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冲刷试验

冲刷试验

冲刷试验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0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农业基础科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86286篇;相关期刊63种,包括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水土保持、农业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七届全国交通工程测量学术研讨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换届及第五届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学术研讨会、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第十届青年学术交流会等;冲刷试验的相关文献由514位作者贡献,包括倪万魁、姚文艺、李勉等。

冲刷试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86286 占比:99.95%

总计:186384篇

冲刷试验—发文趋势图

冲刷试验

-研究学者

  • 倪万魁
  • 姚文艺
  • 李勉
  • 丁文峰
  • 张兴昌
  • 张广禹
  • 杨剑锋
  • 申爱琴
  • 郭寅川
  • 陈江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资如毅; 赵龙山; 钱晓鹤; 陈娟
    • 摘要: 为探究喀斯特高原山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冲性及其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关系,以马尾松人工林地(PMP)、桂花人工林地(OFP)、天然乔灌混交林地(ASL)、天然草地(NGL)、撂荒地(AL)、农地(CL)为研究对象,采用原状土水槽冲刷试验法,根据研究区地形及气候特点,设置3个坡度(5°,15°,25°),3个冲刷流量(3.2,4.8,6.4 L/min),冲刷时间均为15 min,结合土壤物理性质(容重、孔隙度、水稳性团聚体、机械组成等),定量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抗冲性及其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原状土冲刷试验过程中,各地类初始径流含沙量较高,但随着冲刷时间的延长,径流含沙量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趋势,且随着坡度和冲刷流量的增大,径流含沙量趋于稳定的时间有所提前;(2)土壤抗冲系数随坡度和冲刷流量的增大而减小,且坡度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比冲刷流量更明显。在同等条件下,各地类土壤抗冲系数依次为NGL>PMP>ASL>AL>OFP>CL,土壤抗冲系数分别为13.44~87.84,8.14~93.15,2.93~45.36,1.21~10.01,1.25~5.48,0.17~1.27(L·min)/g;(3)土壤抗冲性与土壤容重、砂粒含量、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78)。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区土壤侵蚀研究和水土保持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夏万云
    • 摘要: 黄土坡面侵蚀特性研究对于铁路边坡及路基防护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银西高铁董志塬段某路基护坡坡面冲刷试验,获得了不同冲刷历时、冲刷流量、坡度等条件下的坡面冲刷结果,并对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坡面产沙规律、坡面产沙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坡顶和坡底比坡面中部更易受侵蚀;30°~60°斜坡在较小的冲刷强度下也能产生较明显的侵蚀沟,宜采取45°左右的多级矮坡来减弱侵蚀强度。(2)坡面流水动力学特性分析表明,试验工况水流主要处于过渡流区;平均流速与冲刷流量、坡度呈幂函数关系;达西阻力系数与冲刷流量、坡度呈负相关,且与雷诺数相关性较低。(3)平均含沙量随冲刷流量与坡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历时近似线性增加,约20 min以后,含沙量基本稳定,此过程为坡面沟道发展阶段。(4)坡面侵蚀产沙量与侵蚀切应力、有效水流功率都呈正相关,与前者近似呈线性增大关系,而与后者近似呈幂函数关系。
