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线
埋线的相关文献在1972年到2023年内共计154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外科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9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381583篇;相关期刊222种,包括河北中医、陕西中医、上海针灸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中国传统医学手法研究会第十六届、中港第五届骨伤手法全国学术交流会、2010中国武汉便秘诊治高峰论坛、全国第九次针刀医学学术年会等;埋线的相关文献由3467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才德、孙文善、卢文等。
埋线—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81583篇
占比:99.79%
总计:382392篇
埋线
-研究学者
- 杨才德
- 孙文善
- 卢文
- 张晓冬
- 王余民
- 任晓艳
- 包金莲
- 祁文
- 丁敏
- 于灵芝
- 宋建成
- 常明
- 庄礼兴
- 张宗学
- 张洪杰
- 李应昆
- 李登科
- 王双平
- 王旭东
- 祝葆华
- 赵辉
- 邱金勇
- 陆娟
- 高敬辉
- 何沁娟
- 周钰
- 姜国芳
- 张敏
- 戴桃李
- 李东冰
- 李冲锋
- 李宁
- 李平
- 李强
- 李权
- 杨琼
- 杨颖
- 洪珏
- 王明明
- 王玉明
- 芦红
- 苗春红
- 蔡亭
- 谢振年
- 赵金荣
- 邓倩萍
- 金芝萍
- 陆天宝
- 马伊磊
- 高建英
-
-
王翔;
温具伟;
张小鹏;
李登科;
杨才德
-
-
摘要:
目的观察埋线等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杨氏3+疗法中套餐“疱五针”埋线疗法、火针结合拔罐法、梅花针叩刺结合拔罐法,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结果从临床治疗效果来看,以上方法效果显著,打破了常规服药疗法效果不理想,治疗后易遗留不适症状的缺陷。结论埋线等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
唐彪;
韩珊珊;
霍黎生
-
-
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长强穴埋线在混合痔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72例混合痔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编号的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实施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对照组于术后当天开始实施腹针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术前长强穴埋线。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程度、便秘情况、肛肠动力学指标、炎症指标水平、创面恢复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两组的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时间评分及ARP、RRP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的CRP、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创面恢复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长强穴埋线在混合痔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便秘情况及肛肠动力学指标,降低炎症指标水平,促进创面恢复。
-
-
郑小挺;
马玲;
李军良;
陈胜辉;
姚文亮;
张明亮;
张端军;
熊奇;
熊涌
-
-
摘要:
结合男科疾病发病特点和埋线治疗的机理,总结并分析近年来相关埋线治疗男科疾病的文献,对穴位埋线治疗男科疾病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便为临床上治疗男科疾病提供新的可靠的临床思路。从穴位埋线治疗前列腺疾病、阳痿病及男性不育病等三大主要病症方面分别进行阐述,证实穴位埋线对男科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
-
-
庞青民;
赵欲晓;
邵素菊;
李鸿章;
王承惠
-
-
摘要:
目的观察背俞穴埋线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1例PS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47例)、穴位埋线组(47例)和联合组(47例)。比较3组临床疗效,比较3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变化,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清5-羟色胺(5-HT)、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水平变化。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5.7%,高于中药组的74.5%和穴位埋线组的7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NIHSS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ADL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联合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中药组和穴位埋线组(P<0.05),ADL评分高于中药组和穴位埋线组(P<0.05)。治疗后,3组HAMD和SDS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联合组治疗后HAMD和SDS评分均低于中药组和穴位埋线组(P<0.05)。治疗后,3组血清5-HT和BDNF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5),血清S100-β水平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联合组治疗后血清5-HT和BDNF水平均高于中药组和穴位埋线组(P<0.05),血清S100-β水平均低于中药组和穴位埋线组(P<0.05)。结论背俞穴埋线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PSD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缓解抑郁程度,调节血清5-HT、S100-β和BDNF水平,疗效优于单纯背俞穴埋线和单纯中药治疗。
-
-
严晓岚;
金炳旭;
何月明;
邵宝颜;
谢洁珊
-
-
