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江西省第十四次妇产科学学术会议
江西省第十四次妇产科学学术会议

江西省第十四次妇产科学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南昌
  • 出版时间: 2014-10

主办单位:江西省医学会

会议文集:江西省第十四次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观察JQ1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rn 方法:将细胞分为二甲亚砜(DMSO)对照组和JQ1处理组(终浓度分别为25、5和10μmol/L),细胞处理72h后采用CCK-8比色法测定OD值,细胞处理2w后用于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将细胞分为DMSO对照组和5μmol/L JQ1处理组,细胞处理72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将细胞分为DMSO对照组和JQ1处理组(终浓度分别为2.5、5和10μrmol/L),细胞处理72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检测IL7R和Bcl-2的表达变化.rn 结果:JQ1抑制HeLa细胞增殖及细胞克隆形成,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5μtmol/L JQ1处理细胞72h后细胞存活数量减半;与DMSO对照组相比,2.5、5和10μmol/L的JQ1均能显著抑制HeLa细胞克隆形成(细胞克隆形成数量:265±15比75±7.4、56±7.5、3±2,P<0.001);与DMSO对照组相比,5μtmol/L JQ1能明显诱导HeLa细胞凋亡(凋亡百分比:3.2±0.35比12.8±1.87,P<0.01);与DMSO对照组相比,2.5、5和10μmol/L的JQ1能明显抑制细胞IL7R和Bcl-2的表达,且作用呈药物剂量依赖性,均P<0.01.rn 结论:JQ1通过诱导HeLa细胞凋亡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其可能的机制是抑制IL7R和Bcl-2蛋白表达.
  • 摘要: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的可行性及推广价值.方法:将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患者15例,采用阴式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结果:15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通过阴式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均成功治愈,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阴式子宫切口妊娠病灶清除术具有微创、安全、术后恢复快、少并发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疤痕妊娠(CSP)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14年1月2014年4月妇产科收治的10例子宫切口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恢复良好.结论:子宫动脉介入塞术后给予阴式子宫切口妊娠病灶清除术是治疗子宫切口妊娠有效方法,切忌盲目刮宫.
  • 摘要:目的:研究孕晚期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孕妇外周血中甲胎蛋白(AFP)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临床价值.rn 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4年1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凶险型前置胎盘孕妇80例作为研究组,再分为非植入组45例和植入组35例.另收集剖宫产次数≥1次,孕次(包括此次)≥3次的正常孕妇35例为对照组.孕34-38周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AFP测定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临床价值.rn 结果:(1)孕晚期妊娠,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组的AFP值高于非植入组及对照组,(2)孕晚期妊娠,超声提示中央性前置胎盘者,其术后诊断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高于超声提示部分性前置胎盘者和边缘性前置胎盘者;(3)孕晚期妊娠,超声联合AFP值测定较单独超声检查、单独AFP检测诊断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的准确率高.rn 结论:孕晚期超声联合AFP值测定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较单项检查诊断率升高.
  •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不同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治疗效果.rn 方法:收集2011年8月~2012年8月因子宫内膜息肉在医院行宫腔镜各类手术160例,根据不同术式患者分4组,A组42例行宫腔镜定位后摘除息肉术组;B组38例行宫腔镜直视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除术(TCRP);C组37例行宫腔镜定位后摘除息肉术后辅助口服黄体酮胶囊治疗;D组43例行TCRP术后辅助口服黄体酮胶囊治疗;其中A、B、C、D各组月经异常(月经量多、不规则阴道流血、经期延长)的患者为28例、25例、23例、29例,观察各组术后疗效及复发情况.rn 结果:宫腔镜检查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108例,单发性子宫内膜息肉52例,A组月经改善率89.3%(25/28),复发率32.0%(8/25);B组月经改善率92%(23/25),复发率17.4%(4/23);C组月经改善率87%(20/23),复发率15.0%(3/20);D组月经改善率93.1%(27/29),复发率3.7%(1/27).四组月经改善率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复发率高于其他三组,且复发率A组高于C组、B组高于D组,然而受样本量限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待于增加样本量后进一步深入研究.rn 结论:宫腔镜下不同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临床疗效明确,月经改善率无明显差异,但单纯行宫腔镜定位后摘除息肉术后复发率高,术后周期性应用孕激素治疗有可能减少复发率.
  • 摘要:引产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母体健康安全,本文就瘢痕子宫中期妊娠相关引产方法进行综述.常见引产方式主要有钳刮术、剖宫取胎术等手术引产以及依沙吖羊膜腔注射引产或联合口服米非司酮、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水囊引产等非手术引产。近年来,伴随着婚育年龄的后延、子宫腔镜手术的开展,瘢痕子宫的育龄妇女相应增加,妇产科医师在工作中应谨慎把握剖宫产、子宫相关手术指征,掌握手术技巧,引产前务必完善相关检查,尤其影像学检查以了解胎盘位置、子宫瘢痕部位、瘢痕厚度及瘢痕连续性等,排除相关禁忌症,选择合适的引产方式,适时备血、准备静脉通道,引产过程中需严密监护,特别注意观察宫缩强度、宫缩间歇、阴道流血、子宫瘢痕处是否有压痛等情况,时刻警惕先兆子宫破裂及子宫破裂等异常情况,必要时手术终止妊娠。
  • 摘要:本文报道一例经阴道子宫切口残留灶清除术手术治疗成功.子宫切口瘢痕部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一种罕见的异位妊娠,它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占异位妊娠的0.15%。CSP是指孕囊着床于有剖宫产史的子宫下段原切口处。目前剖宫产大多采取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导致此处的内膜损伤或本身内膜发育不良,肌层薄,被大量瘢痕组织替代,弹性降低,孕卵容易着床,着床后由于底蜕膜缺损,滋养细胞直接侵入肌层并不断生长,绒毛与子宫肌层发生粘连、植入、甚至穿透子宫壁。因此,在早期人工流产时常因残留反复清宫。rn 对于CSP妊娠残留的患者,刘凌芝等认为子宫动脉化疗药输注+栓塞治疗切口妊娠残留是一种快捷、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对于妊娠残留病灶活性低,血HCG不高,及彩超未提示丰富血流的病例来说,笔者认为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应占主导方向。本例病例即如此,在外院曾因残留清宫2次,入院明确诊断后采取经阴道子宫切口残留病灶清除术+子宫切口修复术+宫腔镜检查术。该手术既减少了化疗、栓塞的副作用,又能在直视下彻底清除病灶,并能同时了解剖宫产疤痕情况,且同时行切口修复术,更能进一步减少子宫切口憩室的发生。目前报道子宫切口妊娠残留治疗的研究较少,本文病例报道经阴道子宫切口残留病灶清除术+子宫切口修复术+宫腔镜检查术,随访患者术后情况,患者月经正常,彩超检查无明显异常,以期为子宫切口妊娠残留患者治疗提供经验和借鉴。
  • 摘要:目的:观察持续硬膜外麻醉用于中孕引产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27孕周在医院接受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引产孕妇208例,研究组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镇痛引产术(118例),对照组患者未接受任何镇痛操作(90例),比较两组患者产程中的疼痛程度、宫缩强度及引产结局.结果:研究组患者镇痛满意度达93.22%,其在产程的各个阶段的产痛程度(VAS评分)均较对照组轻,而两组总产程及产后2小时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椎管内镇痛用于引产镇痛效果好,不影响产程,安全性高,是中孕引产患者可选择的一种镇痛方式.
  • 摘要:目的:拟探讨Ghrelin对妊娠小鼠子宫内膜蜕膜化的影响.rn 方法:通过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Ghrelin及其受体在妊娠小鼠子宫内膜蜕膜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通过子宫基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宫角注射技术,观察Ghrelin在离体及在体状态下对妊娠小鼠子宫内膜蜕膜化的影响.rn 结果:(1)RT-PCR显示:随着妊娠期和蜕膜化的进展,Ghrelin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至妊娠第8天,其表达水平达到最高.(2)在妊娠第5天,GHS-R蛋白主要表达于腔上皮、腺上皮及胚胎植入位点的蜕膜.至妊娠第6天,其表达水平进一步增强,主要表达于胚胎周围的蜕膜.至妊娠第8天,蜕膜中GHS-R蛋白的表达水平渐进下降.(3)与对照组相比,重组Ghrelin可明显促进子宫基质细胞HoxA10蛋白的表达(P<0.01),而Ghrelin抗体组却明显抑制子宫基质细胞HoxA10蛋白的表达(P<0.01).(4)与对照组相比,重组Ghrelin对胚胎植入位点没有明显的影响(P>0.05),却明显增加的子宫重量(P<0.05);对于Ghrelin抗体组,能明显抑制胚胎植入位点,且妊娠子宫重量的明显下降(P<0.01).rn 结论:Ghrelin具有明显促进妊娠小鼠子宫内膜蜕膜化的作用.
