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5年福建省医院药学学术年会
2015年福建省医院药学学术年会

2015年福建省医院药学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5
  • 召开地:福州
  • 出版时间: 2015-12-17

主办单位:福建省药学会;福建省医院协会

会议文集:2015年福建省医院药学学术年会 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227条结果
  •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心内科住院患者中的药学监护模式.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一例房颤合并药物性甲减患者的治疗过程,对患者在药物治疗方面提出了参考意见,并提供了个体化药学服务.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全程的药学监护,及时发现并解决了相关药物治疗问题,为临床提供合理性建议.结论:临床药师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监护,有利于提高药学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在合理用药中发挥重要作用.
  • 摘要:目的:利用决策树模型评价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癌痛患者的成本-效果.方法: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搜集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与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癌痛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并得到相应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决策树模型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癌痛患者使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两周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603.84、335.37,增量成本效果比为8003,敏感性分析后显示结果稳定.结论: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癌痛的成本效果优于盐酸羟考酮缓释片.
  • 摘要:通过定期动态监测洁净室内关键区域的沉降菌,汇总监测数据并作曲线图进行回顾分析,及时发现不良趋势,采取相应整改措施,确保洁净区的环境质量并保证药品质量、药品生产过程控制的有效性和追溯性.
  • 摘要:目的:探讨公石松不同萃取部位对小鼠运动性疲劳指标的影响.rn 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公石松萃取液组(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层)和阳性对照组,公石松萃取液组分别灌服相对应的药液2.5g/kg·d,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1%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阳性对照组灌服红景天0.59g/kg·d,每日1次,连续灌胃7d.测定各组小鼠负重游泳力竭时间、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以及游泳90min后小鼠血中乳酸、肌酸激酶及尿素氮含量.rn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公石松石油醚萃取液可明显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P<0.05),提高小鼠体内肌糖原储备量(P<0.05),降低游泳后小鼠体内尿素氮和肌酸激酶水平(P<0.05);公石松正丁醇萃取液可明显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P<0.05),提高小鼠体内肝糖原储备量(P<0.05),降低游泳后小鼠体内尿素氮和血乳酸水平(P<0.05);公石松水层可明显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P<0.05),提高小鼠体内肌、肝糖原储备量(P<0.05),降低游泳后小鼠体内血乳酸水平(P<0.05);公石松乙酸乙酯萃取液可明显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P<0.05),提高小鼠体内肝糖原储备量(P<0.05).rn 结论:综合分析,公石松石油醚、正丁醇萃取部位和水层具有较佳的抗疲劳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在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水平.结果与结论:替米沙坦是一种新型、高效非多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应用于原发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可以起到持久性的降压效果,且安全性好,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确切,血压达标速度快,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是治疗高血压较为理想的选择.
  • 摘要:目的:研究雌激素(17β-estradiol,E2)对19的诱导作用以及H19lncRNA在乳腺癌细胞和肿瘤组织中的功能意义.rn 方法:不同浓度的E2处理MCF-7细胞48小时,或1nM E2处理不同时间后,用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H19lncRNA表达水平.为了进一步阐明雌激素诱导H19基因表达是由ERα介导的,选用特定的siRNA ERα(200nM)或ER拮抗剂ICI182780来敲除或阻断ERα后,加用1nM E2或0.1%DMSO处理细胞48h后,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H19lncRNA表达水平,同样方法处理用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此外,将MCF-7细胞转染H19表达载体(H19/pCDNA)或对照空载体(pCDNA)48小时后,应用real time PCR和MTS方法检测H19lncRNA表达水平以及活细胞数.最后,收集ER阳性(30例)和ER阴性(15例)乳腺癌组织标本,检测H19lncRNA的表达水平.rn 结果:E2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诱导MCF-7细胞H19lncRNA表达,其中1nM E2处理细胞48h后H19lncRNA表达水平较对照处理组增加了19倍(P<0.001).将特定的的siRNAERα(100nm)转染到MCF-7细胞敲除70%的ERα的mRNA和蛋白表达,能够完全消除E2诱导的H19表达;ICI182780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显著抑制E2诱导的H19表达,并且10uM的ICI182780能完全阻断E2诱导H19表达.这些结果表明E2诱导H19表达上调是由ERα所介导的.此外,采用siRNA H19和shRNA H19方法将H19分别敲除70%和55%后不仅能减少活细胞数,并且还能阻断1nM E2诱导的细胞生长和减少细胞周期S期比例;而过表达H19lncRNA能刺激MCF-7细胞增殖.最后ER阳性乳腺癌组织中H19lncRNA表达更比ER阴性乳腺癌组织高10倍多(P<0.001).rn 结论:H19是雌激素依赖基因,并且在细胞存活和雌激素诱导的MCF-7细胞增殖中起关键作用,这表明H19lncRNA可作为用于乳腺癌诊断和进展的生物标志物,并且可作为乳腺癌治疗有价值的目标.
  • 摘要:目的:归纳分析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与基因之间的联系,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及更加合理的个体化给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总结归纳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导致的临床症状与基因(本文主要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与疾病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之间的联系,以及基因和药物不良反应之间的联系在不同种族中存在明显的差异.结果:不同的种族中HLA的等位基因的突变不同导致药品不良反应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结论:在使用相关的药品时,应根据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治疗,实现临床个体化给药以确保合理安全用药.
  • 摘要:目的:了解厦门地区学龄前儿童发育过程中CYP3A酶活性特征.方法:采用RP-HPLC二级管阵列法检测尿样中6β-羟基氢化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浓度,以两者浓度比值反应CYP3A酶活性.结果:528名学龄前儿童酶活性呈左偏态分布,中位数为4.28,95%参考值范围为1.90~7.69;3~6岁各年龄年龄组间酶活性存在差异(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随年龄增加,酶活性总体有下降趋势,3岁组高于4、6岁组(P<0.05),但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摘要: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就一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进行分析讨论,指出TEN是一种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可能对生命造成威胁。本例患者在使用可疑药品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后,临床药师及时与医师沟通探讨,提醒其停用可疑药品并及时上报药物不良反应。对于TEN的处理,药师通过查阅文献,从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的选择以及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等各方面,给予医师合理建议,在该患者疾病治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应提高对TEN临床症状和风险因素的认识,合理用药并加强监测。
  • 摘要:目的:了解某院住院患者用药情况,为有效利用PASS监测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PASS回顾性监测该院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47058例住院患者的用药医嘱,并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提取出2524896条用药医嘱,有效黑灯用药医嘱14343条,占总医嘱0.57%;黑灯用药医嘱中,主要的监测类型是国内注射剂配伍.结论:利用PASS进行合理用药监测,可以防止用药差错,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但PASS本身尚存在一定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 摘要:目的:降低门诊处方不合格率,提升药师专业技能,保障合理用药.方法:利用评价法确定活动主题,运用鱼骨图找出造成不合格处方的原因,根据二八法则分析问题主因,绘制柏拉图确定改善目标,查看雷达图汇总活动成果.结果:门诊药房的处方不合格率由3.34%降低到0.89%,团队的合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门诊患者满意度也得到相应的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有效提高团队参与管理意识和管理制度执行力.
  • 摘要:目的:分析本院治疗肾病综合征超说明书用药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并进一步规范本院超说明书用药行为.rn 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4月诊断为肾病综合征的门诊处方1908张进行分析,列出所有超说明书药品,特别是超适应证方面;通过查阅相关指南、文献等对其进行合理性分析、评价.rn 结果:超说明书用药中他克莫司胶囊、吗替麦考酚酯胶囊、注射用环磷酰胺、环孢素软胶囊、双嘧达莫片、硫酸羟氯喹片、华法林钠片等均有国内外指南推荐,有较高循证医学证据级别;雷公藤多苷片、来氟米特片有大量临床文献支持;以上9种药符合用药合理性.蚓激酶肠溶胶囊、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匹多莫德分散片仅有少数期刊杂志报道;细菌溶解产物胶囊,硼酸粉无相关资料支持,属医师经验用药;以上5种药属于用药不合理.rn 结论:肾病综合征超说明书用药现象普遍存在,用药情况大部分合理,临床医师应当谨慎用药.本院需对有较高循证医学证据的超说明书用药行为进一步规范化管理,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以及处方的合理率.
