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拉康

拉康

拉康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678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心理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68篇、专利文献10篇;相关期刊420种,包括社会科学、西藏研究、西藏旅游等; 拉康的相关文献由656位作者贡献,包括卢毅、张一兵、杨小滨等。

拉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68 占比:98.53%

专利文献>

论文:10 占比:1.47%

总计:678篇

拉康—发文趋势图

拉康

-研究学者

  • 卢毅
  • 张一兵
  • 杨小滨
  • 吴冠军
  • 陈剑
  • 方汉文
  • 刘玲
  • 周文莲
  • 斯拉沃热·齐泽克
  • 曾哲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严和来
    • 摘要: 创伤是弗洛伊德借自医学的概念。他保留了创伤原有的基本含义,但将其作用面转至精神层面。在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中,弗洛伊德强调了精神创伤的两个特性:创伤总是事后的;幻想带来创伤。弗洛伊德在理论后期,不再将创伤理论局限于神经症的形成问题上,而将之归结为新生儿的无助状态,因而个体创伤具有必然性。温尼柯特也认为人生之初的情境与创伤紧紧相连。幼儿的成长必然暴露在创伤的产生机制中,是否是病理性的创伤,只在于环境中的冲击是否过度。拉康认为主体与镜像我之间存在着冲突,幻想在于调和冲突,幻想不能完成的结果即是创伤。而这种冲突的不可调和性也说明创伤是必然的。创伤复原的限度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复原是有限的,其有限性要求主体接受自己的境地;另一方面,复原是超越限度的,复原不是回归过去,而是穿越幻想,打破冲动的重复,进入创造的可能。
    • 王华华
    • 摘要: 2017年,瑞典电影《方形》在第70届戛纳电影节上获得金棕榈奖。不同于以往北欧艺术电影对弱势群体、底层人物的关注,影片《方形》将镜头对准了北欧瑞典的中产阶级及上层精英。影片以装置艺术“方形”贯穿始终,剖析了囚禁于社会规范、社会地位以及社会舆论下的光鲜亮丽的精英群体,用当代艺术巧妙撕下了现代社会所追捧的文明的外衣,实现了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拷问,引发受众深思。文章从拉康他者理论入手,从方形之内与方形之外两个方面进一步探寻自我与他者的关系。
    • 汪民安
    • 摘要: 对爱的关系的理解有三种不同的视角。第一种是从相互承认的角度来理解爱的关系。对黑格尔来说,人和人之间存在着永恒的争斗关系。而对这种关系的克服手段之一就是爱。爱意味着爱的双方彼此都要自我否定从而达成和对方的同一,只有这样完全的同一,才能彼此相互承认从而消除战斗。对拉康来说,爱的实质是自爱,爱对方从根本上是要操控对方,不是要承认对方,而是要让对方承认自己。爱就是要让自己成为对方的主人。爱在这个意义上还是对主奴关系的确认。与拉康截然相反,列维纳斯认为,爱是绝对地爱对方,就是要承认对方,在最大限度上让对方成为自己的主人,真正的爱应该是一种被动之爱。相互承认、让对方承认自己而不承认对方、自己承认对方而不求对方承认自己,这就是爱和承认的三种关系。
    • 张玮瑜
    • 摘要: 镜像理论是拉康精神分析学说的奠基之论。《黑天鹅》中,妮娜经历了从“虚幻自我”到“真实自我”的自我意识确立。从镜像理论的维度分析《黑天鹅》,有助于从艺术领域延伸和拓展精神分析学说。
    • 马玥
    • 摘要: 《长日留痕》讲述了达林顿庄园的管家史蒂文斯驾车前往英格兰西部旅行的六天时光。文章认为,史蒂文斯的一生是其自我追寻的过程。早期,史蒂文斯一直在将周围同等职位的管家——他者,作为镜子,寻求身份的认同。然而自己却始终与镜像存在差异,无法合二为一。在达林顿公爵去世后,史蒂文斯转而服务一个美国雇主。即使在六天的旅行后,史蒂文斯承认自己的失败,表示“自我”仍是外在于自身的他者。可在与海边的陌生男人聊天之后,又回头再次扎进寻求自身和理想之我整合为一的汪洋大海中,可以预料到他悲哀的结局。
    • 慈丽妍
    • 摘要: 《小妖集市》是英国诗人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的名篇。从拉康“三界说”的视角来看,《小妖集市》所描绘的“小妖”及其“水果”象征着主体进入象征界之前的心理状态,是现实界和想象界的某些区域,它丰富魅惑、混乱无序,是欲望之源;而诗中描绘的“姐妹的家”则象征着安静有序的象征界。自我的确立是通过象征界对现实界和想象界的压抑完成的,而被压抑的现实界和想象界则成为主体无法返回却永远向往的“故乡”。诗中萝拉与小妖的亲近就是自我的一次还乡之旅,表现了拉斐尔前派忠实于自然、反叛理性的艺术宗旨。
    • 赵阳
    • 摘要: 犯罪悬疑电影《非常嫌疑犯》作为影史佳作,自其上映以来带给无数影迷心灵震撼,其叙事手法被后世众多悬疑片效仿。本文将从拉康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的理论出发,分析影片剧本中金特谎言的实现及影片悬疑效果的实现。
    • 谢润丰
    • 摘要: 当今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呈现出高度的金融化,同时经济危机也多表现为金融危机的形式。本文以拉康派精神分析的视角,对主流经济学关于风险的论断进行了批评,分析了主体的关于风险的判断与偏好无意识机制,以及金融危机形成的无意识机制。以精神分析看来,不存在客观的风险,这只是经济学的一种预设。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主体的欲望的不可满足性,与追求原乐的意志。对象a的诱惑最终导致的是悲剧性的瓦解。金融危机中歇斯底里的主体不仅加速了恐慌的蔓延,还不可能完成对他者的修复。
    • 方圆
    • 摘要: 拉康认为,如果真实的父亲不能成为法律和规则的象征,那他就不能占据父亲之名的位置。掌握政治话语权的白人作为社会规则和秩序的制定者,侵占了黑人私人空间,成为统治黑人的父亲之名。理查德·赖特的代表作《土生子》中的主角别格由恐惧白人父亲之名到公然反抗白人父名,这是黑人主体摆脱白人父名束缚,确认自我价值的一种途径,但同时别格也付出了丧失主体性的代价。白人父亲麦克斯的出现唤回了别格的人性,同时他通过对白人父名体系的质问让白人父亲们反思这种象征秩序的合理性。种族压迫会让黑人儿子们以让人难以想象的暴力犯罪来反抗白人父权。美国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白人退出对黑人主体建构和家庭秩序的干涉,黑人父亲之名的功能亟需归位。
    • 黄璐
    • 摘要: 《乔乔的异想世界》是一部对德国纳粹充满讽刺意味电影。拉康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人格三角结构,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展现主题欲望生成、异化的一系列过程,提出实在界、想象界、象征界的三维世界。本文将以三维世界理论为基础,分析电影《乔乔的异想世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