  • 摘要:目的:检测卵巢上皮癌中E钙粘蛋白(E-cad)、β-环连蛋白(β-cat)及cyclinD1的表达,分析它们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机制有无关联.rn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cad、β-cat及cyclinD1在18例正常卵巢组织及58例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表达,并观察临床病理指标.rn 结果:1、在正常卵巢上皮组织中E-cad在细胞膜上无表达,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E-cad在细胞膜上均有表达,并随着分期越高、分化越低,其表达强阳性率越低(P<0.05),在粘液性囊腺癌中强阳性率表达比浆液性囊腺癌高(P<0.05).2、在正常卵巢上皮组织中β-cat主要表达在细胞膜上,而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表达在细胞质及细胞核上占75.9%,且分期越高、分化越低其胞质胞核异表达率越高(P<0.05).3、在正常的卵巢上皮组织中CyclinD1+~++阳性表达率为13%,无+++阳性表达;而在卵巢上皮癌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其中+++阳性表达率为6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分期越高、分化越低者强阳性表达越高(P<0.05).4、在卵巢上皮癌中,β-cat的表达与CyclinD1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rn 结论:E-cad、β-cat及cyclinD1在卵巢上皮癌中均异常表达,说明β-cat的双重功能,即E-cad/β-cat系统的粘附分子和Wnt信号途径正向调节的重要效应物,均可能在卵巢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 摘要:卵巢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位居整个妇科恶性肿瘤之首,随着裸鼠实验技术的日益完善,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已广泛应用于卵巢癌的各种基础和临床研究.本文介绍近年来卵巢癌荷瘤裸鼠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及该模型用于探索卵巢癌的病因、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化疗药物的筛选及耐药、基因生物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为进一步改善卵巢癌的预后提供了良好的研究载体.
  • 摘要: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孕酮(Progesterone,P)、雌二醇(Estradiol,E2)是早孕期评估妊娠风险的常用指标.近年来部分国内外学者认为血清CA125、瘦素与妊娠息息相关,可以将其作为衡量孕早期胎儿在宫内生长发育情况的指标.掌握早期妊娠血清HCG、P、E2、CA125、瘦素的变化规律,能更好地在妊娠早期及时地对妊娠结局作出准确的预测.
  • 摘要:众所周知,卵巢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子宫内膜癌,而死亡率却位居第一,晚期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一直徘徊在20%~30%.侵袭和转移是大部分卵巢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该过程包括了原发肿瘤细胞的增殖、新生血管的形成、细胞外基质及基膜的黏附降解、肿瘤细胞进入血管和淋巴系统等多个步骤,最终出现肿瘤转移和扩散,形成转移灶,这一过程由多基因和多因素综合参与作用.rn 最新多项研究发现肿瘤转移相关基因果蝇zeste基因增强子人类同源物2(enhancer ofzeste homolog 2,EZH2)、基质金属蛋白酶2(me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1,MACC1)、高迁移率族蛋白A2(high mobility group AT-hook 2,HMGA2)在卵巢癌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上四种肿瘤转移相关基因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促进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但它们在卵巢癌侵袭、转移和信号转导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及某些作用细节仍需深入研究。对这些基因的深入研究将为卵巢癌侵袭和转移的发生机制探讨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对卵巢癌转移的监测、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可靠的方法,也为卵巢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鳞癌及腺癌的免疫组化特征及区别.rn 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37例宫颈癌患者免疫组化的结果.rn 结果:21例宫颈鳞癌患者中检测Ki-67表达强阳性率为92.9%,而宫颈腺癌检测表达强阳性率20%;宫颈鳞癌中检测了2例CEA抗原,表达阳性,宫颈腺癌中7例检测表达阳性,1例阴性,而微偏腺癌3例均阳性;宫颈鳞癌及腺癌中VIM检测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及PR受体仅在宫颈腺癌病例中行相关检测,1例检测出了ER阳性;其他检测相关指标检测例数少,不能推断出宫颈鳞癌及腺癌表达的区别.rn 结论:根据结果初步推断:Ki-67在宫颈鳞癌的表达阳性率高,而在腺癌中表达率无明显升高;CEA主要在宫颈腺癌细胞中表达;VIM在宫颈鳞癌及腺癌的表达中无明显差异.
  • 摘要:子宫动静脉瘘是一种罕见的子宫及宫旁动静脉血管畸形性疾病,易引起子宫异常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子宫动静脉瘘是动静脉不经过毛细血管网而出现的异常短血管通道,分为先天型和后天获得型.rn 本文报道了动静脉瘘1例.患者,女,49岁,因"月经紊乱2年,阴道不规则出血半月,发现盆腔包块9天"于2014年03月15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量中,无血块及痛经.子宮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多数患者无任何症状,部分患者则以无痛性大量阴道鲜红色出血为主要表现。可出现“突发性”大量阴道出血,多出现于月经期畸形血管暴露破裂而出现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行宫腔操作后阴道出血加重,严重失血患者可能出现休克症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与此相符。本例患者彩超显示盆腔内蜂窝状光团。后行CTA检查示左髂内动脉增粗迂曲,子宫及双附件区多发血管团,符合子宫动静脉瘘的典型影像表现。本例患者因盆腔大量畸形血管团,经科室讨论,与患者充分沟通,直接手术,出血风险大,建议先行介入栓塞治疗,遗憾的是,患者要求转上级医院诊治。结合患者月经期大量出血的临床特点,暂以GnRH-a药物抑制月经来潮,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 摘要:目的:报告手术及化学治疗Ⅰ期子宫内膜癌合并输卵管癌4例,并结合文献讨论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预后;方法:复习医院自2008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4例子宫内膜癌合并输卵管癌病例;结果:4例患者均行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活检,其中两例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另外两例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术后TP方案化疗0-4次不等,随访38-71个月,均无瘤生存至今;结论:Ⅰ期子宫内膜癌合并输卵管癌预后较好,子宫及双附件切除,同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活检可为主要治疗方法,术后化疗必要性有待商榷.
  • 摘要:目的:探讨质膜修复蛋白(dysferlin)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妊娠者30例(对照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30例(实验组)胎盘组织中dysferlin的表达,探讨dysferlin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结果:Dysferlin在实验组胎盘组织中明显低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3.41,p<0.05);阳性表达率随病情加重而显著降低.结论:Dysferlin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低表达,可能造成合体滋养细胞的细胞膜稳定性下降而参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
  • 摘要: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行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rn 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宫颈癌患者,采取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根治性子宫切除术42例,并与常规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其对术后肛门排气、排便、留置尿管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影响.rn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比较,研究组术后排气时间较对照组平均提前约10.17h,排便时间较对照组平均提前约21.30h,术后留置尿管时间缩短2.35d,住院费用较对照组减少约1013.10(人民币元),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年轻宫颈癌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有条件的医院推广实用.
  • 摘要:目的:探讨曼月乐在子宫腺肌症中的应用效果及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12例子宫腺肌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均在月经后3~5d采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治疗,总结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内膜及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该组患者防止曼月乐3个月后的月经量显著少于治疗前,痛经程度显著轻于治疗前,子宫内膜显著薄于治疗前,血红蛋白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该组患者的主要的副反应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无感染病例.结论:曼月乐能够显著改善子宫腺肌症患者的经量增多,痛经的症状,使用安全、有效、简捷,不良反应少,价格相对便宜,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评价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对减少宫颈锥切术的并发症,加速创面愈合的意义.方法:选择在医院行宫颈锥切手术患者100例作为临床资料,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均为手术时间在月经干净后3~7d.采用冷刀技术行宫颈锥切术,对实验组行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仅交待术中及术后的注意事项,不给予特殊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阴道流血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宫颈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宫颈锥切术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康复越来越重要.
  • 摘要:目的:探索不同妊娠状态人绒毛膜上PPAR各亚型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差异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3年7月人类正常足月妊娠未临产择期剖宫产分娩、足月妊娠自然临产分娩的绒毛膜组织各30例,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PPAR各亚型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并比较三组的差异.结果:临产分娩所得绒毛膜组织PPAR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未临产分娩所得绒毛膜组织(P<0.05).而PPARα、PPARβmRNA和蛋白表达则无明显差异.结论:绒毛膜上PPARγ临产前后的变化可能与分娩启动相关.
  • 摘要:目的:评价高频电刀联合聚甲酚磺醛溶液治疗前庭大腺囊(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121例前庭大腺囊肿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5例(高频电刀联合聚甲酚磺醛溶液)与对照组(造口术)56例进行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2~5分钟,术中出血1~2ml,术后1年无复发,平均医疗费用332.3元;对照组手术时间15~25分钟,术中出血10~12ml,术后1年复发率21%,平均医疗费用2484.7元,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频电刀联合聚甲酚磺醛溶液治疗前庭大腺囊(脓)肿疗效显著,术后一年无复发,且操作简单,医疗费用低,节省患者的时间和费用.