摘要: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患者慢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对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70例痉挛型脑瘫便秘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观察组予穴位埋线治疗。两组均予物理治疗、推拿治疗、头针治疗等常规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粪便性状、每次排便所用时间、排便难度和排便次数的变化。比较两组便秘的临床疗效和康复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粪便性状、每次排便所用时间、排便难度、排便次数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改善(P<0.01);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观察组便秘总有效率分别为72.7%和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分别为75.7%和87.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与便秘总有效率经Spearman相关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埋线能显著改善小儿痉挛型脑瘫慢性便秘的大便性状,缩短大便时间,增加大便次数,降低排便困难度,且对脑瘫患者康复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
-
杨帆;
汪慧;
陈正豪;
丁家雯;
崔庆元
-
-
摘要:
目的穴位埋线联合大灸背部治疗风痰瘀阻型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神经递质指标和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7例风痰瘀阻型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4例予穴位埋线联合大灸背部治疗,对照组43例单纯应用大灸背部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神经递质指标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Fugl-Meyer量表(FMA)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91%(40/44),对照组总有效率74.42%(32/43),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半身不遂、口舌㖞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头晕目眩、痰多而黏、饮水发呛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半身不遂、口舌㖞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痰多而黏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Glu、Asp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GABA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Glu、Asp低于对照组(P<0.05),GABA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FMA评分、MB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MAS评分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大灸背部治疗风痰瘀阻型卒中后痉挛性偏瘫,能改善患者中医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可能与调节血清神经递质等因素有关。
-
-
潘贺欢;
李君毅;
曲牟文
-
-
摘要:
目的观察八髎穴强化埋线联合消痔灵注射液注射治疗混合型便秘(M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M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强化埋线组30例予八髎穴强化埋线联合消痔灵注射液注射治疗,普通埋线组30例予八髎穴普通埋线联合消痔灵注射液注射治疗,对照组30例予直肠黏膜套扎术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3组均治疗4周。比较3组治疗前后粪便性状评分、每周排便次数、胃肠通过试验(GIT)标志物残留量、直肠黏膜脱垂评分、排粪造影评分。结果3组治疗后粪便性状评分、每周排便次数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强化埋线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3/30),普通埋线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6%(1/3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3/30),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髎穴强化埋线联合消痔灵注射液注射治疗MC,疗效优于八髎穴普通埋线联合消痔灵注射液注射治疗、直肠黏膜套扎术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钱雅妮;
尹巧英;
王石柳;
尹瑞华;
钟巧如;
邹颖
-
-
摘要:
目的了解电针配合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肥胖指标及身体成分的影响。方法90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随机接受电针(电针组)、穴位埋线(埋线组)或电针+穴位埋线(电针埋线组)治疗,比较各组治疗后肥胖指标、身体成分指标、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体质量、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体脂肪量、体脂肪率和体肌肉量均明显下降,体肌肉率则显著上升(P<0.05);电针埋线组体质量、BMI、腰围、体脂肪量、体脂肪率、体肌肉率较其他两组变化更显著,临床疗效亦明显优于电针组和埋线组(P<0.05或0.01)。结论电针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有协同效应,疗效优于单纯电针和穴位埋线治疗。
-
-
刘伟伟;
丁麟;
王秀艳;
王晓燕
-
-
摘要:
目的:探究电针联合埋线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Nod样受体蛋白3(NLRP3)水平及肠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埋线治疗组以及电针联合埋线治疗组,每组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番泻叶煎剂灌胃+束缚+游泳的方法,复制FD模型,并按分组接受不同的干预处理,观察一般行为变化,测定胃排空率以及小肠推进率,并对小肠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NLRP3在小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饮食及活动少、被束缚时反应少、呼叫弱、毛发枯乱无光泽和大便稀溏不成形的现象,肠组织出现充血水肿及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可见大量NLRP3蛋白阳性细胞,一般行为评分、胃排空率以及小肠推进率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P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干预组肠组织充血水肿及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NLRP3蛋白阳性细胞均有所减少,一般行为评分、胃排空率以及小肠推进率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P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联合埋线治疗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电针联合埋线治疗能显著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肠道运动功能,可能与其抑制NLRP3蛋白水平有关。
