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谷螟
印度谷螟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农学(农艺学)、昆虫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4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6615篇;相关期刊46种,包括昆虫学报、生物技术通报、粮食储藏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中国昆虫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中国粮油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等;印度谷螟的相关文献由271位作者贡献,包括唐培安、王殿轩、曹阳等。
印度谷螟
-研究学者
- 唐培安
- 王殿轩
- 曹阳
- 李慧
- 何玉友
- 刘浩
- 吴学友
- 张涛
- 张蓉
- 杨长举
- 汪中明
- 王康旭
- 王晓静
- 赵锦年
- 邓建宇
- 陈二虎
- 韩盛
- 丁新华
- 付开赟
- 伍袆
- 何江
- 俞文仙
- 倪英杰
- 刘兴建
- 刘鑫宇
- 吐尔逊·阿合买提
- 吕建华
- 吴杰
- 姜碧若
- 安建东
- 宋怡玲
- 岳荣强
- 张仁福
- 张大羽
- 张明
- 文骁杰
- 李国松
- 李振华
- 李继莲
- 李超
- 杨军
- 杨志慧
- 林萍
- 段湘妮
- 潘俨
- 潘洪
- 牛平
- 王亚洲
- 王伟
- 王新
-
-
胡恒志;
文骁杰;
牛平;
李超
-
-
摘要:
为明确干果仓库和种子仓库以及干果零售店内印度谷螟的发生情况,以期为印度谷螟的防治提供一些参考,在阜康市干果零售店、干果仓库和种子仓库设置诱捕器,每7 d回收1次进行情况调查。调查结果发现A店铺印度谷螟的数量明显高于其它6家店铺;印度谷螟在A仓库的发生量超过B仓库的发生量;未经过加工处理的种子仓库印度谷螟的发生量要高于商品种子仓库。印度谷螟在阜康市干果零售店、干果仓库以及种子仓库发生普遍,发生为害率达到100%。
-
-
刘鑫宇;
王殿轩;
马晓辉;
黄依林;
张志明;
王嘎
-
-
摘要:
中药材挥发性成分及其对害虫的引诱作用与中药材的储存和害虫科学治理紧密相关。本文测定了28°C下黄芪、白芷、防风、板蓝根、射干、山药和地黄等7种中药材的挥发性物质种类、相对含量及这些中药材对印度谷螟幼虫Plodia interpunctella的引诱率。采用HS-SPME-GC-MS法测得7种中药材含有烷、烯、醛、醇、酸、酮、酯和其他等8类物质。黄芪、白芷、防风、板蓝根、射干、山药和地黄的挥发性成分种类数量分别为54、46、45、43、43、35种和33种,β-甜没药烯、己醇、丁内酯、6-甲基-5-庚烯-2-酮等为7种中药材共同有的挥发性物质。黄芪、白芷、防风和山药对印度谷螟幼虫的引诱率分别为35%、33%、32%和25%;射干、板蓝根和地黄对印度谷螟幼虫的引诱率分别为12%、13%和17%。十六烷、柏木烯、β-蒎烯、柠檬烯、庚醇、己醛在黄芪、白芷、防风中的相对含量较高,壬酸、2-丁酮、(E)-6,10-二甲基-5,9-十一碳二烯-2-酮、甲氧基苯肟、2,6-二叔丁基-1,4-苯醌在射干、板蓝根和地黄中的相对含量较高。中药材中的这些挥发性成分对害虫的趋向性行为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
-
胡恒志;
牛平;
刘娟;
廖江花;
刘霞;
文骁杰;
李超
-
-
摘要:
研究了在室内条件下用薰衣草精油、罗勒精油熏蒸印度谷螟成虫、幼虫后的效果及虫的活性。采用密闭空气滤纸熏蒸法测定薰衣草精油和罗勒精油对印度谷螟成虫和幼虫的熏蒸作用,分析了薰衣草精油和罗勒精油对印度谷螟成虫、幼虫熏蒸作用的亚致死剂量。罗勒精油对印度谷螟幼虫的熏蒸作用强于薰衣草精油,经时间96 h、浓度为50μL的薰衣草精油和罗勒精油处理后,印度谷螟幼虫的死亡率分别为在92%和100%。薰衣草精油和罗勒精油在2 h下,3.5μL时对印度谷螟成虫的死亡率为100%和83.33%;同样在2 h下,薰衣草精油使用量在3.5μL时,印度谷螟死亡率最高,而罗勒精油使用量在4.5μL时死亡率为99.33%。罗勒精油对印度谷螟幼虫的熏蒸作用显著高于薰衣草精油,而薰衣草精油对印度谷螟成虫的熏蒸作用显著高于罗勒精油。