  • 摘要:呋塞米又称速尿、呋喃苯胺酸,为高效利尿剂,是氨磺酰邻氨基苯甲酸衍生物.主要用于治疗心、肝、肾等疾病引起的水肿、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腹泻、瘙痒、视力模糊等,并易引起低血钠、低血钾、低血镁及与低血压有关的血容量降低等现象.但其引起过敏反应且症状严重者罕见报道.本文就1例神经外科癫痫手术患者口服呋塞米治疗水肿致皮疹做一分析,结合本病例,临床药师通过仔细询问和临床反馈,及时判断引起不良反应的可疑药物,提出意见及治疗方案,协助医师做出正确判断,既控制了患者癫痫症状,又消退了皮疹症状。同时,本病例提示对患者药物过敏史应详细记录,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尤其对于关键的治疗药物,需仔细了解用药史,结合过敏发生率和其他使用药物的情况认真分析。
  • 摘要:皮肤软组织感染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感染的原因包括细菌及其分泌的毒素、免疫介导、细菌定植等,选择治疗该类疾病的抗菌药物种类众多.近年来,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流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日趋严重,在经验用药的基础上应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选择抗菌药物,同时外用抗菌药物和辅助治疗在皮肤及软组织感染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在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治疗上应采取分级分类的原则,即药物治疗与手术相结合,外用药与系统给药相结合.
  •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对于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对于细胞毒性的研究的发展近况及毒性机制的研究.从分子水平及细胞水平研究不同溶剂及表面活性剂对细胞毒性的影响.阐述了细胞毒性的细胞膜机制和细胞内机制.整理归纳了不同常用的有机溶剂及表面活性剂对细胞毒性的实验结果,如利用甲醇、乙醇、丙酮、二甲基亚砜(DMSO)等有机溶剂的研究确定其对细胞毒性的影响.还有一些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如聚山梨酯-80(Tween-80)、嵌段式聚醚F-68(Pluronic F-68)等对细胞毒性的影响.
  • 摘要:目的:研究大孔吸附树脂对雷公藤药材纯化工艺.rn 方法:通过静态吸附及解吸试验,以雷公藤内酯醇、雷公藤内酯酮等的吸附率和解吸率为指标考察9种型号大孔吸附树脂(ADS-5、ADS-8、HPD100、HPD300、HPD400、HPD450、HPD700、HPD722及HPD750)对雷公藤药材的纯化性能,筛选最佳的大孔树脂,并考察上样方法、树脂药材比、径高比、淋洗流速对吸附的影响,确定最佳洗脱工艺.rn 结果:工艺确定为:HPD722树脂,树脂径高比为1∶10,树脂总量与药材比1∶2,拌样树脂占树脂总量1∶10,湿法装柱,拌树脂上样.用12BV的20%乙醇以12BV·h-1的流速清洗,后用12BV的95%乙醇,以6BV·h-1的流速洗脱并收集.rn 结论:该优选工艺稳定可行,适用于雷公藤的纯化分离.
  • 摘要:文章以《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2010年版为依据,介绍复方乳酸依沙吖啶散生产工艺中的关键质量控制点,复方乳酸依沙吖啶散是一种用于新生儿脐带剪口处,起到局部干燥、预防感染的无菌制剂。其成品的灭菌方法为残留灭菌法,故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尤其是无菌操作,对于预防污染和交叉污染,显得特别重要。因此,必须严格按照GMP无菌制剂的要求,进行生产管理,确保生产出的产品安全、有效、均一、稳定。
  •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专项整治前后本院手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预防使用情况,考察本院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预防使用改进情况.rn 方法:抽取2010年1~12月(整治前)和2014年1~12月(整治后)出院的手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对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rn 结果:专项整治后,手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预防性使用率从100%下降至7.41%,抗菌药预防性使用不合理率从98.06%下降至37.5%,用法用量不合理率从28.16%下降至0%,且无联合用药及更换抗菌药物等现象.rn 结论:通过抗菌药专项整治,本院手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预防使用合理率显著提高,但某些指标离卫生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要求还有差距.
  • 摘要:目的:了解妇幼保健医院用药咨询情况,探索提高药物咨询质量的工作方法,为提升医院药学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2014年1月~2014年12月1267例药物咨询原始数据及每月质量评分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咨询者以患者及家属和药师居多,占比分别为52.64%和17.52%;医护人员占比为25.34%;咨询内容排序前三位患者为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与适应证,医护人员为用法用量、治疗方案与适应证;有学习价值的咨询数量提升了50%.结论:在医改形式下,提高药师整体用药咨询水平,提供有质量的药学服务,才能使药师职业发展有立足之本,可行之路.
  • 摘要:目的:通过对抗菌药物应用和细菌耐药情况的分析,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rn 方法:调取本院2014年抗菌药物出库数据,采取限定日剂量(DDD)法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利用2014年细菌耐药监测数据,分析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rn 结果:DDDs排序前3位的各类抗菌药物分别为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排序前3位的药品分别为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丙烯,同期临床分离的耐药菌主要为产ESBLs大肠埃希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泛耐鲍曼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泛耐铜绿假单胞菌.五大耐药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菌株较多,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和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100%耐药.rn 结论:随着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监管,尤其是重点监控第三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及喹诺酮类的使用,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 摘要:目的:制定泌尿外科常见感染性疾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确定泌尿外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差异化指标,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回顾性随机调查分析该院2013年1-12月300例泌尿外科住院患者病例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及临床治疗指南,制定该院泌尿外科常见疾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结果:该院泌尿外科住院病例实际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别为85.70%、66.70%、64.91DDDs,制定的差异化指标分别为76.30%、3.33%、21.16DDDs.结论:科室差异化指标的确立对全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起着重要作用.
  •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病原检测情况,为促进合理用药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rn 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7-12月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ICU直接出院的所有病例,对患者入住ICU后感染情况、入住3d内及整个住院期间抗菌药物使用以及病原学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rn 结果:出院患者466例,整个住院期间有424例使用抗菌药物(91.0%),每例平均使用抗菌药物(2.95±2.02)种,平均使用时间为18.3±24.1d;联合使用率53.3%,70.3%使用了特殊使用级广谱抗菌药物,94.3%使用了超广谱抗革兰阴性杆菌抗菌药物,酶抑制剂复合物、碳青霉烯类和专性抗革兰阳性球菌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为66.5%、58.5%和54.7%.250例患者在入住ICU时有明确感染证据,初始抗菌药物联合使用率、超广谱抗革兰阴性杆菌药和特殊使用级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分别为36.0%,86.0%和55.6%;入住ICU时仅7.6%已有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203例入住ICU3d内作病原微生物检测,但仅59例(29.1%)是在首剂抗菌药物使用前采样.首次送检标本临床分离菌株以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和口咽部污染菌为主.rn 结论:入住ICU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前后病原学证据缺少,随意使用超广谱抗革兰阴性杆菌药、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以及联合用药现象很普遍,亟待临床医生转变用药理念,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
  • 摘要:目的:优选复方酮康唑乳膏的处方及制备工艺,改善乳膏稳定性,延长有效期.方法:以单因素考察法优选复方酮康乳膏的处方,以正交试验法优选其制备工艺.结果:改进后的处方引入水相抗氧剂亚硫酸氢钠2g/1000g,搅拌速度为1500r/min,乳化温度为油相80℃,水相85℃,三乙醇胺的加入方式为先溶于水相中,酮康唑的加入方式为用丙二醇研磨成糊状加入50℃的基质中.结论:改进后处方及工艺合理,乳膏稳定性良好,值得推广.
  • 摘要: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法(UPLC-MS/MS)测定人血浆中阿昔洛韦的浓度.rn 方法:色谱柱[Acquity UPLC BEHC18(2.1mm*50mm,1.7um)]、流动相为甲醇-甲酸水(60:40,V/V,其中甲酸水为10ml水中加入1μl的甲酸)、流速0.20ml·min-1、进样体积5μl、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离子监测(MRM)、阿昔洛韦的检测离子对为(m/z)255.0→152.0、毛细管电压3.7KV、锥孔电压30V、碰撞能量20V,血浆样品采用液-固萃取预处理后进样.rn 结果:阿昔洛韦直线回归方程:Y=1.48728X-5.74386,r=0.9996,n=6,线性范围50ng~1600ng·ml-1,最低检测限为5ng·ml-1,高、中、低浓度日内RSD﹤5.0,日间RSD﹤10%.rn 结论:本法简单、灵敏、准确,可用于阿昔洛韦血药浓度监测.
  • 摘要: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规律、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0-2015年国内公开报道的血必净致不良反应118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必净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且大多发生在用药30分钟内.结论:临床医师应重视血必净的不良反应,尽可能减少和避免其发生.
