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误差
制造误差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89篇,主要集中在机械、仪表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594184篇;相关期刊111种,包括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机械工程师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电子学会第二十一届青年学术年会、中国电子学会2013年电子机械与微特结构工艺学术会议、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等;制造误差的相关文献由485位作者贡献,包括秦大同、刘暾、姚英学等。
制造误差—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94184篇
占比:99.97%
总计:594338篇
制造误差
-研究学者
- 秦大同
- 刘暾
- 姚英学
- 徐武彬
- 杜建军
- 刘鹏
- 吴晓铃
- 张光辉
- 张江华
- 李冰
- 丛阳
- 习江静
- 于洋
- 仓田幸夫
- 任菲
- 何辉斌
- 佟操
- 刘娟秀
- 刘长宇
- 刘霖
- 北村和也
- 司朝润
- 吴冬良
- 吴宇列
- 唐志清
- 唐雪松
- 孙书民
- 孙志礼
- 宋昀岑
- 山口毅
- 岩木哲男
- 常文魁
- 张仕睿
- 张子文
- 张学军
- 张宏献
- 张峰
- 张涛
- 张琪
- 张磊
- 张贤杰
- 张金乐
- 张雪鹏
- 徐连美
- 戴一帆
- 戴博
- 李军
- 李圣怡
- 李志来
- 李洪法
-
-
孙杰;
张西金;
尹逊民;
贾海涛;
郭芳
-
-
摘要:
制造误差是引起齿轮传动系统振动和噪声的主要原因之一,多种误差的合成更严重影响了齿轮副的啮合性能。主要研究了各类制造误差对人字齿轮副啮合性能的影响程度及规律。首先,建立了制造误差模型,并基于空间坐标变换原理构建实际齿面;其次,通过齿面载荷分布探究了不同误差对齿轮副啮合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探究了不同误差对齿轮副啮合性能的影响程度;最后,分析了典型误差类型对齿轮副啮合性能的影响与系统负载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误差对齿轮副啮合性能的影响规律各不相同,其中,螺旋线正倾斜偏差在重载工况下对齿轮副啮合性能的影响最为突出。
-
-
张洪国;
徐连波
-
-
摘要:
虽然传统数控齿轮测量系统能准确测量圆柱斜齿轮加工参数,但未考虑齿轮加工制造过程中允许的微小误差,造成参数测量结果与真实结果偏差较大。设计一种考虑制造误差的圆柱斜齿轮加工参数测量系统,在系统硬件设计中,总体规划了各设备结构,并根据系统的适配性详细介绍了光学镜头与三轴运动平台在实际使用中的型号与参数。在软件设计中,图像处理过程引入Hough变换,通过点与线之间的转换,增强变换过程中的包容性,从而弥补了制造误差,并对齿距和齿廓的测量流程进行了优化设计。系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系统相比,该测量系统的总偏差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验证了系统在圆柱斜齿轮加工参数测量方面的有效性。
-
-
周永红
-
-
摘要:
车轮是连接轮胎与制动毂的部件,车轮轮辋负责安装轮胎,车轮轮辐负责与底盘中制动鼓安装,本文介绍的车轮轮辐与制动毂通过螺栓直接相连方式。1.现状目前市面上有两种定位的平面安装方式。(1)轮辐中心孔定心的平面安装方式,即制动鼓台阶轴与轮辐中心孔定位,螺母平面圈通过螺栓夹紧轮辐螺栓孔平面(见图1)。
-
-
陈东菊;
何亚中;
孙锟;
李天宝;
田汉青
-
-
摘要:
由于空气静压主轴气膜厚度处于微米级别,而主轴中的不平衡现象会影响轴承内的气膜厚度变化,因而需要对各微尺度影响因素综合考虑,并对影响主轴不平衡的各因素进行充分考虑才能真实反映主轴内的气膜流动状态,仿真出轴承的静态性能。充分考虑影响主轴不平衡的各因素并对传统雷诺方程进行修正,研究黏度、流量因子、速度滑移3个微尺度因子及转子偏心和制造误差对轴承静态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实验验证从而实现对空气静压主轴静态特性的真实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3个微尺度因子中,速度滑移对轴承气体压力分布影响最大,同时考虑3个微尺度因子时更能反映轴承气膜流动真实状态;转子偏心与制造误差耦合时,随转子偏心率增大,轴承中各节流孔附近的气膜压力分布与气膜刚度差异越来越大,将严重影响轴承气膜刚度。
-
-
艾杼桦;
周宏根;
李纯金;
李国超;
田锐敏;
