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海域
厦门海域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31篇,主要集中在海洋学、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水产、渔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2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992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海洋世界、海洋科学、海洋通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海洋学会第六届青年海洋科学家论坛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第七届青年海洋科学论坛、第五届青年海洋科学研讨会、中国生态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等;厦门海域的相关文献由269位作者贡献,包括林辉、暨卫东、黄邦钦等。
厦门海域
-研究学者
- 林辉
- 暨卫东
- 黄邦钦
- 洪华生
- 蔡立哲
- 陈宝红
- 李军
- 黄良敏
- 张远辉
- 张雅芝
- 蔡励勋
- 薛雄志
- 许金练
- 谢仰杰
- 贺青
- 钟硕良
- 黄海宁
- 任润桃
- 傅素晶
- 冉春丽
- 刘媛
- 刘文华
- 刘根
- 刘洪波
- 卢昌义
- 吝涛
- 吴俊文
- 吴立峰
- 吴维登
- 周宸
- 周细平
- 孙霞
- 庄万金
- 庄宏儒
- 廖连招
- 张元标
- 张瑜
- 张稚兰
- 戴红
- 曹振锐
- 李伟
- 杜俊民
- 杨健
- 杨毕铖
- 杨绪林
- 林奇
- 林汝榕
- 梁俊彦
- 王伟力
- 王家樵
-
-
马超;
刘勇;
庄之栋;
徐春燕;
沈长春;
蔡建堤
-
-
摘要:
本文根据2019年8月(夏季)和11月(秋季)、2020年1月(冬季)和2021年4月(春季)在厦门文昌鱼自然保护区进行的4个季度文昌鱼资源现状调查研究,并结合历史调查数据资料分析了厦门文昌鱼资源变动原因。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厦门文昌鱼平均体长为29.71 mm,平均体质量为68.0 mg,主要以2龄(39.7%)和3龄(36.5%)为主,合占76.2%,4个季度文昌鱼体长和体质量均值均有显著性差异。保护区4个海区中,实验区鳄鱼屿海区文昌鱼的平均栖息密度最高,为50.0 ind/m^(2),但分布范围狭小;核心区黄厝、南线-十八线和小嶝岛-角屿岛海区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4.1、1.5、0.4 ind/m^(2),与历史调查数据相比下降较为显著,尤其小嶝岛-角屿岛海区文昌鱼资源密度下降最为严重。栖息地环境变化是导致厦门文昌鱼保护区适宜生存场所缩小、资源衰退的最主要原因。
-
-
东海救
-
-
摘要:
2021年12月11日,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连续指派3架专业救助直升机"B-7356""B-7361""B-7345"连续飞行4个架次,分别在上海和厦门海域成功转运10名遇险船员紧急送医。当日9:30,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接浙江嵊泗海洋渔业局险情信息:在距离上海高东机场东北方向约110 n mile处,"浙嵊渔07335"轮渔船作业时机舱不慎失火,船上14人遇险,其中11人逃生,3人失联,逃生的渔民暂时被转移带至一同出海作业的"浙嵊渔07518"轮上,其中有6人烧伤,亟须救援。
-
-
傅世锋;
吴海燕;
蔡晓琼
-
-
摘要:
以厦门海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填海造地、旅游娱乐、港口航运、渔业和工业5类用海类型共14种用海活动构建定量化的近岸海域利用强度指数.根据1980—2016年海域利用强度和底栖生物多样性数据,建立海域利用强度与底栖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模型,预测不同情景下厦门海域底栖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值.结果表明,构建的海域利用强度指数与绝大部分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建立的指数基本可靠.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中,香农多样性指数H′与海域利用强度指数建立了显著相关的关系模型,香农多样性指数主要受填海造地、捕捞和工业、生活污水的排放影响."趋势情景""规划情景"和"优化情景"下,2035年厦门海域底栖生物平均香农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88、3.14和3.06.2035年厦门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指标宜设为底栖生物香农多样性指数不低于3.06,应加强西海域和九龙江河口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
-
-
孟江山;
路川藤;
罗小峰;
丁伟
-
-
摘要:
厦门周边海域岛屿众多,潮汐汊道交错,水流运动复杂,本文针对该海域开展基于GPU并行的潮波传播精细化模拟研究.基于GPU并行算法构建了厦门附近海域高分辨率二维潮流数学模型,计算效率与单核CPU相比,可提高约180倍.模拟计算了 2019年全年厦门周边海域的潮波传播,研究表明,厦门岛附近潮量主要来自厦门湾,潮波自外海向九龙江口方向传播,高潮位逐渐升高,低潮位逐渐降低.同安湾方向潮波受厦门湾和围头湾两股潮波影响,其潮波特性与围头湾更为相似.厦门海域M2分潮占绝对主导地位,其振幅占所有分潮的41.2%,全日分潮K1分潮振幅值最大,同安湾与九龙江口 M2分潮振幅接近,K1分潮九龙江口振幅较大,潮波变形程度同安湾较大.