  • 摘要:本文就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表中涉及到皮肤损害102份进行分析,得出初步结论:用药品种增多,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增高;抗感染药物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较高,其中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引起皮肤损伤的药品不良反应最常见;静脉注射给药占比例最大,口服次之;发生程度主要以轻度为主.
  • 摘要:目的:探讨在参与护理工作中临床药师的切入点.方法:呼吸内科临床药师结合临床给药时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在护士开展护理工作时给予药学服务.结果:在临床工作中,只有加强护士对药物相关知识的学习,才能避免、解决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结论:对护士开展药学服务是必要的,是临床药师开展合理用药工作的重要环节.
  • 摘要:目的:回顾性调查某医院儿科住院患者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调查分析现在儿科临床用药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从而提高儿科临床合理性用药.rn 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4年1月-12月儿科住院病房的200份病例,收集药品说明书并根据说明书,判断用药医嘱是否超说明书,统计分析超说明书用药类型,各年龄段儿童超说明书的发生率,各类药品的超说明书用药情况.rn 结果:共随机抽取200份病例,用药医嘱总数3304条,超说明书医嘱数1630条,超说明书的发生率为49.33%,超说明书用药类型的前三位为超给药剂量(34.52%)、超适应人群(19.95%)、未提及儿童用药信息(18.08%).不同年龄段超说明书发生率的前三位为学龄前(61.41%)、婴幼儿(50.29%)、学龄期(37.55%).在药品的分类中超说明书发生率的前三类为平喘药(93.03%)、中成药(81.11%)、糖皮质激素(75.38%).rn 结论:该院儿科住院患儿普遍存在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不仅体现了现在儿科临床超说明书用药的普遍性,从另外一方面也反映了药品说明书儿童用药信息的缺乏性,相应部门应该尽快出台儿科药品说明书的相关政策法规,保障儿童的用药安全.
  • 摘要:通过检索中国医院知识总库(CHKD),查找2011年1月至2015年7月关于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药物的文献及研究进展,对目前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药物进行汇总整理,为临床治疗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指出随着抗MRSA新药的不断研发,以及对治疗MRSA感染方案的不断研究,抗MRSA感染治疗有了更多的选择,然而这些新药或治疗方案大多都缺乏大量临床循证医学证据,尚不能取代万古霉素的首选地位。当前更应重点关注的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减少MRSA菌株的产生,从控制和预防的层面消灭MRSA感染。
  • 摘要:目的:通过建立本院自主的门诊处方审核干预系统,加强门诊处方审核的干预能力,提高本院门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在建立药品知识库的基础上,开发本院自主的门诊处方审核干预系统,并通过计算机软件程序嵌入本院HIS系统.在药师审核电子处方时,通过与药品知识库中维护的信息比对而实现不合理处方的提前干预.结果:初步建立本院自主的门诊处方审核干预系统,实现了对门诊处方的提前干预,提高门诊处方的合理性.结论:自主开发的门诊处方审核干预系统是可行的,并且具有切合实际、及时更新以及节省费用等优点,但系统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 摘要:目的:研究基本药物覆盖率与使用率的相关性,为基本药物目录的定期调整提供依据.rn 方法:对本院2014年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各类品种配备和销售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采用斯皮尔曼秩相关分析(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研究各类基本药物的覆盖率与使用率的相关性.rn 结果:本院2014年使用的国家基本药物品种数为249种,覆盖率为19.76%,使用率(按金额计)为17.43%.各类基本药物的覆盖率与使用率呈显著正相关.基本药物使用率排名前五位的药品类别分别为解毒药、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泌尿系统用药、激素及影响内分泌药、血液系统用药.rn 结论:应通过加强循证医学和药物经济学评价,使基本药物目录更科学、规范和合理.医疗卫生机构应制定优选使用基本药物的具体措施,提高基本药物使用比例.
  • 摘要:目的:探讨停用第四代头孢菌素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的影响.rn 方法:统计2009-2014年每年第四代头孢菌素的使用强度(AUD),以及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rn 结果:停用第四代头孢菌素后,可恢复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的敏感性.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与第四代头孢菌素的使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rn 结论: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高时,可通过减少或停止第四代头孢菌素的临床应用,恢复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等药物的敏感性.
  • 摘要:目的:分析血必净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搜集2004-2015年文献中报道的血必净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整理.结果:不良反应多为速发型,以皮肤,呼吸系统及全身性损害表现为主.结论:血必净注射液的ADR发生机制复杂临床应用时应密切监测患者,保证用药安全.
  • 摘要: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治疗重度子痫前期及预防再发的疗效与安全性,为防治重度子痫前期提供较为安全有效的循证医学参考.rn 方法:检索2000年1月~2015年1月,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Pubmed数据库、生物医学外文全文服务系统、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刊数据库.根据纳入与排除的标准,筛选进入系统评价的试验,并进行资料合成与提取.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1软件对检索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rn 结果:最终纳入16篇相关随机对照试验.其中9篇为治疗重度子痫前期,共524例,7篇为预防子痫再发,共1088例.分析显示:(1)低分子肝素可降低血浆D-二聚体与HCT水平(P<0.05).在PLT计数、APTT、PT方面,联合治疗与常规治疗无统计学差异(P>0.05).(2)低分子肝素不增加产后出血、胎盘早剥、妊娠糖尿病、HELLP综合征等发生率(P>0.05).(3)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可明显降低新生儿死亡率(P=0.03),增加新生儿体重(P=0.01),但对早产、胎死宫内和小于胎龄儿无明显影响(P>0.05).(4)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可明显延长孕周(WMD=-6.04,95%CI-6.70-5.38,P<0.00001).(5)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明显降低子痫再发(RR=0.45,95%CI0.30-0.68,P=0.0002).rn 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可以延长孕周,减低新生儿死亡率,增加新生儿体重,预防子痫再发,并且不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
  • 摘要:目的:建立复方茵陈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复方茵陈合剂中茵陈、栀子、大黄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茵陈合剂栀子中绿原酸、栀子中栀子苷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效果较好、且阴性无干扰.绿原酸在浓度0.04~0.2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栀子苷在浓度0.05~0.25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3.4%、97.43%,RSD分别为1.21%、1.78%.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以作为控制复方茵陈合剂质量的有效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精准医疗体系下临床药学师在神经内科开展药物服务的模式.方法:临床药师利用基因检测、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个体化血药浓度解读等手段在神经内科开展药物服务,为患者提供精准化药学服务.结果:精准化药学服务,可有效的为患者提供最佳的给药方案、初始治疗剂量、有效预测治疗浓度减少不良反应.结论:精准医疗为临床药师更好的参与临床药学服务提供了契机.
  • 摘要:目的:优化复方芦荟凝胶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绿原酸、芍药苷、迷迭香酸的提取率和浸膏得率为指标,选择乙醇浓度、溶剂倍数、浸泡时间、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设计L9(34)正交实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最佳提取工艺:8倍量70%乙醇,浸泡1.0h,回流提取2次,每次1.5h,指标成分提取率均在70%以上.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对各指标性成分提取率均较高,工艺稳定、可行.
  • 摘要:CYP2D6是CYP酶系中重要的一种氧化代谢酶,参与多种药物的代谢.CYP2D6具有基因多态性,这是构成药物代谢个体差异和种族差异的基础,它主要参与心血管类、抗精神病类、镇痛药、以及一些抗癌药物等的代谢.研究CYP2D6基因多态性与药物代谢个体差异的相关性,有助于减轻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实施个体化给药.CYP2D6参与了多种临床常用药物的氧化代谢,编码该酶的基因多态性是造成其底物个体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药物相互作用,产生不同药理作用的重要因素。因此,CYP2D6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对实现基因导向性个体化治疗,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虽然国内外在CYP2D6基因多态性对临床药物应用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但如何针对不同个体采用不同药物,同种药物针对不同患者调整用药剂量,产生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都有待于深入研究。
  • 摘要:目的:制定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以期为某院骨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rn 方法:借助Medline、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NKI、VIP、WanFang Data数据库,检索抗菌药物相关的指南、专家共识、随机对照试验或meta分析、抗菌药物法规文件,结合某院骨科疾病分布特点,制定某院骨科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以此为理论依据,制定某院骨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理论值,并结合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临床表现、检验检查指标等具体情况,对理论值进行校正,最终制定某院骨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rn 结果:按照证据等级最终纳入研究24篇,骨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实际值与理论值分别为每百人天85.43DDDs、每百人天11.03~31.17DDDs,经校正后某院骨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每百人天30.45DDDs,与实际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Z=-2.137,P<0.001).rn 结论:某院骨科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需从医院、临床医生、药学部门三个层面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管理策略,进一步提高某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化水平.
