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口器

口器

口器的相关文献在1974年到2023年内共计2980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昆虫学、动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851篇;相关期刊106种,包括中国经济景气月报、农民致富之友、环境昆虫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动物学学术研讨会等;口器的相关文献由682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光临、刘鹏、李建春等。

口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8 占比:4.30%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851 占比:95.67%

总计:2980篇

口器—发文趋势图

口器

-研究学者

  • 王光临
  • 刘鹏
  • 李建春
  • 朱品
  • 唐辉强
  • 张勇
  • 不公告发明人
  • 单烁
  • 王胜国
  • 邢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庄宇彤; 杨云朝; 陈汝婷; 罗雨昕; 迟德富
    • 摘要: 【目的】探究赤松梢斑螟幼虫和冷杉梢斑螟幼虫的食物谱差异机制,为两种梢斑螟幼虫取食行为差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两种梢斑螟幼虫的口器及感器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扫描电镜结果表明,两种梢斑螟幼虫口器结构存在差异。赤松梢斑螟幼虫的“内唇”有2处骨化,而冷杉梢斑螟幼虫有3处;赤松梢斑螟幼虫的上颚切齿多于冷杉梢斑螟幼虫;赤松梢斑螟幼虫的吐丝器口大于冷杉梢斑螟幼虫。两种梢斑螟幼虫口器上共有5种感器和1种角质齿,分别是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指形感器和刺状角质齿。但是,两种梢斑螟幼虫在同一感器的大小和感器分布上存在差异。在赤松梢斑螟幼虫下颚须端部数第1节和第2节连接处着生的锥形感器为Ⅱ型,而冷杉梢斑螟幼虫此处着生的锥形感器则为Ⅲ型。两种梢斑螟幼虫在相同感器之间的长短、形状也有差异。【结论】两种梢斑螟幼虫口器结构的差异是造成取食行为不同的原因之一。此外,相同感器之间长短、形状的差别,对两种梢斑螟幼虫的取食行为也有一定影响。两种梢斑螟幼虫口器上分布的5种感器,在虫体感知寄主植物体组织部位硬度、寄主表面挥发物、气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幼虫进行寄主定位。此研究明确了两种梢斑螟幼虫的口器结构及感器种类、数量及分布,并对感器功能进行了讨论。以期为进一步探讨两种梢斑螟幼虫的食物谱差异机制奠定基础。
    • 朱艳娟; 殷焱芳; 王震; 陈红印; 刘晨曦
    • 摘要: 捕食性昆虫的蛋白酶在其消化和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讨蠋蝽Arma chinensis Fallou环境适应性的消化生理机制,明确蠋蝽在不同季节田间释放的最佳时期,本研究设置15°C、20°C、26°C、30°C和35°C五个饲养温度梯度对蠋蝽成虫的主要消化酶活性进行测定对比。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依据标准曲线公式计算出蠋蝽唾液腺和中肠胰蛋白酶活性浓度,同时通过使用立体显微镜对蠋蝽分泌消化酶的唾液腺和消化道两个部位及口器的形态结构进行初步观察。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蠋蝽体内胰蛋白酶活性均不相同,并且唾液腺的酶活性均高于中肠的酶活性,胰蛋白酶活性整体上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6°C时唾液腺和中肠中消化酶的活性差异显著,且两部位的酶活性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413.9IU/L、1029.2IU/L。形态结构观察表明蠋蝽口器的喙由4个关节组成,蠋蝽唾液腺主要包括一对主唾腺和主唾腺管、一对副唾腺和副唾腺管,整体呈透明状。
