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

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1年内共计244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基础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4篇、专利文献92786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中华儿科杂志、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等; 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的相关文献由956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国林、于泳浩、任海涛等。

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4 占比:0.26%

专利文献>

论文:92786 占比:99.74%

总计:93030篇

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发文趋势图

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

-研究学者

  • 王国林
  • 于泳浩
  • 任海涛
  • 王公明
  • 田玉科
  • 陈建平
  • 杨辉
  • 关鸿志
  • 安珂
  • 崔丽英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张志花; 黄日明; 林宏; 李建军; 符浪花; 张晓龙; 葛芳芳
    • 摘要: 总结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于2020年1月4日收治的1例突触蛋白-3αIgG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预后特点.该患者为男性,56岁,病前存在感染的前驱症状,主要表现为快速进展的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难治性癫痫、癫痫持续状态,偏侧肌张力障碍伴不自主运动,伴有心率、呼吸增快,大汗淋漓等自主神经受累表现,可疑存在中枢性低通气,临床表现类似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影像学提示双侧海马、颞叶、岛叶对称性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高信号.脑脊液检查常规、生化基本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阴性,脑脊液病毒系列正常.经过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及后续静脉滴注入免疫球蛋白治疗,患者病情未见好转,出院数天后死亡.突触蛋白-3o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表现类似NMDAR脑炎,临床表现严重,在临床检查NMDAR抗体阴性时需要进一步检测突触蛋白-3α抗体以明确诊断.
    • 张志花; 黄日明; 林宏; 李建军; 符浪花; 张晓龙; 葛芳芳
    • 摘要: 总结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于2020年1月4日收治的1例突触蛋白-3αIgG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预后特点.该患者为男性,56岁,病前存在感染的前驱症状,主要表现为快速进展的认知功能障碍、精神行为异常,难治性癫痫、癫痫持续状态,偏侧肌张力障碍伴不自主运动,伴有心率、呼吸增快,大汗淋漓等自主神经受累表现,可疑存在中枢性低通气,临床表现类似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影像学提示双侧海马、颞叶、岛叶对称性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高信号.脑脊液检查常规、生化基本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阴性,脑脊液病毒系列正常.经过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及后续静脉滴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患者病情未见好转,出院数天后死亡.突触蛋白-3α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表现类似NMDAR脑炎,临床表现严重,在临床检查NMDAR抗体阴性时需要进一步检测突触蛋白-3α抗体以明确诊断.
    • 刘慧勤; 任海涛; 高鑫雅; 赵燕环; 范思远; 时英英; 李玮; 张杰文; 关鸿志
    • 摘要: 目的 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anti-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的脑脊液细胞学特点.方法 收集2015-01-01—2018-12-31河南省人民医院及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抗NMDAR脑炎患者的脑脊液细胞学、常规、生化、抗NMDAR抗体滴度、寡克隆区带等结果,并分析其特点.结果 共收集164例患者.112例患者脑脊液细胞学可见炎性反应,炎性反应为轻、中、重度者分别为46、58、8例.89例为淋巴细胞性炎性反应,22例为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性炎性反应,1例为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性炎性反应.51例可见激活淋巴细胞,16例可见浆细胞.45.9%(51/111)的患者可见脑脊液特异性寡克隆区带.脑脊液常规正常患者改量Rankin量表评分(m RS)与脑脊液细胞学白细胞计数、炎性反应程度呈正相关(r=0.259,P=0.047;r=0.264,P=0.043),且脑脊液细胞学炎性反应组神经功能残障程度(m RS>3)较脑脊液细胞学阴性组更重(χ2=5.544,P=0.019).结论 脑脊液细胞学具有发现脑脊液常规阴性患者炎性反应的检测能力及评价抗NMDAR脑炎患者神经功能严重程度的价值,可作为评估抗NMDAR脑炎的重要方法.
    • 刘斌; 关鸿志; 任海涛; 范思远; 刘曼歌; 王晶; 徐晓璐; 崔丽英
