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三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8122篇,会议文献有124篇,学位文献有2002篇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的主要作者有王子今、王永平、刘军,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的主要机构有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郑州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秦汉时期基层官府大量的修缮任务导致对胶的需求量很大,买胶成为基层官吏的一项重要日常事务。秦汉基层官府皆有专门的机构或职官负责胶的采买事宜,秦县中负责采买的是县...
2.[期刊]
史传对夜郎开发、改置、融合的地域记录——以《史记》为引兼及历代史与诗
摘要: 夜郎的发掘始于司马迁所作的《史记》。《史记》记录了司马迁对夜郎的考察以及汉廷对西南夷的开发,其中涉及西南夷和夜郎地域文化信息和大一统观念下的开发沟通下的几种主...
3.[期刊]
摘要: 汉武帝时代,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入新境界的背景下,张骞出使西域,走访远国异族,以“凿空”“使绝国”功绩,得封博望侯。张骞因奉使成功而史上留名。“张骞浮槎...
4.[期刊]
《挣扎的帝国:元与明》和《海与帝国:明清时代》的明史叙事比较
摘要: 《哈佛中国史》和讲谈社“中国史”在国内出版后,以其通俗有趣的写作,赢得了多数读者的好评,其中与明史相关的两本著作亦是如此。上田信和卜正民两者各自的研究方向大体...
5.[期刊]
摘要: 南朝宋孝武帝驾崩后,刘义恭、柳元景、颜师伯三名顾命大臣与戴法兴等恩幸结成党羽,共同执政,形成“永光执政集团”。他们企图通过一系列手段以加强自身权力,甚至凌驾于...
6.[期刊]
摘要: 近代以来,一方面,关于伊尹的甲骨卜辞、青铜器、清华简等新材料不断出土,推动了伊尹研究走向深入。通过梳理这些出土材料及其研究状况,对近代以来伊尹史料的研究基础有...
7.[期刊]
摘要: 明清鼎革之际,赣南地方社会的形势复杂,各地方武装冲突不断,社会秩序全面动荡,赣南士民的心态和立场盘桓于明、清之间。“因变生乱”“由乱而变”是王朝易代之际赣南社...
8.[期刊]
摘要: 三国时期,吴国派辅义中郎将张温出使蜀国。孙权害怕诸葛亮会有意为难张温,但张温却毫不担心。他在呈给蜀国的文书中刻意称颂蜀汉,以表明和解的诚意和重建两国关系的意愿...
9.[期刊]
摘要: 刘凤云的《钱粮亏空:清朝盛世的隐忧》在国家政治的视野下,基于康雍乾嘉道五朝发展的大势,梳理钱粮亏空案的演进脉络,主要依据官方文献分析清廷在解决财政危机、吏治腐...
10.[期刊]
摘要: 宦官作为中国古代宫廷内侍奉皇室的官员,本是日常生活方面的事务官,但随着汉朝皇权的不断加强,宦官的地位也出现了上升。东汉时期甚至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东汉和帝以...
11.[期刊]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明兴坏之理——《史记》思想意义的重新解读
摘要: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在历史叙述中既坚持秉笔直书的客观精神,如实记叙了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年朝代兴亡的历史事迹,又体现着鲜明的主体意识,...
12.[期刊]
摘要: 秦朝末年秦国的三十万大军包围了赵国,赵王连夜向楚怀王求救。楚怀王立刻任命宋义为将军,项羽为副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
13.[期刊]
摘要: 在汉代,“西南夷”不仅是一个族群概念,还是一个地域概念。其时存在两种与西南夷有关的“徼”:一是限定“西南夷”所在的巴蜀之徼;二是将“西南夷”分为两部分的西南夷...
14.[期刊]
摘要: 楚历是早期历法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内容。“楚历”概念提出40余年来,已形成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楚历建正、岁首和楚历复原、参数、纪时制度等方面内容。建正...
15.[期刊]
摘要: 律令是社会的产物,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置后律》的户主继承顺位没有“同产”,而将“同产子”作为选择,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产”关系源流表明,选择“同...
16.[期刊]
摘要: 骑兵在西汉与安息边疆整合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既是实现帝国边疆战略的主要手段,也是掌控边疆秩序的武力保障。从军事史视角来看,骑兵的发展标志着战争模式的转变...
17.[期刊]
摘要: 宗室成员是北魏统治集团的最上层,实现士族化乃其立足中原的关键,婚媾在此方面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择偶标准的设定反映了上层阶级的内部关系和演变格局。汉化改革如火...
18.[期刊]
摘要: 桓温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先后担任琅琊太守、徐州刺史、扬州牧、平北将军、徐兖二州刺史等要职,这些任职和京口有着密切联系,他对京口也有着特殊的感情。
19.[期刊]
摘要: 宁康三年(375年),桓冲自解扬州出镇徐州,扬州刺史由谢安接任,1年后,桓冲复解徐州,并移镇姑孰。谢氏家族取代桓氏家族成为东晋执政士族。关于桓冲自解扬州之因,...
