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别集

别集

别集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32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6篇、专利文献98篇;相关期刊152种,包括江海学刊、求索、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别集的相关文献由43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念宜、王立、郭铭浩等。

别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6 占比:69.75%

专利文献>

论文:98 占比:30.25%

总计:324篇

别集—发文趋势图

别集

-研究学者

  • 李念宜
  • 王立
  • 郭铭浩
  • 何诗海
  • 周梦江
  • 张可
  • 李成晴
  • 杨德春
  • 柴毅
  • 江增华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周勇; 王佳文
    • 摘要: 明代科举对士人生活影响甚大,科场文字进入士人文集是必然之事。考察明人文集中科举文体的存在状况,有利于理解科举与文学的互动关系。会试之榜首——会元作为科举和文化精英,其文集具有典型意义。在现存明代会元别集中,八股制义近乎绝迹,可见明人并不认为这一文体具有传世价值;策论一般作为彰显身份的表示,殿试策尤其如此;馆课乃是特定环境下的职业性写作,比较特殊。科举文体在文集中的存在状况说明,它们在士人的文学观念中并不处于较高的价值层次。
    • 顾瑞雪
    • 摘要: 延续了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契入,都会有不同的发现。周勇博士《科举与文学视野下的明代会元及其别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即选取了“明代会元”这一特殊的科举群体,综合考察了他们的生存样态及其文学、时文写作。论著从会元别集入手进而探究明代文学风格嬗变,不仅深化了明代科举群体的史学研究,也给明代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拓展了明代文学研究的现有边界。
    • 李舜臣
    • 摘要: 笔者翻检明清释家别集时,在《〈北莱遗诗〉〈天寥遗稿〉合刊》一书中发现了柳亚子的一篇佚文。全文如下:北莱上人卓锡嘉善西塘雁塔寺,与黄、郭诸老倡酬甚密,即缝人吴季子披剃之本师也。遗稿两册,藏余秋槎茂才(其锵),许汗漫,颇难卒读。余从假归录副,辑成三卷。上卷经吾邑叶溉翁加墨,中卷嘉善倪默卿点定,下卷无人校正,仅黄霁青、郭少莲、程桐生都有题记尔。《天寥遗稿》中有《呈阿师诗》,而此于披度后迄其怛化,乃无一字,疑尚非完璧也。中华民国九年庚申元月十四日,吴江柳弃疾记。
    • 何诗海
    • 摘要: 明清别集编纂中,有一引人注目的现象,即打破只录单篇辞章和以诗赋为中心的编纂传统,在别集命名、内容收录和编次体例上,都呈现出显著的著述化趋势,甚至涌现出大量以述学为主、完全无涉诗赋辞章的"学人文集",并伴随着相应的理论自觉.这种变化,体现了明清士人对别集起源、性质、功用及文学观念的独特理解,也透露出诗赋辞章地位的日渐衰微.
    • 易兰
    • 摘要: 王粲、刘桢古本别集均散佚不传.现存两人别集为明清人重编本,包括张燮辑本、杨德周辑本、张溥辑本、叶绍泰辑本、杨逢辰辑本以及丁福保辑本,其中以张溥辑本最为精核.
    • 丁志磊
    • 摘要: 本书由汪曾祺先生哲嗣汪朗主编,家人及深知汪曾祺的作家、学者、编辑协同编选而成。共20卷,约200万字,包含小说、散文、剧作、诗歌、书信等。每卷各有独立主题,汇为汪汪巨浸。汪曾祺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1939年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为沈从文先生的及门弟子。1940年开始发表散文及小说。从抗日战争时在炮火连天中读书,到1997年去世,汪先生一生所经历的大事,遭受的磨难颇多,但他却始终旷达平和。
    • 徐昌盛
    • 摘要: 三国魏代的曹植别集已知有三种,即曹植亲自编定的单一文体别集《前录》、魏明帝编的兼备众体的官修别集和曹志家藏曹植亲自编定的兼备众体的别集.曹植的别集,不仅开创了生前自编别集的方式,而且主动进行选择,具有了精选的功能.这是曹植"立功"不得而转向"立言"传世的无奈选择.曹植早慧,诗文兼擅,作品颇受时人的欢迎,具有广泛传播的价值,因此魏明帝编纂结集并"副藏内外",满足了当时社会对曹植作品的需要.曹植自觉作品"芜秽者众"而"删定别撰",又有《七启序》列举了作为模拟资源的"七"体经典作品,开创了总集"采擿孔翠"的功能.
    • 周泉根; 周娟
    • 摘要: 从诸子文式微、文集肇兴、论体文勃发又遽衰,及六朝文学观念明晰、审美意识自觉等角度梳理彼此历史辙迹和之间嬗续因果,可发现:随着"轴心时代"的结束,志共道申、智周宇宙之诸子著述难以为继;炎汉随之焕乎辞赋,诸子泯于辞章而文集取代子书;儒林、文苑既不能博明万事,适辨一理之文便随清谈、辩经、经疏、政论等事体郁然勃兴.文事日滋、论辩勃兴,文体、风格遂不能不甄别,源流、价值不能不辨证,熔裁、神思、批评亦不能不考辨,文学审美故此自觉于诸子衰微而论辩勃兴之际.论辩其所以继晚周横议而起,论体其所以隐约子书精神而兴,推鞠时代,四言可尽,其一,由经学而玄学,论题渐渐抽象而专门;其二,由清议而清谈,品题于是滋蔓而丰富;其三,由方术而佛理,辨雕寖寖然精致而深刻;其四,文学自觉,论体从观念到实践遂有其自身之体性边界和创作实绩.要而言之,论体文嬗续于诸子著述衰微之历史轨迹,既勃兴以继乎诸子,又接踵文事日滋、文集日富之历史车辙而与之腾芳,于此消彼长之间,文学自觉正与论体勃兴彼此发明、互为因果.
    • 周艷
    • 摘要: 《鈐山堂集》是明代權相嚴嵩的詩文别集。嚴嵩(1480-1566),字惟中,號勉庵、介溪等,袁州分宜(今屬江西)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進士,累遷禮部尚書。嘉靖二十一年(1542)入閣,加少傅兼太子太師,謹年殿大學士。嘉靖二十七年,再任内閣首輔,專擅國政十數年。
    • 王芊
    • 摘要: 唐宋别集在各体单篇文章之外,有的还收录一定数量的整体论著.这些论著由系列论体文构成,编排体例与思想宗旨较为整体化,在著述形态上继承汉魏子书,又体现出很多新变特点,是伴随唐宋"古文运动"而复兴的"新子书"著述.这些"新子书"收入别集的编纂过程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初版文集中已收录;二是原于集外别行,后在重编文集中收录.唐宋"子书入文集"现象不仅是一个文献史问题,而且在子书发展史、别集性质、唐宋"古文运动"、文本阐释方法等方面具有一定学术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