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双重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置换

双重血浆置换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92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9713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黑龙江科学、中国医疗设备、医疗装备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09年第五届国际暨全国肝衰竭与人工肝学术会议、广东省医学会第九次重症医学学术会议、第九届中国血液净化论坛暨2017年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年会等;双重血浆置换的相关文献由26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志红、龚德华、胡伟新等。

双重血浆置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 占比:0.27%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29713 占比:99.71%

总计:29800篇

双重血浆置换—发文趋势图

双重血浆置换

-研究学者

  • 刘志红
  • 龚德华
  • 胡伟新
  • 季大玺
  • 朱亚梅
  • 章海涛
  • 刘正钊
  • 徐斌
  • 杨家慧
  • 于笑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万微波; 卢蓉; 熊蓉; 汪超阳; 范学朋; 胡述立
    • 摘要: 目的:观察双重血浆置换(DFPP)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重症狼疮性肾炎(LN)治疗效果及对外周血尿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白细胞(WBC)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LN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67)和常规组(n=75),常规组通过免疫抑制剂和激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DFPP,比较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肝肾功能指标、免疫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缓解率(93.33%)显著高于常规组(79.10%)(P0.05),Alb、BUN、Scr、TBIL水平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水平、尿VCAM-1水平、补体C3水平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抑制剂联合DFPP治疗重症LN具有较佳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肝肾功能,调节免疫水平,加快病情恢复,且药物安全性良好,推荐临床使用。
    • 董建华; 倪雪峰; 文吉秋; 葛永纯
    • 摘要: 40岁男性患者,2004年自体肾活检(两次)均符合“脂蛋白肾病”,肾移植术后5年出现蛋白尿、血清肌酐升高,血载脂蛋白E(ApoE)高,肾活检示移植肾脂蛋白肾病,ApoE基因突变(p.L162-K164del),同时携带ANLNR39X突变基因,诊断为移植肾脂蛋白肾病复发,予9次双重血浆置换联合非诺贝特治疗后,血ApoE水平下降,重复肾活检肾小球毛细血管袢脂蛋白栓子未消失。
    • 鲍江波
    • 摘要: 目的 分析双重血浆置换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21例为常规治疗,观察组22例进行双重血浆置换,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式下,患者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和血清TG(甘油三酯)浓度等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健康评分更低、禁食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淀粉酶、TG、TNF-α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予以双重血浆置换,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TG浓度,控制炎症因子,有临床应用价值.
    • 邢二庆; 刘玉霞; 尚家星
    • 摘要: 目的 探究甲泼尼龙+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联合双重血浆置换(DFPP)在重痘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于新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65例重症HSPN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采用甲泼尼龙+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和观察组3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DFPP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两组患儿肾功能[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定量(24 hUTP)、尿白蛋白(mALB)、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免疫功能[血清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β1C-球蛋白(C3)、β1E-球蛋白(C4)],比较两组治疗24周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4周后,两组SCr、BUN、24 hUTP、mALB、尿β2-MG、IgA、IgM、IgG、C3、C4均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期间,两组各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甲泼尼龙+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联合DFPP可有效改善重症HSPN患儿肾功能以及免疫功能,该疗法安全性较好,适宜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 史应龙; 吴卓媚; 杨兴刚; 李仕华; 谭春兰; 任烨; 周红卫
    • 摘要: 目的 比较双重血浆置换(DFPP)与单重血浆置换治疗狼疮性肾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狼疮性肾炎患者3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7例.观察组患者给予DFPP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重血浆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评分)、血清补体C3水平、24h蛋白尿定量(24hUP)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抗ds-DNA抗体、血清白蛋白(ALB)、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SLEDAI评分、24hUP以及IgG、抗ds-DNA抗体、FIB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C3、ALB水平显著增高,观察组患者的C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AL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导管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过敏反应发生率、枸橼酸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重血浆置换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优于单重血浆置换,但会引起机体纤维蛋白原降低,临床应用时应加以注意.
