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凉粉草

凉粉草

凉粉草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97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中国医学、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26092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中国药师、北方园艺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大会、第九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等;凉粉草的相关文献由396位作者贡献,包括冯涛、庄海宁、詹若挺等。

凉粉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1 占比:0.4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6092 占比:99.53%

总计:26215篇

凉粉草—发文趋势图

凉粉草

-研究学者

  • 冯涛
  • 庄海宁
  • 詹若挺
  • 吴庆华
  • 谢建华
  • 韦荣昌
  • 严萍
  • 申明月
  • 卢晓莹
  • 郑俊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杜玉杰; 马生健; 李振兴; 李泽祥
    • 摘要: 为提高凉粉草不同部位的利用率,进一步开发其药食价值,本实验采用2,6-二氯靛酚钠滴定法对新鲜采摘的凉粉草叶、茎、花、根的维生素C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凉粉草各部分维生素C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花、叶、茎、根,其中花的维生素C含量高达9.22 mg/100 g,在开发凉粉草花茶方面有一定的潜在价值。本实验为开发各类新型凉粉草功能食品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 谢平; 陈秋桦; 许鑫鑫; 沈金海; 郝春莉; 林丽丽; 陈良华
    • 摘要: 目的建立凉粉草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筛选质量标志物,并建立含量测定方法,通过TOPSIS(逼近理想解排序法)分析,全面评价凉粉草药材质量。方法采用HPLC,以迷迭香酸为参照,建立15批不同来源凉粉草药材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确定共有峰;采用SPSS22.0、SIMCA14.1统计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对筛选出的质量标志物建立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含量,基于TOPSIS模型,对不同来源的凉粉草药材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14个共有峰,指认出6种成分分别为咖啡酸、异槲皮苷、紫云英苷、迷迭香酸、紫草酸和丹酚酸B,15批不同来源凉粉草的相似度为0.718~0.998。聚类分析将15批凉粉草分成3类;主成分分析得到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3.165%;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筛选出质量差异标志物为咖啡酸、异槲皮苷、紫云英苷、丹酚酸B,4种成分在15批样品中的含量分别为0.0852~0.2985 mg/g、0.0616~1.4245 mg/g、0.0793~1.5072 mg/g、0.0744~0.8975 mg/g;结合TOPSIS分析,样品S13质量最佳。结论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及TOPSIS分析可用于不同来源凉粉草药材的质量控制。
    • 赖志明; 宋晓娟; 魏星任; 莫穗芬; 卢晓莹; 曾唯雅; 严萍; 詹若挺
    • 摘要: [目的]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产地的凉粉草中总黄酮、总酚酸、总糖、紫云英苷、迷迭香酸、咖啡酸含量进行评价,验证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凉粉草中咖啡酸、迷迭香酸、紫云英苷含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总酚酸和总糖的含量;对6个成分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评价不同产地质量差异。[结果]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主成分分析提取3个成分,累计贡献率87.395%,酚酸类和黄酮类物质对于凉粉草的质量评价有重要贡献。通过综合评分,来自广东平远及福建长汀凉粉草质量较好。[结论]20批不同产地的凉粉草质量具有差异性,且产地距离较近的凉粉草表现出成分含量特征相似性;建立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可对测定指标进行全面分析,适用于凉粉草质量评价。
    • 谢平; 魏海峰; 温仁华; 沈金海; 郝春莉; 陈良华
    • 摘要: 目的利用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结合信息熵理论优化凉粉草煎煮提取工艺。方法采用HPLC测定咖啡酸、紫云英苷、迷迭香酸、丹酚酸B的含量,UV法测定总黄酮含量,以4种指标成分含量、总黄酮含量及干膏收率为综合评分指标,采用信息熵确定各指标的客观权重,实现对提取工艺的正交试验优选;以正交试验结果作为初始种群,以加水倍数、煎煮时间、提取次数为输入值,提取综合得分作为其函数的输出值,通过BP神经网络模型结合遗传算法对煎煮提取工艺进行全局寻优。结果根据正交试验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 h,综合评分均值为92.08;建立结构为3-7-1的三层BP人工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确定最优提取方案为加17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h,综合评分均值为92.55,优于正交试验,3批验证结果与预测值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结论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结合信息熵理论稳定性及重复性好,可用于凉粉草提取工艺的预测和优选。