    • 摘要: 目的 分析总结合并小脑共济失调的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1-2019年诊治的抗NMDAR脑炎患者中合并小脑共济失调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与预后.结果 347例抗NMDAR脑炎患者中共有15例(4.3%)合并小脑共济失调,其中1例患者合并卵巢畸胎瘤,男性7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28岁,从脑炎发病到出现小脑症状平均病程30.8 d,极期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平均3.73分,脑脊液白细胞中位数28×106/L.15例患者均接受了一线免疫治疗,1例患者接受了利妥昔单抗二线免疫治疗,9例患者接受了吗替麦考酚酯长程免疫治疗.随访时间7~66个月,末次mRS评分平均2.73分,预后良好者(mRS评分≤2分)6例(6/15).结论 抗NMDAR脑炎合并小脑共济失调者相对少见,此类患者在神经功能方面预后较差,应及时识别抗NMDAR脑炎患者的小脑共济失调症状,采用规范的免疫治疗方案和长程免疫治疗,以期改善预后.
    • 沈敏慧; 俞海; 刘小妮; 杨文波; 张祥; 李亚蓉; 张晓玲; 陈向军
    • 摘要: 目的 分析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合并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抗体双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并为其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血清抗MOG抗体和脑脊液抗NMDAR抗体均阳性的18例患者(双抗体阳性组),并利用SPSS软件进行简单随机抽样,随机选取同期就诊的血清抗MOG抗体单阳性的20例患者(抗MOG组)和脑脊液抗NMDAR抗体单阳性的20例患者(抗NMDAR组)进行组间比较.收集并分析3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检查结果及预后差异.结果 3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抗体阳性组患者的症状通过聚类分析分为两类症状群,分别与抗MOG组和抗NMDAR组聚类分析后得到的症状群相对应,通过对应分析再次验证亦然.双抗体阳性组与抗MOG组相比,癫痫发作(8/18比3/20,P=0.016)、精神行为异常(8/18比0/20,P=0.001)、视力障碍(8/18比17/20,P=0.016)、构音障碍/吞咽障碍(8/18比1/20,P=0.007)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抗体阳性组与抗NMDAR组相比,精神行为异常(8/18比19/20,P=0.001)、共济失调(12/18比1/20,P<0.001)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两两比较,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合并率、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合并率、抗核抗体合并率、脑脊液压力、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氯化物、葡萄糖水平、寡克隆区带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7;应用Bonferroni校正进行多组间两两比较,以P<0.017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抗体阳性组与抗NMDAR组相比,头颅磁共振成像有无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18比8/20,P<0.001).双抗体阳性组、抗MOG组和抗NMDAR组患者治疗前初始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72±0.96)分、(2.75±0.97)分和(3.95±0.76)分,F=10.004,P<0.001],治疗后6个月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22±1.44)分、(0.40±0.75)分和(1.20±1.24)分,F=3.153,P=0.051];疾病复发率在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18、14/20和5/20,P=0.017).结论 抗MOG抗体和抗NMDAR抗体可以同时存在,出现临床表型的重叠,为一种新的综合征——MOG抗体病合并抗NMDAR脑炎重叠综合征(MNOS).MNOS患者病情多重于MOG抗体相关疾病(MOGAD)患者,但MNOS、MOGAD、抗NMDAR脑炎患者均对免疫抑制治疗反应良好.建议对MNOS和MOGAD患者早期应用二线免疫治疗降低复发率.
    • 何亚玲; 沈雪阳; 葛朝明
    • 摘要: 近年来,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及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相关疾病在同一患者体内同时或先后出现的报道逐渐增多,学者们将这类疾病统称为MOG抗体病及抗NMDAR脑炎重叠综合征(MNOS).MNOS在临床表现、治疗、预后等方面不同于单纯的抗NMDAR脑炎或MOG抗体病,但因缺乏认识,临床医师往往容易忽视患者的一些临床表现,将这类综合征诊断为单纯的抗NMDAR脑炎或MOG抗体病,以致延误病情,影响预后.为加强对MNOS的认识,该文从MNOS的病因假说、发病人群特征、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疾病进程中的抗体特征、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对该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 张艳; 陈卫碧; 刘刚; 黄荟瑾; 宿英英
    • 摘要: 目的 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运动障碍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 对2012年6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收住院治疗的前瞻性录入的163例抗NMDAR脑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是否出现运动障碍将患者分为运动障碍组(75例,46.0%)与非运动障碍组(88例,54.0%),于患者免疫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和预后等指标有无差异.结果 163例抗NMDAR脑炎患者中,男性91例(55.8%),女性72例(44.2%),年龄26(19,34)岁.运动障碍组75例中,口面部肌张力障碍50例(66.7%)、肢体刻板动作45例(60%)、舞蹈样动作28例(37.3%)、偏身投掷动作9例(12.0%)、运动迟缓7例(9.3%)、震颤5例(6.7%)、肌张力障碍持续状态13例(17.3%).