-
-
-
刘鑫宇;
王殿轩;
曾芳芳;
赵欣欣;
赵超;
唐培安
-
-
摘要:
为了探讨利用谷物挥发成分引诱害虫以增进诱捕防治效果,测定常温28°C时10种谷物中挥发性物质的种类、相对含量及挥发物对印度谷螟幼虫的引诱效果.10种谷物的顶空取样—固相微萃取/气-质谱分析得到的挥发物质包括烷、烯、芳香族、醛、醇、酸、酮、酯和呋喃共9类物质.谷物间的挥发物种类和各物质的相对含量差异显著.28°C常温下薏仁、荞麦、小麦、高粱、燕麦、小米、糜子、大麦、稻谷和玉米的挥发性特种类数量分别为30、26、23、22、20、20、19、16、15和15种.除玉米除外,有9种谷物均含其自身特有挥发性物质成分2~8种.燕麦、薏仁和高粱的引诱率最高分别为30%、25%和23%,小麦、稻谷、荞麦和玉米的引诱率在近14%,小米、大麦、糜子的引诱率小于9%.对幼虫引诱率较高的燕麦、薏仁醛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高粱中酸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对这三种谷物相对含量较高的醛类、酸类物质,以及其特有物质2-甲基-十六烷、3,5-辛二烯-2-醇、2,2-二甲基-1-辛醇、β-榄香烯、芳樟醇、柏木烯醇、雪松醇、正已酸乙酯、2,2,4,6,6-五甲基-庚烷、已酸、十三烷酸、邻苯二甲酸正丁酯等挥发性成分较值得进一步研究.
-
-
唐培安;
陶冶心;
王康旭;
吴学友;
陈二虎
-
-
摘要:
转Cry1Ab/Cry1Ac基因作物可以有效防治害虫.以世界性的储粮害虫印度谷螟Plodiainterpunctella(Hübener)为研究对象,借助高通量测序法研究试虫中与Bt毒蛋白密切相关的基因,以期初步揭示转Bt稻谷的杀虫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对印度谷螟非胁迫种群和转Bt基因大米粉胁迫种群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经De novo组装后共得到37246个Unigene,其中有23310个Unigene获得注释.随后,通过比较分析上述两种品系试虫基因表达量,共筛选出34466条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在胁迫品系中有15741条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另有18725条基因表达量显著下调.一方面大大扩充了针对该物种的基因信息,另一方面为转基因稻谷抗印度谷螟的相关机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
-
吴学友;
陈二虎;
王康旭;
唐培安
-
-
摘要:
对转Cry1Ab/Cry1Ac基因稻谷(华恢1号)及其非转基因亲本明恢63在储藏期内对害虫印度谷螟生长发育的影响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转Cry1Ab/Cry1Ac基因稻谷对印度谷螟低龄幼虫(1至3龄幼虫)具有较强的致死作用.温度显著影响印度谷螟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和发育速度,以2%转基因稻谷糙米粉饲喂印度谷螟后发育历期显著延长.种群生长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的非线性拟合结果显示,印度谷螟发育起点温度为7.40~15.94°C,以2%转基因稻谷糙米粉饲喂印度谷螟发育起点温度为4.90~17.36°C.以上研究结果在理论上加深对转Bt基因稻谷生态安全的认识,在实践上为科学开发利用转Bt基因水稻提供理论支持.