  • 摘要: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与血清转氨酶升高相关性,报导瑞舒伐他汀钙致药物性肝损害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例瑞舒伐他汀钙致血清转氨酶升高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该患者血清转氨酶升高很可能由20mg瑞舒伐他汀钙所致,不能排除血清转氨酶短暂性升高或多药联合叠加作用可能.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可致药物性肝损伤,其致肝损伤风险可能与剂量相关,护肝片和多烯磷脂型胆碱胶囊对瑞舒伐他汀钙所致转氨酶升高可能有效.
  • 摘要:目的:了解厦门市第三医院(简称“本院”)2014年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的特点,为加强ADR监测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rn 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的559例ADR报告,对报告总数、患者性别与年龄、涉及药品基本情况、ADR基本情况、报告人职业及科室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医院加强行政干预、宣传教育,ADR年度报告总数连年递增;男女之比为1.18∶1,15-44岁占46.15%,最为突出;559例ADR报告涉及怀疑药品200种,其中盐酸克林霉素氯化钠注射液报告例数最多,占20.23%;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52.90%;新的和严重的ADR病例报告占49.91%;ADR表现以胃肠系统损害最多,占28.430%;医师报告最多,占71.56%;报告科室以输液室最多,占23.97%.rn 结论:应加强行政管理、宣传教育,提高ADR报告的数量与质量,通过ADR监测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 摘要:目的:研究三种治疗方案治疗细菌性阴道炎(BV)的临床疗效比较.rn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随机选择的142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分为A组42例、B组48例,C组52例.A组给予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定君生);B组给予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朗依);C组给予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朗依)+阴道用乳杆菌活菌胶囊(定君生);阴道给药,1粒/晚.持续用药10d后,观察三组外阴痒、疼痛、灼热等症状有无改善,阴道分泌物是否恢复正常,阴道有无充血、出血点;妇科检查中阴道分泌物镜检阴性还是阳性、病原体阴性还是阳性;同时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rn 结果:用药10天后,A,B,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5%;91.7%;92.3%,复发率分别为:12.8%;13.6%;10.4%,三组治疗期间及用药结束后复查,均未出现不良反应.rn 结论:三种治疗方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C组在总有效率和复发率上均优于A,B组,但三者疗效和复发率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
  • 摘要:目的:观察药学教育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在伴抑郁或焦虑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rn 方法:单盲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A组)40例、药学教育联合泮托拉唑组(B组)40例、药学教育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泮托拉唑组(C组)40例;A组:泮托拉唑40mg晨服qd;B组:药学教育联合泮托拉唑40mg晨服qd;C组:药学教育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氟哌噻吨0.5mg,美利曲辛10mg)1片晨服qd、泮托拉唑40mg晨服qd,临床药师对B、C组患者进行详细的疾病、健康、用药教育.各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rn 结果:治疗后B、C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各临床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C组<B组<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rn 结论:临床药师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用药教育对患者的病情康复非常重要,在伴抑郁或焦虑的胃食管反流病中,药学教育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和泮托拉唑比单用泮托拉唑疗效更显著,且安全性相似.
  • 摘要:目的: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以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有关规定,进行Ⅰ类切口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检查,评价其合理性.方法:通过电子病案系统对本院2015年前三季度Ⅰ类切口手术病历3440份进行合理性检查.结果:Ⅰ类抗菌药物使用率14.85%,无预防指征用药1例、药物选择起点过高2例、超疗程1例、病程记录缺陷13例.结论:本院Ⅰ类手术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已较规范,但仍有疗程过长、无指征用药、选药起点过高、病程记录错误等问题.
  • 摘要:目的:验证巴氏消毒方法对纯化水储存与分配管道的消毒能力.方法:采用板式换热器加热纯化水至80℃以上对纯化水储罐与分配循环管道进行在线消毒,在纯化水储罐出水口和循环管道回水口不同时间取样,经R2A培养基培养,计算菌落数.结果:计算纯化水储存分配系统消毒前和消毒后第1天到21天的细菌平均菌落数分别为45.5、0、0、0、0、0、0、0、0、0、0、0、0、0.5、0.5、2、2、4.5、6.5、8、10.结论:巴氏消毒方法效果确切,能够满足纯化水储存分配系统的消毒要求.
  • 摘要:目的:对本院多西紫杉醇相关不良反应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及个体化给药提出建议.rn 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导出本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所有使用多西紫杉醇进行抗肿瘤化疗患者的病历共362份,从中调取多西紫杉醇相关不良反应报告91份,通过回顾性分类统计对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综合分析.rn 结果:362份病例中,有91份多西紫杉醇相关不良反应报告,其中50-69岁年龄段的患者有59例次,ADR发生频次最高;女性患者的ADR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多西紫杉醇相关ADR及骨髓抑制ADR发生率随给药剂量增加均呈升高趋势;乳腺癌的ADR发生频次最高,其次为肺癌和胃癌;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以血液系统居首.rn 结论:多西紫杉醇相关不良反应的个体差异较大,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及早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做出评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摘要:目的:研究ApoA5-1131bpT>C基因多态性与抗高血脂药物阿托伐他汀降脂疗效的相关性.rn 方法:324例初诊或己停药4周以上的高血脂病人,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按照相关血脂的变化,研究比较ApoA5-1131bpT>C各基因型的服药前和服药后血脂的各项指标,同时测量所研究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收集流行病学问卷,用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资料.rn 结果:ApoA5-1131T>C不同基因型携带者的TG水平有明显差异,TC型组与CC型组明显高于TT型组,而以CC型组的TG水平最高(P<0.05);服药12周后,TG的变化趋势与服药前相同.服药前后进行比较后发现仅CC基因型患者TC和LDL-C下降的程度显著高于TC组和TT组(P<0.05),其余的血脂指标则没有此项发现.rn 结论:ApoA5-1131bpT>C基因启动区基因多态性与血浆血脂水平存在一定关联,该位点T/C转换与高血脂有关;阿托伐他汀的疗效按TT组>TC组>CC组顺序递减.
  • 摘要:目的:建立蒲地灌肠液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方中紫花地丁、当归、香附、白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秦皮乙素的含量.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可用于蒲地灌肠液的质量控制.
  • 摘要:目的:优选复方五黄骨伤软膏的制备工艺.rn 方法:考察软膏基质的类型、种类、加入顺序,在此基础上采用离心试验和高温试验,通过L9(34)正交设计,以软膏剂离心试验和高温试验油层与水层高度比的综合评分OD值为指标,考察制备软膏的乳化时间、乳化温度和搅拌速度3个因素,对乳化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验证试验确定最优制备工艺.rn 结果:复方五黄骨伤软膏最佳制备工艺为:处方药材粉碎成细粉备用,取硬脂酸、蓖麻油、液状石蜡置适当容器中,加热至70~80℃,加入上述药材细粉,趁热搅拌,作为油相;另取三乙醇胺、甘油、蒸馏水置另一容器中,加热至70~80℃,作为水相.油相、水相趁热混合,以转速2000r·min-1搅拌0.5h,使完全乳化,放冷至室温,即得.rn 结论:该制备工艺简便、可行,成品性状符合规定,稳定性良好,适用于本院复方五黄骨伤软膏的生产.
  • 摘要: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实施药学监护,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采用临床病历分析方法,结合溃疡性结肠炎诊疗常规,评价药物治疗方案,制定个体化药学监护方案。结果:本病例经过优化给药方案后,患者症状得以有效改善。结论:实行个体化药学监护,有利于药物治疗的合理性.
  • 摘要:瑞舒伐他汀作为一款被广泛使用的降低人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应当合理用药,尽可能的削弱其发生副作用的风险。经研究表明瑞舒伐他汀在体内主要以原型药物形式排除,仅有药物通过肝脏CYP酶代谢。因此,参与瑞舒伐他汀在体内吸收,分布,转运和排泄的数种蛋白转运体的活性以及对瑞舒伐他汀亲和力的变化将会直接影响该药物在人体内的利用率以及个体化差异。其中,在瑞舒伐他汀代谢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几种蛋白转运体,例如OATP,BCRP,P-糖蛋白等肝肠循环蛋白转运体的基因多态性都己被证明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瑞舒伐他汀的药动学过程。因此,为了实现合理化用药,对于参与瑞舒伐他汀药代动力学过程的蛋白转运体的基因多态性需要被进一步的研究,阐明其变异位点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 摘要:目的:协助医师,发挥药师在促进规范合理用药和医保控费中的作用.方法:通过1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医保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结合医保管理要求,对药物治疗的规范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用药方案基本合理,但存在个别不符合医保管理要求和病历书写不全瑕疵,建议予以完善.结论:医保控费是当前医疗实践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药师参与治疗团队,对临床规范合理用药,合理使用医保基金,控制医保费用过度增长,有相应的积极作用.
