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侵蚀量

侵蚀量

侵蚀量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71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科学、林业、水利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7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67795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云南农村经济、中国科学院院刊、土壤学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水土保持学会2012学术年会、第五届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监测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第七届全国泥沙基本理论研究学术讨论会等;侵蚀量的相关文献由47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平仓、丁文峰、姚文艺等。

侵蚀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7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67795 占比:99.80%

总计:67929篇

侵蚀量—发文趋势图

侵蚀量

-研究学者

  • 张平仓
  • 丁文峰
  • 姚文艺
  • 常方强
  • 景可
  • 李勉
  • 杨吉华
  • 林军
  • 蔡强国
  • 何丙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谢波; 杨广斌; 李亦秋; 李蔓; 方启彬
    • 摘要: 分析黔中喀斯特山地黄壤区侵蚀性降雨特征及其径流、泥沙的响应过程,揭示不同雨型下坡面土壤侵蚀特征和坡面土壤侵蚀的季节分布规律.通过数理统计,运用偏相关与K均值聚类对径流小区长序列的产流数据进行特征对比分析及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黔中地区降雨频繁、雨量大、历时长,且主要发生在夏半年.(2)降雨量、降雨历时和I30min是降雨因子中影响径流量和侵蚀量的关键要素.(3)黔中地区以雨量小、历时短、强度小、频率高的B雨型为主导,共占总次数的48.21%;但由于D雨型径流量小、侵蚀量大的特性对土壤侵蚀产生的影响更大.(4)各月份土壤侵蚀对不同雨型的响应差异巨大,变化规律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径流量和侵蚀量最大值都在6—8月.土壤侵蚀隐患较大的月份更需要注重区域的水土保持工作.
    • 樊冰; 马良; 高群
    • 摘要: 便携三维激光扫描仪具有体积小、易携带、采样快、精度高等优势,能在水土保持设施验收中快速、准确地采集数据,以提高核查质量、监测效率,节约成本.通过模型叠加对比,可直接精确计算出边坡土壤侵蚀量、弃土堆积量及取土挖方量,填补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中无快速定量方法的技术空白,并可大幅度提高水土流失监测工作的自动化程度.根据生产建设项目特点,选取边坡侵蚀量计算、弃渣场弃渣量计算、取土场取土量计算,验证校核便携式三维激光扫描仪的准确性,并就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形成理论体系,以确定便携式三维激光扫描仪在生产建设项目中水土保持相关工程量核算上应用的可行性.
    • 梁永平; 杨田; 秦雯; 张江龙
    • 摘要: 针对红层软岩风化较快及上部岩体易产生侵蚀等特点,顾及传统监测方法工序复杂、时间长、效率低、监测难度大等问题,提出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岩体进行非接触式变形监测分析的方法.通过三维激光扫描获取红层软岩多期点云数据,并进行配准、滤波、抽稀等数据预处理工作;利用Geomagic系列软件对配准后的多期点云数据进行分析,提取目标侵蚀地形数据,进而计算点云模型与点云数据间的3D、2D偏差,得到不同期数据间的空间位置变化;通过ArcGIS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再使用体积测算方法细化侵蚀严重部位和不同坡向的侵蚀量和速率计算.研究表明: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红层软岩进行变形及侵蚀量监测,能够获取地形从高程到体积的变形信息,提前预知软岩发展趋势,对边坡的失稳破坏做出预警,以保证坡下的生产和居民区的安全.
    • 安娟; 殷小琳; 李国会; 吴希媛; 王立志
