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刚性桩复合地基

刚性桩复合地基

刚性桩复合地基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314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水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1篇、会议论文37篇、专利文献712609篇;相关期刊125种,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广东土木与建筑、建筑结构学报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第三届建筑结构基础理论与创新实践学术论坛、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2014年学术会议等;刚性桩复合地基的相关文献由743位作者贡献,包括宋二祥、郑刚、杨光华等。

刚性桩复合地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1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3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12609 占比:99.96%

总计:712867篇

刚性桩复合地基—发文趋势图

刚性桩复合地基

-研究学者

  • 宋二祥
  • 郑刚
  • 杨光华
  • 龚晓南
  • 韩小雷
  • 姜燕
  • 武思宇
  • 陶景晖
  • 于晓旋
  • 佟建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江龙; 高扬; 赵冬; 王丽梅; 张晨
    • 摘要: 复合地基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地基和基础及上部结构的共同作用,传统的共同作用分析是将上部结构、基础、地基三者分离开来计算,这种计算模式忽略了三者之间的变形协调。本文首先根据弹性地基上扁球壳实用解答的基本方程,分析了地基-基础-上部结构共同作用变形计算的影响因素;然后结合某大底盘双塔楼复杂高层建筑采用刚性桩复合地基,对上部结构分别按照考虑与不考虑基础结构的影响进行计算分析,并对比了上部结构的整体变形计算指标;最后对建筑物进行地基基础的变形验算,并和变形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地基-结构共同作用后,上部结构基本自振周期延长,结构的变形显著增大,刚重比相应减小;通过变基床系数法使地基基础变形与沉降计算数值基本一致(变形协调),且变形计算值和实测值基本一致。
    • 杨光华; 周沛栋
    • 摘要: 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通常是由桩和桩间土的承载力组合而成。对于复杂地层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桩间土的承载力如何取值,目前规范没有给出合适的确定方法。针对该问题,根据桩土变形协调原理,计算研究上软下硬、上硬下软的分层土地基桩间土承载力的确定方法。研究表明,在复杂地层中,变形协调法能较为合理地确定桩间土承载力;对上硬下软的地基,按土层厚度加权平均各土层承载力是基本可行的,但需注意下卧软土较厚的情况;对上软下硬的地基,厚度加权平均法高估了桩间土的承载,并且当桩底持力层硬于基底土层时,取基底软土承载力也是偏高的,应取更小的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β。该研究为复杂地层刚性桩复合地基桩间土承载力的确定提供了简便合理的方法。
    • 黄志波; 吴能森; 林奇; 詹素华; 郑春婷
    • 摘要: 基于实际工程采用FLAC3D软件建立挡土墙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数值分析模型,分析扶壁式挡土墙的变形规律,研究桩的变形及内力特征.研究表明,各排桩的桩身水平位移与内力变化规律相似,土层参数差异对桩身内力变化具有影响作用.各排桩桩身的最大水平位移较为接近,刚性桩的存在有助于限制回填边坡滑动面的发展,桩身的水平位移增量曲线呈"勺"形;第一排桩桩顶轴力最大,第二和第三排桩的最大轴力比第一排桩的分别小14.07%、51.92%;各桩桩身弯矩曲线整体呈"弓"形,最大弯矩在桩顶附近;各排桩桩身剪力曲线变化规律呈"波浪形",并在土层交界处附近出现"波谷".
    • 李宁; 徐寿政
    • 摘要: 在桩土复合地基中,褥垫层起着动态调节桩土应力比的作用,决定着整个体系的承载能力.本文基于某高速公路北延线佛山段路基工程条件,运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对褥垫层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从褥垫层的作用角度分析褥垫层厚度和弹性模量的参数变化对复合地基的影响.明确有限元计算目的和方法,介绍Plaxis程序,给出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过程,确定有限元计算方案,从变形和应力的角度分析褥垫层厚度和弹性模量参数变化对桩土复合地基的影响.
    • 许美珍
    • 摘要: 随着建筑类型的增多,对地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刚性桩复合地基是近年来国内发展较快的一种复合地基形式,它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良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使用。基于此,笔者以山东省嘉祥碧桂园·翡翠城项目为例,分析了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设计要求,得出了刚性桩复合地基具有较好的经济性等结论。
    • 程少振; 党昱敬
    • 摘要: 刚性桩复合地基因加固效果显著而备受工程界青睐,目前已在高层建筑、市政、高铁等领域地基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刚性桩复合地基形成机理和成桩工艺沿革的简述和梳理,着重阐述通过对钻头改进后的双向螺旋挤土施工工艺,简称SDS施工工艺.采用SDS施工工艺形成的刚性桩复合地基具有挤密和置换双重作用,可使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达到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1-1.5倍,且当地基土层构成和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参数相同时,与传统长螺旋非挤土施工工艺相比,刚性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提高30%~50%.与振动沉管成桩和传统长螺旋非挤土施工工艺相比,SDS施工工艺适应地层范围广,既无噪声和振动影响,也无泥土污染、渣土运输及弃土场地等不良环保和资源浪费问题.
    • 孟范兵
    • 摘要: 文中介绍PHC刚性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在凤凰颈引江枢纽西河侧拦污闸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PHC桩径、桩长及桩距根据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计算确定.PHC刚性桩可水上施工,尤其适应施工工期紧、施工干扰大的软弱地基上的水利工程,该技术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 贾国庆
    • 摘要: 本工程位于沿海软土地区,针对本工程展厅地坪下土层特点,分别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方案、刚性桩复合地基方案、地坪管桩+无梁楼盖方案进行研究分析,从经济性、施工周期、施工质量、使用效果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最终选择地坪管桩+无梁楼盖方案。本工程展厅地坪属于超长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不能忽视,通过合理地设置伸缩缝能够显著降低温度下降产生的拉应力,防止地坪板开裂并节省造价。本工程展厅地坪已施工完毕,目前已投入使用,使用效果良好。
    • 吕恒柱; 侯善民; 徐从荣
    • 摘要: 目前,国内部分百米高层剪力墙结构住宅项目基础设计采用了刚性桩复合地基刚性桩复合地基多为CFG桩复合地基和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复合地基两种类型,两者虽均属于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范畴,但因增强体的不同仍有较大区别。依托两实际工程项目的基础方案选择及竣工后的沉降观测数据,阐述了不同增强体刚性桩复合地基基础选型因素分析、地基承载力计算、基础沉降计算和观测、单桩及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等方面的内容。同时,结合国内其他类似成功案例及相关研究成果,对该类型基础形式进行经验总结,给出了刚性桩复合地基应用于百米高层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
    • 马艳; 王永生; 张昊; 方宏远
    • 摘要: 为研究影响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的影响因素,对刚性桩复合地基进行室内压缩试验,基于DUNCAN-CHANG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对不同桩长、不同桩径、不同褥垫层厚度和不同桩数(相同置换率)等影响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桩长和桩径的增加,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减小,控制桩长比控制桩径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影响效果更加显著,桩侧正负摩阻力的分界点大致在0.4~0.6倍桩长范围内变化,桩土应力比则是在15~17之间变化;当褥垫层厚度较小时,对桩侧摩阻力和桩土之间的受力调节效果不明显,而褥垫层厚度较大时,造成的总体沉降增大,在实际工程中应对褥垫层厚度进行合理设计,建议采用30~50 cm.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