    • 庞秋凌; 曾成; 余扣花; 邓光宙; 苏玉卿; 谢锦祥
    • 摘要: 凉粉草作为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药材,有消暑、清热、凉血、解毒功能。然而,凉粉草结实率低,种子小而少,采集困难,加上种子发芽率低,所以建立一套适合工业化生产的组培体系成为了发展的趋势。以广西凉粉草带节茎段为外植体,并以MS及1/2MS作为基础培养基,探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及浓度对广西凉粉草组培快繁的影响。结果表明,凉粉草初代诱导培养的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0.5mg/L 6-BA+0.1mg/L NAA,出芽率为96.26%;继代增殖培养的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0.5mg/L 6-BA+0.1mg/L NAA,增殖系数为5.52;生根的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0.5mg/L NAA+1.0mg/L IBA,生根率为98.31%。
    • 赖志明; 宋晓娟; 魏星任; 莫穗芬; 卢晓莹; 曾唯雅; 严萍; 詹若挺
    • 摘要: 目的:通过建立凉粉草药材的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区分及评价不同来源的凉粉草药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凉粉草提取溶液进行梯度洗脱,对比不同来源的凉粉草溶液所得色谱图,选取其中9个特征峰,对其峰面积数据采用相似度分析、主成分分析等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建立凉粉草的指纹图谱,20批次的凉粉草相似度较高,基本大于0.9,统计学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来自广东平远上举镇、泗水镇、仁居镇等地的凉粉草质量较好;指纹图谱能较好的区分不同产地的凉粉草,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 冯白茹; 莫颖华
    • 摘要: 目的:研究从凉粉草中快速发现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化合物。方法:利用亲和超滤技术从凉粉草中快速发现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化合物,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结果:凉粉草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为0.73%~19.72%,不同产地的凉粉草的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各有差异;选用95%乙醇作为提取溶剂时,凉粉草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最高。结论:本快筛法操作简单、易行,可快速从凉粉草中筛选出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成分。
    • 黄美华; 钟春燕; 孟醒; 李霜霜; 聂金泉; 王茂辉; 李珂清
    • 摘要: 凉粉草可药食两用,具有解毒消肿、利湿退黄等功效,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目前,市场上消暑产品多以凉粉草为主要原料,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种植前景广阔。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主要对凉粉草种苗繁殖方法、栽培模式、采收时间和次数、贮藏方法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目前凉粉草研究的瓶颈问题,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深入研究与应用凉粉草提供参考。
    • 董伟; 马生健; 郭俊先; 罗皓; 陶美华
    • 摘要: 目的:提高凉粉草多糖(MCP)提取率,拓展其应用范围。方法:以新鲜凉粉草为原料,采用热碱法提取,三氯乙酸除蛋白,经透析袋纯化得MCP。利用紫外和红外光谱扫描、X射线衍射、SEM扫描对其化学结构进行分析,通过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其抗氧化活性,通过抑菌试验测定其抑菌活性。结果:热碱法提取MCP的最优条件为料液比1∶5.47(g/mL)、热浸时间10.71 min、碳酸氢钠添加量1.64%,此条件下MCP提取率为(7.73±0.17)%;光谱分析得出MCP中含蛋白质和糖醛酸,且为β-糖苷键的吡喃糖苷环骨架;凉粉草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为66.35%,79.63%,还原力最大吸光度为1.431;抑菌试验表明,MCP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起抑制作用。结论:优化的凉粉草多糖提取工艺合理可行,多糖光谱共性特征明显,且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和抑菌能力。
    • 黄锦琪; 谢建华; 江联; 温笑; 任艳明; 王康明; 付羽藤; 王茜; 彭渝洁; 马晨露
    • 摘要: 以凉粉草粗提液为原料,与红薯淀粉混合加热冷却形成红薯黑凉粉.利用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对凉粉草胶和红薯淀粉制成的新型凉粉进行工艺优化,并对凉粉草制成的凉粉凝胶及其质构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回归方程得到最佳的工艺条件为:胶液40%,淀粉5%,蔗糖6%.通过验证实验得到凉粉的弹性为0.78,与理论预测值基本吻合.此研究对制作新型优质的凉粉制品具有一定理论指导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