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核反应堆

核反应堆

核反应堆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4589篇,主要集中在原子能技术、电工技术、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64篇、会议论文484篇、专利文献190528篇;相关期刊750种,包括一重技术、现代兵器、现代舰船等; 相关会议172种,包括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十一届全国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学术研讨会等;核反应堆的相关文献由7660位作者贡献,包括秋穗正、苏光辉、田文喜等。

核反应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64 占比:1.02%

会议论文>

论文:484 占比:0.25%

专利文献>

论文:190528 占比:98.73%

总计:192976篇

核反应堆—发文趋势图

核反应堆

-研究学者

  • 秋穗正
  • 苏光辉
  • 田文喜
  • 伍浩松
  • 张志义
  • 王俊涛
  • 王龙
  • 周文
  • 王荣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贺金鹏; 顾卫国; 刘海洋; 王德忠
    • 摘要: 核电厂在运行中为了保证反应堆运行安全,需要对由泄漏冷却剂转化的气溶胶粒子进行连续监测。气溶胶粒子在裂缝中输运沉积。本文对气溶胶粒子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长直裂缝中低雷诺数下气溶胶粒子的输运沉积情况。研究发现,气溶胶粒子在裂缝中输运受到空气流速,气溶胶粒径,裂缝尺寸等因素的影响。在低雷诺数下,随着裂缝长度增加,能够穿透高度为0.5 mm的裂缝的气溶胶粒子的最大粒径不断减小。当粒径大于600 nm时,气溶胶粒子受重力作用更明显,气溶胶粒子的穿透率随粒径增大而减小。在粒径为600 nm时达到最大,穿透率接近100%。当粒径小于600 nm时,气溶胶粒子的穿透率随粒径减小而减小。综合考虑粒子和直裂缝的尺寸大小,得出长直裂缝中能达到最大穿透率的气溶胶粒子窄度为0.15%。
    • 吴宏春
    • 摘要: 由于核能的特殊性,自设计建造第一座核反应堆起,就没离开过数值模拟,而且随着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实体反应堆与数值模拟之间的关系越加紧密,直至近年来“数值反应堆”概念的出现。在2015年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重点实验室学术年会上,本人曾在“反应堆物理计算的挑战与对策”报告中提出“高保真”数值模拟时代已经到来。
    • 刘洋; 何高魁; 田华阳; 赵江滨
    • 摘要: 为实现核反应堆首次装料及换料过程中的安全控制,研制了核反应堆初次装料监测装置,完成了装置相关机械结构、电气结构设计和制造工作,装置主要包括;He正比计数管探头组件、脉冲计数装置等。其中,探头组件采用新型结构,机械结构采用马笼头结构防水接头、防水屏蔽套筒和承重核测多芯屏蔽电缆组合的形式,探头组件电路结构采用快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加高压模块一体化的形式。脉冲计数装置采用机柜、NIM机箱、插件形式,包含四个测量通道和一个声光报警通道,可以实现计数率显示、超阈值声光报警等功能。经实验测试,装置满足核反应堆装料过程中子注量率监测的要求,已经应用于红沿河核电站5、6号机组。
    • 熊芝; 夏志鹏; 陈海林; 周维虎; 翟中生
    • 摘要: 针对现阶段核反应堆容器检测平台无法实现全自动定位、定位精度低等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精确定位方法。首先结合定位特征、测量环境及定位需求设计精确定位分系统,并对定位分系统的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其次利用空间圆拟合与SVD实现探头轴线的标定和检测平台全局坐标系的统一;然后通过图像筛选与特征拟合,采用平面切割法实现贯穿件轴线的测量,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探头轴线的对中偏差值,并转化到运载小车坐标系下,驱动小车进行精确定位;最后在模拟检测现场对该方法的定位性能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精确定位分系统的定位误差可控制在2.6 mm以内,说明文中的设计方法可提高检测平台的定位效率,满足检测现场的定位要求。
    • 伍赛特
    • 摘要: 介绍了船用核动力装置,详细阐述了其技术特点,并对其优势与劣势进行了分析。核动力装置作为一类有着较高能量密度的动力装置,可为船舶提供充足的续航力,为此在部分大型水面舰船及潜艇上得到了应用。目前,核动力装置在民用船舶上的应用相对较少,但考虑到其技术优势,依然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 摘要: 一座核燃料仓库,在荒原之上拔地而起,中国核工业从此有了充足的“粮食”。1961年3月的一个深夜,坐落在内蒙古包头的核燃料元件厂内,我国核科技人员正在开展核燃料元件制造工艺的研究与攻关。这些技术,关系着我国能否成功研制出自己的“两弹一艇”,能否独立自主掌握“两弹一艇”相关组件的研制技术,也关系着中国刚刚建起的几座核反应堆能否继续运转。
    • 乔爽; 余金山; 王洪磊; 周新贵
    • 摘要: 超临界二氧化碳是一种特殊的流体,具有粘度低、扩散系数大、密度大和溶解性较好等特点,因此被认为是第四代核反应堆能量传递的首选材料。由于核反应堆的工作环境十分苛刻,超临界二氧化碳应用于核反应堆系统中易造成材料腐蚀,为确保核反应堆安全有效地运行,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腐蚀行为进行系统研究,介绍了核反应堆的发展历程,重点探讨超临界二氧化碳对合金材料腐蚀的机理,详细阐述了温度、压力、杂质和流速等因素对材料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腐蚀行为的影响,针对目前的研究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 逄锦鑫; 叶一鸣; 吴栋
    • 摘要: 针对反应堆退役过程中大量放射性石墨的处理处置需求,阐述了目前应用最主要的陆地处置、海洋处置和焚烧三种方法,其中作为固体废物处置需要将放射性石墨进行预处理,方法包括水泥固化、涂层包覆、高温自蔓延;海洋处理等技术;焚烧技术主要有固定床和流化床焚烧、激光焚烧和蒸汽热解等技术。本文认为焚烧可以大幅降低放射性石墨处置量,如能同时实现^(12)C和^(14)C同位素的分离,提取富集获得丰度较高的^(14)C同位素,实现^(14)C核素的资源化利用,将极大的提高退役处理过程的技术经济性。
    • 郭键; 俞荣君; 安伟健; 王傲; 李来冬; 高剑; 李晓慧
    • 摘要: 兼具高速和长航程的无人水下航行器可以拓展许多新的作战模式,动力系统是其瓶颈之一,而核动力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核反应堆电源系统小型化是技术难点。文中在结合了水冷热中子反应堆和温差发电技术的基础上,简化系统架构,优化设备布置方案,提出了一种外径小于533 mm,长度不超过3 m、重量不超过750 kg、具备输出100 kW电功率能力的核反应堆电源概念方案,有望使核动力无人水下航行器具备由通用海军舰艇携带,并从533 mm鱼雷发射管投放的能力,增大了任务灵活性。通过采用低燃料装量的反应堆构型、尽量使用成熟技术等手段,核动力系统的成本可显著降低,具备批量生产的潜力。在对核物理、热工、流体及力学等关键参数估算后,初步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 王仁娟
    • 摘要: 核电作为世界上公认的清洁能源,具有高效、安全和经济的特点。锆合金凭借其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和铀燃料良好的相容性成为核反应堆中不可缺少的材料。本研究从国内外专利文献方面着重分析了核反应堆用锆合金技术进展,并分析了核反应堆用锆合金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