20.[期刊]
摘要: 边有猷是封邑历史上并不多见的封丘籍历史人物,被明朝状元孙继皋誉为“名高汉室二千石”,被后人尊为先贤。进士出生的边公,为官政绩卓著,造福百性,辞官后修志续史,延...
1.[会议]
摘要: 北魏王朝立国近一个半世纪,先后定都盛乐、平城、洛阳,期间,与周边数十个国家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往来.定都平城时,各国遣使朝献、商人贸易、僧侣传道都到平城去,...
2.[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封禅书》等相关材料,就秦始皇海洋意识形成的基础、秦始皇对海外世界的向往与徐福东渡计划的提出和批准、秦始皇的造神以及水神与海...
3.[会议]
摘要: 秦国在700年漫长的生存发展竞争称霸争雄兼并统一的进程中,从来是软硬兼施,恩威并重,而不仅是所谓的虎狼之国,杀人机器.其文攻德治方面,也有深谋远虑,运筹帷幄,...
4.[会议]
摘要: 《宋书》卷四一原有《宣贵妃传》一篇,后在流传过程中亡佚.今本《宋书·始平孝敬王子鸾传》有一大段内容不符合《汉书》以来的正史皇子传记书法,这实际上是原本《宋书·...
5.[会议]
摘要: 两汉之间的诸家“续《太史公书》”及班彪的《史记后传》,可以视为《汉书》文本形成的第一个阶段,这一时期《汉书》编撰尚未与政治发生太多关联.明帝永平五年(62)以...
6.[会议]
摘要: 本文利用《史记》、《汉书》及悬泉汉简、居延汉简中有关郑吉的史料,对《汉书·郑吉传》进行考证与补充,还原出郑吉的人生经历:郑吉曾在出任西域都护前四出西域,分别为...
7.[会议]
摘要: 成汉为两晋之际巴氐李氏于巴蜀地区所建政权.李氏作为一个具有一定“蛮夷”特征的“外来集团”,如何平衡巴蜀区域内各方关系并构建其政权是成汉国家兴亡的关键.张炜《试...
8.[会议]
摘要: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严格说来不是一个朝代,只是夹在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个短暂的历史过程.文中对三国叙事的传世文本和传播途径进行了梳理,这只是一个层累地造成的文化...
9.[会议]
摘要: 东汉碑刻是汉代人书写"当代"的直接史料,其中的"循吏"包括了"两干石"以及县令长一级的临民之官.碑文撰作者普遍强调碑主导德齐礼、移风正俗方面的治绩;而在凸显教...
10.[会议]
摘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洛阳伽蓝记提要》记载:“其间叙尔朱荣等变乱之事,委曲详尽,多足与史传参证.其他古迹、艺文及外国土风道里,采摭繁富,亦足以广异闻.”本文对《...
11.[会议]
摘要: 《汉书·艺文志》著录名家著作有七种:《邓析》二篇、《尹文子》一篇、《公孙龙子》十四篇、《成公生》五篇、《惠子》一篇、《黄公》四篇、《毛公》九篇.后世学者研究名...
12.[会议]
摘要: 《史记》和《战国策》都是研究战国纵横家张仪形象的重要典籍.在《战国策》基础上整理成书的《史记》虽然经过核查,避免了很多《战国策》中的错误,但是因为当时战国时期...
13.[会议]
摘要: 古史传说的研究,因为方法、材料、立场等各种原因,可以说是先秦史研究中头绪最为纷繁、意见最难得到统一的一个领域,不说清代以前学者的研究,就是近代自"古史辨"运动...
14.[会议]
摘要: 据各类文献资料所载及各位学者对北魏畿上塞围所持的不同观点,笔者认为,高旺与刘仲二位的观点,即北魏畿上塞围是呈全封闭的环状长城较有说服力,也符合史料所载述。其实...
15.[会议]
摘要: 徐福东渡最早的历史记载见于伟大的信史《史记》.徐福东渡是历史史实,徐福也是伟大的史学人物,徐福也是中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但是千余字的历史记载毕竟不能...
16.[会议]
摘要: 相比较《史记》、《汉书》而言,《三国志》更重视官职位次在人物合传方面的意义.这是《三国志》列传编纂遵循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表这一内在理路完成所呈现的结果....
17.[会议]
摘要: 刘玄能在王莽末年被推举为皇帝,承继西汉法统,是绿林将领和南阳士大夫共同合作的结果,他具备担当此任的能力、出身、威望等优势.旧史所言帝位本该属于豁达"成明"的刘...
18.[会议]
摘要: 班彪(公元3-54),字叔皮,扶凤安陵(今陕西咸阳)人.祖父班况,汉成帝时为越骑校尉;父班稚,汉哀帝时为广平太守.班彪出身于世家,子班固、班超,女班婕妇,都是...
