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理论自觉

理论自觉

理论自觉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43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0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5534篇;相关期刊304种,包括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理论导刊、人民论坛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一届上海国际课程论坛、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六届(2011)学术年会、全国第二届教学论专业博士生论坛等;理论自觉的相关文献由429位作者贡献,包括奂平清、社会建设编辑部、黄家亮等。

理论自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0 占比:7.21%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5534 占比:92.74%

总计:5967篇

理论自觉—发文趋势图

理论自觉

-研究学者

  • 奂平清
  • 社会建设编辑部
  • 黄家亮
  • 文军
  • 陈殿林
  • 黄明理
  • 保跃平
  • 杨发祥
  • 沈其新
  • 贺善侃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社会建设编辑部
    • 摘要: 《社会建设》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吉林省出版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合办的社会学专业学术期刊(双月刊)。本刊的办刊宗旨是:秉承“崇尚真理,探索人文,理论自觉,建设反思”的信念。
    • 杜文俊; 陈超
    • 摘要: 法定犯是刑事立法活性化下重要的犯罪类型,有效厘清过往法定犯理论研究的历史脉络,系统总结既有研究的经验和不足,准确把握今后研究的趋势和动向,有助于推进新时代法定犯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国内法定犯理论研究具有特定背景动因,在实践引领中逐渐形成了围绕法定犯、行政犯、行政刑法为核心的宏观、中观、微观三条研究路径,并以此为基础,围绕法定犯相关概念及其意义研究、行刑交叉下法定犯与前置法的衔接研究以及法定犯刑法体系构建研究而展开。当前法定犯的理论研究主要面临本体论上基础概念话语不明晰、认识论上本土理论研究滞后以及方法论上分析方法滞后等困境,未来法定犯的理论研究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积极回应时代需求,推动刑事法治不断完善发展。
    • 包万平; 娄洁
    • 摘要: 在新时代教育变革的背景下,教师群体普遍面临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传统教学与变革要求相互冲突、课程改革与自身理念及实践相互矛盾等问题,因此亟须培养教师的理论自觉理论自觉倡导独立思想和批判反思精神,对教育变革之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包括教师对自身主体地位的自觉、对教育理论价值的再认知、对日常教学实践的反思、对自身专业发展的理性谋划等。面向未来,要通过加强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培养教师问题意识、推动教师参与教育研究、营造良好学校氛围等途径提升教师的理论自觉
    • 任文启; 袁嘉
    • 摘要: 基层协商民主议事在我国已具初步实践成果,在理论建构、实践规程以及理论与实践对话机制等方面均有探索和发展。完善我国基层协商民主议事规程,促进本土民主协商议事长远发展,基层协商民主议事理论与实务研究需要融汇中心、兼收并蓄,在理论与实践的交融探索中实现向制度化、体系化、规范化、明确化的基层协商民主议事转变。
    • 李秋祺; 杨发祥
    • 摘要: 社会学研究者是否具备“主体意识”,是提高中国社会学本土化与国际化水平的关键。郑杭生认为,为社会设立法度的责任意识、建设性的反省—批判意识、超越本土特色的竞争—发展意识等维度,是中国社会学主体意识凸显的表征。“为社会设立法度的责任意识”是社会学研究者面向社会事实的基本立场,它要求研究者承担起探究社会发展方向的任务;“建设性反省—批判意识”是社会学研究者面向社会学理论的基本素养,它要求研究者有选择地将自己文化传统和西方已有的理论成果应用到中国经验研究之中;“超越本土特色的竞争—发展意识”则是社会学研究者面向国际同行的基本态度,它要求中国学者将“借鉴国外、跳出国外”当作目标,将中国经验研究转化为国际学术话语权,从而增强理论自觉的基本功力,正确总结“中国理念”,探索“中国道路”。
    • 张静; 熊秋良
    • 摘要: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充分彰显出高度的政党自觉,特别是诞生于重大历史关头的三个“历史决议”,作为标志性文本充分体现了党的自觉和自为。文章剖析三个“历史决议”所彰显的基于问题导向的历史自觉、基于目标导向的理论自觉和基于行动导向的实践自觉,明确其对党的事业所处方位的锚定、对党的理论守正创新的确证和对党的奋斗逻辑主线的践行,并进一步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
    • 社会建设编辑部
    • 摘要: 《社会建设》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吉林省出版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合办的社会学专业学术期刊(双月刊)。本刊的办刊宗旨是:秉承“崇尚真理,探索人文,理论自觉,建设反思”的信念,刊发高质量、前沿性的社会工作、社会政策、社会体制、社会组织等与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相关的优秀研究成果,提供权威的上述各领域教学和研究的学术交流平台,构建青年学者施展才能、更好成长的学术舞台,促进上述领域不同学派的学术争鸣,为推动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和应用诸领域研究的繁荣和发展、推进世界眼光和中国风格兼具的社会学和社会工作而努力。
    • 严飞
    • 摘要: 当我们今天熟练地运用“场域”“资本”“惯习”这些社会学术语来描述变动的社会图景时,我们不禁要问:布迪厄对社会学究竟意味着什么?社会学研究的核心命题之一,就是探讨现代性转型背景下普通人的处境。对人在现代世界中的处境和命运、抉择与改变的理论自觉和方法自觉,就此成为社会学家一种不言自明的信念。用布迪厄的话说,社会学的任务,就是“揭示构成社会宇宙的各种不同的社会世界中那些掩藏最深的结构,同时揭示那些确保这些结构得以再生产或转化的‘机制’”。
    • 赵国卿
    • 摘要: 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仅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否定的事实性过程,还以中国共产党创造的伟大实践成就和丰硕的理论成果证明了这一过程的科学性、价值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程,始终遵循理论的科学性与历史规律相一致、理论的立场性与人民利益相一致、理论的开放性与中国实际相一致、理论的真理性与时代要求相一致的历史逻辑,不断在坚持已有成果基础上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在理论目标上始终占领了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正是这种历史逻辑的遵循和理论的高度自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结出丰硕理论成果,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 刁鹏飞
    • 摘要: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争取实现伟大复兴的实践对中国社会学给予了三大主题引领:一是自强,救亡图强的民族抗争,促使中国社会学从逆境求生中寻求学术自强;二是自觉,发展道路的曲折探索,促生中国社会学在思想交流碰撞中走向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三是自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巨大成功,中国社会学也迎来在古今贯通和中西会通基础上的学科自信。中国社会学以往既坎坷曲折又波澜壮阔的学科历程启示我们,在新时代,欲要崛起于世界学术之林,中国社会学必须紧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所引领的主题,回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出的时代之问,在总结丰富的民族复兴实践经验基础上,大胆创新,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社会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