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

政治生态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433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共产党、中国政治、政治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24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65779篇;相关期刊1104种,包括共产党员:上半月、领导决策信息、人民论坛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4)暨第五届西南论坛、第三届“政治、法律与公共政策”年会会议、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经济学·法学等;政治生态的相关文献由367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京希、本刊编辑部、本刊评论员等。

政治生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24 占比:6.17%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5779 占比:93.82%

总计:70111篇

政治生态—发文趋势图

政治生态

-研究学者

  • 刘京希
  • 本刊编辑部
  • 本刊评论员
  • 车辚
  • 本刊记者
  • 沈小平
  • 王浩斌
  • 陈朋
  • 黄玉国
  • 关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向明; 段光鹏
    • 摘要: 数字技术的创新驱动、政治生态的监测预警、监督效能的提升需求,为数字赋能监督提供了多重动因.数字赋能监督以实现监督的数据化、规范化、系统化、长效化为目标,致力于实现从"人工操作"费力看到"数据碰撞"智能算、从"亡羊补牢"堵漏洞到"未雨绸缪"早预防、从"单打独斗"发力散到"攥指成拳"合力显、从"闭环管理"仅治标到"稳定持久"重治本的转变.面对数字赋能监督的技术性阻力、结构性掣肘、价值性壁垒等制约因素,可以从前提设置、制度建构、数据采集、平台搭建和效果评估等方面予以突破,注重人工引导与技术制约的调适,实现顶层设计与框架锚定的对接,强化数据孤岛与数据安全的平衡,增进网络空间与实体部门的协同,关注数据表象与数据背后的质效.
    • 王胜洲
    • 摘要: 中共中央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推动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首先要明确政治生态的内涵、特征和价值。领导班子的正职和副职在工作相处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冲突和矛盾,主要表现为工作全局与局部的矛盾冲突、“名、权、利”的利益矛盾冲突、集体决策与临时决策的矛盾冲突和性格差异的矛盾冲突,其原因可归结为思维困局、利益困局、决策困局和性格困局。在新政治生态下正副职矛盾冲突的化解思路可以从树立大局意识强化全局观念、树立正确“名、权、利”观自觉抵制诱惑、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及通过有效沟通跨越性格差异障碍四个方面予以化解,从而推动新政治生态的建立。
    • 王晓娜
    • 摘要: 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建构是事关新时代党建工作灵魂与血脉的基础且关键的工程。当前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现状为,以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形成了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组织制度机制,积淀并丰富着共产党人精神基础之上的价值认同,并且始终坚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的生成与发展遵循着历史观逻辑、实践观逻辑和系统观逻辑,是历史与当下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系统内部与外部的统一。研究党内政治文化的现状与生成逻辑,对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营造清明的党内政治生态、巩固党的领导的制度优势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 蔡文华; 刘锦玉
    • 摘要: 党内政治文化是一个成熟政党在长期政治实践中形成的涵盖政治认知、信念、情感和价值体系,且具有系统化稳定性特点的制度成果与政治精神成果总和。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与政治优势。建党百年来,围绕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所进行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经历了萌发与奠基、发展与稳定、探索与曲折、恢复与完善、拓展与创新的演进过程。百年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所积淀的宝贵经验主要包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引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加快党内政治文化制度化转型推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开展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 陈蕾
    • 摘要: 年轻干部选育是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保证党和国家事业的战略任务。而良好、健康、有序的政治生态环境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和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分析政治生态对年轻干部价值观的影响,探索政治生态视角下完善年轻干部选育机制的思路。
    • 汤啸天; 李晶
    • 摘要: 法律与道德相互联系、功能互补,但由于两者形成的机理、发生作用的方式不同,各自的功能也有差异。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法律体系走向完备、道德指引趋向深入的产物。法治与德治的结合,并不是两者简单相加或兼顾,而是两者有机结合,实现作用力的最大化。必须抓住“实”字、突出“实”字,以有机结合,实打实凿地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从上做起”比“从我做起”更重要,要“从上做起”以身作则推进法治道德建设;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培育良好政治生态;培育诚信进一步发挥利益调整机制的杠杆作用。践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应当特别注意发挥法治与德治的不同优势,达到1+1>2的效果。
    • 王志通
    • 摘要: 甘肃卓尼地区是位于甘肃西南部、甘川交界地带的一个藏文化区。自明初以后,中央政府在此推行土司制度,因俗而治,延续时间长达五百余年。1937年,第十九代卓尼杨土司被哗变部属杀害,国民政府趁机施行“改土设流”,由此卓尼政教体系开始走向崩解。代表传统政治势力的洮岷路保安司令部、代表新型国家权力的卓尼设治局与代表宗教权力的禅定寺各自为营,相互较量。设治局与禅定寺为划拨香火租粮进行反复商讨,保安司令部与禅定寺围绕寺权明争暗斗,保安司令部与设治局围绕禁烟问题不断角逐。在纷繁复杂的政教争斗中,权势转移明显,保安司令部的权力逐渐减弱,设治局的权力渐有增长,禅定寺的自主性有所加强,部落的独立性亦有凸显。这些权力纷争和权势转移不仅没有消解边疆地区“国家化”的趋势和进程,反而在博弈互动中推动了边疆社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朱东锋; 庞美蓉; 蒋建平
    • 摘要: 政治生态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的重要着力点[5]。构建政治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对于科学客观评价政治生态建设成效,引领和推动清廉县域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 蓝春亮; 罗昌勤
    • 摘要: 从根本上而言,制度效力就是制度的执行力。提升廉政文化建设制度效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维,运用政治生态学系统观思维,整体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制度的贯彻执行。构建廉政文化制度教育生态链是提升制度效力的基础,用好执纪问责是提升制度效力的前提,发挥考核评价的信息反馈、预警与处罚相统一的生态联动效能是提升制度效力的重要手段,搭建专业监督与党外协同监督的生态链是提升制度效力的有效方式,营造崇尚廉政文化的思想环境提升制度效力的思想保障。
    • 王秀芳
    • 摘要: 当前,领导干部的政治生态总体上处于清明健康的发展态势,但个别领导干部和个别地区的生态圈子仍然存在一些“码头文化”现象,这种现象与党内存在的一些“庇护主义”思想存在深刻的关联性。“码头文化”呈现出恩庇—侍从结构,表现出差序格局的样态,依靠给予—回报的交换机制维系,谋取双向—互惠的好处,是一种典型的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码头文化”的存在会破坏良好的政治风气,妨碍权力公平公正地运行,致使腐败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治理政治生态中的“码头文化”,要健全权力运行监督制度体系,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