    • 何承宗; 赵岩; 刘瑾; 梅红; 高何敬然; 祁长青
    • 摘要: 为探究XYY型生物聚合物改良黏土抗开裂及抗冲刷特性,进行若干开裂及冲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干燥条件下,随着生物聚合物的掺入,试样的抗开裂特性明显改善,生物聚合物的掺入增强了土体的抗拉强度,使其大于试样因干燥脱水而产生的张拉应力,试样随生物聚合物掺量的增加由发生开裂转变为脱水聚缩,且试样残留的含水率随生物聚合物掺量的增加而增加,XYY型生物聚合物的掺入增强了土体的保水性。素土试样在冲刷后,发现明显的冲蚀破坏痕迹,冲刷率达49.56%,而生物聚合物改良土冲刷后结构仍较为完整。当生物聚合物掺量达2.0%时,试样的冲刷率仅为0.81%,说明生物聚合物改良后黏土拥有良好的抗冲刷效果。同时微观机理分析得出,XYY型生物聚合物可以有效填充黏土颗粒间的空隙,使其结构更加紧密,能有效改良黏土的抗开裂和抗冲刷特性。
    • 赵姗姗
    • 摘要: 挑流鼻坎在工程设计及应用中是比较常见的水力消能设施,不同的工程根据其特点,适用不同体型的挑流消能设施,通过对不同体型的挑流鼻坎模型试验,优化挑流鼻坎及下游护坦结构体型,解决过流能力不足及下游河道冲刷严重的问题。
    • 王灿; 黄铭
    • 摘要: 基于模型试验的科学研究方法,设计了一套复合水槽冲刷试验装置,可通过调整试验装置分别进行有压流冲刷试验和无压流冲刷试验.在有压状态下实现了较高流速水流冲刷,在无压状态下可模拟明渠水流,符合工程实际.利用该冲刷试验装置对三维生态保护毯护坡抗冲刷性能展开相关研究,围绕冲坑深度、植被区床面切应力在不同水流条件下变化趋势,分析三维生态保护毯在护坡抗冲刷性能方面的显著效果.
    • 吴忠; 刘瑾; 何勇; 魏继红; 宋泽卓; 孙少锐
    • 摘要: 通过在砂土边坡加入不同量的固化剂和纤维,研究高分子固化剂对植被生长的影响和复合改良砂土的抗冲刷能力,并通过扫描电镜对改良机理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随着固化剂质量分数的增加,种子发芽率降低,而加入聚丙烯纤维后,植物生长情况更好.高分子固化剂与植物共同加固后的砂土坡面具有更好的抗冲刷能力,土体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有明显增大.喷洒在砂土表层的高分子固化剂在边坡表层形成一定厚度的固化层,使得加固后的砂土具有较好的抗冲刷能力.边坡上的植物茎叶能够对降雨起到截留作用,避免水滴直接冲击砂土表层,且植物根系起到加筋作用,有效增大土体强度,从而使通过高分子固化剂和植被共同加固后的砂土坡面具有更好的抗冲刷能力.
    • 赵顺利; 邓伟杰; 张广禹; 李超群; 盖永岗
    • 摘要: 为定量评价水利工程中水流冲刷作用造成的人工复合土损伤特征,通过设计不同固化剂掺比、不同养护时间的人工复合土试样,在室内开展35 m/s流速的水流冲刷试验。利用图像分析技术提取冲刷损伤后的试样边缘,通过MATLAB编程实现了以计盒维数为基础的分形维数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固化剂掺量、养护龄期增加,人工复合土的抗冲刷能力显著提升,其分形维数与损伤特征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在实际工程可利用分形维数进行冲刷损伤判定。
    • 双学珍; 于广斌; 张婧镁; 张智涌
    • 摘要: 为研究新疆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中护岸不护底水垫塘是否满足冲刷要求,开展了一系列水工模型试验.分析了水垫塘中线、左岸、右岸坡脚3个典型剖面在4种工况下的冲坑深度变化情况,发现水垫塘受到严重冲刷.因此,提出3种挑坎优化方案:分别为调整中孔右导墙、2号表孔左导墙的半径;在2号表孔和中孔挑坎末端增设向上翘起的舌型挑坎;在2号表孔挑坎左侧增设曲面贴角挑坎,并进行了相应的冲刷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导墙半径、增设舌型挑坎与曲面贴脚挑坎,水垫塘中线剖面、左、右岸坡脚的冲坑深度分别降至6,5,4 m以下,整体冲坑深度在允许范围内,满足冲刷要求.
    • 杨凡; 张志红; 吴长路; 姚爱军; 陈祥国; 李立云
    • 摘要: 格宾网箱应用于边坡工程时具备护坡、覆绿及材料就地利用等多种特点。为了保证格宾网箱中的植被能够稳定存活,并且防止强降雨条件下植被土颗粒的流失,需对格宾网箱填充物进行反滤层的优化设计,从而实现绿色生态护坡的目的。依托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正在实施的"科技冬奥"项目,在模拟当地最大降雨强度条件下,采用自行设计的试验装置开展了反滤层的防冲刷试验,探究反滤层层数、厚度和反滤料粒径对反滤层防冲刷效果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格宾网箱覆绿功能反滤层的优化设计。试验结果表明:反滤层层数设置为两层,上下层厚度均为100 mm且上层碎石粒径小于20 mm、下层碎石粒径为20~100 mm时,反滤层的防冲刷效果最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