  • 摘要:近年来,阿昔洛韦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报道增多,目前已经引起了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本文通过1例阿昔洛韦致老年患者急性肾损伤的病例,探讨阿昔洛韦致肾脏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指出大剂量使用阿昔洛韦、静脉用药、限制进水、血容量不足、老年患者或有轻度SCr升高的患者引起急性肾损伤的危险性大大增加.因此临床在使用阿昔洛韦治疗病毒感染时,应规范用药,重视选择药物剂量、浓度、滴速、溶媒,避免与加重肾毒性的药物配伍使用.
  • 摘要:目的:运用循证药学的方法探究秋水仙碱预防术后房颤的有效性.rn 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ENTRAL、OPENGREY、知网、万方等数据库,纳入相关研究,运用Revman5.1.6进行Meta分析.rn 结果:本文共检索到370篇相关文献,经过筛选最终纳入6篇相关文献,Meta分析的结果提示秋水仙碱预防心脏手术后房颤是有效的措施(RR=0.64,95%CI(0.54,0.76),P<0.00001),但是存在较高的胃肠道反应(RR=2.51,95%CI(1.61,3.91),P<0.00001),甚至直接导致较高的退出率(RR=1.47,95%CI(1.06,2.04),P<0.02).rn 结论:秋水仙碱能有效预防心脏手术后房颤,但胃肠道反应较明显,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最佳剂量.
  •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中使用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ADR)的原因,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rn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5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使用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原因.rn 结果:本组50例发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患者中,表现为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患者最多,有17例,占总人数的34.00%,其次为皮肤病变和神经系统疾病,分别占26.00%和22.00%,三种系统损害所占总比例为82.00%,显著高于其他器官损害的18.00%(P<0.05).在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中,最主要的原因为药物自身性质,其次依次为患者体质因素和临床使用不规范.rn 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有很多,药物自身性质、患者自身因素以及临床使用不规范等都是常见因素,有针对性的加强中药注射剂使用适应症的改革,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准确的中药注射剂,可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 摘要:目的:调研某院2014年度肠内外营养药的临床应用情况,为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证.rn 方法:利用某院的药品查询系统和临床药学监管平台,提取某院近三年来肠内外营养药物的应用数量和2014年各科室肠内外营养药的应用金额,并从某院2014年应用肠内外营养药的患者中随机抽取3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用药合理性.rn 结果:某院近三年来应用的肠内营养药的用药金额大约占全院用药的2%,肠外营养药大约占0.69%.2014年各科室使用情况为:肝胆外科、普通外科以及神经外科应用1比较多.肠外营养药的使用存在无适应症或疗程过长的特点,肠内营养药的应用基本合理.rn 结论:某院近三年来肠内外营养药的应用相对稳定,但是在肠外营养药物的应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应采取措施进行临床干预,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
  • 摘要: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特点.方法:按照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给药途径,临床表现,涉及器官,不良反应分类,报告人员构成.结果:静脉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占90.78%,最常见为血液系统损害占36.88%.结论:合理规范使用药品,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 摘要:核酸电化学的深入研究带动了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用于检测DNA特异性片段和DNA损伤的传感器.基于DNA杂交技术的电化学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特定基因序列的定性定量分析、疾病诊断、食品安全等领域.本文对近年来电化学DNA传感器涉及基因检测相关的新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指出随着对纳米材料、其他生物分子与DNA分子相互作用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纳米材料与生物分子被应用到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的构建过程中,以期提高传感器的抗干扰能力、灵敏度,降低传感器的制备成本等,为其商品化奠定基础。基因检测己成为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带动了电化学DNA传感器的发展。新型纳米材料的应用、仪器设备的升级、检测方法的创新都将加快电化学DNA传感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进程。
  • 摘要:本文就临床上遇到的案例,通过对1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使用万古霉素的疗效性和安全性观察,通过对此例患者使用万古霉素的过程进行全程监护,进一步掌握了该药用药指征、用法用量、滴注时间及特殊人群用药等。万古霉素是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要由具有抗感染临床经验的感染或相关专业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医师在临床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药师要从临床药学专业的角度提供科学的依据,积极与医生协商提供最佳的用药方案,保证药物充分发挥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 摘要:目的: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奥卡西平及其代谢产物10-羟基卡马西平的浓度.rn 方法:用HLB-SPE固相萃取小柱提取血浆中奥卡西平及10-羟基卡马西平.色谱柱为Shim-Pack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44:56);流速为1.0mL·min-1;进样量为40μL;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40nm.rn 结果:奥卡西平在0.05~20μg·mL-1,10-羟基卡马西平在0.05~20μg·mL-1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限分别为25,50ng·mL-1(S/N≥3),奥卡西平及10-羟基卡马西平样品的平均提取回收率分别为87.9%,88.1%,平均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8.2%,96.7%,平均日间RSD分别为6.5%,5.9%,平均日内RSD分别为4.8%,4.0%.rn 结论:本方法对血浆中奥卡西平及其代谢产物10-羟基卡马西平灵敏度高,减少血浆用量,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 摘要:目的:通过2种方法分析本院2012~2014年的口服中成药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了解本院口服中成药的使用情况,为口服中成药的合理应用及库存管理有效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法和ABC分析法对本院2012~2014年口服中成药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院口服中成药的品种逐年减少,使用比例逐渐上升;理血剂、补益剂、清热剂和理气剂,DDDs、用药金额都占主体地位,口服中成药DDDs排序前15位的品种多属于ABC分析法中的A类注射液.结论:本院口服中成药用药基本合理,但是还应继续加大对口服中成药临床使用的监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摘要: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一系列感染和神经损伤事件引起的慢性疼痛,其发病率高,病因复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尽管临床试验逐渐增多,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仍存在不足.合理使用作用机制和持续时间不同的药物,是当前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近年来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治疗进展,指出神经病理性疼痛作为临床常见病,是棘手的治疗难题。寄希望于1-2种药物就能治疗所有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不现实的,它们之间如何配伍,有何禁忌,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药理学知识。在选择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药物时,不仅需要考虑药物的疗效,更重要的是考虑疗效/安全比以及对伴随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等。不能单纯僵硬的参考指南提供的三线用药方案,应该根据患者自身特点进行个性化用药。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用药细节,尤其要注意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观察。目前在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方面,更多强调转变为疼痛机制为导向的治疗模式,而非单纯对疼痛程度的症状控制。近年来,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分子机制的研究更加深入,从离子通道和基因表达等分子生物学方面入手,进一步阐述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和发展机制,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靶向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 摘要:目的:探讨小豆蔻明(Cardamonin,CAR)诱导卵巢癌细胞自噬的作用,并阐明其与糖酵解间的相关性.rn 方法:卵巢癌SKOV3细胞株分别设立对照组、CAR组(5,10,20μM)、Rapamycin(RAP)组(0.1μM)、2-deoxy-D-glucose(2-DG)组(10mM),Compound C(10μM)组,Compound C+CAR组(10μM+20μM).采用比色法测定乳酸含量、ATP含量、葡萄糖含量、HK活性及LDH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P-mTOR、mTOR、P-S6K1、S6K1、P-AMPK、AMPK、HK2、LC3、LAMP1蛋白表达,MDC染色法检测细胞自噬水平.rn 结果:CAR、RAP、2-DG处理卵巢癌SKOV3细胞24、36、48、60、72h后,乳酸的分泌下降显著.48h CAR对乳酸分泌的抑制作用最大,且作用趋于稳定;CAR、RAP、2-DG处理卵巢癌SKOV3细胞48h后,细胞内ATP含量降低,细胞外葡萄糖增加,且两者都呈浓度依赖性;同时CAR、RAP降低HK2活性及LDH活性,其中LDH活性降低与CAR组浓度呈正相关,2-DG对两种酶的活性无影响;CAR、RAP、2-DG均能增加LC3、LAMP1蛋白表达以及自噬体MDC染色荧光强度;同时降低mTOR、S6K1的磷酸化以及HK2的蛋白表达,而增加P-AMPK表达;Compound C、CAR、Compound C+CAR分别干预卵巢癌SKOV3细胞48h后,各给药组对AMPK蛋白表达无影响.Compound C显著下调CAR引起的P-AMPK及LC3蛋白的表达.rn 结论:CAR所诱导的卵巢癌SKOV3细胞自噬与下调mTORC1活性引起的糖酵解抑制有关.