    • 董建华; 黄力; 李川; 孔凌; 黄丽璇; 范文静; 吴边; 胡伟新; 葛永纯
    • 摘要: 目的:通过与膜式双重血浆置换(DFPP)比较,探讨离心/膜分离组合式DFPP治疗重症狼疮肾炎(LN)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技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0年1月确诊重症LN,并接受DFPP治疗的患者56例,其中38例接受离心/膜分离组合式DFPP;18例接受膜式DFPP.分析比较两种DFPP模式治疗重症LN的临床疗效、血管通路、抗凝剂用量、治疗费用及不良反应.结果:56例重症LN患者(女性43例、男性13例),中位发病年龄29岁,狼疮活动指数18.6±6.0分,血清肌酐402(294,553) μmol/L,所有患者均伴急性肾损伤,其中51例(91.1%)需要肾脏替代治疗(RRT).所有患者共行DFPP 142例次,其中组合式97例次、膜式45例次.组合式与膜式DFPP治疗后、随访3月后与治疗前比较,ANA、A-dsDNA滴度、尿蛋白、尿红细胞、血清肌酐均显著下降,血红蛋白显著升高,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随访3月,51例RRT患者(组合式34例、膜式17例)中31例(60.8%)摆脱透析,其中23例为组合式DFPP、8例为膜式DFPP.膜式DFPP血管通路均为中心静脉导管,而组合式DFPP中6例(15.8%)以穿刺动静脉作为血管通路.组合式DFPP组抗凝剂(低分子肝素)剂量显著低于膜式DFPP组(P<0.001),29例(76.3%)组合式DFPP单用4%枸橼酸液抗凝,无凝血事件发生.组合式DFPP治疗耗材费用明显低于膜式DFPP(P<0.001).2例次(4.4%)膜式DFPP出现皮肤瘀斑、鼻衄及肺出血.4例次(4.1%)组合式DFPP治疗过程中出现口周或四肢远端麻木感、手足搐搦,经补钙治疗后缓解.结论:组合式DFPP治疗重症LN的疗效与膜式DFPP无差异,抗凝剂剂量低,耗材费用低,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 魏桂玲; 叶红; 石彩凤; 陶玲; 许方方; 曹红娣; 杨俊伟
    •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双重血浆置换(DFPP)在难治性高脂血症中的作用,评估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脏病中心因难治性高脂血症行DFPP治疗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主要观察DFPP治疗前后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免疫球蛋白、白蛋白等的变化.结果:11例难治性高脂血症患者(男性9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4.0±3.0岁)行DFPP总计25例次,其首发病分别为急性胰腺炎5例(45.5%),2型糖尿病3例(27.3%),膜性肾病、家族遗传性高脂血症、妊娠状态各1例(9.1%).单次DFPP治疗可以快速降低血脂水平,三酰甘油由28.5±5.2 mmol/L降至9.6±1.7 mmol/L(P<0.01,下降率61.2%±16.2%);同时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显著下降,下降率分别为50.8%±15.2%和44.5%±21.8%(P均<0.01).DFPP对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IgG、血小板的水平无明显影响.25例次DFPP治疗均顺利完成,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DFPP能快速降低难治性高脂血症患者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安全性高,但临床推广仍需要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 詹元英; 王静
    • 摘要: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置换对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肾损害患者肾功能及伯明翰血管炎性活动性(Birmingham Vasculitis Activity Score,BVAS)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肾内科确诊收治102例AAV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4例接受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联合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的AAV标准方案治疗,为CTX组;另58例在CTX方案同时给予血浆置换治疗,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血清ANCA水平、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白蛋白(albumin,ALB)、B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蛋白酶3(protease 3,PR3)-ANCA(PR3-ANCA)、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ANCA(MPO-ANCA)滴度、Scr、BUN、B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肺部感染、胃肠道反应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能有效降低AAV肾损害患者ANCA滴度,改善肾功能和降低BVAS评分,且不降低ALB水平和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 詹元英; 王静
    • 摘要: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置换对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肾损害患者肾功能及伯明翰血管炎性活动性(Birmingham Vasculitis Activity Score,BVAS)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肾内科确诊收治102例AAV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4例接受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联合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的AAV标准方案治疗,为CTX组;另58例在CTX方案同时给予血浆置换治疗,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两组血清ANCA水平、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白蛋白(albumin,ALB)、B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蛋白酶3(protease 3,PR3)-ANCA(PR3-ANCA)、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ANCA(MPO-ANCA)滴度、Scr、BUN、B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肺部感染、胃肠道反应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能有效降低AAV肾损害患者ANCA滴度,改善肾功能和降低BVAS评分,且不降低ALB水平和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