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视图
剖视图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1年内共计134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7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4572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教育研究、科技信息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十六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第14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6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全国第十四届计算机科学及其在仪器仪表中的应用学术交流会等;剖视图的相关文献由16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春燕、刘晓平、姜宏峰等。
剖视图
-研究学者
- 刘春燕
- 刘晓平
- 姜宏峰
- 康彤
- 康玉辉
- 强毅
- 成凤文
- 李俊武
- 李占才
- 李琳
- 武艳明
- 王乃成
- 郭永凤
- 陈健
- P·德特默
- S·希尔
- 丁运亮
- 严云美
- 于习法
- 于建平
- 任重
- 但新强
- 侯玉荣
- 冯荣坦
- 刘利军
- 刘声
- 刘方1
- 刘永强
- 刘静
- 匡建新
- 卢广顺
- 卢新华
- 叶军
- 吕宝华
- 吴占文
- 周光日
- 周勇
- 周国刚
- 周天宏
- 周征
- 周研
- 周育才
- 和云敏
- 姚芳芳
- 孙怀林
- 孙霞
- 崔长德
- 师利娟
- 张喆
- 张改转
-
-
黄琳莲
-
-
摘要:
机件的内部结构用视图表达时会出现许多的虚线,这些虚线不仅影响图的清晰度,不便于尺寸标注,而且给看图带来了困难.为了方便画图、标注尺寸和读图,常常会把零件的内腔结构用剖视图来表达,手工绘制剖视图时,需要确定剖切位置、标注剖切符号、书写大写字母并在相应的剖视图上方注写剖视图名称"X-X",最后,判断空与实,在剖切到的实体部分填充剖面线,步骤尤为繁琐.而用AutoCAD软件绘制零件剖视图时,可以快速地将实体生成剖视图,笔者以组合体为例,介绍在AutoCAD中如何快速生成剖视图以及剖视图标注参数的设置方法,对提高作图效率和准确性有积极作用.
-
-
-
-
摘要:
1944年美国莱特发动机公司的宣传招贴。莱特公司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肮空动力企业,其前身可以追溯到莱特兄弟创立的私营企业。从1903年莱特兄弟第一台飞机发动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莱特公司一直在开发制造各种航空动力装置。宣传画的创意相当精彩,画面以5台各个时期最为经典的莱特活塞航空发动机剖视图为主。
-
-
-
-
高仁春1
-
-
摘要:
机械制图教学中,翻阅很多班级学生的作业时发现剖视图部分的错误较多,通常为多线、少线、剖面线位置错误等。分析一下,应是学生对物体结构没有明确的认识,只是似是而非地完成作业而已。经过几年的教学,思考将组合体试图这一章节中的形体分析法运用到剖视图部分,经过实践发现用形体分析法的确能帮助学生建立结构,了解物体的结构之后,再画剖视图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
-
-
苏学辉
-
-
摘要:
三视图是工程制图中最基本的视图, 由于三视图已经包含了X、 Y、 Z轴的信息, 通常情况下三视图能唯一表达一个形体,但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三视图不能唯一确定一个形体,本文就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进行了论述.
-
-
-
蒋春花
-
-
摘要:
剖视图是机械制图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可直接影响学生对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学习.UG作为一种绘图软件,将建模模块应用在剖视图的教学中,使抽象的剖视图更为直观化,从而大大提高了制图课堂的教学效率.
-
-
周育才;
陈玲萍
-
-
摘要:
说课作为当今教学改革的新课题,教学研究工作的新形势,不仅促进了教师对教学大纲、教材的钻研,丰富教师的学科知识;也促进了教师对学生学情的研究,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本文分别以C学校《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大纲以及 "剖视图的形成与画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阐述了在吃透大纲,专研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整体构思,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
-
柴晓艳;
高菲;
崔长德
- 《第十六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标准术语要求使用通俗的语言,准确地表达概念和事物的特征。技术制图术语是技术制图语言统一的基础。在工程图学中"剖视图"是个十分重要的概念,这一概念的准确程度,对学习和掌握剖视的画法至关重要。通过对制图新标准的学习与思考,并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指出新标准中某些术语表述的不妥之处,并给出自己的定义。
-
-
-
李琳;
刘晓平
- 《全国第十四届计算机科学及其在仪器仪表中的应用学术交流会》
| 2001年
-
摘要:
鉴于现有CAD软件缺少由三维模型到机械工程图纸的有效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AutoCAD2000的零件剖视图直接由零件三维模型生成的可靠方法.采取了分段切割,截面投影拼合,剖切体视图消隐的处理过程.考虑到由二维设计到三维设计的过渡过程中,仍然需要两者兼顾,因而该方法为三维与工程图纸架起了一道沟通的桥梁.
-
-
朱小飞;
薛寒松
- 《第14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6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
| 2004年
-
摘要:
为推进工程图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本文选择了中英美教材,从总体上比较其逻辑关系,讨论其差异和相同.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外工程制图的教材体系,国内教材往往定位于理论基础,英美教材则表现为工程素质基础;说明了第一角投影和第三角投影体系在观念上细微的不同;对比了两类教材在立体表面交线上的不同处理方式;研究了剖视图概念在中外教材中逻辑关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