  •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本院近6年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并具体分析性别、年龄、科室和联合用药对血药浓度的影响,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rn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本院2009~2014年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rn 结果:丙戊酸血药浓度在50~100μg/mL的占55.4%,<50μg/mL的占39.9%,>100μg/mL的占4.7%.丙戊酸血药浓无性别差异,有年龄差异(P<0.05),住院患者低于门诊患者,丙戊酸与酶诱导剂类抗癫痫药物合用其血药浓度明显低于丙戊酸单一使用时的血药浓度.rn 结论: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是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之一,血药浓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应结合其他临床指征综合分析监测结果,以实现个体化给药,达到最佳疗效,并降低毒副作用.
  • 摘要:笔者报道口服伏立康唑胶囊导致全身性水肿1例,患者此次住院期间,在使用了比阿培南、桃金娘油肠溶胶囊、氨溴索注射液、肾上腺色棕片、伏立康唑胶囊后出现全身性水肿。患者全身性水肿发生时,比阿培南、桃金娘油肠溶胶囊、氨溴索注射液、肾上腺色棕片己使用11天,且之前无不适主诉,查阅相关说明书及文献,未见相关不良反应描述,因此可初步排除上述药品引起不良反应的可能。服用伏立康唑次日即出现龟头、阴囊水肿,继发出现全身性水肿,停用伏立康唑胶囊11天后,水肿症状消失,可怀疑全身性水肿与口服伏立康唑相关。国外文献报道,应用常规剂量的伏立康唑,老年患者比年轻患者的血药浓度高60%-90%,因此老年患者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对于此类患者使用伏立康唑,临床医师及临床药师需予以关注。
  • 摘要:复方异丙托溴铵是异丙托溴铵与沙丁胺醇组成的复方制剂,适用于需要多种支气管扩张剂联合应用的病人,用于治疗气道阻塞性疾病有关的可逆性支气管痉挛。国内尚未有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致青光眼不良反应的报道,但国外文献,可见多篇个案报道。国内亦有噻托溴铵(与异丙托溴铵作用机制相同)致急性青光眼的药品不良反应报道。出现该反应的可能机制为:异丙托溴铵一种强效高选择性抗胆碱药物,阻断瞳孔括约肌的M受体,使瞳孔散大,压迫前房角,阻碍房水回流,引起眼压升高:沙丁胺醇为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可通过角膜和结膜吸收,使瞳孔部分散大,眼后房至前房的房水循环通路阻塞,虹膜外周前移,导致房水外流受阻、眼压升高而诱发闭角型青光眼,除此之外沙丁胺醇还可以增加35%的房水。Kalra等报道了46例双盲实验中单独雾化吸入其中一种药品对眼压影响不明显,但二者联用雾化吸入显著增加眼压,增加诱发急性青光眼的可能性。指出对于意识不清、瞳孔散大的患者谨慎使用面罩吸入雾化溶液,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异丙托溴铵和沙丁胺醇。如使用面罩时,建议患者口罩贴紧脸部,正确定位,以防止角膜局部吸收,对高风险患者佩戴游泳眼镜加以保护。
  • 摘要:目的:了解住院患者二甲双胍使用情况,总结二甲双胍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临床用药风险.rn 方法:调查2014年应用二甲双胍的住院患者病历,对二甲双胍临床应用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禁忌症、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等进行系统的回顾性调查分析.rn 结果:二甲双胍主要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使用最多的剂型为缓释片,约占65.17%.二甲双胍用药不合理率为38.87%,主要不合理现象为用法用量不合理59.83%、存在用药禁忌39.3%和无适应症用药0.87%.用法用量不合理主要表现为肠溶片餐中或餐后服用,占83.45%.二甲双胍的应用禁忌症主要为应用碘造影剂前后未停用二甲双胍的病例占47.47%,肝、肾功能不全病例占21.21%.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rn 结论:目前二甲双胍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应积极开展二甲双胍临床药学服务,加强其合理用药,降低临床用药风险.
  • 摘要:目的:建立养血护肝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rn 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养血护肝颗粒中的丹参、大黄和重楼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制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色谱柱为依利特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8:22,V/V),检测波长为270nm,柱温为室温,流速为1ml/min.rn 结果:丹参、大黄、重楼的TLC斑点清晰、分离度好,且阴性对照无干扰.丹参酮ⅡA的质量浓度在0.5~40μg/ml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三批样品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66%,101.20%,98.94%,RSD分别为2.22%,1.69%,3.41%;测得三批样品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分别为52.25,57.63,57.29μg/g,RSD分别为0.48%,0.43%,0.39%.rn 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养血护肝颗粒的质量控制.
  • 摘要:临床药学是医院药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存在多种主客观因素限制其进一步发展.循证药学是循证医学在药学领域的延伸,并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拟探讨如何在临床药学工作中应用循证原则和方法,从而为临床药学工作提供切入点,促进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出药学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工作积极主动、善于沟通交流的优秀药师是临床药学工作顺利推进的根本保障。但实际工作中,存在药学人员的知识结构、临床经验、现有工作模式不规范等诸多问题。临床药师在药品遴选、超说明书用药管理、临床路径、处方点评等任务中,以及在药学查房、用药干预、信息咨询、用药教育等日常工作时,可贯彻循证药学的原则和方法,评价药物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克服工作中存在的困难。这是在当前医疗体制下,药师普遍欠缺临床经验的情况下,探索各项实践工作的切入点、提升药师水平和地位,体现自身价值的有益尝试,真正做到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目标,在临床用药中发挥药学专业的优势,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 摘要:目的:调查本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方法:抽取院2015年1月-2015年6月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病历1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病历合格率54.0%,微生物送检率95.3%,检出病原菌108株,MRSA检出率占12.9%,万古霉素使用率35.3%.结论:本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仍存在不合理现象,需要加强监督管理.
  • 摘要:目的:探讨CYP3A4、CYP3A5、PXR基因多态性和CYP3A4/5单倍体对中国汉族肾移植术后稳定期患者他克莫司浓度/剂量比值和不良反应的影响.rn 方法:采用PCR-基因测序法检测104例肾移植术后稳定期患者CYP3A4、3A5、PXR基因多态性,采用EMIT法测定他克莫司的谷浓度,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剂量*体重(C/D)比值和不良反应发生率.rn 结果:104例患者中,CYP3A4*18B、3A5*3、PXRC24381A突变频率分别为23.08%、78.85%和71.63%;CYP3A5*3、CYP3A4/5单倍体与他克莫司C/D比值具有相关性(P<0.05);CYP3A4*18B、PXR C24381A与他克莫司C/D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CYP3A4*18B、3A5*3、PXR C24381A和CYP3A4/5单倍体与他克莫司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关(P>0.05).rn 结论:CYP3A5*3、CYP3A4/5单倍体与中国汉族肾移植术后稳定期患者他克莫司C/D比值具有显著相关性.
  • 摘要:近年来,电化学传感技术因其仪器设备简单、特异性高、灵敏度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特定基因序列定性定量分析、体内药物分析、食品安全等领域.体内药物分析作为治疗药物监测中极其重要的环节之一,其对检测技术的要求日益增加.本文对电化学传感技术涉及体内药物分析的方法与典型应用实例进行系统的综述,分析比较电化学传感技术与其他分析技术的优缺点,并对目前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电化学传感器在今后治疗药物监测中的发展趋势.
  • 摘要:目的:了解本院肾内科美罗培南的使用情况,促进美罗培南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方法:汇总2014年1月-2015年8月本院肾内科住院患者使用美罗培南的病历76份,根据相关标准进行专项点评.结果:美罗培南在适应症、溶媒、单次给药剂量、配伍及给药途径基本合理,大多数医师能够合理、规范的使用该药.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尿毒症患者用药频次过高、连续给药一周以上未监测肝功能等.结论:临床药师应对此类药物加强用药点评和宣传力度.对于美罗培南配伍不明确的、尚缺循证药学依据的,可作为药学服务的切入点,开展配伍实验研究,为临床提供用药依据,使美罗培南临床应用更加安全、有效.
  • 摘要:目的:探讨万古霉素致红人综合征反应发生的情况并分析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CNKI数据库2000年至2014年万古霉素引起红人综合征不良反应医药期刊的17例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分类分析.结果:万古霉素所致红人综合征与性别无关,可能与个体组胺水平相关,可发生于用药过程中及用药数日后,停药并对症处理多可治愈.结论:万古霉素可引起红人综合征,使用时需慎重考虑年龄、个人体质、控制其输注浓度和速度,做到合理用药,减少红人综合征反应的发生.
