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09篇,主要集中在教育、社会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篇、专利文献543294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中国教育学刊、班主任、山西教育:高中文科版等;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相关文献由78位作者贡献,包括华应龙、李烈、梅汝莉等。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43294篇
占比:99.98%
总计:543403篇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研究学者
- 华应龙
- 李烈
- 梅汝莉
- 黄硕
- 乃森
- 陈宁
- 顾明远
- 丁宜进
- 亦诺
- 任海江
- 侯亚文
- 冯红供
- 刘加霞
- 刘波
- 卢海霞
- 双木
- 史德志
- 叶海辉
- 吴爽
- 周超
- 姚尚志
- 姜秀(图)
- 孙宁海
- 孙津涛
- 崔峦
- 庄正宏
- 建达
- 张小武
- 张振强
- 张文凤
- 张瑛
- 房炳云
- 曹若愚
- 曾泉根
- 曾艳
- 本刊
- 本刊记者
- 朱丹阳
- 朱竟瑞1
- 李小琴1
- 李本华
- 杨尚成(图)
- 杨桂青
- 池春燕
- 池维真
- 王亚达
- 王金梅
- 王锡堂
- 王静
- 申建春
-
-
房炳云
-
-
摘要:
自"双减"政策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落地以来,从校内作业到校外培训,从课堂教学到课后服务,都给学校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大兴实验学校以校本教研工作为抓手,促进各项工作开展,全面推进"双减"落地见效。校本教研的发展优势夯实教研,校内外结合。一直以来,学校坚持和总校(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开展"一体化教研",促进全学科教师成长,并向外不断辐射,实现资源共享。
-
-
黄硕
-
-
摘要:
我不是魔鬼,不是恶棍。每一个喜欢探索和追求的人,都是我终身相许,棒打不散的情人。我总是先给他们一分荒谬、两分不幸,再给他们三分收获、四分欢欣。我总是在阵痛中分娩着聪明。——《科学家与错误》《科学家与错误》一书讲述了科学家们从错误中发现真理的故事,书很薄,只有194页。华应龙1992年买到这本书,一遍又一遍地读,书角都磨圆了,他读了三十年,读出了“化错教育”。华应龙现任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他提出的化错教育在业内外颇负盛名。
-
-
-
-
摘要: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永定分校始建于1908年,是一所历史悠久,与时求新,充满生机、不断生长的创新型学校。2006与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合作办学,于2010年10月喜迁新址。现址位于门头沟经济开发区。现有小学部和附属幼儿园,实施一体化管理。小学共36个教学班,学生有1300余人,幼儿园共11个班,幼儿有340余人。
-
-
陈亦权
-
-
摘要:
1921年,钱学森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读三年级。钱学森读书非常认真,不管是平时的作业还是考试,他在答每一道题,写每一个字的时候,都非常的严谨细致,也正因为这样,老师们都特别喜欢他。有一次语文考试过后,老师捧着卷子来到班级里,老师一边把试卷发给同学们,一边对全班同学们说:“这次的语文考试是比较难的一次,不过即使如此,我们班里仍旧有个同学得了100分,他就是钱学森,我们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
-
-
黄硕
-
-
摘要:
清晨五点半,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华应龙像往常一样,拿起书本,开始晨读。作为小学数学特级教师,他最爱读的书却是《老子》,各种版本读了不下20种。这天他读到了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这一句引起了他的兴趣,书中解释道:"辅助异常的事物回到它们自身,是道的活动方式。"华应龙用笔把"异常"圈了起来,在旁边写道:"为什么?"
-
-
罗燕
-
-
摘要:
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13年后,芦咏莉从高校的讲坛上走下来,进入了小学的课堂。这一转身,已然10年。在这10年里,芦咏莉从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教师到校长,每个角色都充满挑战,但她越走越从容。她将多年的理论积累运用到学校的教学管理中,而学校的教育实践也让她有新的发现和心得。
-
-
黄硕
-
-
摘要:
走进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朝阳学校(以下简称朝阳学校),梨树、山楂树、石榴树等各色果树在学生们的琅琅书声中开花结果。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岁月的流转间,朝阳学校历经八载,在引进第二实验小学办学优质资源的基础上,将精力最大化地用于"本土化"生长上,梳理并明晰了绿色教育体系,即尊重学生生命,尊重成长规律,根据儿童的个性和特长施教,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学校,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在此基础上,为了回答"培养什么人"这一问题.
-
-
-
吴爽
-
-
摘要:
芦咏莉博士、教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中小学体育联合会副会长,第十三届北京市政协委员。体育比语文、数学更重要吗?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实验二小"),答案是肯定的。体育是实验二小最重要的课程,即使在考试日,如果天气允许,体育课与考试时间没有冲突,老师也一定会把学生拉到操场上运动。
-
-
许红敏;
华应龙
-
-
摘要:
一、不止于经验,不断丰富"化错教育"的理论内涵《生活教育》:华老师您好!您的名字在当下中国小学数学界可谓是人尽皆知,和您齐名的还有您一直在践行和推广的"化错教育"。我记得原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老师曾称赞说:在教育领域中提出一个为大家所接受和认可的概念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它需要有经验的基础与理论的概括,以及可以指导教学的方法和具体的操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