杨武刚;
刘艳;
曹利平
-
-
摘要:
以典型的柴油机机身曲轴孔装夹为例,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V形块角度误差对曲轴孔装夹状态下机身变形的影响。通过改变V形块角度及机身同V形块之间的接触状态,分析柴油机机身可能发生的接触情况及其受力状态;运用ABAQUS仿真软件对机身各种接触情况进行模拟仿真,获得曲轴孔系的一条母线和机身截面节点的变形量,并将其作为机身曲轴孔装夹状态下变形的评价指标;根据角度误差和接触区域状态,讨论装夹误差的组成部分,并分析装夹误差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角度误差范围内,角度越大,机身变形越大;在V形块角度相同的条件下,交叉的线面接触对机身变形的影响较小;在柴油机机身曲轴孔装夹状态的条件下,A3-E接触状态对机身变形的影响最小;机身在x、y方向上是弯曲变形,在z方向上是扭曲变形。
-
-
高欣然
-
-
摘要:
随着工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在很多设备的应用过程中,选择科学的策略来完善,尤其是在设备的功能上、精度上合理调整,避免造成操作失误。压力容器制造误差的出现,对于生产、加工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威胁,误差出现的原因较多,在控制的过程中,要按照合理化的思路来转变,对各方面的不足要以科学的手段来弥补。压力容器制造误差的把控难度并不低,因此,针对误差的控制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对误差原因开展详细的调查、研究,确保在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
-
张祝;
肖名涛;
沈陆明;
童成前
-
-
摘要:
螺纹插装式溢流阀阀套精加工采用碳氮共渗后磨削的制造工艺,内锥面的形位误差会影响溢流阀的使用寿命和静动态特性,制造过程需要精准控制内锥面的误差.通过对工艺分析建立制造误差模型并应用研究,由此获得内锥面自身角度的合理误差范围,以及内锥角误差与磨削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根据阀套结构特点设计专用的检测装置,并对检测原理和测量误差进行分析,通过误差校对提高检测精度.对热处理后的阀套进行轴向尺寸分组,并采用基准统一原则,保证磨削制造精度的稳定性.根据检测原理和误差模型对试磨件进行误差计算,并据此调整磨削参数,使制造误差合格;后续制造时采用检测装置快速测量阀套的密封圆轴向尺寸,使制造误差均落在控制范围内,保证批量生产的可控性.研究表明,基于某型溢流阀的设计及工艺参数,内锥面自身角度的实际制造误差控制以±0.8°为宜,对应的密封圆轴向最大磨削公差为0.186 mm、修正后的最小磨削公差为0.075 mm;实验验证了误差模型的准确性,所述检测方法的角度测量误差为0.06°、密封圆轴向尺寸测量误差为2 pm,因角度测量误差带来的最大、最小磨削量范围偏差可通过内锥角实际制造误差的收缩进行补偿;所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也为其他内锥面的制造控制及逆向工程提供了系统的方法.
-
-
张伟;
陈爽;
杜双言;
王成雨;
张明栋
-
-
摘要:
高压涡轮轴-盘是涡扇航空发动机的核心转子部件.在这类复杂的转子结构件中,大量使用了螺栓-止口连接结构,特点是通过止口的过盈配合来实现装配过程中的定心定位作用.同时,高压转子具有典型的高速、高压和高温运行特征,其装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以高压涡轮轴-盘为装配基准的其他转子部件的装配精度.针对上述问题,以某型号涡扇发动机的高压涡轮转子篦齿盘装配为例,通过螺栓将高压涡轮轴、篦齿盘和高压涡轮盘串装在一起,并将转子制造误差与装配工艺误差引入转子装配过程仿真模型和高温下转子同心度退化过程仿真模型,研究制造参数与装配工艺对转子同心度的影响规律.
-
-
徐连美
-
-
摘要:
通过解决某车型下摆臂和稳定杆连接接头异响问题,分析了造成夹紧力不足的原因,说明设计不合理的拧紧工艺和被连接件的制造误差会影响连接接头的紧固质量。在考虑被连接件-下摆臂的工艺性和制造成本的前提下,为了提高下摆臂设计制造质量对于连接接头的鲁棒性,将装配方法从定扭矩法改为过屈服点的扭矩转角法,解决连接处扭矩衰减失效造成的底盘异响问题。
-
-
汪旭东
-
-
摘要:
通过对床身生产制造过程中误差产生原因的分析,建立床身导轨变形的理论曲线,为人为干涉控制床身的预应力、变形量来减小误差提供理论依据,达到对床身导轨变形误差进行修正的目的;同时在床身加工整个工艺系统中合理调整工艺参数,充分发挥自位补偿功能和形位补偿功能,适当减少或消除床身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误差,满足床身导轨的图纸要求,从而保证车床整机质量要求.
