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诫
十诫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0年内共计107篇,主要集中在电影、电视艺术、宗教、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篇、专利文献15046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美与时代(下旬刊)、天风、中国天主教等;
十诫的相关文献由10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利群、马未都、张旸等。
十诫—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5046篇
占比:99.29%
总计:15153篇
十诫
-研究学者
- 张利群
- 马未都
- 张旸
- 曾丽
- 武志红
- Me
- Nally
- Pinkey
- Stan
- Stan Rawlinson
- Terrence
- 丽萍
- 乔卞云
- 何娟
- 依兰·斯塔文斯
- 保罗·迪克林
- 刘永丽
- 刘连方
- 刘锴
- 吴小龙
- 周一谋
- 周国平
- 坛祭羊
- 基耶斯洛夫斯基
- 安译
- 小宝
- 尹兴
- 尹楚楚
- 崔义辰
- 庚小萌
- 康志杰
- 康慨
- 廖廖
- 张丽
- 张传有
- 张舒展
- 张颖
- 徐劲
- 徐卫华
- 思苇
- 斯蒂芬·C·布兰特
- 方力卓
- 普林格尔
- 曹培鑫1
- 朱雪杏
- 李坤
- 李振营
- 李沛航
- 杜巍
- 杨二祥
-
-
杨家禹
-
-
摘要:
宗教经典《出埃及记》已经在不同媒介下衍生出了许多新的文本.随着电影技术和电影产业的发展,《出埃及记》也成为影视改编的热门题材.在1956年由好莱坞导演塞西尔·B.戴米尔(Cecil B.DeMille)执导的电影《十诫》中,信仰的主题虽然得到表达,但更令人瞩目的是世俗的主题.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圣经故事被加入了政治意蕴,成为宣扬意识形态的空间;同时,电影的娱乐性也解放出了在宗教文本中被压抑的身体欲望.通过影视的再现,《出埃及记》由神圣走向了世俗.
-
-
-
陈剑
-
-
摘要:
区别于"道德即幸福"的古典道德哲学,康德开启了"道德属天不属人"的现代伦理学.其形式主义道德法不同于人间法权体系,而是不可能的、 打破人类自爱中心的先验法则.然而,在"绞刑架下的偷情"和"死刑威逼下的作伪证"两个例证中,康德却企图用人类一贯信仰的高尚形象来阐说道德法,使其反沦为人间法权的教条化、 机械化乃至法西斯化.拉康尖锐地批责了康德,以欲望伦理学和实在界法则,同时借助摩西十诫的阐述,推进康德的先验道德法:道德法既是非现象化生命化的先验能指结构,也是人类开拓新天新地新我的欲望能力.
-
-
张舒展
-
-
摘要:
音乐剧《十诫》的故事来源于圣经,讲述的是《圣经》中的《旧约·出埃及记》."出埃及记"主要是讲述以色列建国的一段悲怆的历史,这个古老的故事气势雄伟,声势浩大.本文着重从法语版《十诫》与英语版《十诫》的相似与对比等方面简要分析了这部音乐剧的特点.希望我们能够多多欣赏到这样优秀的音乐剧佳作,也希望我国也能拍出更多更好的音乐剧,让我们的音乐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
-
-
陈连武12
-
-
摘要:
德国工业设计师Dieter Rams在他的"设计十诫"中提到"Good design is consequent to the last detail(好的设计在细节处也应保持一致)"。如果放到空间设计来看,一致性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课题,尤其空间设计往往是群策群力的工作,在劳力及脑力分工下,景观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软装设计,从大尺度到小尺度,
-
-
-
蒋卓秘
-
-
摘要:
"十条诫命"作为西方文化中最早的宗教戒律之一,经历了从旧约到新约再到世俗化的演变,深深影响了西方文明中的社会道德、行为观念和政治法律等.本文重点分析了"十条诫命"对西方宗教文明、道德伦理和法律文化的影响及其演进过程,以探讨西方基督教文化对西方文明进程中对道德、法律文化的影响.
-
-
鹿欢
-
-
摘要:
一今天,谈儒家、谈汉学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了,然而我们以色列人眼中的儒家与中国人眼中的儒家有何不同?与欧洲、美洲等国家眼中的儒家又有什么差异呢?在上一期的《以色列人眼中的儒家智慧》一文中,我曾提到在今后的日子里,还想再写写以色列人如何看待儒家的道德核心。那么,这篇文章我就来通过以色列律令中的"爱人如己"和儒家思想中的"仁者爱人"来写一写这个问题。
-
-
廖廖
-
-
摘要:
如果说互联网与全球化是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那么我们就必然要直面其副作用带来的生命危机,如此,才能更加尊重生命。"尊重生命"似乎是个无可争议的命题,从孔孟的仁者爱人,再到《十诫》之第六诫"不可杀人"。从现代文明的"爱"的基石,再到近年兴起的"动物伦理"。"尊重生命"从古至今都属于主流思想,但是"政治正确"的主流思想并不意味着现实也是如此。历史上从来不乏践踏生命的篇章,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