  • 摘要:目的:大量研究己证实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在宫颈癌的病因学中起着最主要的作用.了解九江地区妇女高危HPV感染率、亚型分布以及不同年龄段高危HPV感染状况,为本地区HPV感染防治措施的制定及今后HPV疫苗的使用提供依据.rn 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自愿行高危HPV DNA检测的3000例女性患者进行Cervista HPV DNA检测,用SPSS17.0软件建立数据库及统计分析,HPV感染率比较采用统计学X2检验.rn 结果:1.高危HPV阳性总检出率为36.47%(1094/3000).其中A9组阳性率25.70%(771/3000),A7组阳性率8.43%(253/3000),A5/A6组阳性率13.00%(390/3000).A9组及A7组双重感染阳性率1.77%(53/3000),A9组及A5/A6组双重感染阳性率3.00%(90/3000),A7组及A5/A6组双重感染阳性率0.37%(11/3000),A9组、A7组及A5/A6组三重感染阳性率2.77%(83/3000).2.高危HPV感染率最高的亚型为A9组(25.70%).3.不同年龄检测者的高危HP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现两极分化趋势,以≥51岁年龄组最高,≤30岁次之.不同年龄组HPV感染型别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九江地区妇女高危HPV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高危HPV感染率最高的亚型为A9组.不同年龄检查者高危HPV感染率不同,不同型别在不同的年龄中有差异.
  • 摘要:本文分析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遗传性及其与肿瘤的关系。研究发现内异症患者及亲属患乳腺癌、卵巢癌、黑色素瘤及淋巴瘤的风险增加内异症患者其患恶性肿瘤的相对风险为1:18。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并非为内异症恶变的唯一途径。研究发现内膜化生可见于恶变为卵巢癌的内异症和子宫内膜癌中。Sampson首先描述了内异症的恶变并提出诊断标准:在同一卵巢中,内异症与癌组织并存;二者共存的卵巢为原发灶,除外转移;内异症与癌组织学关系相类似。恶变的部位主要在卵巢,卵巢外癌以腺癌为主,包括阴道直肠隔、阴道及膀胱等。多数卵巢子宮内膜异位症恶变的病理类型为透明细胞癌和子宫内膜样癌。偶有肉瘤或多种类型肿瘤共存的报道。内异症恶变有相应的临床高危因素,应予重视。内异症患者总的患恶性肿瘤的相对风险也增加。不典型内异症可能是一种癌前病变。内异症恶变及不典型内异症的术前诊断困难,所以应强调对内异症明确诊断前,要慎用“试验性治疗”。要对手术标本认真检查。对内异症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治恶变的最好策略。内异症恶变治疗同相应恶性肿瘤之治疗原则。合并内异症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预后较不合并内异症者好。
  • 摘要:本文对子宫内膜癌进行了流行病学研究.分析了子宫内膜癌在国内外的发病率。鉴于目前的子宫内膜诊断方法如诊断性刮宮、宫腔镜的不足,因此需要更为微创、简单、可行、可靠的内膜活检方法及细胞学检查方法。鉴于目前的子宫内膜诊断方法如诊断性刮宫、宫腔镜的不足,因此需要更为微创、简单、可行、可靠的内膜活检方法及细胞学检查方法。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可诊断不规则阴道出血、内膜不均质、增厚。可筛查内膜癌高危人群、有明确的高危人群、有明确的癌前病变并进行随访。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绝经后患者使用内膜刷获得标本量显著高于吸取取样联合使用内膜刷和吸取活检对内膜癌及内膜增生过长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达100%.n=101。子宮内膜吸取取样+子宫内膜刷细胞学检查取代绝大部分子宫内膜诊断性刮宮,子宫内膜细胞学检查作为子宫内膜筛查、随访的主要手段。
  • 摘要:目的:探讨孕妇年龄、产次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2年2月住院分娩的高龄经产妇76例,适龄经产妇280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高龄经产妇组与适龄经产妇组剖宫产、产后出血、妊娠次数及流产次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龄经产妇组与适龄经产妇组新生儿性别、体重、新生儿窒息及巨大儿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日趋增多的高龄经产妇将成为临床上降低剖宫产率所将要面临的新难题.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药物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rn 方法:检索国内外已发表的相关文献,选择比较药物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提取资料后对疗效、副反应进行Meta分析,计算不同药物对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的影响.rn 结果:从1988年-2013年,组①观察组为单一药物,对照组为不采用预防性用药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5项研究入选,共969例患者,单一药物组509例,对照组460例,分析结果显示药物可有效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OR=0.2,95%CL为0.09~0.44,P<0.0001);术后引流物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MD7.61,95%CL为-11.71~26.93,P=0.44).组②去纤肽与肝素钙对比研究的3篇,纳入患者313例.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19,95%CL为0.01~4.11,P=0.29).rn 结论: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丹参、去纤肽等可降低妇科盆腔手术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的风险,未增加术后引流物量及出血.去纤苷与低分子肝素钙效果相当.
  • 摘要: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将43例卵巢癌术后复发患者分为对照组23例及治疗组20例,治疗组采用吉西他滨+奈达铂方案,对照组采用紫杉醇类+奈达铂方案,均化疗4-6个疗程,观察两组有效率、化疗不良反应、CA-125化疗前后的变化及CA-125值与肿物的大小关系.rn 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4-6个疗程的化疗,治疗组CR12例,PR6例,有效率达78.3%;对照组CR4例,PR3例,有效率35%,说明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化疗不良反应血液系统及消化系统反应无明显差异,脱发及过敏反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CA-125值明显低于复发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化疗后与对照组化疗后CA-125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8例对紫杉醇耐药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rn 结论:在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中,选择适量的吉西他滨+铂类是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较佳方案,值得进一步推广.
  • 摘要:目的:比较骶棘韧带悬吊术(SSLF)、全盆底重建术与传统阴式全子宫切除+阴道前或(和)后壁修补术三种不同手术对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探讨SSLF的临床应用价值.rn 方法:选择盆腔器官脱垂POP-Q评分Ⅲ、Ⅳ期,且需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分别采取SSLF(A组30例)、全盆底重建术(B组30例)、传统手术(阴式全子宫切除+阴道前和/或后壁修补术)(C组30例),对三组的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疗效、随访性生活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进行对比.rn 结果: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少于B组和C组(P<0.05);三组术后体温、留置尿管时间、残余尿量、住院时间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A组阴道深度大于B组和C组(P<0.05);A组、B组性生活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相当(P>0.05),高于C组(P<0.05);A组的2年治愈率与B组相当(P>0.05),但高于C组(P<0.05);A组的手术费用与C组相近(P>0.05),但低于B组(P<0.01).rn 结论:SSLF是一种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出血量少、费用低、不改变盆底解剖结构及功能的微创手术.
  • 摘要:目的:探讨双腔球囊导尿管联合透明质酸钠、止血纱对中重度宫腔粘连宫腔镜分离术后预防宫腔再粘连的疗效.rn 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4年1月在萍乡市妇幼保健院经宫腔镜确诊的62例中重度宫腔粘连行宫腔镜下粘连分离术的患者,术后随机行不同处理,32例为实验组,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给予双腔球囊导尿管联合透明质酸钠、止血纱进行再粘连预防,一周后取出.30例为对照组,术后给予宫内上环进行再粘连预防,3个月后取出.两组均于术后抗生素预防感染和雌、孕激素序贯疗法人工周期3个月.观察两组抗粘连方法术后宫腔镜下宫腔形态、月经量情况.rn 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宫腔镜,实验组宫腔形态正常率(84.4%)高于对照组(60%),月经恢复率(87.5%)亦明显高于对照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中重度宫腔粘连宫腔镜分离术后持续放置球囊导尿管联合透明质酸钠、止血纱对预防术后再次发生宫腔粘连效果更佳,明显优于上环组,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比较超长方案和拮抗剂方案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中的治疗效果,rn 方法:选择2013年1月-12月在本院行第一次IVF-ET治疗的PCOS患者112名,行超长方案治疗患者61个周期为研究组,拮抗剂方案治疗患者51个周期为对照组.rn 结果:研究组的Gn天数,Gn总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HCG日E2水平、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移植日内膜厚度、种植率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HCG阳性率、临床妊娠率、OHSS发生率两组比较,虽然没有统计学差异,但研究组有明显升高的趋势.超长方案组全胚冷冻35例,未受精取消移植1例,其中因预防OHSS风险全胚冷冻30例,拮抗剂组全胚冷冻30例,胚胎发育差取消移植1例,因预防OHSS风险全胚冷冻13例.rn 结论:超长方案应用于PCOS患者,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拮抗剂方案,其获卵数和OHSS发生率并没有显著性差异,临床可以通过调整GN启动时间和启动剂量募集合适数量的卵泡并降低OHSS发生率,全胚冷冻也是预防OHSS风险的举措之一.
  • 摘要: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使用拮抗剂方案以及黄体期激动剂长方案哪种方案更有利.rn 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行IVF-ET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共120个周期,采用随机方式分为A组(拮抗剂方案组),B组(激动剂长方案组).分别统计、比较A、B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行IVF-ET治疗过程中的Gn天数、总Gn用量、获卵数、2PN受精率、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宫外孕率、OHSS率、以及继续妊娠率等.rn 结果:(1)A、B两组患者的一般数据比较均无差异(P>0.05);(2)A组患者的Gn天数、总Gn用量显著低于B组(P=0.024和P=0.028);A组患者的hcg日血清LH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00);A、B两组患者的hcg日的E2值及内膜厚度无差异(P>0.05);(3)A、B两组患者的平均获卵数、平均移胚数以及2PN受精率、2PN卵裂率均无差异(P>0.05),A、B两组患者的优质胚胎率以及可利用胚胎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4)A、B两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以及多胎妊娠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的OHSS率显著低于B组(5%vs20%,P=0.025).rn 结论:(1)PCOS患者的IVF周期中应用拮抗剂方案与激动剂长方案在临床结局方面无显著性差异;(2)PCOS患者的IVF周期中应用拮抗剂方案与应用激动剂长方案相比用时更短、花费更少且减轻患者痛苦;(3)PCOS患者的IVF周期中应用拮抗剂方案可显著降低OHSS的发生率.
