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400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4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294000篇;相关期刊183种,包括中华传染病杂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四川省畜牧兽医学会2014学术年会、2010大熊猫繁育技术委员会年会、第六届全国草莓大会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相关文献由174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加波、唐小飞、庞耀珊等。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4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94000 占比:99.87%

总计:294396篇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发文趋势图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研究学者

  • 刘加波
  • 唐小飞
  • 庞耀珊
  • 谢芝勋
  • 邓显文
  • 任玉鹏
  • 刘建奎
  • 孙应明
  • 岳华
  • 张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曹娴; 浦晓红; 许晔琼; 赵一琳; 俞建峰; 陈洁; 宛传丹
    •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检测前热灭活处理对核酸稳定性和检测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2—7月常熟市医学检验所接收的2019-nCoV核酸阳性标本,检验操作严格按照三级生物安全防控进行前处理分装。标本分为未灭活组(20份)和热灭活组(30份),未灭活组根据不同待检时长分为2 h组、8 h组、24 h组、48 h组,每组5份;热灭活组分为热灭活组1(56°C,30 min)、热灭活组2(56°C,60 min)、热灭活组3(56°C,2 h),每组10份。采用全自动核酸提取仪提取核酸后,以双重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019-nCoV的ORF1ab基因和N基因片段。阳性将呈典型S形曲线扩增,记录并比较各组基线与曲线指数增长拐点所对应的循环数(CT值)。结果热灭活组1、热灭活组2、热灭活组3的ORF1ab基因和N基因CT值均明显高于未灭活组(ORF1ab基因:30.5±0.4、32.3±0.4、36.1±0.5比27.3±0.3,N基因:30.1±0.6、34.1±0.5、37.2±0.5比27.2±0.4,均P0.05)。热灭活组1、2、3对高浓度核酸(5×10^(5)个拷贝/mL)的CT值均明显高于未灭活组(ORF1ab基因:31.5±0.3、33.3±0.4、37.3±0.6比26.3±0.3,N基因:31.1±0.7、34.2±0.5、38.8±0.3比25.2±0.4,均P<0.05)。结论热灭活处理可影响2019-nCoV核酸的稳定性,降低ORF1ab基因和N基因的扩增CT值。48 h内待检时长对ORF1ab和N基因的扩增CT值无显著影响。2019-nCoV核酸筛查应加强三级防护,避免热灭活处理,有利于提高2019-nCoV阳性样本的筛查效率。
    • 林楚云; 刘建奎; 林志锋; 林日丹; 杨小燕; 戴爱玲
    • 摘要: 为确诊福建某原种猪场保育猪群临床暴发的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以及了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毒株流行情况,从该猪场采集2周龄~8周龄各周龄段保育猪临床疑似发病猪全血各5份,将各周龄段5份血样各取50μL混匀,并分别命名为2W、3W、4W、5W、6W、7W、8W。利用PRRSV ORF5基因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方法进行检测,并对阳性结果进行ORF5基因序列分析。RT-PCR结果显示,2周~4周的保育猪全血中未检出PRRSV,5周~8周的保育猪全血中检出PRRSV。ORF5基因序列分析显示,5W毒株的ORF5基因与JXA1、HuN4和TJ等HP-PRRSV代表毒株同源性较高,为95.4%~95.6%,而与NADC30、VR2332、QYYZ等毒株的同源性较低,为82.7%~87.4%;6W、7W、8W毒株的ORF5基因与NADC30、FJZ03、FJY04和CHsx1401等类NADC30 PRRSV代表毒株同源性较高,为88.9%~91.6%,而与JXA1、VR2332、QYYZ等毒株的同源性较低,为83.3%~85.6%。基于ORF5基因构建的遗传进化树显示,5W毒株属于HP-PRRSV,6W、7W、8W毒株属于类NADC30 PRRSV。结果表明,该猪场保育猪存在类NADC30和HP-PRRSV毒株混合感染。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省防控PRRS提供理论依据。
    • 黄思琦; 黄坚; 杨晓农; 郭琪; 李妍
    • 摘要: 为了解四川成都市猫诺如病毒(FNoV)的感染情况,应用公开报道的3对PCR引物对127份临床采集的猫粪便样本(含临床腹泻样本71例,临床健康样本56例)进行FNoV核酸检测,并根据病毒基因片段序列构建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采用猫诺如病毒特异性引物FNoV-F9/R15的检出率为9.45%(12/127),高于采用杯状病毒广泛性引物p289d-p290d(2.36%,3/127)及诺如病毒特异性引物JV12Y/13I的检出率(0.79%,1/127).检测发现在临床阳性样本中存在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猫肠道冠状病毒(FECoV)和猫星状病毒(FAstV)的混合感染.12株临床阳性样本病毒的RNA聚合酶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它们与GenBank上提交的猫诺如病毒及狮子诺如病毒处于同一分支,证实为猫诺如病毒.基于VP1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毒株间核苷酸同源性为89.0%?100.0%,氨基酸同源性为96.5%?100%,均位于诺如病毒G1V.2分支.临床毒株可分为2个分支,其中4株与日本毒株(GenBank登录号:LC389583)、美国毒株(GenBank登录号:JF781268)关系紧密;而另外3株则独立聚为1个分支,并存在共有的氨基酸变异位点.结果表明,成都市猫群中存在FNoV的流行,并与其他猫肠道病毒呈现混合感染.采用引物FNoV-F9/R15检测灵敏度高,适用于FNoV的临床检测.由于FNoV基因不断变异,存在临床发病风险,需要对其进行持续监测.
