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丹参酮

丹参酮

丹参酮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3年内共计174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47篇、会议论文57篇、专利文献43719篇;相关期刊497种,包括河北中医、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中成药等; 相关会议56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15年福建省医院药学学术年会 、2015年全国医药学术交流会等;丹参酮的相关文献由3838位作者贡献,包括秦引林、开国银、郑智等。

丹参酮—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47 占比:2.55%

会议论文>

论文:57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43719 占比:97.32%

总计:44923篇

丹参酮—发文趋势图

丹参酮

-研究学者

  • 秦引林
  • 开国银
  • 郑智
  • 黄璐琦
  • 储茂泉
  • 刘国杰
  • 古宏晨
  • 李琦
  • 王进欣
  • 古练权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余淑菁; 余莉萍; 李旭成; 崔金涛
    • 摘要: 目的探讨丹参酮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PS诱导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随机分组:空白对照组、LPS组、LPS+丹参酮L组、LPS+丹参酮M组、LPS+丹参酮H组、LPS+si-NC组、LPS+si-DLX6-AS1组、LPS+丹参酮+pcDNA-DLX6-AS1组;MTT法、流式细胞术分别就检测细胞增殖及凋亡;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qRT-PCR法检测DLX6-AS1的表达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IL-6、IL-10、TNF-α的水平升高(P<0.05),DLX6-AS1的表达量升高(P<0.05);与LPS组相比,LPS+丹参酮H组、LPS+丹参酮L组、LPS+丹参酮M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IL-6、IL-10、TNF-α的水平降低(P<0.05),DLX6-AS1的表达量降低(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与LPS组、LPS+si-NC组比较,LPS+si-DLX6-AS1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IL-6、IL-10、TNF-α的水平降低(P<0.05);与LPS+丹参酮组比较,LPS+丹参酮+pcDNA-DLX6-AS1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IL-6、IL-10、TNF-α的水平升高(P<0.05)。结论丹参酮可通过抑制DLX6-AS1的表达而促进细胞增殖及抑制细胞凋亡、炎症反应从而减轻LPS诱导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
    • 吴思佳; 谢星光; 杨阳; 郑承剑; 韩婷
    • 摘要: 目的研究内生真菌Epichloëbromicola SH09是否对丹参的生长和有效成分积累有促进作用,以提高药用植物丹参的品质。方法制备E.bromicola SH09固体菌肥,与丹参苗共培养60 d和120 d,分别测定E.bromicola处理组和对照组丹参的4种形态指标、根的鲜重、根的干重及根中4种丹参酮含量和2种丹参酚酸含量。结果共培养60 d和120 d后,E.bromicola SH09可显著提高丹参苗分蘖数、株高、叶片数、叶面积、根鲜重、根干重及根中丹参酮和丹参酚酸的积累量。结论内生真菌E.bromicola SH09能有效促进丹参生长发育和活性成分积累。本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拓宽内生真菌新生态功能的研究,同时有助于提高药用植物丹参的品质。
    • 张荣雪; 仲纪祥; 薛惠英
    • 摘要: 目的:探讨丹参酮联合促性腺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垂体降调节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合并代谢障碍者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行冻融胚胎移植(FET)的PCOS合并代谢障碍患者分为丹参酮组、垂体降调节组和联合组,比较3组血清生殖激素和糖脂代谢指标水平,子宫内膜容受性以及临床妊娠结局。结果:3组基础血清生殖激素和糖脂代谢指标无差异(P>0.05)。联合组内膜转化日、FET移植前1天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和睾酮(T)水平明显低于丹参酮组和垂体降调节组(P<0.05);内膜转化日丹参酮组和联合组空腹血糖(FB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降低(P<0.05),联合组FBG、TC、TG和LDL水平显著低于丹参酮组(P<0.05);联合组ET日子宫内膜厚度、A型内膜占比以及临床妊娠率明显大于丹参酮组和垂体降调节组(P<0.05)。结论:丹参酮联合GnRH-a垂体降调节能进一步改善PCOS女性代谢异常,降低雄激素,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及改善妊娠结局。
    • 周程; 闫泽垚; 刘克富
    • 摘要: 有效成分的提取是中药制药的关键环节,传统提取方法存在效率低、耗时长的缺点,开展新的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方法的研究十分必要。该文将脉冲电场(PEF)方法应用于传统中药丹参成分的提取中,以脂溶性丹参酮类化合物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为目标提取物,分别对影响提取的主要参数电场强度、脉宽、脉冲数和液料比进行单因素实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正交方法获得最优提取条件。结果显示,在10kV/cm电场强度、1500个脉冲、5.5μs、20∶1液料比、1min处理时间的条件下,与常规提取相比,PEF技术能显著提高目标产物含量(85%)并大大缩短提取时间(min)。在PEF与中等温度(50°C)协同提取条件下,不仅能克服过高的温度带来的热敏性丹参酮的降解效应,也能提高溶质向溶剂的扩散速率和提取效率。PEF高效、无污染,为提取中药成分尤其是热敏性成分提供了新思路,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 李彬彬
    • 摘要: 目的:分析口腔黏膜下纤维样变应用曲安奈德注射液联合丹参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0月82例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试验组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液联合丹参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治疗总有效率以及TGF-β1、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病损面积和VAS评分小于对照组,张口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7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GF-β1、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下黏膜纤维样变应用曲安奈德注射液联合丹参酮治疗可以缩小患者病损面积,缓解疼痛,降低患者TGF-β1、IL-6水平。