  • 摘要:IVF-ET技术在我国已经开展三十余年,近十年来各大中心的临床妊娠率逐年增加,新鲜周期由40%左右到目前的60%甚至更高,解冻周期妊娠率也达到50-60%.妊娠的成功依靠什么?要使中重度OHSS的发生率下降到最低,就要尽可能在新鲜周期胚胎移植,把全胚冷冻率降到最低。采用早卵泡期降调节方案,通过在早卵泡期即给予较大剂量GnRH-a,可延长降调时间和深度,能够对不规则增生内膜进行抑制,改善胚胎种植环境,Gn启动后有利于优质卵泡与内膜的同步发育,提高内膜的容受性。超长方案与常规长方案相比,能够很好的控制COH过程中LH的分泌,避免HCG日P水平的升高,提高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
  • 摘要:目的:研究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外周血β-HCG mRNA表达情况,评价其表达与不同临床指标的关系.rn 方法:收集28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15例葡萄胎、10例正常妊娠妇女和10例非妊娠妇女外周血.运用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单个核细胞和滋养细胞后采用RT-PCR方法检测四者β-HCG mRNA表达水平,并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临床指标做相关分析.rn 结果:10例非妊娠妇女外周血β-HCG mRNA表达均阴性,10例正常妊娠妇女外周血中3例见β-HCG mRNA扩增条带,15例葡萄胎患者外周血中8例见βHCG mRNA扩增条带,28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外周血中24例见β-HCG mRNA扩增条带,正常妊娠妇女β-HCG mRNA表达水平低于葡萄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P<0.05).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外周血β-HCG mRNA表达与治疗前血β-HCG水平、肺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28例随访病例中只有1例进展,无复发病例.rn 结论: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不表达β-HCG mRNA.正常妊娠、葡萄胎及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均有滋养细胞脱落入血.外周血滋养细胞β-HCG mRNA可能成为评估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早期血行转移的有效指标.
  •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联合手术在预防妇产科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rn 方法:分析2013年05月-2014年05月40例妇产科疾病行子宫动脉栓塞的住院病历,剖宫产瘢痕妊娠25例,宫颈妊娠1例,中期引产并前置胎盘2例共28例预防性栓塞为研究组;产后出血5例,中期引产出血2例,剖宫产瘢痕妊娠出血4例,阴道壁囊肿术后出血1例共12例控制大出血栓塞为对照组.对40例患者行血管造影并采用明胶海绵颗粒选择性栓塞子宫动脉,或栓塞前子宫动脉灌注甲氨蝶呤;栓塞后根据病情进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栓塞前后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输血率、休克率及并发症的差异.rn 结果:40例患者行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1例同时栓塞阴部内动脉,17例栓塞前子宫动脉灌注甲氨蝶呤杀胚胎治疗,所有患者均栓塞成功;术后1-9d内行刮宫术(B超或宫腔镜下),或病灶清除术(腹式、腹腔镜下、阴式),或剖腹取胎术,两组无严重并发症及子宫切除发生;研究组栓塞前出血量、输血率、休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住院费用也少于对照组(P<0.05).rn 结论:预防性子宫动脉栓塞联合手术可减少妇产科手术中出血,减少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安全、微创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自然流产与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两者之间的关系.rn 方法:选择50例自然流产女性(设为观察组)和50例人工流产女性(设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女性的流产胚胎组织以及宫颈分泌物进行沙眼衣原体感染检测,同时分析自然流产次数与沙眼衣原体阳性率之间的关系.rn 结果: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流产胚胎组织以及宫颈分泌物的沙眼衣原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4.0%和28.0%与12.0%和12.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研究发现女性自然流产次数越多,感染沙眼衣原体的几率就越高(P<0.05).rn 结论: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与自然流产存在紧密的联系,沙眼衣原体感染会使胚胎受到影响而不利于胚胎的正常发育而造成自然流产,因此处于怀孕期的女性需要预防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发生而降低自然流产事件的出现.
  • 摘要: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开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一种特殊类型的宫外孕——宫内宫外同时妊娠(Hetemtopic pregnancy,HP)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本院自2012年3月-2013年1月收治IVF-ET术后宫内外同时妊娠3例.宫内外同时妊娠在自然妊娠中较为罕见,但随着IVF-ET的广泛应用,HP的发病有所上升。本文3例患者均于受精后2d移植,增加胚胎游移的机会,也是TVF-ET后宫外孕的病因之一。本文3例患者均为双侧输卵管堵塞,IVF-ET术前未充分考虑双侧输卵管病损严重,术前行夹闭或结扎双侧输卵管,则阻断了IVF-ET术后宫外孕发生。对IVF-ET术后的患者:严密观察慎防宫内外同时妊娠的可能。对于宫内外同时妊娠者,宫内孕囊正常时,有手术指征,宜及早手术治疗,术中尽量减少对子宮的刺激,术后积极予以黄体酮保胎维持黄体功能,可改善输卵管局部激素环境对输卵管机械运动的调节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联合葡萄糖酸钙用于预防高危因素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和安全性.rn 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8月在本院具有高危因素剖宫产的产妇150例,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为50例,A组为传统单纯催产素组,B组为垂体后叶素联合催产素组,C组为葡萄糖酸钙、垂体后叶素联合催产素组.rn 结果:(1)三组之间血清钙水平无差异,但总体均稍低于正常.(2)C组术中、产后2h、产后24h出血量均显著低于A组、B组,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B组、C组发生产后出血例数分别为14例、8例、2例,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8.0%、16.0%、4.0%.三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用药无明显不良作用.rn 结论:局部多点注射垂体后叶素联合葡萄糖酸钙预防高危因素剖宫产的产后出血,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评价液基细胞学检测(TCT)联合HPV检测在筛查宫颈病变中的诊断价值.rn 方法:对在本院门诊分别进行TCT检测500例为TCT组、HPV16/18型检测520例为HPV组、TCT联合HPV16/18型检测480例为TCT联合HPV组,三组阳性者均经阴道镜取活检,以组织学为金标准,比较三组与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率.rn 结果:TCT组、HPV组、TCT联合HPV组与组织学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84.9%、77.6%、93.5%.TCT联合HPV组与HPV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4.35,P<0.01),与TCT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CT联合HPV组与TCT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77,P<0.03).rn 结论:TCT联合HPV检测是目前最先进的筛查宫颈病变的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术的最佳术式.rn 方法:回顾分析医院306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传统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组)110例,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LTH组)104例,腹腔镜改良全子宫切除术(LMTH组)92例,比较三组手术效果.rn 结果:TAH组、LMTH组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LTH组(P<0.05);LMTH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明显少于其他两组(P<0.05),LMTH组中转开腹率低于LTH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镇痛剂使用率、住院时间方面,LMTH组、LTH组优于TAH组,而在术后病率、阴道残端肉芽组织发生方面比较,LMTH组明显低于TAH组、LTH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rn 结论:LMTH具有创伤小、病人痛苦轻,术后恢复快优点;LMTH安全性好,易于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摘要:目的:总结原发性卵巢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rn 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双侧卵巢恶性淋巴瘤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rn 结果:患者因下腹胀痛半月余入院入院,B超提示双附件区较大实性占位,考虑恶性病灶,双侧卵巢来源?人院诊断盆腔包块性质待查:①卵巢肿瘤②后腹膜肿瘤.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双侧卵巢肿物,并盆腔广泛转移、粘连.快速冷冻切片病理榆查倾向颗粒细胞瘤.临床仍考虑高度恶性肿瘤,患者家属表示明白,签字不按冰冻病理结果,要求行盆腹腔淋巴清扫术+大网膜切除术.术后病理枪查确诊双卵巢淋巴瘤,累及双侧输卵管.术后肿瘤科进一步治疗.rn 结论:原发性卵巢恶性淋巴瘤临床少见.术前易误诊,确诊需依据手术病理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文献报道预后不佳,需加强随访治疗.