-
-
崔蕾蕾;
康敏霞;
彭波
-
-
摘要: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运中定坤汤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运中定坤汤内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症状(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减少或闭经、潮热汗出、腰膝酸软、易怒心烦)积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积分、超声检测指标[卵巢直径(OVD)、窦卵泡数(AFC)、卵巢基质血流阻力指数(RI)]及血清内分泌激素[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抗缪勒管激素(AMH)]水平的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症状积分、SCL-90积分、超声检测指标、血清内分泌激素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项症状积分、SCL-90积分、超声检测指标、血清内分泌激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运中定坤汤能调节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纠正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助于改善患者卵巢功能,缓解临床症状。
-
-
-
李东冰;
张丽;
谭敬范;
苗春红;
秦澎拜;
李权;
吴丹明;
蔡亭;
谢振年;
周海祥
- 《2010中国武汉便秘诊治高峰论坛》
| 2010年
-
摘要:
目的:通过穴位强化埋线法寻找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或混合型便秘的最佳疗法。方法:观察1组(慢传输型62例)采用大肠俞、天枢、中极、足三里穴位埋线方法,观察2组(混合型62例)穴位埋线配合STAPRE手术手术;对照l组(慢传输型62例)口服中药四磨汤治疗,对照2组(混合型62例)口服中药四磨汤治疗,对照3组((混合型62例)单纯实施STAPRE手术手术。每天记录排便情况,随访6个月。结果:6个月时,观察1、2组124例中治愈52例(41.9%),大便基本正常;5例(4.0%)便次多少不固定,有时有排便不尽感,符合显效标准。对照1、2组无显效及治愈病例。对照3组有8例显效,无治愈病例。结论:穴位强化埋线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复合性治疗方法,配合STAPRE手术手术可治疗混合型便秘。该疗法治疗便秘的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
-
-
卢文
- 《全国第16届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全国第11届耳穴诊治学术研讨会、当代临床治验论坛暨中西部十省区学术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目的:观察埋线、牵引治疗各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大椎、手三里、承山穴埋线,7天1次,3次1疗程;颈椎气囊牵引每天1次,3周1疗程.1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各型颈椎病208例,全部有效.愈显率颈型达100%,椎动脉型、神经根型分别达87.5%、72.9%.结论:埋线、牵引治疗各型颈椎病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快捷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颈椎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变为主的疾患,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因颈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了其周围的滑膜、肌肉、神经、血管、脊髓等组织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如颈背肩臂部疼痛、一侧或双侧手臂麻木、颈和上肢功能受限、头痛、眩晕、心慌、胸闷、上下肢无力、行走不便、大小便异常等.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于中老年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工作压力的加大,其发病日趋年轻化.笔者自04年7月采用埋线、牵引为主治疗200余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就04年7月至07年7月间所做病例中资料完整者作一回顾性分析,就正于同道.
-
-
卢文;
斯维特娜.曼恩
- 《中国针灸学会耳穴、腧穴专业委员会2006全国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埋线与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差别.方法:采用埋线、电针分别对两组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进行治疗,电针组20次一疗程,埋线组6次一疗程,均接近2月治疗后总结疗效,观察两疗法对患者临床症状和BMI的影响.结果:两组在改善单纯性肥胖者临床症状方面全部有效,但埋线组愈显率明显高于电针组,P<0.05.电针组在减肥方面效果优于埋线组,P<0.05. 肥胖是指由于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造成的疾病,其中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疾病病因可寻者,称之为单纯性肥胖症,占肥胖总数的95%[1].笔者从事针灸减肥工作6年多,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就04年7月~12月所作的埋线、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探讨该两法对减肥、改善症状的疗效差别,以筛选最佳临床针灸减肥方法.
-
-
卢文;
任虹;
斯维特娜·曼恩
- 《2006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四届全国针灸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目的:分析埋线加耳针、火针治疗组与口服丹参酮对照组在痤疮治疗中的差别.方法:治疗组埋线6次,前3次每周1次,后3次每两周1次;火针按需要于埋线后施行;耳针每周1次;对照组口服丹参酮胶囊,两组治疗均8周一疗程.结果:治疗组对痤疮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84.56%(p<0.01),疗效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埋线、火针、耳针综合疗法对痤疮有很好临床疗效,且省时方便,尤其适合于生活快节奏的现代人.
-
-
-
-
-
-
-
-
- 杨邦才
- 公开公告日期:2001-03-14
-
摘要:
埋线埋药器暨用其埋线埋药方法,是向穴位内埋线埋药器具暨用其埋线埋药方法。器具有两型,每型各有若干号。Ⅰ型由①刺穴位空心针、②装线装药装置、③推线推药针芯、④抽吸出血装置构成;Ⅱ型由①刺穴位空心针、②装软膏剂装置、③挤压推药膏装置、④抽吸出血装置构成。用其埋线更加安全方便,能选择长短粗细最适宜的线进行埋植,能提高疗效并扩大适用范围;用其埋药是提供了一种新的给药途径,能引起将多种中西药研制成大大降低用量、更加安全特效的穴位埋药专用新药。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