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功能梯度

功能梯度

功能梯度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725篇,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技术、力学、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043610篇;相关期刊82种,包括物流工程与管理、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工程陶瓷学术年会、2012江苏省青年力学论坛暨第八届苏港力学及其应用论坛、中国力学大会2011暨钱学森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等;功能梯度的相关文献由1811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冠军、李文栋、李进等。

功能梯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43610 占比:99.99%

总计:1043737篇

功能梯度—发文趋势图

功能梯度

-研究学者

  • 张冠军
  • 李文栋
  • 李进
  • 杜伯学
  • 梁虎成
  • 冉昭玉
  • 刘海华
  • 王超
  • 严密
  • 姚航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梅若诗; 王凯; 余国庆; 郭柳君
    • 摘要: 针对预制桥面板湿接缝服役期间受冲击荷载发生破坏的现象,引入功能梯度组合结构设计理念,设计出一种预制桥面板UHTC功能梯度湿接缝,以UHTC功能层相对厚度以及UHTC层抗压强度的大小为主要变化参数,采用落锤冲击法研究了湿接缝模型试件的抗冲击性能。结果表明,抗压强度一定时,冲击寿命随着UHTC功能层相对厚度的增加呈指数增长,并建立了关于UHTC功能层相对厚度的湿接缝模型试件冲击韧性预测模型。对于超高韧性功能层厚度相同的模型试件,冲击耗能随着UHTC层抗压强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减小幅度随着UHTC层抗压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不同抗压强度下时的初裂寿命与终裂寿命满足线性相关。根据灰色关联分析,得到3种影响因素对终裂寿命的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为:初裂寿命>UHTC功能层相对厚度>抗压强度>0.5。在上述基础上建立两种终裂寿命预测模型Model_Ⅰ和Model_Ⅱ,经检验计算Model_Ⅰ的预测精度较高,适用性良好,而Model_Ⅱ的精度较差,适用性也较差。
    • 胡雷雨; 王政; 高曜翔; 杨德雨
    • 摘要: 本文采用层合模型的思想将功能梯度立井井壁划分为多层同轴圆筒,并借助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各层间弹性模量差值的改变对于多层功能梯度井壁力学特性的影响,由此得出当圆筒内部应力分布最均匀时的最适层间弹性模量差值,并探究了功能梯度立井井壁在不同分层数情况下最合适层间弹性模量差值的变化情况及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不同层数下的功能梯度井壁均对应一个最合适的层间弹性模量差值,使得功能梯度立井井壁内部Mises应力达到相对均匀,即有效缓解了井壁内侧的应力集中现象,同时井壁内侧的最大应力达到最小,并且最合适层间弹性模量差值随着层数增加而减小,此研究对于确定功能梯度井壁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划分层数和各层的混凝土标号的选取具有重要意义。
    • 宋银宝; 杨建军; 李传敏
    • 摘要: 提出了一种由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与碳化硅(SiC)复合材料构成的功能梯度柔性衬底结构,给出了相应的三维(3D)打印制造工艺流程。通过实验分析了不同SiC粒径及含量对PDMS/Si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导热性能的影响规律;探究了背压、打印速度、线间距、温度等工艺参数对不同SiC含量PDMS/SiC复合材料制造精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比于纯PDMS衬底,不同SiC粒径及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均有提高,当SiC粒径为600 nm且含量为45%(质量分数,下同)时,对应的PDMS/SiC功能梯度柔性衬底的弹性模量提高了2.76倍,导热系数提高了2.22倍。
    • 张宇航; 刘文光; 刘超; 吕志鹏
    • 摘要: 研究了受外载荷下圆锥角对功能梯度壳的非线性振动的影响.首先,根据Voigt模型,在圆锥壳的厚度方向上建立功能梯度材料属性模型.然后,考虑一阶剪切变形理论和von Kármán非线性,利用Hamilton原理推导了功能梯度圆锥壳的非线性运动方程.之后,应用Galerkin法对运动方程进行离散化处理,再根据Volmir假设将方程简化为单自由度的非线性微分方程.最后,采用谐波平衡法和Runge-Kutta法对方程进行求解,分析了功能梯度圆锥壳的幅频响应特性曲线,讨论了不同材料分布函数以及陶瓷体积分数指数对圆锥壳幅频响应的影响,描述了不同锥角下圆锥壳的分岔图和不同激励幅值下圆锥壳的时间历程和相图,进一步通过Poincaré图反映了圆锥壳运动状态.结果表明:功能梯度圆锥壳呈现“渐硬”弹簧非线性特性;锥角增大,功能梯度圆锥壳混沌运动的现象被抑制,不易产生运动不稳定性;激励幅值增大,功能梯度圆锥壳运动呈现周期到多周期再到混沌的过程.