-
-
王成林
- 《第十二届设计与制造前沿国际会议(ICFDM2016)》
| 2016年
-
摘要:
随着航天、军事等领域的迅速发展,机械装置频繁在高加速度承载条件下运行,部分器件所承受加速度值已达到15万g(重力加速度),因此高加速度承载能力测试非常重要.利用高速旋转产生向心加速度原理进行超高稳态加速度承载实验是目前国家标准规定的、具有较强应用前景的实验方法,其中大质量固体超高加速度承载实验是该领域的难点问题.转子部件是该类实验系统的核心,其动态特性直接影响实验系统的测试能力和稳定性.本项目以影响转子动态特性的几何形状和制造误差为研究对象,综合数值计算算法和解析计算方法的优点,分析转子部件对实验系统动态特性影响规律,为系统整体优化奠定基础.
-
-
-
-
魏国武;
姚立纲;
廖至钢
- 《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
| 2005年
-
摘要:
本文对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可能存在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基于几何误差和制造误差的空间坐标系统,得到了基于误差的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啮合方程.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基于误差的瞬时接触线方程,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误差对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接触特性的影响.
-
-
汪海;
张玉杰
- 《全国企业应用集成系统与技术学术研讨会(EAIST'05)》
| 2005年
-
摘要:
统计分析了多起不同汽车门锁的典型事故,给出了汽车门锁系统的失效模式影响分析和失效树分析.以X型汽车门锁的锁键与锁钩齿合不当导致自发开锁的故障为例.提出了考虑到不恰当的齿合量包括制造误差,粗暴维修误差,结构变形等各单因素作用及多因素结合作用时的汽车门锁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文中探讨了如何设计高可靠性汽车门锁系统的方法。
-
-
-
锁亚卿
-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3年学术会议》
| 2003年
-
摘要:
本文针对电磁波传输与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复杂机电耦合问题,以波导元件为基础,从电磁波在波导元件中的传输特性入手,分析机械加工误差因素对波导元件电性能的影响,提出电性能敏感误差因素的观点.运用这一观点对波导元件加工中的各种误差因素进行分析,确定波导元件连接部位的几何误差和连接误差、传输表面质量是影响波导元件传输性能的敏感误差因素,简述了实际应用中消减误差因素所采取的工艺措施和方法.
-
-
锁亚卿
-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3年学术会议》
| 2003年
-
摘要:
本文针对电磁波传输与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复杂机电耦合问题,以波导元件为基础,从电磁波在波导元件中的传输特性入手,分析机械加工误差因素对波导元件电性能的影响,提出电性能敏感误差因素的观点.运用这一观点对波导元件加工中的各种误差因素进行分析,确定波导元件连接部位的几何误差和连接误差、传输表面质量是影响波导元件传输性能的敏感误差因素,简述了实际应用中消减误差因素所采取的工艺措施和方法.
-
-
锁亚卿
-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3年学术会议》
| 2003年
-
摘要:
本文针对电磁波传输与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复杂机电耦合问题,以波导元件为基础,从电磁波在波导元件中的传输特性入手,分析机械加工误差因素对波导元件电性能的影响,提出电性能敏感误差因素的观点.运用这一观点对波导元件加工中的各种误差因素进行分析,确定波导元件连接部位的几何误差和连接误差、传输表面质量是影响波导元件传输性能的敏感误差因素,简述了实际应用中消减误差因素所采取的工艺措施和方法.
-
-
锁亚卿
-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3年学术会议》
| 2003年
-
摘要:
本文针对电磁波传输与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复杂机电耦合问题,以波导元件为基础,从电磁波在波导元件中的传输特性入手,分析机械加工误差因素对波导元件电性能的影响,提出电性能敏感误差因素的观点.运用这一观点对波导元件加工中的各种误差因素进行分析,确定波导元件连接部位的几何误差和连接误差、传输表面质量是影响波导元件传输性能的敏感误差因素,简述了实际应用中消减误差因素所采取的工艺措施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