  • 摘要:目的:探讨合体滋养细胞微粒(STBMs)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外周血中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正常妊娠者30例(对照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30例(实验组)外周血中STBMs的含量,探讨STBMs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结果:STBMs在实验组外周血中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3.41,p<0.05);含量随病情加重而升高.结论:STBMs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外周血中含量升高,造成母体内皮系统受损及炎症反应,从而参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
  • 摘要: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n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符合保守治疗条件的120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共60例(实验组Ⅰ30例:血清孕酮<10nmol/L;实验组Ⅱ30例:血清孕酮≥10nmol/L)和对照组(单用甲氨蝶呤治疗)共60例(对照组Ⅰ30例:血清孕酮<10nmol/L;对照组Ⅱ30例血清孕酮≥10nmol/L),监测治疗后第4、7天血β-HCG值下降的百分比,血β-HCG转阴时间,治愈率和甲氨蝶呤治疗量.rn 结果:实验组Ⅰ30例治疗后第4、7天血β-HCG值分别下降30%,44%,对照组Ⅰ30例分别下降20%,36%;实验组Ⅰ血β-HCG转阴时间12.25±2.5天,治愈率93.33%;对照组Ⅰ血β-HCG转阴时间16.05±3.20天,治愈率86.67%.两组治疗后第4、7天血β-HCG值下降百分比,血β-HCG转阴时间分别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甲氨蝶呤治疗量和治愈率分别比较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Ⅱ30例治疗后第4、7天血β-HCG值分别下降35%,50%,对照组Ⅱ30例分别下降15%,32%;实验组Ⅱ血β-HCG转阴时间16.80±4.82天,治愈率90.00%;对照组Ⅱ血β-HCG转阴时间20.10±5.50天,治愈率73.33%.两组治疗后第4、7天血β-HCG值下降百分比,血β-HCG转阴时间和治愈率分别比较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甲氨蝶呤治疗量分别比较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与单用甲氨蝶呤治疗血清孕酮<10nmol/L的异位妊娠患者,两组治愈率无明显差别,但对于血清孕酮≥10nmol/L的异位妊娠患者,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单用甲氨蝶呤组,抑制胚胎生长作用优于单用甲氨蝶呤组.
  • 摘要:目的:总结6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首次化疗后出现PICC穿刺点溃烂的护理.rn 方法:对医院2014年1月至5月期间收治的6例采用了5-FU+KSM化疗方案,均给予了PICC置管,其中5-FU使用化疗泵注入,化疗后均出现PICC传穿点溃烂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患者进行如下的护理:1.心理护理.2.严密观察体温变化,排除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3.确定导管位置是否正常.4.确认导管内或导管尖端有无血栓的现象.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采用PICC导管维护集束化护理.6.预防感染,严密观察穿刺点溃烂面的情况并及时记录7.加强营养护理,促进溃烂面的愈合.8.健康宣教,指导患者积极配合.rn 结果:通过以上护理措施,6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化疗后PICC穿刺点溃烂的患者,穿刺点溃烂面全部治愈.rn 结论:通过上述正确的护理方法能有效的预防PICC穿刺点溃烂面的感染,促进PICC穿刺点溃烂面愈合,使PICC置管能继续保留,保证了下一个化疗的正常进行,避免拔管后给患者重置PICC管带来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 摘要:目的:分析无痛人流术后患者口服米非司酮对降低人流不全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将医院2013年1月-2013年9月接治的320例行无痛人流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术后应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米非司酮,对比两组患者人流不全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人流不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痛人流术后服用米非司酮可以降低人流不全发生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摘要: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便早诊断、早治疗,获得良好的预后.rn 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子痫前期并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临床预后.rn 结果:产前45例,产后8例,2例发生时间不详.56例均有高血压、蛋白尿伴头痛、视物不清、进而皮质盲.56例中28人行头颅CT检查,9例未发现异常,9例表现为局灶性低密度改变,以双侧枕部多见,2例表现为病灶广泛、弥漫性水肿.18例行头颅MRI,4例未发现异常,14例提示后部脑白质血管源性水肿.积极治疗、及时终止妊娠视力完全恢复47例,2例视力未恢复,6例未报结局,1例入院后未及时终止妊娠18h死于脑出血.rn 结论:高血压、蛋白尿伴头痛、皮质盲是子痫前期伴RPLS常见的临床表现,其特点是可逆性大脑皮质性视觉障碍,MRI是诊断的首选方法;早期诊断,及时终止妊娠,合理治疗,预后良好.
  • 摘要:目的:探讨通过机会性筛查了解江两省妇女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亚型及年龄分布,为该地区预防HPV感染和防治宫颈癌提供科学依据.rn 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江西省肿瘤医院妇瘤科就诊并自愿接受宫颈HPV基因检测标本2024例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1-86岁.HPV阳性患者行凯普HPV分型检测,分析HPV-DNA亚型、感染率和年龄分布.rn 结果:2024例受试对象中,共计检出966例HPV呈阳性者,感染率为47.73%.最常见的高危感染亚型为HPV16(534例,55.28%),、-52(134例,13.87%)、-58(134例,13.87%),.单一基因型HPV感染750例,占77.64%;混合基因型感染216例,占与22.36%.HPV感染的高峰年龄为40-49岁(483例,56.10%).rn 结论:通过机会型筛查,江西省妇女宫颈HPV感染最常见类型为HPV-16,-52,-58,机会性筛查患者顺应性较好、检出率高、效益优,适用于不能有效大范围开展组织性筛查地区.
  •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在妇产科的应用价值.rn 方法:医院近5年来治疗妇产科急性大出血7例,其中产后大出血4例、疤痕妊娠清宫大出血2例、侵蚀性葡萄胎子宫穿孔至腹腔内出血1例.有大出血风险18例,其中疤痕妊娠13例、宫颈妊娠2例、中孕引产胎盘前置状态2例、胎盘植入1例.妇科肿瘤3例,2例系宫颈癌巨块型、1例系子宫内膜癌娩出阴道巨块型.经股动脉插管,在DAS下选择性插管至双侧子宫动脉,行动脉造影明确子宫血管情况.肿瘤病例及部分疤痕妊娠病例经子宫动脉灌注化疗药物,以明胶海棉栓塞.rn 结果:插管成功率100%,7例大出血病例,出血量减少;18例有大出血风险病例,经UAE后17例行清宫及引产术,手术顺利,出血少.胎盘植入病例,因栓塞不完全,行诊刮术中出血多,经压迫止血好转;3例妇科肿瘤,经UAE后,宫颈癌块缩小>50%,子宫内膜癌患者宫颈光滑,阴道内未见肿块,3周后均行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清扫术.rn 结论:UAE具有手术创伤小、止血效果快、子宫病灶缩小理想、并发症少的优点,在有条件的医院开展具有非常实用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植入致子宫自发性破裂的高危因素和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对医院2005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例胎盘植入穿透子宫致子宫自发性破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患者术前误诊为阑尾炎,1例术前诊断为胎盘早剥,术中1例切除子宫,2例切除部分宫体,3例产妇均痊愈,围生儿成活1例,术后病理明确诊断.结论:剖宫产史、前置胎盘、多次妊娠、反复流产史和高龄孕妇是胎盘植入穿透子宫的高危因素,术前误诊率高,积极有效的处理则母儿预后良好.
  •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CSP患者采用子宫动脉栓塞后,对内生型选择宫腔镜下妊娠物清除术,外生型腹腔镜下、经阴道子宫疤痕妊娠切除+疤痕缺陷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31例患者中30例术中出血<100ml,仅一例术中出血约400ml.动脉栓塞后4天HCG下降了80%,10天降为正常,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采用子宫动脉栓塞后选择相对应的治疗方法,创伤小、出血少、效果迅速有效,又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
  •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CSP患者采用子宫动脉栓塞后,对内生型选择宫腔镜下妊娠物清除术,外生型腹腔镜下、经阴道子宫疤痕妊娠切除+疤痕缺陷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31例患者中30例术中出血<100ml,仅一例术中出血约400ml.动脉栓塞后4天HCG下降了80%,10天降为正常,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采用子宫动脉栓塞后选择相对应的治疗方法,创伤小、出血少、效果迅速有效,又保留了患者的生育功能.
  •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口所占比例逐年增高,接受手术的高龄老年女性患者亦逐渐增多.但是进入老年期后身体组织器官逐渐出现衰老和退化.对高龄老年人的手术治疗,存在着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多、麻醉困难等诸多问题.如何使高龄老年女性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是妇科医师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rn 本文就本院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8例70岁以上老年妇科患者围手术期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术前合并症、术后并发症、治疗与转归,进行归纳和数理分析。老年妇女由于易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加之进入老年后各组织脏器功能的衰退,手术耐受力较差,因此老年患者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式的选择首先应全面衡量手术后寿命与疾病自然预防寿命的长短,患者能渡过手术的安全系数,谨慎选择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老年妇科手术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需要妇科、内科、麻醉科甚至外科、泌尿科的密切配合。在决定手术方式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并征得患者本人及家属的充分理解和支持。本资料表明,虽然老年妇科手术患者基础疾病多,病情复杂,但经过对一些合并基础疾病的恰当处理后,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了围手术期;所以,术前严格论证、充分准备,术中加强监护,提高手术技巧,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严密监护细致护理。老年妇女亦能经受大手术,安全度过手术期,年龄不应成为手术的绝对禁忌,建议对老年妇女的手术治疗,应采取较为积极的态度。
  •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阿希米联合硝酸咪唑阴道软胶囊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结果:两组第一疗程结束停药后1周疗效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8%、73.3%(P<0.05).两组第二疗程结束停药后1周疗效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3.5%、70%(P<0.05).结论:阿希米不影响正常阴道菌群及酸碱度,联合硝酸咪唑阴道软胶囊治疗减少了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复发,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住院患者大小便标本送检率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以提高住院患者大小便送检率为活动主题,调查归档病历,查阅大小便常规化验结果单.通过品管圈方法,制定目标,寻找原因,确定要因,制定并实施对策.遵循PDCA循环分析方法和解决存在问题.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了住院患者大小便标本送检率,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住院病人大小便送检率中取得良好效果,护士解决病人潜在和存在问题的意识,能力提高,护士工作成就感增加.