与非运动障碍组患者相比,运动障碍组患者合并卵巢畸胎瘤(分别为14.7%、3.4%)、免疫治疗前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5分(分别为76.0%、33.0%)、脑电图异常(分别为89.3%、77.3%)、腰椎穿刺压力增高(分别为53.3%、34.1%)、脑脊液白细胞增高(分别为73.3%、51.1%)、脑脊液NMDAR抗体强阳性(分别为44.0%、25.0%)、收住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分别为60.0%、9.1%)、接受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分别为80.0%、40.9%)、血浆置换(分别为36.0%、3.4%)、免疫抑制剂治疗(分别为37.2%、17.0%)的比例更高,发病至开始免疫治疗天数更短[分别为20(10,33)、35(15,77)d],免疫治疗至开始好转天数更长(分别为34(20,60)、20(15,35)d),并且上述指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预后与复发情况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近半数抗NMDAR脑炎患者出现表现形式多样的运动障碍,运动障碍严重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经过积极的免疫治疗和对症治疗,大多数患者运动障碍随着原发疾病治疗好转而好转.
    • 苏林; 白晓清; 赵亓; 郭素倩; 王国林; 于泳浩
    • 摘要: 目的 评价脊髓P2Y1嘌呤受体(P2Y1R)在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形成中的作用及其与脊髓NMDA受体(NR)1和NR2B功能的关系.方法 鞘内置管成功的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10~12周龄,体重250~ 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n=8):对照组(C组)、P2Y1R拮抗剂MRS2179组(M组)、瑞芬太尼组(R组)、瑞芬太尼+MRS2179组(R+M组)、切口痛+瑞芬太尼组(I+R组)和切口痛+瑞芬太尼+MRS2179组(I+R+M组).C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10 min后经尾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1 ml·kg-1·min-160 min;M组鞘内注射MRS21790.6 nmol/kg,10 min后经尾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1 ml·kg-1·min-160 min;R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10 min后经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 μ,g·kg-1·min-160 min;R+M组鞘内注射MRS21790.6 nmol/kg,10 min后经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 μg·kg-1·min-160 min;I+R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μl,10 min后经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μg·kg-1·min-160 min,瑞芬太尼输注开始后10 min制备切口痛模型;I+R+M组鞘内注射MRS21790.6 nmol/kg,10 min后经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μg·kg-1·min-160 min,瑞芬太尼输注开始后10 min制备切口痛模型.分别于输注瑞芬太尼或生理盐水前24 h、输注停止后2、6、24和48 h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热缩足潜伏期(TWL)和冷板抬足次数.最后一次痛阈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脊髓L4-6节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P2Y1R、磷酸化NR1(p-NR1)、NR1、磷酸化NR2B(p-NR2B)和NR2B表达,并计算p-NR1/NR1比值及p-NR2B/NR2B比值,采用RT-PCR法检测P2Y1R、NR1和NR2B的mRNA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R组MWT降低,TWL缩短,冷板抬足次数增加,脊髓P2Y1R及其mRNA、NR1及其mRNA、p-NR1、NR2B及其mRNA、p-NR2B表达上调,p-NR1/NR1比值和p-NR2B/NR2B比值升高(P<0.01).与R组比较,R+M组MWT增加,TWL延长,冷板抬足次数减少,脊髓P2Y1R、p-NR1、NR1及其mRNA、p-NR2B、NR2B及其mRNA表达下调,p-NR1/NR1比值和p-NR2B/NR2B比值降低(P<0.05或0.01);与I+R组比较,I+R+M组MWT增加,TWL延长,冷板抬足次数减少,脊髓P2Y1R、p-NR1、NR1及其mRNA、p-NR2B、NR2B及其mRNA表达下调,p-NR1/NR1比值和p-NR2B/NR2B比值降低(P<0.01).结论 脊髓P2Y1R可增强NR1和NR2B功能,该作用可能参与了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的形成.
    • 安月; 叶宏远; 王艳; 张江
    • 摘要: 自身免疫性脑炎(AE)泛指通过自身免疫机制引起相对可逆的神经元损害,出现神经元功能障碍,导致机体产生系列临床症状的疾病。2010年国内报道首例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其后陆续报道其他针对神经系统不同靶点的AE,其中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ASPR2)抗体相关脑炎临床罕见,目前国内报道仅十余例。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抗CASPR2抗体相关脑炎的临床资料进行报道。
    • 刘静; 樊春秋; 刘爱华; 杨冬菊; 陈芳; 韩建
    • 摘要: 视阵挛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扫视侵扰类型,是多方向的无规则的无间歇期的连续性快速眼球运动,导致眼球固视维持障碍类似“跳舞”.报道1例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患者所伴发的视阵挛体征.该患者于病程第5周病情达峰,在非惊厥持续状态基础上出现视阵挛现象,伴口角及四肢频繁不自主抽动.在抗癫痫、甲泼尼龙及丙种球蛋白冲击等积极治疗下,视阵挛现象至病程第7周逐渐缓解.国内关于此类眼征的报道不多,结合文献分析其可能的产生机制,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体征的认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