  • 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应用辛伐他汀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rn 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共200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即采用心血管药物进行治疗,而实验组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辛伐他汀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rn 结果:经过对两组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实验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明显下降,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用辛伐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进行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疗效,患者心绞痛的情况得到有效的改善,血脂水平明显下降,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大大提高,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摘要:随着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自动化药房已经成为国内外医院药房发展的趋势之一.了解和深入探讨自动化药房的机制与成效有利于建设适合国情的自动化系统,实现解放生产力,转换药学服务方式,提高药学工作者价值体现的目标.本文就自动化药房的起源、近年来国内药房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情况以及成效评价,整理总结相关文献,指出近年来我国自动化药房的建设迅猛发展,由最初国外设备的引进到国内公司研发产品的推广,自动化药房是现代化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药房自动化的不断完善需要与国内医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逐步磨合优化设计,同时也需要机构在应用自动化设备的过程中相互借鉴管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共同在摸索中前进。
  • 摘要:LC_MS_MS技术(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技术)是一种快速灵敏的定量分析生物样品中微量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有效方法,在高通量测定生物样品、药代动力学研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LC_MS_MS技术在中药药代动力学中的应用,包括生物碱类、黄酮类、苷类、香豆素类、萜类等中药有效成分药代动力学的检测分析进行综述。指出中药及天然产物活性成分及其代谢物在生物样品中浓度较低,且生物样品内源性杂质较多,但是,由于中药的治疗机理是多种化学物质综合作用的结果,故发展更有效地对中药成分进行整体分析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LC/MS/MS既能减少分析方法开发、样品预处理和分析所用时间,也能提供更高的灵敏度和鉴定代谢物的能力,同时又能分析一个样品中的母体药物及其多种代谢物,可把含有不同化合物的样品合并分析,真正实现了生物样品中药物的高通量分析。近年来,色谱联用技术取得了较大进展,随着色谱联用设备的普及,色谱联用技术也会在中药复方制剂及肽类等创新性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分析方法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将使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 摘要:耐药结核病的流行持续威胁着结核病控制工作已取得的进展,广泛耐药结核病的出现更加剧了这一威胁,使得人们对抗结核药物的应用重新予以关注.本文对传统抗结核病治疗的一,二线药物,及新研发的抗结核病治疗药物的特点和在临床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指出尽管有关新的抗结核药物正在开发,但在采用新的药物治疗之前,要注意新型抗结核药物对结核分枝杆菌杀菌活性强,但一线抗结核药物(如异烟阱和利福平)更为重要;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要与两种以上的抗结核药联用,且为细菌敏感药物;患者的依从性及用药方案的科学性、严谨性,都将是取得临床治疗成功的重要前提。
  • 摘要: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卡马西平(CBZ)、苯妥英钠(PHT)、苯巴比妥(PB)、奥卡西平(OXC)的浓度.rn 方法:血清样品经甲醇沉淀蛋白后直接进样测定,采用Shim-pack XR-ODSⅢ柱(1.6μm,75L×2.0).流动相:A:水;B:甲醇.梯度洗脱程序:0.5-11.5min B从8%上升至74%;11.5-12.5min B从74%上升至98%;12.5-17.5minB从98%降至8%;17.5-18min恢复初始条件8%B;18-24min平衡6min.扫描波长200~360nm,检测波长为210nm,流速:0.4mL·min-1,柱温:35℃,进样体积:10μL.rn 结果:CBZ、PHT、PB、OXC均能达到良好的分离,与相邻峰的分离度(R)均大于1.5;线性范围分别为1.00~32.00μg·mL-1(r=0.9997)、2.55~81.60μg·mL-1(r=0.9997)、2.35~75.20μg·mL-1(r=0.9999)、2.50~80.00μg·mL-1(r=0.9998);平均回收率大于97%;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1.3%.rn 结论:本法快速、简便、准确,适用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
  • 摘要:目的:分析亚洲人群OPRM1基因多态性(rs1799971)和术后病人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之间的相关性.rn 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b,MEDLINE等数据库,检索截止2015年3月1日已经发表的所有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10份研究,采用Review Manager5.2版软件的Meta分析的方法分析rs1799971基因多态性和术后24小时阿片类药物使用剂量的相关性.rn 结果:共纳入10篇(共1612例病例)回顾性的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突变纯合子(GG)术后24h阿片类镇痛药的需要量较野生杂合子(AG)高,[SMD合并=-0.44,95%CI(-0.61,-0.28),P〈0.00001],纳入研究的同质性较好(I2=24%,P=0.23).突变纯合子(GG)术后24h阿片类镇痛药的需要量较野生纯合子(AA)高,[SMD合并=-0.55,95%CI(-0.71,-0.38),P〈0.00001],纳入研究的同质性较好(I2=30%,P=0.17).突变纯合子(GG)术后24h阿片类镇痛药的需要量较野生型(AA+AG)高,[SMD合并=-0.50,95%CI(-0.66,-0.35),P〈0.00001],纳入研究的同质性较好(I2=7%,P=0.38).rn 结论:携带OPRM1基因(rs1799971)GG突变的亚洲人群,术后24小时阿片类药物需要量较高.
  • 摘要:本文就1例静脉输注脂肪乳患者发热原因进行分析,指出本例患者静脉输注脂肪乳引起发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药物性质、患者本身的原因外,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使用的不规范,该患者入院时NRS2002评分小于3分,没有营养风险,可经口进食,无需肠外营养支持,本身脂肪乳使用适应症不适宜,且采用了单瓶输注的给药方式,输注速度过快。由于发热是脂肪超载最早以及最直接的表现,因此本例患者提醒临床,脂肪乳引起的发热不仅是常见的不良反应,还有可能是错误的使用引起的不良事件,警示临床脂肪乳注射液的输注应慎重,须严格掌握适应症,在输注前、后检查TG,首选全合一输注方式,并严格控制滴速,以防止脂肪超载综合征的发生。作为一名临床药师,在临床工作中需要详细了解患者过敏史,在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监护患者生命体征、肝肾功能、血脂水平等,尤其对高龄、肝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性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等脂质代谢异常患者更应注意。
  • 摘要:本文对微乳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全面综述.首先阐明了经皮给药系统的概念以及药物吸收与扩散的规律,其次介绍了微乳的特点,最后分析了微乳在经皮给药系统中的优点,对临床实践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 摘要: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法(UPLC-MS/MS)同时测定小鼠生物样品中厄洛替尼及OSI-420的浓度,为药动学研究提供测定方法.rn 方法:金刚烷胺作为内标,生物样品采用乙酸乙酯萃取后分析,以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mm×50mm,1.7μm)分离,甲醇-水(含0.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25℃,流速为0.25mL·min-1,进样体积3μL,采用多反应监测(MRM),电喷雾离子化正离子(ESI+)方式进行检测.rn 结果:UPLC-MS/MS法测定小鼠血浆和脑组织中厄洛替尼及OSI-420浓度,二者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回收率均在90%~110%之间;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6.5%;最低检测限分别为:厄洛替尼0.20ng·mL-1,OSI-4200.25ng·mL-1.rn 结论:本检测方法较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小鼠生物样品厄洛替尼及OSI-420的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1例食管癌合并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药学监护,探讨可疑药物的不良反应相关性,分析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病因和临床特征,为该疾病临床诊治提供依据.结果:糖皮质激素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减量或停药后肝损伤可恢复.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开展药学监护,可以协助医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摘要:经皮给药系统是目前国内外药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也是目前国内新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目前,透皮给药技术已成为开发新产品的热门手段,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青睐,也受到患者的欢迎.本文主要从经皮给药系统的特点及优势和临床作用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TDDS是药剂学中一个新兴的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经皮给药制剂发展迅速,贴剂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突破。贴剂以其独特的优势,越发受到医药行业的重视。贴剂代替传统的注射方法,将广泛地节约医疗资源;不需要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注射;减少一次性注射用品的丢弃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浪费;避免针头共用造成的疾病传染等。总之贴剂提高患者顺应性,且给药方便,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值得继续研究。
  • 摘要: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引起不良反应(ADR).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5年8月在本院内二科1例住院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患者,因“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给予阿奇霉素粉针配伍维生素B6抗感染2天后,出现“腹痛、心慌、冒冷汗、双手颤抖”症状,停用阿奇霉素后,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并未再发生,考虑为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结论: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可以涉及人体多个系统,机制尚不明确,通过合理用药,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摘要:目的: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探讨VKORC1-1639G>A基因多态性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接受华法林治疗的患者出血并发症的影响.rn 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8月在福建省立医院(下称“本院”)心血管外科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基因测序法检测患者的VKORC1-1639G>A的基因型.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评估该基因型与出血并发症之间的关系.rn 结果:总共纳入196例患者,年龄50.8±10.7岁,男性80名,女性116名;平均累积随访26.9±11.8个月.在434人年中发生18例严重出血和59例轻度出血.VKORC1-1639G>A基因型,AA等位基因增加总出血的风险(HR3.14;95%CI:1.14-8.68),而没有增加轻度出血(HR2.81;95%CI:0.80-9.93)、严重出血(HR4.59;95%CI:0.86-24.48)的风险.对于VKORC1-1639G>A基因型,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AA等位基因患者发生总出血事件所经过的时间比GG和GA等位基因患者显著缩短(log-rank检验,P=0.03).rn 结论:VKORC1-1639G>A纯合突变型携带者出血事件的风险增加.该基因可能是中国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出血并发症的主要遗传因素.
