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障体系
医疗保障体系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2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财政、金融、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2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141401篇;相关期刊536种,包括四川劳动保障、中国民政、中国医疗保险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十八次年会、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2014年学术年会、2014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等;医疗保障体系的相关文献由1106位作者贡献,包括顾昕、周寿祺、申曙光等。
医疗保障体系—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41401篇
占比:99.25%
总计:142463篇
医疗保障体系
-研究学者
- 顾昕
- 周寿祺
- 申曙光
- 任苒
- 李娟
- 杨少杰
- 何平
- 宗芳
- 李玲
- 熊先军
- 王东进
- 王全权
- 王大千
- 王红漫
- 翟绍果
- 蔡德山
- 陈海林
- 高星星
- 丁蕾
- 于润吉
- 仇雨临
- 付泉
- 修金来
- 冯光谓
- 冯泽永
- 刘凡
- 刘大棉
- 刘慧
- 刘洪清
- 刘畅
- 占明珍
- 印石
- 周令
- 周向红
- 姚宏
- 姜向群
- 孙力
- 孙廷婷
- 孟明全
- 廖文强
- 张巍琴
- 张廷平
- 张晓蓉
- 张研
- 张蕾
- 张蕾娣
- 张金康
- 徐爱荣
- 徐青松
- 曾艳彩
-
-
张晓丽
-
-
摘要:
成都崇州市医保局多举措打造“银色”医疗保障体系,养力保障老年人群体医保需求。崇州市医保局积极推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牢牢把握“评估、照护”两个关键环节,深入推进长期照护保险试点丁作,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需求。目前,崇州市有1163名老人享受了长期照护保险待遇,占亨受总人数的89.5%。
-
-
李一陵
-
-
摘要: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医疗健康问题备受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和优化就医秩序,加快建设国家、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市县延伸,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使群众就近得到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笔者认为,医疗保障是筑牢民生底线的重要基石。能否构建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让老百姓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宏观层面来讲,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守护民众身体健康,这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核心使命,也是每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主题、主线。
-
-
周海珍;
胡梦丹
-
-
摘要:
一、引言我国在1998年、2003年、2007年分别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016年开始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逐步合并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成熟。截至2021年底,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人数达到13.64亿(国家医疗保障局,2021),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是保障水平较低,在门诊补偿、住院补偿和大病补偿等方面确定了起付线、共付段和封顶线,针对不同人群和不同医院等级设有不同的报销比例。
-
-
许荣庭;
沈袁恒
-
-
摘要:
近年来,普惠型医疗保险成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发展的一大热点。文章首先介绍了中国普惠型医疗保险的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其次通过对国内部分保险公司线上及线下调研,发现当前普惠型医疗保险发展面临配套法律法规有待健全、市场认可度普遍偏低、可持续经营能力不强、保险效果低水平重复、相关主体联动不足等困境。进一步分析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相关经验,提出具体的优化路径:以优化顶层设计为立足点,提高保险规制水平;以强化市场环境建设为切入点,提升市场认可度;以优化运行模式为突破点,激发保险生命力;以设计差异化产品为关键点,强化保险增补性;以建立联通机制为动力点,提高相关主体协同度。
-
-
伍朝晖
-
-
摘要:
近两年来,城市定制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下称"惠民保")成为保险业发展增速最快的健康险产品,其将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的普惠性特点外延至商业健康险领域,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个性化医疗保障需求。文章梳理2020年以来惠民保产品的形态演变、保障方案架构,并通过解析福建省三明市普惠医联保的产品特性与模式,研判医改后商业健康险发展方向,提出促进惠民保产品可持续经营的思路和建议。
-
-
郑秉文
-
-
摘要: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口少子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快,人口少子老龄化日益成为影响医疗保障体系可持续性的主要因素。《2020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中,2020年全国医疗机构发生费用总计11281亿元,其中,在职职工医疗费用4598亿元,退休人员医疗费用6683亿元。
-
-
-
-
摘要:
2021年10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20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本版摘取该公报部分数据并结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旨在反映我国老年人口总体情况和人口老龄化主要特点。为稳步提升老年人群体医疗保障可及性和获得感,我国医保部门从基本医保制度建设、失能保障体系建设、异地就医保障、特殊慢病用药保障、适老化服务能力提升等多方面入手,打造“银色”医疗保障体系。
-
-
王九生;
王新;
王蓓
-
-
摘要:
在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中,为农村医疗服务的振兴,农民健康保障体系的振兴,独立透析中心可以发挥出一臂之力。重症尿毒症透析治疗属于医疗保障体系的门诊特殊疾病之一。一部分乡村患者属于乡村振兴的重点关注人群,一旦确诊往往面临着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风险。血液透析中心就是为这些重点关注人群服务的医疗机构,能够帮助上述乡村患者脱贫,进而实现乡村振兴。
-
-
陈俊慧
-
-
摘要:
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正式拉开了新医改的序幕。《意见》对新医改必要性、指导思想、原则目标、体系完善、制度建设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意见》中明确,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普遍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
-
宋春生
-
-
摘要:
中医药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发生规律宏观、系统、整体的认知,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独特理论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医药事业是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的传播范围已扩大至196个国家和地区,形成30个较高质量的中医药海外中心和56个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中医药纳入多个政府间人文交流合作机制,打造了一批中医药国际文化传播品牌。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有113个成员国认可针灸等中医药诊疗方式,29个成员国为中医药的规范使用制定了有关法律法规,还有20个成员国将针灸等中医药诊疗纳入医疗保障体系。
-
-
-
-
-
-
-
戴宏亮
- 《中国保险学会2011学术年会》
| 2011年
-
摘要:
随着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行和深化,社会医疗保障体制将发生重大的变革,给与此密切相关的团体健康保险业务发展方向、健康保险产品、运营管理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现行团体健康保险发展状况和新医改给团体健康保险带来的一系列影响进行分析,找出其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从而探析在新医改格局下团体健康险的发展思路,以使其更好地发挥医疗保障体系中的补充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同时,也能使保险公司自身的业务有稳定健康快速的发展.
-
-
-
张璐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2014年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从整合方式、机制与政策、组织与管理、筹资与激励等方面描述了商业医疗保险体制国家如美国、国民卫生服务体制国家如英国及社会医疗保险体制国家如德国等医疗服务体系网络化建设的经验,并提出相关国际经验对我国卫生服务体系整合及网络化建设的启示,如以提高健康服务质量和居民整体健康水平、节约成本为整合的出发点、注重发挥政府及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为核心的分工协作机制,通过筹资和支付为整合医疗提供保障.
-
-
张璐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2014年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从整合方式、机制与政策、组织与管理、筹资与激励等方面描述了商业医疗保险体制国家如美国、国民卫生服务体制国家如英国及社会医疗保险体制国家如德国等医疗服务体系网络化建设的经验,并提出相关国际经验对我国卫生服务体系整合及网络化建设的启示,如以提高健康服务质量和居民整体健康水平、节约成本为整合的出发点、注重发挥政府及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为核心的分工协作机制,通过筹资和支付为整合医疗提供保障.
-
-
张璐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2014年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从整合方式、机制与政策、组织与管理、筹资与激励等方面描述了商业医疗保险体制国家如美国、国民卫生服务体制国家如英国及社会医疗保险体制国家如德国等医疗服务体系网络化建设的经验,并提出相关国际经验对我国卫生服务体系整合及网络化建设的启示,如以提高健康服务质量和居民整体健康水平、节约成本为整合的出发点、注重发挥政府及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为核心的分工协作机制,通过筹资和支付为整合医疗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