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82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7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95861篇;相关期刊499种,包括唐都学刊、文史哲、中州学刊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暨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2013·国际经学与文学学术研讨会、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古文运动的相关文献由74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国盈、唐晓敏、李建华等。

古文运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7 占比:0.85%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95861 占比:99.15%

总计:96684篇

古文运动—发文趋势图

古文运动

-研究学者

  • 刘国盈
  • 唐晓敏
  • 李建华
  • 杨遗旗
  • 罗书华
  • 张雨
  • 梁衡
  • 洪本健
  • 马茂军
  • 吴在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夜小紫
    • 摘要: 北宋元祐七年(1092),苏轼作《潮州韩文公庙碑》盛赞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认为他扭转了自东汉以来文道衰颓的局面,可以“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后世人们提起韩愈,也多是从其“古文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百代文宗”的角度去谈。
    • 陈文芝
    • 摘要: 佛像赞自六朝出现,到唐代文人笔下开始出现了背离序文骈偶、赞文四言的文体书写规范的现象,这些改变主要发生在中唐时期。这期间序文逐渐散文化,具体表现为采用介绍造像者的史传格式、以倒叙和插叙方式记事、引用人物话语、采用第一人称外视角,塑造出虔诚发愿的人物形象等特征。细节与情感的真实可信在序文中得到强调,这与中唐时期对“心性”的重视以及“人”的主体意识增强有关。与盛唐时期以偈为赞的写法不同,中唐时期的赞文或改变四言的章法安排,或采用七言等句式,以便更流畅地叙事表情。佛像赞中教义的言说和画面的描述最终让位于叙事言情,带来了体式的改变,使这一实用文体具有文学性和形式美,抒情传统与叙事传统在宗教韵文中得以交汇。这些革新应被视为唐代古文运动的一个环节,亦可借此看出宗教信仰与文体改革之间的张力。
    • 孔繁欹
    • 摘要: 王涯生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历仕六朝,是中唐时期重要的政治家。王涯参加了古文运动,与韩愈、白居易等人交友,其边塞诗和闺怨诗颇具风格,诗作中流露出对报国的渴望。王涯为自己的理想倾注了一腔热血,其为大唐尽忠职守是值得肯定的。
    • 陈江英; 李青洁
    • 摘要: 权德舆是一位介于中唐古文家李华、梁肃和韩愈、柳宗元之间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在古文运动由复古到通变、由宗经到实用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过渡和先驱作用。权德舆提倡的“通理”“辨惑”“尚气、尚理、有简、有通”等文质观,促进了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发展,并使之在文体文风、思想认识、文学理论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对中唐古文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可以说权德舆是当之无愧的中唐古文运动的先驱。
    • 余莉
    • 摘要: 刘禹锡作为唐代重要的古文家,其文章观念以“立言”为基础,强调文章“致君及物”的政治功用;在创作路径上注重“气”与“道”,重视天赋和性灵;在审美倾向上强调“精微”和“识度”,对形式上的“古文”与否保持冷静态度。刘禹锡的“立言”观体现了中唐士大夫复兴王朝的另一种努力。
    • 梁洁; 罗超
    • 摘要: 作为"宋初三先生"的石介,历来学界对他的关注都集中在其思想和政治主张上,对其古文的创作和实践则较少关注.石介的古文在当时以"险怪"著称,被视作不良文风"太学体"的始作俑者.通过《徂徕集》中的文章来探析石介古文的"险怪"文风、其文学思想对其文风的影响、其文风的身后影响及与"太学体"的关系以及石介文风对韩愈的继承.
    • 赵蕊
    • 摘要: 相互理解,是作为朋友的最低基础。朋友间并不需要凡事都有同样的看法,更不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求同存异才是相处之道。韩愈和柳宗元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并称韩柳,二人终生为友,却是性情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柳宗元自称“自幼好佛”,而韩愈致力于复兴儒学。章士钊说:“韩柳二公,在道义上东西相望,鸿沟宛然。”
    • 鄢嫣
    • 摘要: 《宋史·文苑传》认为王安石和曾巩都对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起而和之”.在分别考察王安石与欧阳修、曾巩的文学交游细节后,发现这一观点有待商榷.王安石与欧阳修的交游,以相互欣赏为基础,但一方面王安石未曾回应欧阳修所提的文学建议,另一方面也婉拒了欧公想要托付文坛衣钵的愿望.王安石与曾巩的交谊虽然深厚,但留下的相关诗文中真正讨论文学的内容却寥寥无几.相比之下,曾巩与欧阳修文学交游的种种细节,标明他才真正是古文运动的追随者和支持者,而王安石对欧阳修主导的古文运动实际上保持了一种疏离的姿态,或者说在北宋古文运动前期扮演了一个旁观者的角色.
    • 余莉
    • 摘要: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古文家,唐贞元、太和期间,其文学成就与柳宗元并举.然而,受永贞革新过程中的流言蜚语之累,后代史书对其人格操行评价不高,故不为宋初文坛重视;在儒学复兴与道统重建中,刘禹锡的文道观不若韩愈旗帜鲜明,对古文运动持冷静态度,又不为宋人所喜;在创作上刘禹锡重视论体文,与宋代古文运动的文体审美发展相悖,故而终被古文运动疏离在外.唐代之"刘、柳"也一变而为宋代之"韩、柳".
    • 王芊
    • 摘要: 唐宋别集在各体单篇文章之外,有的还收录一定数量的整体论著.这些论著由系列论体文构成,编排体例与思想宗旨较为整体化,在著述形态上继承汉魏子书,又体现出很多新变特点,是伴随唐宋"古文运动"而复兴的"新子书"著述.这些"新子书"收入别集的编纂过程有两种情况:一是在初版文集中已收录;二是原于集外别行,后在重编文集中收录.唐宋"子书入文集"现象不仅是一个文献史问题,而且在子书发展史、别集性质、唐宋"古文运动"、文本阐释方法等方面具有一定学术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