  • 摘要:目的:建立雷公藤口服液中雷公藤甲素、总二萜内酯以及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质量控制提供依据.rn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18nm,测定雷公藤口服液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以雷公藤甲素、雷公藤次碱为对照,测定雷公藤总二萜内酯、总生物碱的含量.rn 结果: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次碱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1.96%、90.56%、99.18%,RSD均小于3%.rn 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良好,可用于雷公藤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 摘要:目的:建立蒲地灌肠液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常规法进行试验.结果:试验组的菌回收率均在0.5-2范围内,控制菌常规法验证检出阳性菌,阴性菌未检出.结论:蒲地灌肠液可用常规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 摘要:文章总结1例由接种卡介苗而引发的不良纠纷的处置与体会.此次不良反应事件引起的纠纷属于预防接种纠纷,即药物不良反应纠纷。此次事件中,考虑患者个体差异的因素,发生接种异常反应。由于患者家属对药理知识缺乏了解,以及发生不良反应处理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使得事件消极发展。回顾该事件的处理过程,不良反应发生时,接种人员有对患者家属进行科学的解释,医生有针对不良反应进行及时治疗。但医护人员在处理过程中也存在不足,即未及时报告。及时报告可争取上级卫生行政或业务指导部门的技术支持,科学规范开展不良反应的调查处置,对遭受异常反应者家属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偿,积极化解家长的不安。作为临床药师,此次仅参与不良反应事件纠纷的鉴定工作;若能在不良反应发生时,即参与其中,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同时给予科学宣教,及时进行药学干预,更有益于缓和医患关系。如何防范和减少因药物不良反应引起的医患纠纷是一个热点话题。虽然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不可预料的,但是由此引发的纠纷是可以避免的,应该认真抓好医疗行为的各个环节,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时及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可有效地减少由此引发的医患纠纷。
  • 摘要: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供临床参考.方法:检索搜集关于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文献,并制定纳入文献的标准,根据骨吸收和形成的标志物PINP(1型原胶原N-端前肽)与CTX(血清1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的变化情况来探讨唑来膦酸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给予唑来膦酸治疗后,骨代谢物S-CTX与PINP的量显著减少后并保持在较低范围内,且S-CTX的量减少更多.结论: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不止是单纯抑制骨吸收,而是抑制骨吸收与形成后,保持着较低的代谢水平即减缓了骨转换,且骨吸收量要较骨形成量少的作用机制.
  • 摘要:目的:建立前列丹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方中半枝莲、黄芪、炙甘草、补骨脂、姜黄进行定性鉴别;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君药半枝莲中野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TLC斑点清晰,分离良好,阴性无干扰;野黄芩苷在3.96~79.2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4%.结论:本研究建立的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可靠、稳定、专属性强,可有效用于前列丹颗粒的质量控制.
  • 摘要:目的:建立复方首乌藤合剂的质控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合剂中的首乌藤、合欢皮和五味子进行定性鉴别.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各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及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色谱清晰,附近无杂质斑点干扰.芦丁在9.12~27.36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A=0.03455C-0.11034(r=0.999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1.0%(RSD=1.58%).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有效、灵敏、准确、重现性好、专属性强,可作为复方首乌藤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 摘要:目的:提高口服缓控释制剂用药合理性.方法:查阅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和生物医学外文全文服务系统等数据库.结果:各口服缓控释制剂需注意其用法、用量的交代.结论:口服缓控释制剂准确的用药指导是其用药合理性的保证.
  • 摘要:文章介绍了泽泻的化学成分以及泽泻利尿的药理作用,螺内酯片又名安体舒通片,因其结构与醛固酮相似,为醛固酮的竞争性抑制剂。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从而干扰醛固酮对上述部位钠重吸收的促进作用,促进Na+, CL-的排出而产生利尿,因Na+-K+交换机制受抑,钾的排出减少,故为留钾排钠利尿药。泽泻、螺内酯同为留钾排钠利尿药。因此泽泻与含泽泻的中药制剂与螺内酯合用时,发生高钾血症的机会增加,二者不宜合用。
  • 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所致高血压的原因及其防治.方法:通过介绍1例肺癌患者在应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压升高的病例,结合相关资料从临床药师的角度分析其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结果: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应用于肿瘤患者时可引发高血压,尤其是具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故在临床应用中临床药师的及时干预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临床药师应通过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加强特殊人群的药学监护工作,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 摘要:本文对在临床工作中发现1例阿司匹林引起的NSAIDs相关性胃病患者的病例进行了分析,临床药师参与了该患者的的整个治疗过程,不仅在药物治疗方案方面给出了药师的专业意见,而且对患者进行了宣教,保证了医嘱的正确执行,从而保证了疗效,在临床药物治疗工作中发挥了一定作用。通过该病例,提示临床药师在以后的工作中可重点关注药源性疾病相关的诊断和治疗,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配合临床医生,真正担负起药物治疗的责任;同时还应注重与患者关系,在选对药的前提下,还应确保药物被正确的使用,这样药师才能临床药物治疗工作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期间经饲管给药相关注意事项,避免或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分析经饲管给药导致饲管堵塞、药物的性质、不良反应、药动学及药效学改变等常见不良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肠内营养支持的置管方式与输注部位、肠内营养制剂及所给药物的特性、给药及冲管的方式等因素均会影响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期间经饲管给药的过程中,临床医护人员应注意合理选择药物制剂,并掌握正确的给药、冲管方法,对相关不良事件提高警惕,妥善处置,并注意临床经验积累,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要不断深入.
  • 摘要:目的:考察小豆蔻明(Cardamonin,CAR)对氧化损伤精子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以期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男性不育的药物.rn 方法:取健康男性精液样本,以LPS诱导氧化损伤,分组加入CAR或维生素C处理15h.倒置相差显微镜测定精子总活力和尾部低渗膨胀率;荧光显微镜观察精子顶体完整率和DNA损伤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精子凋亡率;NBT比色法测定活性氧含量;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WST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Blot法检测p38MAPK、p-p38MAPK蛋白的表达.rn 结果:在脂多糖诱导的氧化损伤中,CAR明显提高精子活力以及降低凋亡率和DFI(P<0.01);并且CAR显著提高精子膜低渗彭胀率和顶体完整率(P<0.01),其中高剂量组CAR的作用较强;CAR显著降低ROS含量和MDA含量,并且明显提高SOD活力(P<0.05),其中高剂量组CAR的作用较强;CAR可剂量依赖性抑制LPS刺激引起的P38MAPK磷酸化(P<0.05),并且CAR对p38MAPK总蛋白的表达无显著性影响;LPS组的p38MAPK磷酸化表达量以及ROS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并且p38MAPK的磷酸化表达量与ROS的含量呈正相关.rn 结论:CAR可提高SOD活力和降低ROS、MDA含量,保护精子氧化应激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剂量依赖性抑制p38MAPK磷酸化有关.
  • 摘要:目的:了解本院消化内科住院问题医嘱的总体现状及原因.方法:汇总分析2015年1月-9月消化内科住院医嘱审核的结果,应用管理学上的帕累托图,将问题医嘱归纳为12类,分析造成不适宜处方的主要、次要及一般因素.结果:问题医嘱类型中,药物溶媒量不适宜、配伍不适宜和给药频次不适宜为主要因素;给药时机不适宜和药物剂量不适宜的为次要因素;其余的为一般因素.结论:临床药师根据主要、次要不适宜用药类型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干预和药学服务,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医疗安全.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