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梦琐言》
《北梦琐言》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1年内共计10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专利文献1387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晋阳学刊、求索、唐都学刊等;
《北梦琐言》的相关文献由87位作者贡献,包括房锐、刘捷、李高等。
《北梦琐言》
-研究学者
- 房锐
- 刘捷
- 李高
- 毛娜
- 熊飞
- 雷冬平
- 丁鼎
- 乙白莲
- 何剑叶
- 何进
- 侯力
- 侯德云
- 傅义
- 冯汉镛
- 刘传武
- 刘果
- 刘瑞明
- 吴振华
- 吴越
- 周一贯
- 周延良
- 周志锋
- 周韜
- 姚博士
- 孔祥辉(图)1
- 孙玮
- 孟肇咏
- 寇雅芳
- 小宜(插图)
- 常章富
- 庄学君
- 廖大珂
- 张伟然
- 张国风
- 张天健
- 张春燕
- 张路延1
- 彭剑青
- 戴长江
- 拾早
- 曦钟
- 曹之
- 朱建炜
- 李明孝
- 李步嘉
- 杨东宇
- 杨槐
- 杨虎1
- 林启兴
- 梁超然
-
-
-
-
摘要:
“破天荒”一词出自宋朝孙光宪《北梦琐言》第四卷:“唐荆州衣冠薮泽,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号曰天荒解。刘蜕舍人以荆解及第,号为‘破天荒''。”唐代科举制度规定,凡是考进士的人,都由地方解送入试。每当京城会考,各地总要解送一批考生赴京应试。当时荆州南部地区四五十年竟没有一个考生考中。于是人们称荆南地区为“天荒”,意即混沌未开的原始状态,或是荒远落后的地区,讥笑那里的人几十年都没能考上一-个进士。
-
-
侯德云
-
-
摘要:
老侯对《北梦琐言》的作者孙光宪颇为敬佩,缘由有二:一是识天下大势,以南平国重臣身份,劝说国王向宋太祖投降,避免了一场生灵涂炭;二是“性嗜经籍,聚书凡数千卷,或手自钞写,孜孜校雠,老而不废”,是一位勤勉的读书人。《北梦琐言》是老孙在南平国为官时期的作品,刊刻于北宋初年。
-
-
寇雅芳
-
-
摘要:
《北梦琐言》的版本情况较为复杂.最早的版本为陕刊旧版,属于这一系统的版本有孙道明抄本、吴岫藏本、叶万抄本、雅雨堂丛书本.其中,雅雨堂本以稗海本补其所缺第20卷,而稗海本来源不详.缪荃孙在吸取了各本长处后辑刻了云自在龛丛书本并辑出四卷逸文.吴氏旧抄本被诸多藏书家收藏,傅增湘以此本校其所藏明万历刻本.在诸多版本中,最初的陕刊旧版早已失传,现存的各本以雅雨堂本、稗海本和缪刻本流传最为广泛.雅雨堂本虽有妄拟第20卷标题之弊但胜在保存了前19卷的标题.而稗海本和缪刻本虽缺各条标题,但稗海本胜在保存了第20卷,缪刻则胜在辑出的四卷逸文.明万历时刻本则因没有题跋记载而显得格外珍贵.古人多以雅雨堂本为善,今人则多以缪刻为善.
-
-
张路延1
-
-
摘要:
怪才温庭筠一场替考八人温庭钧有首《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看过《甄嬪传》的人应该都很熟悉,“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等句子香艳又贴切,被尊为“花间派”之鼻祖的他,有“温八叉”之称,五代孙光宪在《北梦琐言》里写他:“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两手相拱)而八韵成。”这是什么意思呢?两手相拱为叉,意思就是两手相叉八次他就能吟诗作赋,可见才思敏捷。
-
-
杨虎1;
孔祥辉(图)1
-
-
摘要:
孙光宪,仁寿县贵坪人。他生于穷乡僻壤,从晚唐到宋朝,经历了时代的巨大变化。孙光宪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撰写了《北梦琐言》《花间》等多部作品,同时也是一位精明的官吏,更重要的是,他被称为唐五代词史发展中有着独特风格的伟大词人。
-
-
房锐
-
-
摘要:
《北梦琐言》是五代时期一部著名的笔记小说,书中所录诗学文献多关注唐五代诗坛名家名作、诗坛发生的热点事件、及与西蜀诗人相关的轶事,具有鲜明的纪实性、地域性等特色.这些记载丰富了中国古代诗学文献的内容,为后世学者进一步认识唐五代诗坛的风貌及这一时期诗人及其诗作的传播与接受情况等提供了较为原始的文献资料,具有较高的文学史料价值及认识价值.
-
-
-
-
摘要:
八叉万言【典源】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温庭筠“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释义】温庭筠才思过人,考试作赋,叉手构思,叉手八次赋成八韵,人号为温八叉。后遂以“八叉手、手八叉,叉手吟、叉手万言”等形容才思敏捷。【例诗】方回《八月二十四日宾旸华父同登秀亭》:“我有平生八叉手,
-
-
陈敏
-
-
摘要:
1古时,帝王生女尚弄之瓦砖,以"明其习劳";普通人家的女子,更以女红为第一要务。读史诵经则非女子所宜,写诗赋词更是"断乎不可"。唐朝台州盘椒村有一位叫萧惟香的女子。惟香颇有诗才;与进土王元晏相爱,私奔至琅玡,却为元晏所弃;无以为生,沦为暗娼;终于不堪潦倒,在客店四壁留诗百首之后,自缢而死。
-
-
吴振华
-
-
摘要:
郑嵎,字宾光,两《唐书》无传,生平事迹不详。据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知他中大中五年(851)李郜榜进士。又据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得知他与李都、崔雍、孙瑝齐名,在士子中名气很大,当时有谚曰:"欲得命通,问瑝嵎都雍。"郑嵎仅存《津阳门诗并序》(《全唐诗》卷五六七)一首,这是晚唐大量文献毁灭后幸存的硕果之一,
-
-
周一贯
-
-
摘要:
结识林志芳老师只是近五六年的事,但是已让我感知到她确实是个"人物"。之所以称"人物",自然就不是一般的人。"人物",辞书上解释的第一义项是指"人才",即在某方面有代表性或具有突出才能的人,《后汉书·许劭传》"好共核论乡党人物"中的"人物",就是"人才"的同义词;另一义项是指人的品貌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