-
-
王康;
陈宝红;
罗勇;
陈文峰;
王伟力;
林辉
-
-
摘要:
2016年8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17年1月(冬季)、5月(春季)于厦门海域开展的4次水质调查,探讨了该海域尿素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厦门海域表层尿素态氮平均含量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其值分别为3.06±1.09、2.64±0.82、2.30±1.43、1.67±0.79μmol/dm3.底层尿素态氮平均含量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其值分别为3.13±0.95、2.70±1.25、1.65±0.80、1.56±0.88μmol/dm3.厦门海域尿素分布总体呈现出河口、内湾高于外部海域的分布格局;由厦门海域尿素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要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厦门海域尿素的时空分布不仅受陆地径流输入和陆源排污的影响,还有可能受到海水养殖、海洋生物活动以及潮流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共同调控着厦门海域尿素的时空分布格局.在春季,尿素是厦门海域可利用氮源的重要组成成分,尤其是在大嶝海域.
-
-
-
-
-
摘要:
法拉帝FSD195型高速巡逻船大量采用碳纤维和钛金属等新型材料,配备两台1900马力MAN发动机,可用于巡逻、搜救的它操作简便,只需小小遥杆,就可实现转向功能。它最高速度超过55节,加满油后,能以巡航速度35节连续行驶15小时,相当于从上海一路到达厦门海域。
-
-
杨海萍1;
祝茜(摄影)1
-
-
摘要:
中华白海豚是我国海洋鲸豚中唯一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在全球种群数量大约6000多头,我国水域有4000多头。珠江口中华白海豚保护区是我国白海豚种群数最多的海域,大约有2000头,厦门海域不足百头,汕头只有十几头。而研究白海豚的专家也只有几十人。
-
-
戴红;
杨毕铖;
颜露露;
张瑜;
袁春伟
-
-
摘要:
文章根据2013—2017年最近5年的厦门海域海漂垃圾资料,对其类型、总量、密度和来源进行研究分析,并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从而反映厦门海域海漂垃圾的现状.以便管理部门能更好地将这几年的管理决策与实效结合起来,制订更有效的海漂垃圾治理方案,从而进一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
-
黄全佳
-
-
摘要:
根据地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在厦门及其周边地区设置了六个大气氮沉降观测站位,进行为期一年的观测.通过大气沉降进入厦门海域的总氮年沉降量为1016t,各点位湿沉降通量占总沉降通量的比例在70.1%~87.6%之间,平均值为79.9%,其中市区中心所占比例最小,远离城市的自然保护区所占比例最大.厦门海域总氮污染主要来源于九龙江入海径流,其次为厦门工业、生活和农业污染源,大气氮沉降仅占不足2%.
-
-
蒋荣根;
邝伟明;
贺青;
暨卫东
- 《中国海洋学会第六届青年海洋科学家论坛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第七届青年海洋科学论坛》
| 2013年
-
摘要:
以2003~2012年厦门海域监测数据为基础,基于第二代富营养化评价体系,结合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研究现状与评价标准,建立了以压力-状态-响应为基本框架,符合厦门海域状况特点的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并应用其研究了厦门海域水体富营养化压力程度,以叶绿素a 为初级阶段指标和以底层溶解氧、底栖生物个体丰度及赤潮发生状况为次级阶段指标分析了水体富营养化症状,并通过厦门海域整治、人口增长趋势、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周边营养盐入海现状预测了未来厦门海域水体富营养化压力变化趋势.厦门海域水体综合评价结果为中等级富营养化程度,其中压力、状态和响应的评价等级均为中级.该评价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了厦门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压力和症状,便于海洋管理部门对厦门环境容量监控与管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