    • 韩潇; 段彦丽; 李秀芬; 王志勇; 张翌楠; 乔鲁芹
    • 摘要: [目的]明确花绒寄甲1龄幼虫触角及口器上的感器类型、分布与数量.[方法]挑选孵化12h以内的花绒寄甲1龄幼虫,经前处理,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花绒寄甲1龄幼虫头部着生触角、上颚、下颚、下唇各1对.触角为丝状,由柄节、梗节、鞭节组成,柄节上分布着Bohm's鬃毛1个、梗节上有凹窝感器1个,锥形感器Ⅰ 1个,锥形感器Ⅱ3个,鞭节上无感器分布;口器为前口式,嚼吸式,上颚具毛形感器1个、Bohm's鬃毛1个,下唇具指形感器9个,下颚具指形感器6个.[结论]花绒寄甲1龄幼虫触角及口器上既有物理感器,又有化学感器,共计5种感器23个,其中指形感器成簇分布,其他感器皆零散分布.
    • 伍春芳; 景凯婷; 夏露霞; 程墙义; 潘铖
    • 摘要: 刺吸式昆虫仅能取食木质部、韧皮部的汁液,食物来源较为单一,其生命活动部分营养功能需要依靠共生菌分泌的纤维素酶等来维持.在宿主进化的过程中,其体内的共生菌可以帮助宿主昆虫更好地进行营养摄取、生长发育、解毒、天敌防御等.目前,研究共生菌参与植物-害虫-天敌的互作模式已成为热点.基于此,针对刺吸式昆虫体内的共生菌种类、传播规律与作用,共生菌研究手段及防治方法等进行综述.
    • 刘刚
    • 摘要: 近日,浙江大学张传溪教授团队在《eLife》上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首次利用大尺度三维电镜技术重构出稻飞虱纳米分辨率的三维结构,揭示了其内部组织器官尤其是口器和气管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这也是利用该技术构建的第一个完整昆虫三维结构。
    • 林继伟
    • 摘要: 臭屁虫大家族中有个响当当的角色,叫角盾(dun)蜷(chun)。它的口器像短矛(mao),肩上有突刺,背上覆(fu)盖着彩色盾牌,像古罗马的角(jue)斗士一样威风。不过,它天生吃素,尖尖的口器只能插进植物的茎(jing)、叶和果实中汲(ji)取汁液,没有攻击力。遇上螳螂(tang lang)、虎甲等凶猛的肉食者。
    • 马芳骥
    • 摘要: 大葱蓟马主要为害葱等百合科蔬菜,它以口器刺吸叶片吸食汁液,被葱蓟马为害后的大葱会出现黄白斑点,甚至葱叶失绿而枯黄,严重影响大葱商品价值。近几年,很多人反映大葱上的蓟马抗性越来越严重,变得越来越难防治。而且越是效果显著的药剂.
    • 薛爽; 张元臣; 高姗姗; 王景顺; 张坤朋
    • 摘要: [目的]盛冈纹瘿蜂是在栎树上形成虫瘿危害的重要害虫.明确盛冈纹瘿蜂雌虫的超微形态,主要包括复眼、触角、口器、足和产卵器上感器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等,为瘿蜂综合防治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雌虫的超微形态结构进行观察.[结果]盛冈纹瘿蜂的复眼由多个小眼组成,其间有锥形感器.雌虫触角由柄节、梗节和鞭节组成,鞭节分为11亚节,柄节呈漏斗状,梗节较短呈球状.鞭节1—3亚节呈长圆柱状,末节粗壮、端部渐尖,其余呈短圆柱状.触角上分布有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板形感器和腔锥形感器5种感器,其中毛形感器的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板形感器较为特殊,形状宽长,表面光滑,分布在第3—11亚鞭节上.口器为咀嚼式口器,下颚须发达,密被毛形感器.足上有许多毛形感器和刺形感器;产卵器上分布有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耳形感器和火山形感器.[结论]盛冈纹瘿蜂雌虫复眼、触角、口器、足和产卵器上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感器,感器的功能与瘿蜂栖息、取食、繁殖等一系列生理活动密切相关.
    • 摘要: “蝉联”指连续相承、连续不断获得。这个说法是由蝉的特殊生理功能而来。蝉的俗名叫“知了”。蝉的幼虫栖息在土里,靠它的针状口器刺入树根、树枝来吸收营养。当蝉的幼虫长大,要变为成虫时,便将自己的蝉壳脱在树根或树干上,蜕变为成虫,展翅高飞,到处鸣唱。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