  • 摘要:为了提高未婚人流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她们的心理压力和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个性化服务;有助于未婚人流者的身心健康.未婚人流最常见的原因是未采取避孕措施和避孕失败。不懂手术风险,不懂流产后、术后可能引起的继发感染,导致输卵管阻塞造成不孕,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紊乱,引起无排卵性月经、闭经等造成不孕,子宫内膜炎、宫腔粘连或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等影响受精卵着床造成不孕。人流虽可终止非意愿性怀孕,但对未婚人流者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和痛苦,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她们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要求计划生育门诊应提供全面的咨询服务,包括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的危害与预防、正确选择及使用避孕方法等。同时需要社会的主流媒体发挥其传播面广的特点,坚持坚持个体化服务原则,对于有关性和生殖健康知识进行正确、合理的报道,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性行为态度,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
  • 摘要:21世纪医学领域最大的进展是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健康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健康不但是指没有身体的疾病和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功能、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正常的社会适应能力.随着医学模式的变化和新的健康概念的建立,临床实践医学也经历了从经验医学-循证医学-价值医学的转变历程.21世纪妇科肿瘤的治疗要以人为本。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首先要明确治疗的目的,再要衡量治疗的利弊。在选择治疗方法时,不但要考虑治疗效果,而且还要注意治疗的毒副作用。尽量选择治疗效果明显,毒副作用较小的方法。在治疗妇科肿瘤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尽可能保留组织器官的功能。要关注妇科肿瘤的过度诊断和治疗,避免不必要的治疗,节约医疗成本、不断理解妇科恶性肿瘤的异质性特点,有针对性进行个体化治疗。
  • 摘要:随着1978年第一例试管婴儿的诞生,辅助生殖技术为各种不孕患者家庭带来了福音.目前世界上已有近600万孩子通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出生.2010年该技术的发明人罗伯特-爱德华因此获得了2010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表明辅助生殖技术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得到了认可.rn ART目前存在的风险有:多胎妊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急腹症:生殖器肿瘤;特殊内分泌环境;表观遗传改变:ICSI的潜在遗传风险;IVM的可能风险;PGD的可能风险:出生缺陷等。目前可能存在风险的ART技术主要目前可能存在风险的ART技术主要有(此处仅指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卵细胞体外成熟培养(IVM)、睾丸取精(TESA)等。考虑到ART对配子、受精及胚胎早期发育均可能产生的影响,建议从现在开始要立即开展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配对队列的长期追踪监测与评估,这样才能对ART的安全性得出科学结论,才能对子孙后代负责。ART中心的成立应有严格准入和登记制度:需要,进行长期安全性追踪:ART子代健康的流行病学监测;严格区分ART的临床前研究;ART技术研究应视为实验性临床前研究;建立ART安全性评估与研究的研究梯队;建立生物样本库;成立国家级的指导委员会。做到采用辅助生殖技术【ART,包括夫精人工授精(AIH)与供精人工授精(AID)】时没有安全风险,或将风险降低到最低,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 摘要: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早卵泡期降调节长方案用于子宫内膜薄患者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行体外受精(IVF)或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治疗的HCG日内膜≤7cm的495个新鲜周期.根据促排方案分为黄体期长方案和早卵泡期长方案,比较两组的年龄、不孕年限、BMI、总Gn使用天数、总Gn用量、获卵数、移胚数、受精率、优胚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双胎率、全胚冷冻率、活胎分娩率及OHSS发生率.rn 结果:早卵泡期长方案的Gn总量(2686.1±1041.8支VS2130.4±635.9)、种植率(35.7±39.3vs25.2±36.0)、临床妊娠率(51.6%VS38.0%)、活胎分娩率(44.3%VS29.5%)显著高于长方案,而优胚率显著低于长方案(38.3±23.3%vs39.3±25.2%).rn 结论:对内膜≤7cm的患者新鲜周期行早卵泡期降调节长方案可以获得更高活产率,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 摘要:目的:观察CT图像引导下192Ir三维腔内后装治疗的肿瘤靶区及危及器官受照射体积剂量参数与肿瘤局部控制率及晚期副反应之间关系.rn 方法:10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在完成全盆腔外照射14-20Gy及同期化疗后开始每周1次的CT图像引导下192Ir三维腔内后装治疗,每次治疗前进行CT扫描定位,勾画肿瘤靶区(GTV、CTV)和危及器官,利用PLATO治疗计划系统进行逆向治疗计划设计及优化,GTV单次处方剂量为6Gy,CTV单次处方剂量5Gy,治疗6-7次.rn 结果:1年盆腔控制率为90%,1~2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为60%,无≥3级副反应.90%CTV等效生物剂量(BED)和相当于2Gy分次的等效剂量(EQD2)分别为(94.50±6.81)Gy和(78.63±5.57)Gy(α/β=10).90%GTV的BED和EQD2分别为(100.96±6.27)Gy和(85.42±5.8)Gy(α/β=10).90%处方剂量对GTV、CTV的覆盖率分别为91%±3%、85%±6%.直肠、乙状结肠2cm3体积受到的最小照射剂量分别为(67.73±3.90)Gy、(76.00±1.66)(EQD2,α/β=3).与二维治疗计划相比,三维治疗计划在没有改变A点剂量、直肠参考点剂量情况下提高了GTV、CTV的90%体积受照射剂量及90%处方剂量对GTV、CTV的覆盖率.rn 结论:CT图像引导下192Ir三维腔内后装治疗提高了处方剂量对肿瘤靶区的覆盖率,1年盆腔控制率为90%且无严重副反应,远期疗效观察中.
  • 摘要:目的:探讨IA期宫颈癌合理的手术方式.rn 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4年1月,9年间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肿瘤科收治的IA期宫颈癌手术病例共376例,观察各种手术方式的手术并发症以及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复发转移率、生存率,采用卡方检验和Kaplan-Meier法进行差异检测及生存分析.rn 结果:手术出现并发症患者72例,发生率19.15%,其中感染发生率在各手术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出血、尿潴留、肠梗阻、损伤周围器官的发生率均与手术范围大小呈正相关性,同种手术之间加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手术时间延长、损伤血管的风险增大,肠梗阻的发生及平均出血量增多,淋巴囊肿发生率极高.但仅加行盆腔淋巴结活检术,淋巴囊肿发生率明显降低.IA1期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0,IA2期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1/31)3.23%,IA期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1/376)0.27%.4例IA1期宫颈鳞癌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其中2例已死亡,IA2期尚未发现复发及死亡,IA期总体复发转移率(4/376)1.06%,生存率374/376(99.47%).将IA1、IA2期患者分别根据是否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分组,统计显示其复发转移率、生存率均无显著差异.rn 结论:宫颈锥切术、宫颈切除术、根治性宫颈切除术是IA期宫颈癌可行、有效的手术方式,但有严格的手术适应条件,术后应严密随访.对于已完成生育功能,无随访条件的患者,建议IA1期行筋膜外子宫切除术,IA2期行次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不是一定必要的.
  • 摘要: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受精(IVF)周期中多原核合子比例与IVF-ET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集4592个IVF-ET治疗周期资料,按照多原核受精率分<30%组,≥30%且<50%组,≥50%组,比较3组的临床妊娠率及活胎分娩率.并按年龄分为≥35岁组和<35岁组,比较两组的多原核受精率.结果:3组的临床妊娠率及活胎分娩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年龄≥35岁组的多原核受精率显著高于<35岁组.结论:IVF周期中多原核合子比例不能作为预测临床结局的指标.年龄与多原核受精发生相关.
  •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精子来源及不同质量精子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88个ICSI周期,按精子来源和质量分为:精液正常或轻度异常组(A组)、严重少弱精组(B组)、附睾穿刺取精(PESA)组(C组)、睾丸穿刺取精(TESA)组(D组)比较各组ICSI后受精、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四组的临床妊娠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来源及不同质量精子不影响ICSI治疗的临床妊娠率.
  •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降调节替代周期内膜准备方案在反复种植失败冻融胚胎移植患者中的效果.rn 方法:自2012年6月始收集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行冻融胚胎移植并且有2次以上种植失败史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A(自然周期组)、B(HRT组)、C(改良HRT组)三组,每组各100例,比较三种不同内膜准备方案的临床妊娠结局.rn 结果:其中5例因全胚瓦解而取消,12例因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7mm而取消.实际A、B、C三组完成冻融胚胎移植的患者分别为91例、96例、95例.三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移胚数、移植次数及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均无显著性差异,C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均较其他两组更高(A、B、C三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7.37%、39.58%、32.97%;胚胎种植率分别为31.46%、23.81%,、20.71%),其中C组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与A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三组流产率分别为11.11%、13.16%、13.33%),无显著性差异.rn 结论:对反复种植失败的冻融胚胎移植患者改良降调节+替代周期内膜准备方案较自然周期及替代周期的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对更好,建议反复种植失败的冻融胚胎移植患者可以尝试改良替代周期内膜准备.