    • 张志华; 王洪权; 李强
    • 摘要: 丹参酮(tanshinone)是从丹参根茎中分离得到的一种亲脂性二萜类化合物,对多种疾病具有药理活性。近年来,丹参酮因其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实验模型的神经保护作用而成为研究最广泛的植物化学药物之一。近年研究显示,丹参酮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调控beta-淀粉样蛋白生成和聚集、调控tau蛋白磷酸化和抗炎作用,而在AD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因此,该文对以丹参酮IIA为代表的丹参酮在AD中的运用基础研究及其可能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以期对后续研究起指导作用。
    • 周海; 吴超
    • 摘要: 目的评估丹参酮+曲安奈德对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sal fibrosis,OSF)患者的效果及对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4月荆门市京山仁和医院收治的86例OS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43例,行丹参酮+曲安奈德治疗)和对照组(43例,行曲安奈德治疗),比较两组血清生化指标、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张口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黏膜病损面积、用药不良反应、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生化指标、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张口度、VAS、黏膜病损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生化指标、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张口度、VAS、黏膜病损面积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7.67%)高于对照组(8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8,P<0.05)。结论对OSF患者行丹参酮+曲安奈德治疗,能够增强疗效、改善血清生化指标及血液流变学、降低疼痛程度、减少黏膜病损面积、不增加不良反应。
    • 李铂; 魏思敏; 于金高; 高璐; 武宜; 宋忠兴
    • 摘要: 目的:采用穿心莲水提液制备纳米银颗粒(AgNPs)处理甘西鼠尾草(Salvia przewalskii)毛状根,探讨AgNPs胁迫对毛状根生长、丹参酮含量和丹参酮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探寻促进丹参酮生物合成与代谢的新方法。方法:利用不同质量浓度的AgNPs(0 mg/L、50 mg/L、75 mg/L、100 mg/L)处理甘西鼠尾草毛状根,测定毛状根生物量;利用HPLC法测定3种丹参酮类(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活性成分含量;采用qRT-PCR检测不同处理时间丹参酮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HMGR、DXR、CPS相对表达水平。结果:甘西鼠尾草毛状根鲜重随AgNPs处理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各处理组干重相比对照组无显著变化;丹参酮类成分含量随AgNPs浓度增加持续升高,100 mg/L AgNPs处理能使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大量积累;与对照组相比,100 mg/L AgNPs显著上调丹参酮合成途径HMGR、DXR、CPS基因的表达,在处理24 h时分别达到最高水平。结论:穿心莲水提液制备纳米银颗粒对甘西鼠尾草毛状根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浓度AgNPs胁迫显著促进毛状根中丹参酮的生物合成与代谢,通过调控丹参酮合成相关酶基因的表达水平,导致丹参酮类活性成分的大量积累。
    • 卢芷梅; 关睿; 苏立蓉; 姚薇; 张李兵; 陈珍珍; 徐舜; 段礼新; 季爱加
    • 摘要: 目的 鉴定与丹参酮合成相关转录因子AP2/ERF家族中SmERF108转录因子,并分析转录因子SmERF108的靶基因。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平台如NCBI、PFAM等分析SmERF108的序列特征;MEGA-X软件用于构建SmERF108与不同功能转录因子的系统进化树;拟南芥原生质体转化法鉴定SmERF108蛋白的亚细胞定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PCR)对SmERF108基因在丹参不同器官和组织差异表达进行检测;利用酵母体系对SmERF108的转录激活活性进行探究并用酵母单杂技术确定其靶基因。结果 SmERF108具有典型的AP2/ERF保守结构域,属于ERF-B3亚组,系统进化树和保守基序分析显示SmERF108与丹参中SmERF128、青蒿中AaERF2亲缘关系较近且保守基序分布一致;亚细胞定位显示SmERF108蛋白定位于细胞核;SmERF108基因在周皮中表达最高,且呈现周皮(R1)>韧皮部(R2)>木质部(R3)的规律;酵母自激活验证SmERF108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同时酵母单杂交确认其能与关键酶基因SmCPS1启动子结合。结论 鉴定到丹参中一个新转录因子SmERF108,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差异表达分析预测与丹参酮合成相关,分子互作初步证实靶基因为SmCPS1二萜环化酶。
    • 李怀印
    •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应用通心络胶囊联合丹参酮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于病例时段2019年1月-2019年12月,以随机抽样的择取我院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病例82例为研究样本,设置分组对照组(41例)、研究组(41例),前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后者应用通心络胶囊与丹参酮联合治疗方案,对比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vs73.17%),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应用通心络胶囊与丹参酮联合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轻心绞痛,疗效显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