    • 余国庆; 王凯; 王宇航; 王锦瑜
    • 摘要: 为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功能梯度复合梁(UFGCB)的抗弯承载力,设计6组UFGCB和1组普通钢筋混凝土(RC)梁。通过四点弯曲试验,以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功能层厚度与UHPC抗拉强度为设计参数,对UFGCB破坏形态、抗弯承载力以及延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UHPC中纤维桥联作用及纤维拉拔过程中的能量耗散促使UFGCB表现出延性破坏特征。UFGCB的抗弯承载力和延性相较于RC梁试件显著提高,且随UHPC厚度的增加,UFGCB的抗弯承载力逐渐增大,延性先增大后减小。UHPC抗拉强度过高不利于UHPC和混凝土的协同工作能力,会造成UFGCB抗弯承载力的减小和延性降低。依据正截面承载力分析理论,建立UFGCB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 马芳武; 王强; 马文婷; 梁鸿宇; 蒲永锋
    • 摘要: 为满足车辆实际碰撞要求,提高汽车吸能部件的耐撞性,本文基于仿生原理提出了混合梯度负泊松比结构,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同时制作试验样件进行轴向压缩试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并利用LS-DYNA在不同冲击角度和冲击速度工况下对9种不同排布方式的混合梯度结构进行仿真模拟。综合耐撞性指标对比结果表明:多工况冲击条件下的最优排布方式为横向负梯度和纵向正梯度的组合,相比于均匀梯度结构,其综合吸能量提高了19.2%,吸能稳定性提高了30.6%,改进效果明显。通过对具有不同排布方式的混合梯度结构的变形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单一的横向梯度可以提高结构的吸能稳定性,而单一的纵向梯度则可以提高结构的综合吸能性能,最优的混合梯度结构由于合理的材料分布,兼顾了综合吸能性和吸能稳定性,从内在机制上解释了最优排布方式综合性能优异的原因,有利于混合梯度负泊松比结构的工程化。
    • 田宏业; 刘朋; 胡志宽; 邱立凡; 陶沙
    • 摘要: 本文基于半解析法分析了一般边界条件下功能梯度开口圆锥板的自由振动特性.首先基于一阶剪切变形理论构建了理论分析模型,并以不同类型弹簧模拟圆锥板结构的边界和连续性条件,圆锥板结构的位移容许函数采用改进的傅里叶级数以消除边界条件的不连续性,并通过里兹法获得功能梯度圆锥板结构的自由振动模态参数.研究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良好的收敛性,求解精度较高.研究成果可为一般边界条件下功能梯度圆锥板结构的自由振动特性分析提供数据积累和方法依据.
    • 石南南; 亢志宽; 王利辉; 王小娟; 赵卓
    • 摘要: 层压复合材料因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被广泛用于工业民用、建筑桥梁、军事等结构中。综述了四类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抗冲击性能,包括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仿生复合材料和功能梯度复合材料。总结了国内外复合材料层合结构抗冲击性能的研究现状,分析四类常见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抗冲击特性。结合复合材料层合结构抗冲击性能的研究进展,对未来复合材料层合结构在抗冲击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 马芳武; 王强; 梁鸿宇; 蒲永锋
    • 摘要: 汽车碰撞过程中,非理想的斜向碰撞较为普遍.本文中通过对三维负泊松比点阵结构进行多工况耐撞性研究,发现冲击角度对三维负泊松比点阵结构的耐撞性有较大影响,随着冲击角度的增大,吸能量呈下降趋势.将梯度负泊松比点阵结构作为填充材料引入吸能盒设计,以吸能盒外壳厚度与内芯3个厚度梯度值为设计变量,最大综合吸能量、最小轴向峰值力和质量为优化目标,质量和设计变量为约束条件,基于多岛遗传算法进行多工况多目标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在质量和最大峰值力增加不大的条件下,负泊松比结构填充吸能盒的综合吸能量与各冲击角度的耐撞性均得到大幅提升,优化效果显著.
    • 石南南; 亢志宽; 王利辉; 王小娟; 赵卓
    • 摘要: 层压复合材料因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被广泛用于工业民用、建筑桥梁、军事等结构中.综述了四类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抗冲击性能,包括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混杂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仿生复合材料和功能梯度复合材料.总结了国内外复合材料层合结构抗冲击性能的研究现状,分析四类常见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抗冲击特性.结合复合材料层合结构抗冲击性能的研究进展,对未来复合材料层合结构在抗冲击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