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机构
反腐败机构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1年内共计10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世界政治、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773135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党建、党课、共产党员:上半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九届(2014)中国管理学年会等;反腐败机构的相关文献由82位作者贡献,包括任建明、孙宏光、冉刚等。
反腐败机构—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73135篇
占比:99.99%
总计:773242篇
反腐败机构
-研究学者
- 任建明
- 孙宏光
- 冉刚
- 蔡文杰
- 郭轩宇
- 何增科
- 张君翼
- 张振
- 戴立言
- 朱立恒
- 陶林
- F·丹尼尔·小艾赫恩
- Sandun Yapa Karunarathna
- 丹尼尔·考夫曼
- 习骅
- 任建民
- 余俊(摘)
- 刘夏
- 刘峰岩
- 刘得畅
- 发川劳
- 吕永祥
- 吴建雄
- 周凯
- 唐宝民
- 孙书静
- 孙乾
- 孙艳敏
- 孟诗文
- 尤梓
- 庄德水
- 张如媛
- 张梦中
- 张波
- 徐洪波
- 曹海林
- 曹素青
- 朱俊
- 朱忠汝
- 李克诚
- 李利平
- 李国花
- 李庚
- 李晓明
- 李靖堃
- 杜治洲
- 杨解朴
- 杨鸿台
- 梁中堂
- 沈栖
-
-
袁柏顺;
Sandun Yapa Karunarathna
-
-
摘要:
重视公众信心的获取与维持,是香港廉政公署成立的主要原因,也是香港反腐败机构改革的基本价值.公众对于反腐败机构历次信心危机,是香港反腐败机构改革的动因与契机.对反腐败机构的公众信心主要涵括其公正履职、反腐效能、反腐特权不被滥用三个方面,并由此决定了反腐败机构改革的基本逻辑,即确保反腐效能前提下力求独立公正以及权责平衡.对于反腐败机构的公众信心是反腐败制度得以存在并维持的基石.香港地区反腐败机构的基本价值与改革逻辑,可以为当前中国反腐败机构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
-
王菁
-
-
摘要:
反腐败机构所扮演的角色就是监督者,反腐败机构职能的发挥,要注重工作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有效节约,从而确保政治象征意义得以凸显出来.本文就国际法视野下反腐败机构建设历程进行阐述,明确反腐败机构主要模式与标准,进一步从法律地位、法律授权、调查举证等多个方面入手,对反腐败机构建设推进的可行路径进行探究,旨在令反腐败机构建设得以明显加强,更好的符合我国国情,以便为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
-
邱明佳
-
-
摘要:
从古至今,反腐败制度建设一直都是争论不休的话题.为此,世界各法系都在其发展过程中设立了适应国情的立法举措,许多国家和地区也相继设立了独具特色的反腐败机构.我国的反腐败追究权力曾长期被分散安排在多个机构部门,难以形成合力,直至我国《监察法》的出台改变了这一局面.此次改革重心在于设立了监察委员会这个专门反腐败机构,其吸收了我国香港地区及域外各国设立反腐败专门机构的经验,它的产生是对我国反腐制度体制与国际接轨的重大创新.本文将基于国际视角对反腐败机构进行研究,以比较中国新的监察制度,概括分析现有机制的特征,指明优缺点,并提出一些建议.
-
-
孟诗文
-
-
摘要:
只有实施有效的监督,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权力的正确使用.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中国特色的领导核心,在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治理下,构造出一个有效的国家监管系统并大力建设党和国家的重要事务是相关重要的.国家监督制度需要从监督的范围、监督的有效性、统一的反腐败机构的建立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革.加强党内监督,推进监督制度改革,已成为制度创新的两大亮点.在本文中,笔者就对我国的监察体制改革的历程进行了梳理,并找到了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监察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帮助.
-
-
庄德水
-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以纪检监察为主体的反腐败机构经历了重建、复合、外延、整合等发展阶段,而政治体制改革决定了反腐败机构改革的行为空间.在内容方面,反腐败机构改革可以划分为职责配置改革和组织结构改革.职责配置改革与不同时期的政治任务相关,呈现出应急性的特征.组织结构改革是职责配置改革的制度化,反腐败机构领导体制从最初的"党委单一领导"发展至"双重领导",从"同级领导"为主发展为"上级领导"为主.反腐败机构的内设机构日益完善,根据职责配置需求和反腐败任务要求不断加以调整,内设机构体系走向成熟.基于改革开放40年来反腐败机构改革的困境和成就,当前要深化反腐败机构改革必须将其纳入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和国家治理体系之中,实现反腐败机构改革的有效性和自主性.
-
-
冉刚
-
-
摘要:
反腐败是对权力掌握者的监督和制约,作为监督者的反腐败机构必须独立、高效、权力集中.反腐败机构任务专一、授权充分,力量集中、手段强硬,能有效地节约反腐败成本,提高反腐败工作效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强力打击腐败的标志,具有极强的政治象征意义.当前,建立专门机构开展反腐败工作已成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和欧洲委员会《反腐败刑法公约》等国际条约的刚性要求.反腐败机构设置模式各不相同,主要取决于本国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法律传统.
-
-
吕永祥;
王立峰
-
-
摘要:
成立监察委员会是应对腐败问题的一种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监察委员会的机构设置及其制度设计直接影响腐败治理的成效.反腐败机构有单一机构模式和多机构模式两种主要类型.保障反腐败机构的独立性、专业性、充分性和廉洁性是很多国家和地区反腐败的共同经验.借鉴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反腐败机构模式,我国可以从增强监察委员会的相对独立性、提高监察委员会成员的专业化程度、赋予监察委员会充分的反腐败职权和健全针对监察委员会的全方位监督机制四个方面推动监察委员会制度不断完善.
-
-
范三国
-
-
摘要: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反腐败机构,解决了反腐败力量分散、监察覆盖面过窄、纪律与法律衔接不畅等问题举世瞩目的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作为重大成果之一,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和监察法,产生国家监察委员会及其领导人员,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中国特色法治反腐开启新篇章。
-
-
李庚
-
-
摘要:
为保证监察机关有效履职,监察法赋予监察委员会必要的监察权限和调查手段。其中谈话、讯问、询问、查询、冻结、调取、查封、扣押、搜查、勘验检查、鉴定、留置等12项措施由监察机关决定和实施。技术调查、限制出境、通缉等措施,由监察委员会审批、交由公安机关等其他机关实施。监察法对上述监察权限的使用主体、适用对象、适用条件、审批权限和程序等作了明确规定。从各国做法看,赋予反腐败机构充分的调查手段是国际通行做法。
-
-
-
张君翼;
任建明
- 《第九届(2014)中国管理学年会》
| 2014年
-
摘要:
十八大以来,中国党和政府明显加大了反腐败力度,特别是连续查办了几十名省部级以上腐败高官,起到了较大的震慑作用.然而,要想把惩治腐败“进行到底”,却还需要科学的反腐败机构体制提供切实的制度保障.在这方面,香港廉政公署就有一些非常值得中国内地反贪机构借鉴的地方.本文聚集于反腐败机构及其体制问题.文章首先提出卓越反腐败机构应当具备的四大特征,即独立、权威、廉洁、专业.四大特征也是整个研究的分析框架.通过对香港和内地反腐败机构的比较研究,明确内地在反腐败机构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改革的方向.具备四大特征是中国反腐败机构改革的终极目标,进行整合型改革、职业化改革、组织结构改革是三个方面的重要改革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