19.[会议]
摘要: 《后汉书》载黄巾拜郑玄事,并非向壁虚构.郑玄兼综今、古文经学,在其丰赡所学里,善图谶、通《易》理这两项内容,与黄巾太平道存在思想交叠处,且在终极理想秩序之追求...
20.[会议]
摘要: 《长安新出土墓志》是近年新出版的重要墓志资料,涉及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有不少有关魏晋南北朝史的重要内容.本文以相关典籍资料,考释了《长安新出土墓志》中有关南北朝...
1.[学位]
摘要: 传统纹样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但其中针对忍冬纹的系统认知和造型特征的研究,并不多见。忍冬纹出现于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最为兴盛...
2.[学位]
摘要: 随着近年来大量秦汉简牍的整理与出版,有关秦汉“市籍”的资料增多,为市籍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契机。论文基于文献研究法与二重证据法,对秦汉市籍的定义、有市籍者的身...
3.[学位]
摘要: 目前学术界关于考课制度研究已经相当成熟,但专门论述秦代考课制度的成果不多。以里耶秦简牍材料为基础,结合最新的校释,以及睡虎地秦简、岳麓秦简材料,采用传世文献与...
4.[学位]
摘要: 在里耶秦简牍中,迁陵县少内主管县级金钱和器物。作为秦代地方职官,迁陵县少内的秩级属于有秩。其地位高于令佐和令史,与仓、田和库等县廷其他机构地位相当。迁陵县少内...
5.[学位]
摘要: 符命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思想文化现象,它与上古社会的原始信仰(如占卜、图腾崇拜、动植物崇拜、自然崇拜等等)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又是先秦以来天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
6.[学位]
摘要: 秦汉时期战争俘虏的称谓是延续先秦时期的有关称谓并有些许改变。对于战俘的处置方式,主要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是对敌方战俘的处置方式,主要有:罚做奴隶、囚禁、迁...
7.[学位]
摘要: 汉代凉州是汉武帝时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西汉时期,凉州仅为监察州,东汉时,刺史职权不断扩大,凉州随之转变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掌一州军政。凉州地处西北战略要地,是...
8.[学位]
摘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大分裂时期。处于频繁而激烈争斗中的各政权,为了生存发展,总体上重视立国之本的农业。 农业生产的发展程度与耕牛在农业生产...
9.[学位]
摘要: 本文以碑刻资料为中心,考察宋至清代陕西药王山道教发展的过程及其表现形式,探讨道教、官绅与民间社会之间的关系,揭示道教地方化的历史机制和时代特征。 药王山地处...
10.[学位]
摘要: 面对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的局面,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开始对此礼进行规范,军礼便是其中之一。与周、春秋战国时期相比,秦汉军礼更多集中在军队训练或者是战争过程中需...
11.[学位]
摘要: 汉王朝自武帝始积极经营西域,汉匈之间围绕西域的归属问题展开了长期激烈的争夺,而车师因为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又成为汉匈在西域争夺的重点。元帝初元元年,汉廷鉴于长期在...
12.[学位]
摘要: 两汉时期的汉匈实力强弱对比,影响了汉匈在交界处势力范围的变化,进而左右了以汉为代表的农耕民族与以匈奴为代表的游牧民族之间农牧界线的变迁,农牧界线在不同时期的历...
13.[学位]
摘要: 异象是对带有神秘或玄幻色彩现象的总称,包括祥瑞、灾异、鬼神、天象等范畴,多富含政治色彩。汉魏时期的统治阶级对天人之事密切关注,史籍中对于超出常事常理范围的异象...
14.[学位]
摘要: “苍梧”为岭南地区历史悠久的文化符号,先秦时期即有“苍梧族”与“苍梧古国”等见于文献记载。汉代苍梧郡为汉武帝所置岭南九郡之一,位于岭南中部,地理位置独特,岭南...
15.[学位]
摘要: 北朝自拓跋氏建立北魏后二百多年里一直是少数民族统治下的政权,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一时期女性的婚姻具有胡汉杂糅的特点。北魏建立以前拓跋鲜卑族仍处在氏族社会,过着...
16.[学位]
摘要: 渤海高氏是中古时代的士族高门,高欢家族自称出自渤海高氏,近几十年来学者们大都倾向于认为高欢家族谱系是出于伪造,但是近年又有学者提出史传中记载的高欢家族谱系是真...
17.[学位]
摘要: 三国时期,战乱频繁,群雄逐鹿,“人谋”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间谍活动的隐秘属性自然使其成为了“人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前代间谍活动的影响与理论指导下,统治...
18.[学位]
摘要: 《荆楚岁时记》是我国第一部地域时间民俗志,展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岁时节令民俗文化的全貌,岁时节令饮食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梳理并归纳了《荆楚岁时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