    • 摘要: 横坡垄作是被广泛采用的保护性耕作措施之一。垄沟低洼处的积水可诱发壤中流,并可造成雨滴打击对土壤颗粒分离/搬运的增强与减弱作用并存。因此,横坡垄作坡面雨滴打击与壤中流交互作用对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有别于传统坡面。基于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对有/无雨滴打击作用(RI,WRI)自由入渗(FD)和壤中流(SP)2种试验处理下的产流、产沙过程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1)径流量表现为SP+WRI>SP+RI>FD+RI>FD+WRI。雨滴打击作用和壤中流对径流的贡献分别为-47.09%~54.37%和41.96%~85.62%。(2)侵蚀量表现为SP+RI>SP+WRI>FD+RI>FD+WRI。雨滴打击作用和壤中流对侵蚀量的贡献分别为12.92%~94.94%和25.83%~97.28%。(3)自由入渗试验处理下,雨滴打击作用对产流过程影响不明显;土壤饱和后,雨滴打击作用和壤中流的存在均使产流、产沙过程波动幅度更大。(4)有/无雨滴打击作用,自由入渗试验处理下的侵蚀量与产流率符合幂函数关系,而壤中流试验处理下二者符合指数关系。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对横坡垄作坡面土壤侵蚀过程的认识,为横坡垄作坡面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供理论支撑。
    • 贺云锋; 沈海鸥; 张月; 赵占军; 牟廷森
    • 摘要: 为了揭示黑土区坡耕地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水土保持效果,基于野外原位坡耕地人工模拟降雨试验,以传统顺坡垄作处理为对照,分析50,100 mm/h降雨强度下3种具有代表性的秸秆还田方式(秸秆深还、秸秆碎混和免耕+残茬覆盖)对坡耕地产流产沙过程、径流量、侵蚀量及其减流减沙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产流率皆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大,产流率和产沙率大小均表现为顺坡垄作>秸秆深还>秸秆碎混>免耕+残茬覆盖。(2)与顺坡垄作相比,50,100 mm/h降雨强度下,秸秆还田处理分别延缓产流时间14.0,4.8 min,产流时间的滞后可以体现秸秆还田措施的水土保持效果。(3)秸秆深还、秸秆碎混、免耕+残茬覆盖处理的平均减流效益分别为36.8%,53.9%,65.8%,平均减沙效益分别为84.9%,90.3%,96.8%。可见,免耕+残茬覆盖方式的水土保持效果最好,其次为秸秆碎混和秸秆深还。
    • 曾建辉; 李占斌; 马波; 王杉杉; 张泽宇; 王阳修
    • 摘要: 为定量研究小麦秸秆覆盖对坡面产沙产流过程及减水减沙效益的影响,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在降雨强度为90 mm/h时,不同秸秆长度和秸秆覆盖量下的坡面产流产沙特征和产流产沙过程规律,结果表明:(1)在相同秸秆长度下,随秸秆覆盖量增加,产流量产沙量极显著减少(p<0.01)。相同覆盖量水平下随秸秆长度增加,产流量显著增加(p<0.05),在4.5 t/hm2覆盖量下产沙量极显著增加(p<0.01)。(2)秸秆覆盖坡面的初始产流时间较裸露坡面延迟6.23倍,产流量平均下降19.5%,产沙量下降31.6%。覆盖措施通过保护土壤的结构有效抑制了细沟侵蚀过程向切沟侵蚀发展。产流产沙过程受秸秆长度和覆盖量的交互作用影响,交互效应对产流过程的影响更突出。(3)随覆盖量增加,减水减沙效益极显著增加(p<0.01);随长度增加,减水减沙效益分别减少为17.26%,27.97%。不同覆盖条件下的坡面产流量、产沙量和减水、减沙效益均与秸秆长度、秸秆覆盖量呈二元线性关系。(4)在当前试验条件下,当秸秆长度为3~5 cm,覆盖量为4.5 t/hm2时达到最优减水减沙效益。
    • 于国强; 贾莲莲; 朱冰冰; 张霞
    •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植被格局对梁峁坡—沟坡的侵蚀动力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揭示草地坡面侵蚀规律和植被减蚀效应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梁峁坡—沟坡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降雨模拟降雨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分析不同植被格局对梁峁坡—沟坡侵蚀动力作用机制。[结果]径流流速和含沙量共同影响着坡面侵蚀动力过程,径流流速是主要影响因素。坡面的侵蚀产沙来源主要位于沟坡内,不同植被格局下梁峁坡与沟坡产沙比例的不同,反映了植被调控侵蚀的范围和强度的不同。草带位于梁峁坡中下部时,不但能够有效降低梁峁坡的侵蚀程度,而且能够有效抑制和减缓沟坡内的径流流速,大幅度降低梁峁坡下部和沟坡内的侵蚀程度。[结论]不同植被格局可以通过影响径流流速和含沙量来调控梁峁坡—沟坡侵蚀动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