  •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IVF/ICSI-ET)中卵子透明带异常(折光性改变和/或边缘不规则突起)对其结局的影响.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辅助生殖中心行IVF/ICSI-ET治疗的卵子透明带异常组(A组)的48名患者的66个IVF周期以及透明带正常组(B组)的6787个IVF周期.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数据、受精情况、胚胎质量以及临床妊娠结局.rn 结果:A、B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以及基础FSH、LH、E2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的原发不孕率显著高于B组,获卵数显著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ICSI率、补救ICSI率、取消移植率显著高于B组(P<0.05),2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显著低于B组(P<0.05)但A、B两组间的3PN受精率以及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差异(P>0.05).rn 结论:透明带异常可影响卵子的质量,导致患者在IVF/ICSI-ET周期中的受精率下降,取消移植率增高,虽然移植后的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差异,但卵子利用率下降.这可能是与编码透明带的相关基因异常有关.
  • 摘要:目的:探讨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ICSI)中MⅡ卵子的形态及其影响因素以及卵母细胞形态学特性对其后胚胎质量的影响,从而指导IVF-ET中卵子的选择,最终达到提高胚胎质量及临床结局的目的.rn 方法:选择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辅助生殖中心2011年5月-2012年2月所有需行ICSI治疗的患者,共54个周期,采用常规超促排卵长方案,获得了812个MⅡ卵子,将其分成A组:正常卵子形态组;B组:卵子胞浆外异常组;C组:卵子胞浆内异常组;行ICSI操作后对D2-D3卵裂期胚胎进行评估,分别比较三组的受精率、卵裂率、胚胎质量,由此评估人类MⅡ卵子形态的异常是否对胚胎发育有显著性的影响.影响。rn 结果:(1)A、B、C三组间的卵子受精率、卵裂率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A组正常形态的卵子的优质胚胎形成率显著高于B组( 84.9% vs 51.8%,P<0.05)和C组(84.9% vs 44.9%,P<0.05)。(2)卵母细胞受精率降低与第一极体异常、卵周间隙增大和卵胞浆内出现空泡相关联。卵子胞浆内异常与卵母细胞发育能力低下相关。(3)原核的形态受到大的卵周间隙、扩散的胞浆内粗颗粒和/或出现中心颗粒区的影响。(4)形态异常的卵子,发育为低质量的胚胎的概率更高,尤其是卵子胞浆内异常组卵子,与其它形态学异常的特征相比,其优质胚胎率有显著性降低。(OR 2.26,95% CI l.25-4.08)(5)根据每个卵子异常形态特点获得的优势比来达到至少一种结局,计算出MII卵子形态学(MOMS)评分。MOMS与女性的年龄、基础FSH值和临床结局有显著的相关性。rn 结论:(1)ICSI的结局与获得卵子的质量密切相关。(2)行ICSI之前的卵母细胞形态学评估有助于确定卵子具有更高的发育潜能。(3)将卵子、受精卵、胚胎的形态学特性与胚胎的评分系统相结合,有助于选择优质胚胎进行移植。(4)本研宄由于样本量较小,MII卵子的形态学特征是否对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有显著性的影响仍不明确。
  • 摘要:卵巢恶性肿瘤(Ovarian Cancer,OC)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在美国2012年其病死率位于女性癌症患者病死率的第5位,并高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在我国,OC近年来发病率及病死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上皮性癌为最常见的病理类型(>75%),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确诊时60%~70%已至晚期,导致治疗效果差.OC的5年生存率为44%,而晚期(FIGO分期为Ⅲ/ⅣV)OC的5年生存率低于25%.近年来国外学者应用腹腔化疗(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IPC)联合静脉化疗(intravenous chemotherapy,IVC)治疗OC在总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体现出优势,文章介绍OC IPC的应用及现存问题.rn OC是一种对化疗中度敏感且在病情多局限于腹腔内的肿瘤,IPC因其特殊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使药物局限于腹腔,增加药物浓度的同时还可减轻部分毒副作用。因此,IPC对于OC是一种合理而可行的治疗模式,既可作为OC术前的新辅助化疗又可以作为术后常规化疗,而HIPEC也为提高化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开辟了一种新方法。目前,新辅助化疗及术后IPC均已有充分的临床研究,并列入OC的诊治指南f23J。但尽管近年来RCT提供循证医学证据证实顺铂、紫杉醇IPC可改善晚期OC患者预后,但由于研究设计缺陷及毒副反应严重等,目前IPC作为一线化疗方案尚未被国内外学者接受。有关HIPEC的国内外研究均在胃肠道恶性肿瘤、腹膜假性粘液瘤、恶性间皮瘤、腹膜转移癌等方面的治疗中显示出优势,而在OC的治疗方面因研究量本少及缺乏前瞻性研究,目前尚不能明确术中化疗是否较其他化疗时机的选择有其独特的优势,及其是否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这些结论仍需要大量的临床试验加以证实。
  • 摘要:目的:探讨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rn 方法:将2012年9月-2014年7月份来院妇科未破裂输卵管妊娠250例,均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切开术,分为三组,其中术中两点注射垂体后叶素组(观察1组)80例,单点注射组(观察2组)78例和未使用垂体后叶素组(对照组)92例,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持续性宫外孕发生率,术后输卵管通畅率。rn 结果:250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观察组(1,2)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持续性宫外孕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1组少于观察组2组,观察组(1,2)术后输卵管通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rn 结论:腹腔镜输卵管妊娠切开术中应用两点注射垂体后叶素止血作用明显,能有效减少电凝止血的机会或不需电凝创面,对输卵管组织有保护作用,能缩短手术时间,显著提高术后输卵管通畅度,两点优于单点,两种方法都安全可靠.
  •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动脉灌注与栓塞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治疗中腹腔镜的应用价值.rn 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诊断为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CSP患者先采用子宫动脉灌注与栓塞,1-2d后联合腹腔镜清除妊娠组织.rn 结果:本组患者10例,均先行介入治疗,9例患者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1例中转开腹,均治愈并保留子宫,平均手术时间67.28分钟,平均手术出血量79.20ml.腹腔镜手术成功率90%,术后2d患者血β-HCG明显下降,降至正常时间平均11.09天;超声显示子宫恢复正常时间平均11.82天,术后月经复潮时间平均32.82天.术后得到病理结果证实,无一例并发症出现.rn 结论:子宫动脉灌注与栓塞联合腹腔镜治疗易出血的子宫瘢痕妊娠是目前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 摘要:腹茧症是一种腹腔内部分或者全部脏器被蚕茧状纤维包膜包裹的罕见腹部疾病.临床表现多没有特异性,病情严重者多以腹痛、腹胀、呕吐等肠梗阻的症状为主,育龄期女性则多表现为原发性不孕,近年来由于辅助生殖技术的开展,妊娠合并腹茧症的病例可能增加,及时、正确诊断和治疗是保证围生期母婴健康的关键.rn 现报道本院收治的2例妊娠合并腹茧症患者。对于妊娠合并腹茧症,分娩方式以阴道分娩为宜,可避免手术困难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有手术指征而行剖宫产术者,术前应充分考虑到进腹困难可能,请普外科医师协助手术,做好术中大出血的防范措施:如病例1孕妇为双胎妊娠,术中可能出现宫缩乏力性出血,但由于子宫表面被纤维膜层层包裹,行背带式缝合压迫止血术及子宫血管结扎术困难,故术中及时使用有效的缩宫剂,如欣母沛加强子宫收缩尤为重要,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应迅速采取宫腔填塞术,有条件者尽早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同时,术中还应避免损伤周围脏器,如膀胱及肠管,如病例2,患者术前即有尿潴留症状,膀胱充盈上升达脐部水平,排空膀胱后,膀胱的位置并未下降,术中导致膀胱损伤的原因是由于膀胱与子宫壁粘连,加上膀胱肌层水肿肥厚,很难与子宫浆膜层区分,故应请泌尿外科医师协助手术,尽量避免损伤膀胱,另外,由于本例患者膀胱存在慢性炎症,行膀胱修补术后应适当延长留置导尿管的时间,约2周左右,以保证膀胱愈合。
  • 摘要:目的:探讨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切除系统(诺舒)在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23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采用诺舒进行治疗,术后1、3、6个月门诊随访,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2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和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手术平均时间97秒,平均出血量<10ml.术后1、3、6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100%(23/23)、95.6%(22/23)、95.6%(22/23).手术疗效满意.结论: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切除系统(诺舒)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显著.
  • 摘要: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不良事件运用宫腹腔镜取出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应用宫腹腔镜诊断宫内嵌顿环、断残环、异位环,并取出宫内嵌顿环、断残环和取环失败宫内节育器(IUD).结果:94例患者宫内残断环均完整取出,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宫腔镜下取出节育器45例,腹腔镜下取出49例,成功率97.8%(92/94),其中2例因宫内节育器损伤膀胱及肠管,外科修补破损后经腹取环.结论:宫腹腔镜能够准确诊断宫内残断环,同时镜下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对患者创伤小,临床效果显著.