    • 林楚云; 刘建奎; 林志锋; 林日丹; 杨小燕; 戴爱玲
    • 摘要: 为确诊福建某原种猪场保育猪群临床暴发的疑似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以及了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毒株流行情况,从该猪场采集2周龄?8周龄各周龄段保育猪临床疑似发病猪全血各5份,将各周龄段5份血样各取50 μL混匀,并分别命名为2W、3W、4W、5W、6W、7W、8W.利用PRRSV ORF5基因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方法进行检测,并对阳性结果进行ORF5基因序列分析.RT-PCR结果显示,2周~4周的保育猪全血中未检出PRRSV,5周~8周的保育猪全血中检出PRRSV.ORF5基因序列分析显示,5W毒株的ORF5基因与JXA1、HuN4和TJ等HP-PRRSV代表毒株同源性较高,为95.4%?95.6%,而与NADC30、VR2332、QYYZ 等毒株的同源性较低,为82.7%?87.4%;6W、7W、8W毒株的ORF5基因与NADC30、FJZ03、FJY04和CHsx1401等类NADC30 PRRSV代表毒株同源性较高,为88.9%~91.6%,而与JXA1、VR2332、QYYZ等毒株的同源性较低,为83.3%?85.6%.基于ORF5基因构建的遗传进化树显示,5W毒株属于HP-PRRSV,6W、7W、8W毒株属于类NADC30 PRRSV.结果表明,该猪场保育猪存在类NADC30和HP-PRRSV毒株混合感染.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省防控PRRS提供理论依据.
    • 王海东; 林飞; 林伟青
    • 摘要: 目的:观察鼠曲草提取液对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发膀胱肿瘤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2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高、中、低剂量组4组,每组30只.经膀胱内灌注MNU(1 mg/次,1次/2周,共4次)诱发膀胱肿瘤,对照组正常饮水,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高、中、低剂量鼠曲草提取液代水喂食,于第12周处死全部大鼠,取其膀胱组织标本,观察其成瘤率.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调亡情况,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膀胱癌组织存活蛋白(Survivin)表达.结果: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膀胱癌成瘤率分别为60%(18/30)、75.86%(22/29)、86.21%(25/29),而对照组大鼠膀胱癌成瘤率为100%(28/28).TUNEL法原位检测发现鼠曲草提取液可显著促进膀胱癌细胞的调亡,且与剂量相关;大鼠膀胱癌组织Survivin表达显示鼠曲草提取液可显著降低大鼠膀胱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结论:鼠曲草提取液对大鼠膀胱癌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
    • 胡颖
    • 摘要: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用于GⅠ型和GⅡ型诺如病毒的检测效能.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有腹泻、腹痛、呕吐症状患儿40例,采集两份粪便样本检测GⅠ型和GⅡ型诺如病毒,均采用荧光定量RT-PCR与常规RT-PCR检测方式,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 常规RT-PCR对诺如病毒的检测灵敏度为82.4%(28/34),特异度3/6,阳性预测值90.3%(28/31),阴性预测值3/9,准确率77.5%(31/40).荧光定量RT-PCR对诺如病毒的检测灵敏度为100%(34/34),特异度5/6,阳性预测值97.1%(34/35),阴性预测值5/5,准确率97.5%(39/40).结论 荧光定量RT-PCR与常规RT-PCR对GⅠ型和GⅡ型诺如病毒均有一定的检测效果,但前者更准确.
    • 王若木; 孙连静; 赵硕; 钟莲; 袁婷婷; 陈樱; 韦祖樟; 黄伟坚; 欧阳康
    • 摘要: 为建立一种快速鉴别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G1型/G2型感染的RT-PCR方法,基于PEDV的S基因和E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PEDV的分型引物和鉴别引物,经过敏感性试验、重复性试验等一系列反应条件的优化,成功建立了鉴别PEDV G1/G2型感染的双重RT-PCR方法;通过目的片段的数量来判断PEDV的感染类型,其中,PEDV G1型感染可扩增得到一条目的片段(249 bp),G2型感染扩增得到两条目的片段(840 bp和249 bp).利用该方法对采自广西不同地区的92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样品55份,其中,G2型样品53份,G1型样品2份.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易,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快速鉴别PEDV G1/G2型的感染.
    • 庄晓苹; 林琼琼; 季剑乐; 朱暐
    • 摘要: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脾酪氨酸激酶基因(spleen tyrosine kinase,SyK)、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PCR方法分别检测120例乳腺癌组织、100例正常乳腺组织、100例纤维腺瘤组织之间的SyK和HGF基因表达,分析乳腺癌组织中二者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并对其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SyK、HGF mRNA的表达在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及纤维腺瘤组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二者表达在其他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yK、HGFmRNA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脉管侵犯相关(P<0.05),但与年龄、肿块直径无关(P>0.05).120例乳腺癌患者的随访结果为术后5年内死亡人数为8例,占6.67% (8/120),生存中位数时间为47个月,采用Kapla-Meier法对12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即比较组与预后组,结果显示对两组生存曲线整体比较的Log Rank检验结果为P=0.009,Breslow检验结果为P=0.018.按照Log Rank检验的结果,可以认为两组表达对患者的生存率有差异,预后组与生存状态呈负相关(r=-0.202,P<0.05).结论 SyK、HGF参与乳腺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SyK缺失或HGF过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可作为乳腺癌预后判断的指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