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叙录

叙录

叙录的相关文献在1934年到2022年内共计304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4篇、专利文献4966篇;相关期刊184种,包括敦煌学辑刊、敦煌研究、读书等; 叙录的相关文献由27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福春、韦力、张宗友等。

叙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4 占比:5.77%

专利文献>

论文:4966 占比:94.23%

总计:5270篇

叙录—发文趋势图

叙录

-研究学者

  • 刘福春
  • 韦力
  • 张宗友
  • 张新朋
  • 彭玉平
  • 何诗海
  • 吴承学
  • 姜亮夫
  • 才让
  • 景盛轩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程念琳
    • 摘要: 《广志》是郭义恭所撰的一部博物类志书,全书内容相当博杂,涵盖动植物、日常杂物、地理气候及矿产等资料。自该书问世以来,频频被各类书籍征引。惋惜的是,这样一部学术价值极高的书,原帙约在两宋时期便已散佚。今存佚文诸条,散见于元代陶宗仪的《说郛》本、清代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本和黄奭的《汉学堂知足斋丛书》本。三种辑本多从文史注疏、笔记、类书等不同文献中裒辑补阙,希冀重拾古书之原貌。考察、比较上述三家辑佚本,同时考究其学术价值,以期在探讨特征、评其优劣的基础上承先启后。
    • 王京州
    • 摘要: 类书叙录虽取得了突出进展,然而仍存在边界不清、收录不全、叙录不准、体例不一等问题,因此撰写全面而详审的中国古代类书总目提要势在必行.类书的影印和校点日渐丰富,却还有大量稀见类书逸出学界的视野之外,亟待更多类书整理本和影印汇编资料的公布.类书研究已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然而相对精审的断代研究尚不多见,类书史的发展脉络和深层规律仍有待研究揭示.
    • 刘军
    • 摘要: 民国时期是中国乃至世界近现代西夏学的一个重要时期,而学界历来对西夏学研究史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新中国成立(1949年)后,民国时期则较少.本文采用分类编年的方法,对民国一代的西夏学作一系统完整地梳理.
    • 熊明
    • 摘要: 从建安元年(196年)开始,至魏咸熙二年或晋泰始元年(265年)司马炎代魏,几近七十年的时间,是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三国时期的杂传创作,渐趋兴盛,近七十年间产生的杂传作品约有七十余种.其中属于类传者不多,而今尚有佚文存世者,则有《三辅决录》《汝南先贤传》《海内士品》《海内先贤传》《会稽先贤传》等数部而已,今略加考释叙录.从《三辅决录》等五传所遗文字看,三国时期杂传对人物的传录,已普遍与正史人物列传相区别,表现出自为一体的鲜明特征,在某种意义上,可视为杂传文体自觉意识的体现.
    • 王亚文
    • 摘要: 吴淑的《事类赋注》是采用赋体形式撰成的类书.赋体类书形式于宋代风靡一时,到元、明两代其影响力日趋式微,至清再次焕发活力,诸如华希闵《广事类赋》、吴世旃《广广事类赋》、王凤喈《续广事类赋》、张均《事类赋补遗》、黄葆真《增补事类统编》等系列续补之作不断现世.这些续补书在体例、内容方面对《事类赋注》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其学术价值不容小觑.兹从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版本、基本内容、特点、研究情况、评论等方面对《事类赋注》及其相关续补书文献资料进行考述,以透视不同时代主流思潮对《事类赋注》的牵制与影响,丰富赋文献学研究、类书研究、博物学研究以及编纂学研究.
    • 王成文
    • 摘要: 《俄藏敦煌文献叙录》(以下简称《叙录》)于2018年12月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敦煌研究院学人继《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新编》《甘肃藏敦煌藏文文献叙录》之后编纂出版的又一项优秀的基础性研究成果,是俄藏敦煌文献叙录的集大成者。《叙录》不仅是敦煌研究院"俄藏敦煌写经残片叙录"院级课题及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敦煌遗书数据库建设"的研究成果,还是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邰惠莉研究员及马德、郭俊叶、黄京、赵晓星、余燕诸学者通力合作完成的一项重要科研成果,为加深对敦煌文献的研究和推进敦煌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周雪瓴
    • 摘要: 《古今四六古集》《古今四六今集》是明代张应泰编纂、刊刻于万历年间的两部骈体文选集,中国国家图书馆、青海省图书馆均藏有此二书的明刊本。《古今四六古集》收录的是自六朝至唐宋的作家及作品。《古今四六今集》收录的是明初至万历年间的作家及作品,其中不乏游戏之作。两部选集均选录了大量启体文,反映出编者张应泰对于实用性文体的重视,也从侧面反映出启体文在万历年间的盛行。
    • 蒋肖云
    • 摘要: 胡吉豫为明末清初时人推重的骈文写作家,其游幕五十余载,苦心研究骈文写作,并躬行创造实践,创作骈文不下万余篇。《四六纂组》乃胡吉豫为骈文写作者规模学习提供参佐资料的辑录之作,亦是其骈文观念的落地之作。其编排体例与众不同,或按职官、或按府衙、或按人事、或按事务、或按关系,还杂有历代官职沿革,不见章法。从《四六纂组》的内容结合序及凡例看,胡吉豫骈文观念清晰:一是重视骈文的形式,二是对声律严格要求,要求协调谐声;三是重视秉经据典,要求工巧、别致、自然;四是要求推旧易新,反对一味蹈袭;五是追求实用,反对虚夸。这与明代末至清初以来,骈文重形式、重功利主义风气相一致。《四六纂组》十卷本现存版本类型主要有刻本、抄本、影印本三种,最重要的版本是清康熙西爽堂刻本。
    • 陳彩霞
    • 摘要: 作爲特定時代、地域内文化與學術面貌的反映,書目是傳承學術、進行文化建設的重要資源,而厘清史實、考求體制,則是其基礎性工作.自先秦以降,南京即爲文化發達之地,典籍宏富,學術昌盛,在中國文化史、學術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文聚焦於南京古代目録學的發展,旨在通考南京地區現存古代書目,各加叙録,爲更進一步研究奠定基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