  • 摘要: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在40%~60%URSA患者中,是由于母胎免疫调节异常所致.Th1及Th2细胞之间免疫平衡是维持正常妊娠时母胎之间免疫平衡的重要机制.Mosmann等首次提出将Th细胞分为Th1和Th2细胞.Th1细胞分泌IFN-γ、TNF-α等细胞因子,介导细胞免疫,抑制人滋养层细胞以及胚胎和胎儿的发育;Th2细胞分泌IL-4、IL-10等细胞因子,介导体液免疫,诱导母体产生免疫耐受.正常妊娠中,母胎界面是Th2型细胞因子占主导地位,保证妊娠的成功;而URSA患者体内表现为Th1型细胞因子占优势,从而导致流产发生.
  • 摘要:目的:寻找适合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rn 方法:分析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55例因剖宫产憩室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研究组行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剖宫产切口憩室修补术(n=29),对照组行宫腔镜下治疗剖宫产切口憩室(n=26),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安全性.rn 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有效率分别为96.55%、69.23%,术后月经平均缩短天数分别为6.46天、4.49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45%、34.62%,上述各指标两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手术有效率高,术后月经缩短天数多,并发症发生率低;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费用分别为8139.83元、6236.13元,手术时间分别为48.78min、78.23min,上述两指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较研究组费用低,手术时间短.rn 结论:虽然宫腔镜下治疗剖宫产切口憩室快捷、价低,但手术效果较差,风险高;腹腔镜辅助下经阴道修补剖宫产切口憩室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是一种适合剖宫产切口憩室治疗的微创手术方式.
  • 摘要:目的:探讨Sj-cystatin重组蛋白(rSjc)对小鼠复发性流产的干预效果及其对CD4+CD25+Treg的影响.rn 方法:CBA/J x BALB/c为正常妊娠组,CBA/Jx DBA/2为流产组.孕0.5d、孕4.5d、孕9.5d分别腹腔注射(5,10,20mg/kg)rSjc,孕14.5d处死各组小鼠,观察胚胎吸收率,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4+CD25+Treg在CD4+细胞中所占比例.rn 结果:孕0d流产组的胚胎吸收率为24.71%;孕0.5d组胚胎吸收率分别为21.28%、19.42%、18.36%;孕4.5d组胚胎吸收率分别为21.56%、6.95%、19.05%;孕9.5d组胚胎吸收率分别为20.52%、18.35%、19.27%.孕0d流产组的CD4+CD25+Treg在CD4+T细胞中所占比例为5.21%;孕0.5d组CD4+CD25+Treg在CD4+T细胞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52%、4.37%、5.28%;孕4.5d组CD4+CD25+Treg在CD4+T细胞中所占比例分别为8.21%、14.17、5.35%;孕9.5d组CD4+CD25+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5.37%、4.25%、3.48%.rn 结论:孕早期(孕4.5d)腹腔注射rSjc10mg/kg可能使流产组孕鼠的妊娠结局达到正常妊娠水平,并能上调CD4+CD25+Treg水平,为复发性流产的免疫学病因及治疗方法提供新思路.
  • 摘要: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多种细胞事件及多种病理过程,表皮生长因子(EGFR)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异常是引起细胞癌变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多数肿瘤对不同药物及放疗存在交叉耐药性,近年的研究重点已从药物特异性机制转移到药物靶向分子的下游效应途径及共同作用的信号通路.rn 本文将通过EGFR及下游的PI3K/AKT及Ras/Raf/MEK/ERK两条主要信号的信号通路与卵巢癌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EGFR在生理状态下起着细胞生长调节因子的作用,其信号可介导、调控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粘附、移动、存活和内环境的稳定等生命现象。EGFRPI3K/Akt(酸酯酰三磷酸肌醇/蛋白激酶B)在细胞的增殖和抗凋亡中起调节作用,并能降低宿主对肿瘤的防御能力.Ras/Raf/MEK/ERK即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kinase,MAPK)通路,是有丝分裂途径中最主要的下游细胞周期调控机制,位于EGFR下游,是EGFR信号转导的另一条经典通路。在卵巢癌中,Ras- Raf- MEK-ERK信号转导级联作为细胞内重要的信号转导通路,可被生长因子激活,在整个细胞增殖和存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摘要:卵巢癌是死亡率最高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虽然现在已经采取积极地手术治疗并配合有效的术后化疗,然而它的预后仍然不佳.许多学者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中均有高表达,其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密切相关.近来有研究认为,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卵巢癌中也大量表达,因此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在卵巢癌中的作用机制,将有助于研制出有效的抗肿瘤药物,从而提高卵巢癌患者的生存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很高,且发现MMPs与卵巢癌的肿瘤分期、恶性程度以及侵袭转移等显著相关,同时认为TIMPs在卵巢癌的侵袭及转移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MMPs和TIMPs可能成为探究卵巢癌生物学行为的敏感标记物,对临床早期诊断卵巢癌和判断卵巢癌的预后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为临床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有利的指导。因此进一步探讨MMPs、TIPMs的作用机制对抑制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为卵巢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提供了希望。
  • 摘要:目的:探讨Hedgehog(Hh)信号通路在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异常活化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rn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5例卵巢癌组织中Gli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rn 结果:Gli2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病理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Gli2的蛋白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期相关,其中晚期(Ⅲ-Ⅳ期)的卵巢癌患者的Gli2蛋白的高评分发生率明显高于早期(Ⅰ-Ⅱ期)的卵巢癌患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人卵巢癌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Gli2蛋白表达水平与卵巢癌患者的年龄、病理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人卵巢癌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Gli2的蛋白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期相关,其中晚期(Ⅲ-Ⅳ期)的卵巢癌患者的Gli2蛋白的高评分发生率明显高于早期(Ⅰ-Ⅱ期)的卵巢癌患者.
  •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在产后胎盘植入的临床分析及安全性评估.rn 方法:选取医院妇产科1999年至今采用DSA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产后胎盘植入的患者22例,行子宫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明确子宫血供情况,以明胶海绵颗粒或聚乙烯醇或海藻酸钠微球栓塞,所有病例行定期随访.rn 结果:栓塞术后全部病例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术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21例术后胎盘组织自阴道自行排出,另1例患者术后2周胎盘未排出,行2次宫腔镜残留胎盘电切术后,随访3年后诊断为绒癌,经治疗后正常.rn 结论:应用DSA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产后胎盘植入中能明确出血原因及部位,迅速止血,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保留年轻患者的生育功能;因此应用DSA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是治疗产后胎盘植入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但此类患者应定期随访,对子宫的远期结局行安全性评估.
  • 摘要:宫颈微偏腺癌(minimal deviation adenocarcinoma of the cervix,MDA)是宫颈癌的特殊类型,又名恶性腺癌,发病率仅占宫颈腺癌的1%~3%.其组织学表现似良性,但具有浸润、转移的恶性生物学行为,病理诊断较困难,早期诊断率低,预后不良.现将2例宫颈微偏腺癌做报道,以期对宫颈微偏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rn 宫颈微偏腺癌平均发病年龄42.6-53.3岁,本报道2例患者年龄基本符合。宫颈微偏腺癌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大量排稀薄的蛋清样液体,无明显异味,阴道不规则出血及性交后出血,少数病例可有下腹痛症状。该肿瘤为内生性,妇科检查早期不易发现,后期宫颈增大,桶状增粗,质硬,固定,部分可见宫颈赘生物。第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接触性出血,阴道不规则阴道流夜,呈梗水样,且伴有异味。而第2例患者为月经不规则,出血量时多时少,伴下腹隐痛。宫颈微偏腺癌的诊断极其困难,早期宫颈微偏腺癌组织分化好,宫颈涂片和活检往往为阴性。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等是其基本诊断方法。宫颈微偏腺癌的治疗与普通宫颈腺癌相同,手术是其标准的治疗方法宫颈微偏腺癌的早期阶段只需行根治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酌情进行放化疗等辅助治疗;晚期患者则应用同步放化疗。早期诊断,准确临床分期,手术治疗及辅助放化疗等是影响宫颈微偏腺癌预后的关键因素.
  • 摘要:目的:对宫颈鳞癌患者放化疗中行激素替代治疗改善绝经期症状、放疗副反应及对患者预后影响的初步探讨.rn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行同步放化疗中出现围绝经期综合症的16例宫颈癌患者予克龄蒙周期性治疗,同期收治的经同步放化疗的23例宫颈鳞癌患者为对照组,通过住院观察、出院电话及门诊随访,经Kupperman评分表调查研究组及对照组围绝经期症状的严重程度、观察放射性膀胱炎、直肠炎的程度及预后观察.rn 结果:研究组中16例患者,替代治疗2-24个月不等,3例出现轻度围绝经期症状,对照组23例有4例轻度、4例中度围绝经期症状,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放射性直肠炎轻度2例,中度2例,而对照组轻度2例,中度5例,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观察到放射性膀胱炎患者;所有患者随访7-26个月,均无瘤生存,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初步认为经放化疗后出现围绝经期综合症的宫颈鳞癌患者激素替代治疗能缓解患者围绝经期症状,且对预后无不良影响.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