亢型1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降压优势明显,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且与不固定时间按压相比,固定时间按压神门关联配穴可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症状.
    • 李正祥; 李秀彬; 吴松
    • 摘要: 目的:探讨脊柱微调手法联合远近配穴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颈部肌张力和颈椎曲度的影响。方法:将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手法组、针刺组、手法联合针刺组,每组30例。手法组行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针刺组行远近配穴针刺治疗,手法联合针刺组每次脊柱微调手法治疗后行远近配穴针刺治疗;远近配穴为颈夹脊穴配双侧太溪穴。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价患者颈部疼痛情况,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量表评价颈椎功能,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linical assessment scale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CASCS)进行总体疗效评价,检测患者静息状态下斜方肌肌张力(以压力-位移曲线下面积表示,数值越大、肌张力越低),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曲度。结果:(1)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CASCS评分、颈部疼痛VAS评分、NDI评分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3.2±7.2)分,(62.7±8.9)分,(64.1±6.3)分,F=0.265,P=0.768;(7.3±1.0)分,(7.4±1.5)分,(7.4±0.8)分,F=0.077,P=0.926;(30.7±14.1)分,(34.6±16.4)分,(32.8±12.9)分,F=0.541,P=0.584];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CASCS评分、颈部疼痛VAS评分、NDI评分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1.8±6.4)分,(84.3±7.3)分,(92.3±3.7)分,F=25.080,P=0.000;(4.2±0.9)分,(3.5±1.3)分,(3.0±0.4)分,F=12.290,P=0.000;(21.4±11.4)分,(24.0±13.5)分,(15.1±12.0)分,F=4.132,P=0.019];手法联合针刺组CASCS评分高于手法组和针刺组(P=0.012,P=0.000),颈部疼痛VAS评分、NDI评分低于手法组和针刺组(P=0.002,P=0.049;P=0.042,P=0.009);针刺组CASCS评分、NDI评分与手法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64,P=0.081),颈部疼痛VAS评分低于手法组(P=0.018)。(2)颈部肌张力检测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静息状态下斜方肌肌张力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2±4.3),(16.8±2.4),(16.3±3.2),F=1.748,P=0.180];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静息状态下斜方肌肌张力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3±5.2),(28.7±4.9),(29.5±3.8),F=3.811,P=0.026];手法联合针刺组斜方肌肌张力低于手法组(P=0.008),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3);针刺组与手法组斜方肌肌张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3)颈椎曲度测量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颈椎曲度值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1.8)mm,(4.9±2.1)mm,(5.3±1.5)mm,F=0.394,P=0.676];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的颈椎曲度值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3.6)mm,(6.9±3.9)mm,(9.2±4.0)mm,F=3.308,P=0.041];手法联合针刺组颈椎曲度大于针刺组(P=0.034),与手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9);手法组颈椎曲度大于针刺组(P=0.028)。结论:脊柱微调手法联合远近配穴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有效缓解患者颈部疼痛、改善颈椎功能,且能降低斜方肌肌张力、改善颈椎曲度;总体疗效优于单纯针刺和手法治疗,降低斜方肌肌张力的效果优于单纯手法治疗,改善颈椎曲度的效果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 黄少毅; 郑寅; 邢翘楚; 李敏
    • 摘要: 《神应经》是明代针灸学家陈会所著,其记载的内容对后世针灸发展影响深远,其理念深受道家医学影响,遵循天人相应观念,在取穴、配穴及补泻手法三方面皆有建树。在取穴方面,强调穴位定位的精准,主张一穴一法,注重揣穴,倡导适时使用"同身寸"和"折量之法";在配穴方面,灵活使用前后配穴法、本经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配穴法;在补泻方面,提出针刺须以人体左右分补泻,并首创先泻后补手法,丰富了针灸手法的多样性。
    • 王霞; 孙瑜; 潘传芬
    • 摘要: 目的 观察合募配穴法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肠敏感度的影响.方法 将98例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治疗组给予合募配穴法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西沙比利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肠道敏感度症状评分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对照组为75.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募配穴法针刺是一种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有效方法.
    • 王一; 李统虎
    • 摘要: 目的:探究电针远、近部取穴对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及其差异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远部组、近部组以及联合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术后治疗,远部组(上廉、下巨虚)、近部组(中脘、天枢)以及联合组(前两者穴位共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相应腧穴实施电针疗法,共治疗10天.观察各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情况、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以及首次排便时间,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远部组、近部组以及联合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正常的平均时间、肛门第1次排气的平均时间较对照组均有明显缩短,且联合组平均时间最短(P<0.05),远部组、近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肛门第1次排便的平均时间联合组短于对照组(P<0.05),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电针法可有效促进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远近联合取穴较单独取穴疗效更佳.
    • 袁健辉; 乐梦巧; 付球; 李姗; 包烨华
    • 摘要: 目的 观察主客原络配穴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中风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选取手三阳经及手太阴肺经的原络穴,即肺之主,大肠客,取患侧太渊、偏历;大肠主,肺之客,取患侧合谷、列缺;小肠主,心客,取患侧腕骨、通里;三焦主,心包客,取患侧阳池、内关.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取穴治疗.主要疗效指标为目测类比评分法评分(VAS)、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活动能力及肩关节活动度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P<0.05),MBI评分、关节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提升(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BI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主客原络配穴法与常规针刺取穴法均可有效缓解中风后肩痛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肩关节活动度,但主客原络配穴法效果更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