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败体制
反腐败体制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0年内共计12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共产党、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8288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党政干部论坛、领导决策信息、统一论坛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九届(2014)中国管理学年会等;反腐败体制的相关文献由79位作者贡献,包括朱立恒、任建明、吴建雄等。
反腐败体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288篇
占比:99.32%
总计:18413篇
反腐败体制
-研究学者
- 朱立恒
- 任建明
- 吴建雄
- 李抒望
- 过勇
- 习近平
- 何忠洲
- 余世平
- 倪岳峰
- 冉刚
- 冯铁拴
- 刘向松
- 刘家义
- 刘海军
- 吴军良
- 吴国斌
- 周泽民
- 妍彦
- 姜国文
- 季风
- 宋璇涛
- 尹晋华
- 川冀
- 庄中秋
- 弘强
- 张仙凤
- 张晓兰
- 张渝
- 张跃彬
- 强卫东
- 彭安玉
- 徐守盛
- 徐槟
- 戴仕俸
- 曹海林
- 月朗
- 朱庆坤
- 朱洪波
- 李一帆
- 李少葵
- 李春阳
- 杜治洲
- 江国华
- 汪宛夫
- 沈忱
- 温志强
- 王世钧
- 王建庭
- 王怀臣
- 王杰
-
-
-
-
摘要:
浙江省温州市纪委监委以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为支撑,实施‘微权力e监督’工程,通过信息互通共享,加强数据碰撞对比,主动、精准发现问题,靠前处置问题线索,加快构建适应新形势基层反腐败体制机制的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管理体系,推动完善不能腐的制度机制,织紧织密智慧监督网络,有力推动基层智慧治理。
-
-
-
冯铁拴
-
-
摘要:
中国现行反腐败制度包括行政监察、纪检监督、检察反腐,虽其效果较为显著,却也存在着职能分散、衔接不力等问题以至于无力根治腐败,难以满足强力反腐的要求.整合现行反腐体制,确立以监察委员会这一统一高效的反腐体制符合时代需要.监察体制改革使得监察权成为一种新型并且独立的国家权力;在组织上拥有与“一府两院”相平行的政治地位;在职权上,它则整合行政监察部门的监察权以及检察机关的职务犯罪侦查权.这些变化必将对我国宪法所确立的政治格局产生根本影响,这一影响主要表现在“党政分工”的监察体制架构、“四元并立”的刑事司法格局、“五权分野”的政权治理结构.这一政治格局也将成为后续国家监察立法体系进一步完善的宪法指针.
-
-
-
秦前红
-
-
摘要: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近年来我国政治领域展开的一项重大改革,可谓是搅动了政治改革的"一池春水",既重新配置了国家权力,形成新的民主结构,又重构了国家反腐败体制,织就了一张几乎覆盖所有公职人员的大网。这可以说是当下一种根本性的宪制变迁。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之关键正是宪法设计。
-
-
-
-
-
吴建雄;
李春阳
-
-
摘要:
现行国家反腐败机构体制存在职能分散、纪检与监察党政不分、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捕诉合一等弊端.在考察反腐败机构沿革和评析不同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成立国家监察委员会的设想,并对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机构设置、权力范围和职能等进行了设计.这一反腐败机制体制将优化执政党和国家的职权关系,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有利于增强反腐致斗争的整体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
江国华
-
-
摘要:
中国现行反腐败制度主要由行政监察、纪检监督和检察反腐等三个基本版块构成.这种分治体制有其特定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并发挥了特定的历史作用.但是,面对新的反腐败压力,多个反腐主体之间在工作中出现的职能分散、衔接不力等弊端日渐凸显.为因应制度反腐的需要,对现行反腐体制予以整合,构建以监察委员会为基本内核的反腐败体制,实属正当其时.制度建设的核心问题在于立法.基于现实条件,国家监察委员会立法可采行“先总后分”模式,即先出台具有基本法属性的《国家监察法》,待条件成熟,再制定《国家监察委员会组织法》和《国家监察程序法》等单行法律.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制度改革,国家监察委员会改革将促使国家监察体制由“党政分工”向“党政合体”转变、刑事法治结构由“三元线性架构”向“四元立体架构”转变、宪法权力秩序由“四权分隶模式”向“五权分隶模式”转变,从而有望极大地优化国家政权治理结构.
-
-
吴国斌
- 《第九届(2014)中国管理学年会》
| 2014年
-
摘要:
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课题,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是其中的核心和关键.当前中国纪检监察体制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新加坡、香港反腐体制机制为当前的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参照样板.在进一步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的过程中,要制定科学的改革路线图,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广度,确保不同阶段改革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