-
-
王康旭;
吴学友;
陶冶心;
陈二虎;
唐培安
-
-
摘要:
转Cry1Ab/Cry1Ac基因稻谷(华恢1号)可以用于储粮害虫印度谷螟的防治,前期研究表明在其短期取食含有Bt毒蛋白的稻谷后,其体内三种主要的抗氧化酶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力会发生明显变化.聚焦储藏期间的特性开展研究,结果发现,转基因稻谷稻壳和糙米中Bt蛋白含量分别为5.534μg/g和1.003μg/g,在25°C下经过270 d,其降解率分别为67.3%和27.7%.利用酶活力测定方法研究长期取食转Bt稻谷所制大米粉对印度谷螟幼虫体内上述三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有不同比例的转Bt大米粉饲喂印度谷螟12 d及连续饲养5个月后,其体内的SOD活力均受到了显著抑制.但是对于POD而言,在长期取食不同含量的转Bt大米粉后,印度谷螟体内POD活性与对照相比产生了显著提高.同时,在印度谷螟幼虫长期取食转Bt大米粉后,其体内CAT活力随着含Bt大米粉比例的提高而显著增强.另外,使用转基因大米粉连续饲养5个月的印度谷螟种群体内的保护酶活力同喂食12d后的酶活变化趋势一致.结果说明在长期取食含有Bt毒素的大米粉后,印度谷螟幼虫体内三种保护酶的增降趋势存在差异,这表明印度谷螟体内三种保护酶可能存在不同的调节机制来应对Bt毒素的胁迫,这对于转Bt作物的毒理和相关抗性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
姬亚男;
高吉鑫;
马云锡;
郝东东;
王法;
王文军;
姜雪;
王森山
-
-
摘要:
印度谷螟是中药材储藏中为害最严重的害虫之一,低氧气调防治技术是无残留、无污染的绿色防控技术.为明确不同氧气浓度和气调处理时间对中药材储藏期害虫印度谷螟存活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不同虫态的印度谷螟在氧气浓度1%~2%和≤1%条件下,卵和蛹处理12、24、48、72、96 h的发育及幼虫和成虫处理6、12、24、36 h的存活情况.结果 表明,氧气浓度≤2%处理96 h的印度谷螟卵均未孵化,氧气浓度≤1%处理96 h的蛹均未羽化.氧气浓度≤1%处理36 h幼虫校正死亡率最高为(64.41±2.94)%,氧气浓度≤2%处理36 h印度谷螟成虫全部死亡.表明低氧气调技术对印度谷螟防效较好.因印度谷螟成虫对低氧浓度最敏感,可选择成虫期进行低氧气调处理效果最佳.
-
-
高超;
郝孔利;
赵宇婷;
毛樱翔;
池明眼;
张杰
-
-
摘要:
随着现代工农业的发展,聚乙烯塑料产品因性能优异而被广泛使用.由于这些塑料产品分子量大,疏水性强,并且缺少可被微生物酶系统利用的官能团,所以在自然环境中的降解非常缓慢,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从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Hübener)]幼虫肠道中分离出的1株能够降解聚乙烯的细菌,并将其命名为LB-1,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分子生物学测定将其鉴定为霍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hormaechei).以聚乙烯膜为唯一碳源培养该菌60 d后,通过接触角测定仪、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气质联用仪(GC-MS)等手段分析表明:聚乙烯出现表面疏水性变小、表面形貌发生变化、表面有被氧化产生的-C=O-官能团,以及重量损失和可溶性产物的产生的现象,证明了LB-1可以降解聚乙烯.该研究旨为霍氏肠杆菌降解聚乙烯奠定理论基础,以及为聚乙烯污染问题提供一个绿色途径.
-
-
张建营;
刘映红;
王佳;
肖海兵
-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本文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Hubner)]取食含Bt杀虫蛋白的人工饲料后生长发育的变化.结果表明,Bt杀虫蛋白浓度大于0.61μg/g时,可以显著提高印度谷螟幼虫死亡率,降低其化蛹率和羽化率,且浓度越高,差异越显著.但Bt杀虫蛋白浓度小于0.3μg/g时,对印度谷螟无显著影响,差异与对照不显著.
-
-
Akinkurolere R.O.;
Food Storage Programme;
张宏宇;
陈浩梁;
饶琼
- 《中国昆虫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
| 2007年
-
摘要:
印度谷螟Plodia interpunctella (Hubner)是遍布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重要储粮害虫之一,昆虫致病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是这个害虫的一个有效的选择性控制介质。本研究选取了122个Bt的分离茵,初步评估了它们对印度谷螟的毒性。试验证明,有3个菌株具有比标准菌株B. thuringiensis serovar kurstaki HD-1更显著的毒力。分离菌IMM408和IMM130的毒力最强,LC分别为5.71μg/ml和9.24μg/ml。IMM408能够产生大约135kDa的晶体蛋白质,包含有cry1Ab9、cry1Cal、cryDa1和cry2基因。这些菌株中对鳞翅目害虫有控制作用的蛋白质内含物被加以讨论。
-
-
-
-
-
-
-
-
-
-
- 昆明博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14-03-12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印度谷螟性信息素9Z,12E-十四碳二烯-1-醇乙酸酯的合成方法。以1,9-壬二醇和3E-戊烯-1-醇为起始原料,1,9-壬二醇经单酯化反应得到9-羟基壬醇乙酸酯,再经氯铬酸吡啶氧化得到关键中间体9-氧代壬醇乙酸酯,3E-戊烯-1-醇经溴代得到5-溴-3E-戊烯,5-溴-3E-戊烯与三苯基膦反应所得的3E-戊烯基三苯基溴化膦经有机碱处理后与9-氧代壬醇乙酸酯发生Wittig反应得到(9Z,12E)-十四碳二烯-1-醇乙酸酯。本发明的优点是原料廉价易得,合成路线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便利安全,产率高,成本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